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必先 《中国医院》2003,7(6):45-47
介绍了江苏省民营医疗机构的概况,分析了民营医疗机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指出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民营医疗机构重要性的认识;以需求为导向,正确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方向;依法监督,加强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民营医疗机构的审批提供方便、及时的服务;营造平等、公正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和扶植民营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耿莉 《中国医院》2010,14(8):78-80
通过分析民营医疗机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对策思路:营造民营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氛围,把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纳入到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建设中去;优化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环境,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引导和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实现内涵和外延双拓展。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维荣 《中国医院》2004,8(5):27-29
四川省成都市民营医疗机构协会先后对该市8家民营医院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和15家民营医院院长进行座谈,总结出:该市民营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环境、发展该市民营医疗机构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营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并对公立医疗机构起到补充作用。因此,需要重视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状况。本文分析了民营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促进民营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营医疗机构作为民营经济中的一员,既关乎我国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关系着人民身体健康这一重要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政府对民营医疗机构也加大了扶持力度,在政策方面给予优惠,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的创建。本文通过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督执法管理进行探讨,希望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浦东新区民营医疗机构现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引导、扶持和规范民营资本投资开设医疗机构,给予公众执业状况更多的就医选择,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2004-2007年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民营医疗机构的设置类别、发展速度、执业状况的现况分析,结合现行民营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依据,提出民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与设置要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邬静艳 《医学与社会》2007,20(12):37-38
目前,我国农村民营医疗机构呈现出增长趋势,与公立医疗机构共同组成了我国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并已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民营医疗机构在承担大部分医疗服务职能的同时也承担了一小部分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因此,民营医疗机构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截止2005年,全国村卫生室中私营的约占30%,乡镇卫生院中私营的约占0.6%。事实上农村的民营医疗机构的比例还要高,因为一部分“公有民营”的机构未计入统计数据。有调查表明,在农村大约有60%的门诊病人是由乡村民营和私立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但民营医疗机构处于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边缘,农村居民从民营医疗机构获得卫生服务存在种种阻力,影响了民营机构参与农村卫生发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耿莉 《中国医院》2014,(8):76-77
针对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新机遇,分析了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创新,提出应出台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小型化的政策措施、把发展诊所作为均衡医疗资源配置的重点、确立诊所化民营医院的合法地位等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某民营三级医院由于工作需要,从其他公立医疗机构引入了一些高端人才,作为学科骨干甚至学科负责人。在试用阶段(通常为3个月),这些医生的组织关系往往没有彻底转入,特别是执业医师证书的注册地仍然是原单位。这家医院只能让另一名正式医生在试用期医生经手的各种病历、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116家正规医疗机构的财务负责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影响医疗机构办公设备和医疗设备更新决策的因素里面,医生的需求、医院调整和评级的需求、以及技术老化等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而运营成本与运营效果则处于次要位置,尤其在医疗设备的更新方面。这项调研结果建议在医疗机构制定采购政策时,要重新评估医疗卫生系统的改革,重新对影响采购决策的各个因素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私营医疗机构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现状、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能力、意愿及需求.为建立对私营医疗机构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科学化管理体系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私营诊所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对私营诊所的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116人.结果 UNGASS指标的5个题目全部回答正确的比例为27.6%,知道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为62.9%,而完全答对4个自愿咨询点的仅有4.1%,完全答对艾滋病的4类高危人群为50%,有17.2%的被调查者不愿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问其原因,回答最多的就是觉得自己知识不够,不能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私营诊所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很有必要.提高其知识水平和将可疑患者推荐到CDC进行艾滋病初筛检测的意识,从而建立对私营医疗机构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科学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赵云 《中国医院》2020,(1):10-12
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是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认识仍然较乱,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数量仍然较少,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层次仍然较低,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研究仍然较弱。笔者经过社会调查概括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同时经过文献研究分析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认识及其不足,为当前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民营医疗机构法律地位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涛  田侃 《医学与社会》2009,22(12):50-51,65
台湾地区民营医院发展迅速,随着医疗法的修正,民营医疗机构管理的各项制度日趋完善。医疗社团法人的设立使得台湾地区的民营医疗机构在法律上享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而且还解决了私立医院继续经营、继承、以及合伙等诸多法律问题。台湾地区相对完善的民营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对完善我国民营医疗机构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董海燕  黄晓磊  梁辉  纪凯  陈任 《安徽医学》2024,45(1):100-105
