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氧化铈对负载型氧化铜催化剂的助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XPS方法研究了CuOCeO2/Al2O3催化剂的表面特征,探索了CeO2对CuO催化剂的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CeO2是较好的助催化组分,在CuO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CeO2,可促进催化剂表面Cu+含量的增加,从而有利于CO氧化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Cu-Ce/SiO2催化剂对CO和CH4的氧化反应活性,助剂CeO2对催化剂CuO/SiO2的CO氧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CH4氧化作用不明显,适量的CeO2还能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并初步探讨了CeO2的助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氧化铈对Cu-Mn-O燃烧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反-色谱技术考察了Cu-Mn-O及Cu-Mn-Ce-O催化剂的甲苯完全燃烧活性;通过改变氧的浓度,研究了CeO_2对Cu-M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TPR、TPOT和氢氧滴定法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CeO_2能够增加催化剂表面的贮氧量,提高吸氧能力,改进供氧性能,进而提高Cu-Mn-O催化剂在低氧比时的无化活性,也能使还原后的Cu-Mn-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CO氧化模式反应考察CuO/γ-Al2O3,CuO/CeO2/γ-Al2O3,CuO/α-Al2O3和CuO/CeO2/α-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运用TP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CeO2能提高Al2O3负载CuO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抑制CuAl2O3尖晶石的形成,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甲醇脱氢制备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浸渍法制备的Cu/SiO2、Cu-ZnO/SiO2、Cu-ZnO-ZrO2/SiO2,以及Cu/γ-Al2O3、Cu-ZnO/γ-Al2O3、Cu-ZnO-ZrO2/γ-A六种催化剂应用于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以Al2O3为载体的催化选择性较差且易积炭失活;加有ZnO助催化剂的Cu-ZnO/SiO2性能优于末加助催化剂的Cu/SiO2;加有权助催化剂的Cu-Zn-ZrO2/Si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常压和270℃时甲醇催化脱氢制取甲酸甲酯反应中Cu-ZrO2/Si4和Cu-ZrO/SiO4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ZrO/SiO4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优于Cu-ZrO/SiO2催化剂.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零价铜是催化活性中心.差热分析表明,ZrO2的加入缓和了Cu(NO3)2的热分解过程.程序升温还原实验表明,加入ZrO2后,降低了CuO的还原温度.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解释了ZrO2的助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CuO/CeO2体系中表面Cu(Ⅱ)组份的状态及还原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PR结合XRD定理研究了CuO/CeO2体系中Cu(Ⅱ)的分散状态及还原过程,结果表明:CuO在CeO2表面的分散容量为1.15mmol/100m^2,Cu(Ⅱ)可以以高分散态Cu(Ⅱ?嵌入到表面空位中以晶相CuO(当CuO含量超过分散容量时)形式存在,在还朱过程中首先是处于表面空位中的Cu(Ⅱ)被还原,随后晶相CuO中的Cu(Ⅱ)进入该空位再被还原,从而导致表面连续嵌入和还原过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由甲醇与丙酮合成甲基乙烯基酮铜基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连续流动微型反应一色谱装置评价由甲醇与丙酮合成甲基乙烯基酮(MVK)铜基催化剂。研究了载体、助催剂、反应温度及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iO2为载体并添加Cr2O3和KOH助催剂,MVK选择性大大提高,催化性能也较稳定。用XPS分析催化剂表面发现铜的化学状态是Cu+,认为Cu2O是催化剂活性相组份并使甲醇脱氢为甲醛,后者是生成MVK的关键中间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出四种催化剂,CuMn1.36Ox、Ce/CuMn1.36Ox、Au/CuMn1.36Ox和Au-Ce/CuMn1.36Ox。在200℃时,对催化剂进行 了6h的氧所氛处理;用扫描电镜和比表面测定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CuMn1.36Ox中掺入稀土元素Ce大大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Au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越高其活性越好,氧气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及TPR等技术考察了CaO、Fe2O3及CaO-Fe2O3等氧化物助剂对Ni/Al2O3催化剂的CH4/CO2重整反应制合成气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CaO-Fe2O3助剂的催化剂能最有效地抑制积炭,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气配比及空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CO氧化活性测试,采用XRD、XPS、TPR等方法表征,研究了Cu-Mn-Pt/γ-Al2O3系列催化剂中组分间的活性增强效应,并对其固相结构和表面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氧化型CuMn/γ-Al2O3催化剂中Cu和Mn之间存在一定的活性增强效应,两种活性组分发生协同作用;(2)还原型Pt-Cu/γ-Al2O3和Pt-Mn/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在系列中最高,Pt-Mn/γ-Al2O3的CO氧化活性增强效应最为显著.这与加人Pt后,Cu2+易被还原,Cu+明显增多有关;(3)同时含有Cu、Mn组分的几种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上Cu均有一定富集,加人Pt后,表相以Cu+为主.由于Cu-Mn-Pt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以致氧化活性相差很大,共浸制备较分浸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配比电子型Nd-Ce-CU-O和空穴型Y-Ba-Cu-O系列样品的CO氧化活性、晶体结构、程序升温氧脱附和导电性的特征.结果表明:超导体YBa2Cu1.5O7-x和半导体Ce2CuOx具有良好CO氧化转化率.后者在120℃时,CO达到完全转化.XRD证明它为2CeO2和CuO混合晶相.由于导电和催化反应机制完全不同,活性高低和样品导电性能间没有发现直接关联.讨论了含Ce、Cu样品的活性中心,认为CeO2为吸附氧和供氧中心,而Cun+为CO活化和氧化反应中心,而前者可能为控制步骤.两者紧密协同,使Cu2+的氧化还原循环更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13.
分别利用K3Fe(CN)6,CuCl2·2H2O-DMSO,Cu(NO3)2·3H2O-CH3CN,CuCl2·2H2O-DMF,CuCl2·2H2O-NaOCH3,等5种不同催化体系制备了阻燃剂聚二溴苯醚,并详细地研究了其中3种催化体系中的单体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找到了合成的最佳条件,并讨论了几种催化体系的反应机理。5种催化体系所得产物存在着分子量由大到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对Co与H2合成低碳烃催化剂Co-Fe-Cu/SiO2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钴与铁的混合使钴、铁的氧化物的还原温度明显降低,少量铜的掺入使其还原温度进一步降低,正是由于Co、Fe、Cu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才使得Co-Fe-Cu/SiO2对CO与H2反应生成低碳烃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在密闭循环反应器中,于290℃下研究了CO存在下催化剂MTPP-CeO_x-SiO_2(M=Co ̄(2+)、Ni ̄(2+)、Cu ̄(2+))催化还原NO或N_2O的反应。催化NO还原的活性顺序是NiTPP>CoTPP>CuTPP,而N_2O还原和NO深度还原为N_2的顺序是NiTPP>CuTPP>CoTPP。NO_x还原的催化特性和MTPP的电化学氧化机理有关(取决于中心金属或卟啉环被氧化的次序)。CO不仅还原NO_x而且还促进载体Ce_2O_3物种的形成。探讨了NO催化还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在密闭循环反应器中,于290℃下研究了CO存在下催化剂MTPP-CeOx-SiO2(M=Co^2+,Ni^2+,Cu^2+)催化还原NO或N2O的反应。催化NO还原的活性顺序是NiTPP>CoTTP>CuTPP,而N2O还原和NO深度还原为N2的顺序是NiTPP>CuTPP>CoTPP.NOx还原的催化特性和MTPP的电化学氧化机理有关(取决于中心金属或卟啉环被氧化的次序)。CO不仅还原NOx而且  相似文献   

17.
采用IR,TG,ESR,XPS等技术研究了催化裂化反应中金属杂质沉积在催化剂上对积炭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杂质的助积炭作用来自于杂质的脱氢功能和杂质对催化剂酸性的增强。Ni,Fe,Cu及其氧化物在裂化过程中有明显的助积炭作用,ZnO,CeO也有助积炭作用。金属杂质在催化上是高度分散的游离状态。  相似文献   

18.
采用喷射共沉积法制备了Al-Fe2O3及Al-CuO复合体,Fe和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60%和5.50%.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由600℃升高到800℃和1000℃,Fe3O4按Fe3O4FeOFe顺序被还原,得到Al-Fe/Al2O3复合材料,其中Fe以Al13Fe4相及AlFe相形式存在.Al2O3粒度为2~4μm均匀分布在基体中.Al/CuO复合体在900℃处理后,形成Al-Cu/Al2O3复合材料.文中对显微结构形成、反应进行的过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XRD,TPR,TPD-MS,TPSR-MS和IR技术,研究了负载于SiO_2担体上的Ni,Cu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所引起的CO加氢反应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双金属Ni和Cu之间可以很好地形成合金,Cu的4s电子迁入Ni的3d轨道的电子效应,使双金属催化剂对H_2和CO的吸附能力有别于单金属Ni,Cu催化剂;CO加氢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生成烃类,在Cu中心上通过HCO_(a)活性中间物生成醇类,Ni和Cu的合金化则有利于C_2以上的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20.
无铬中变催化剂的XRD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X光衍射作研究手段,对无铬中变催化剂的氧化态还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铬中变催化剂氧化态是非晶态的r-FeOOH,还原态主要是一种反尖晶石结构,主要物相为Fe3O4,MeO,(Me,Fe),Fe2O4,CeMe5等,并研究了Me(NO3)2助剂的含量对活性XRD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