目的 探讨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的认知、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做实。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皖中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皖北宿州市立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皖南池州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核心医院的511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的认知和满意度情况,并采用二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满意度的因素。结果139名(27.20%)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表示满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称、是否了解双向转诊、所在单位对双向转诊宣传力度、双向转诊制度必要性认知是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P均<0.05)。调查的511名核心医院医务人员中有397人(77.69%)认为患者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338人(66.14%)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有限、222人(43.44%)认为医疗机构间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衡、341人(66.73%)认为没有统一的双向转诊标准和指南、323人(63.21%)配套的政策支持不到位、301人(58.90%)认为医疗机构间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居民视角的湖北省农村卫生服务私人供给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居民角度分析湖北省农村卫生服务多元化供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270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患病时对私立卫生机构的首选率占4.1%;去私立医院就医的频率较低;距离近、费用便宜和态度好是农村居民去私立卫生机构就医的三大主要原因,分别占50.9%、23.1%和9.3%;对私立卫生机构的不信赖是农村居民不愿意接受卫生服务私人提供的最主要障碍,占41.0%;18.9%的居民认为私立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比较低。结论:居民对私立卫生机构的不认同是制约农村卫生服务多元供给的主要障碍,技术、距离和是否定点是主要影响因素。农村卫生服务多元化供给制度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力量与市场的参与,当前农村地区私立卫生机构发展缓慢,政府和社会应积极探索农村卫生服务的多元供给模式,完善医疗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当前国内社会办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200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与“社会办医”相关的论文作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该领域相关研究文献的作者、机构、高频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文献量从2013年开始迅速增加,但在2017年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研究热度正在下降;《中国医院院长》是社会办医研究发文最多的期刊;庞震苗、金春林、何达等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多;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药局、成都中医药大学是研究成果较多的研究机构;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医改、非营利性、新医改、现状、多点执业、政策分析、对策、医疗保险等方面,而医疗费用、效率、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等正在成为新兴的研究前沿。结论:国内社会办医领域的研究力度需要加强,高水平期刊的发文量和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合作研究范围,不断推进社会办医领域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维新 《中国医院》2004,8(2):16-19
分析了现行公立医院体制的主要弊端,即体制单一,缺乏活力;权责不清,缺乏动力;运行成本高,缺乏竞争力.从组建医院集团,促进医疗资源优化;实行托管制,促进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适度分离;发展个体私营医疗机构,调整医疗资源的所有制结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促进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调整等方面介绍了江苏省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思路:规划医疗机构设置,明确政府办医职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公立存量资源利用率;改制形式因地制宜,改制过程积极稳妥;改革经营体制,实行两权分离;推进配套改革,促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分级诊疗背景下国内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患者就诊量、收支与患者就医费用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5-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不同级别、不同注册类型医疗机构的患者就诊量、医疗收入与支出和患者医药费用方面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4-2018年,三级医院诊疗人次数年均增...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describe perceptions of medical students, recent medical graduates, faculty of the College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Malawi and private medical practitioners (PMPs) towards an attachment of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in private medical doctors'' offices.

Method

Qualitative cross sectional study conducted in Blantyre, Malawi in 2004 using in-depth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and content analysis.

Results

In general, private medical practitioners were favourable to the idea of having medical students within their consulting offices while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recent graduates and faculty opposed, fearing compromising teaching standards. The lack of formal post-graduate qualifications by most private medical practitioners, and nationally-approved continued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s were mentioned as reasons to suspect that private medical practitioners (PMPs) could be outdated in skills and knowledge. Private medical practitioners however reported participation in credible continu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 programs although these were not necessary for re-registration. Students and faculty suggested that the need for privacy in private institutions unlike in the public teaching hospitals as one reason why patients may not b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in PMPs facilities. The fact that the patients profiles with regard to disease presentation (mostly ambulatory) and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may be different from patients attending the public, free for service teaching hospital was not seen as a desirable attribute to allocate students to PMPs clinics.

Conclusion

Faculty, medical students and recent graduates of the Malawi College of Medicine do not perceive PMPs as a resource to be tapped for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