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乌鲁瓦提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运行期安全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乌鲁瓦提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高水位运行以来的安全监测成果,并对安全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大坝的结构性态变化基本正常,满足设计要求,其监测结果可为今后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尤其是寒冷地区、深厚覆盖层)坝工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详细介绍了两岔河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安全监测的测点布置、仪器的埋设安装与观测等情况 ,并对坝体施工期及蓄水初期变形、渗流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对两岔河大坝的施工期质量、运行情况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介绍纳子峡水电站大坝坝体内部沉降变形监测设计,分析电磁式沉降管和水管式沉降仪的监测数据,初步了解面板砂砾石坝体施工期的沉降情况,同时比较两种不同监测仪器设备的沉降成因。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水库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坝体应力变形特性,以甘肃省民乐县海潮坝水库工程为例,应用有限元软件构建起水库混凝土面板砂砾坝三维模型,并对竣工后蓄水过程中大坝坝体受力变形、面板变形及连接板和防渗墙间接缝沉降变形展开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无论水库大坝、混凝土面板,还是连接板和防渗墙间接缝,受力变形及沉降均未超出规范许可范围,水库大坝运行基本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某已建面板砂砾石坝工程实例,考虑了面板无裂缝和面板产生密集裂缝破坏两种工况,分别对其坝体内设置排水体和未设置排水体两种方案进行渗流有限元计算,获得了相应大坝最大断面渗流量、浸润线、水头等值线、速度矢量等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对于面板砂砾石坝来说,在筑坝材料不能满足自由排水要求时,在坝体内设置排水体不仅必要,而且对坝体稳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是高海拔、严寒地区修建在覆盖层上的最高的面板坝,其渗透安全尤为重要。该坝最大坝高117.6 m,覆盖层组成物主要为冲积砂卵砾石层,厚度为19.9~21.1 m,坝址两岸基岩裸露,岸坡及坝基均为黑云母石英片岩夹花岗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闪长岩,致密坚硬,其渗流特性复杂。通过布置渗流监测设施,系统采集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的渗流监测数据,并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坝体的渗流量。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大坝蓄水运行以来,坝体渗透压力及最大渗透坡降满足设计要求,水库渗流量变幅较小,且逐步趋于稳定,总的渗流量与计算结果比较接近,说明工程运行状态与设计基本接近,大坝防渗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7.
小干沟面板坝已正常运行5年,总体监测怀态良好,砂砾石坝与其面板、接缝的变形已经稳定、全坝渗漏量很小,现时已不足0.1L/S。文章对工程现有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讨论与分析。阐述了砂砾石坝蓄水前后的最大忱降量,坝的渗流形态,周边缝的变位和全坝渗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从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条件、防渗防冻处理、稳定性分析、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除稳定性方面略优于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其余方面均是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占优势,且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的稳定性较好,满足大坝安全运行要求。因此选定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作为推荐坝型。  相似文献   

9.
根据白杨河水库基本情况,提出砼面板砂砾石坝、沥青砼心墙砂砾石坝两种坝型,并提出具体方案,从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型式、大坝防渗、施工条件及工期、对当地气候适应能力、适应变形能力、主要工程量、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面板砂砾石坝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量少、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防渗体易于维护等优势,因此白杨河水库选择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作为建设坝型。  相似文献   

10.
纳子峡水电站工程大坝坝型为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目前大坝填筑已完工。施工过程中建立和实施了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主坝砂砾料通过覆盖层开挖、采料、卸料、摊铺、洒水、碾压、干密度测定等质量控制,使得大坝填筑碾压质量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疆平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成果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平原水库大坝从建成到现在已运行多年,为了了解该工程目前的运行情况和安全情况,对该平原水库大坝运行多年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安全评价,通过对大坝的变形和渗流的监测分析了解到,目前大坝的最大垂直位移值为1 201 mm,坝基换填砾质土对减小坝基沉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坝变形已趋于稳定;坝体、坝基的渗压位势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小,并随时间的推移逐年减小,坝基渗透比降也较小,截渗槽截渗效果也较好,说明渗流较为稳定。结果表明:该平原水库大坝工作性态良好,能够满足正常蓄水及安全运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坝体0+090桩号及0+145桩号施工期沉降及渗流监测成果的分析,初步分析了铜场水库大坝施工期在孔隙压力水和上游水位的共同作用下,心墙内渗透水位上升和沉降量明显偏大的原因。监测成果表明:①坝体施工期沉降量偏大但沉降监测成果符合一般变化规律;②心墙碾压铺料层厚度较厚,层间结合部压实密度较低,心墙压实度较低的部位有少量水渗入;③0+090与0+145断面的倾度为0.001%~0.067%,说明心墙沉降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3.
铜场水库大坝为黏土心墙堆石坝,2010年7月15日填筑至设计高程,该工程2011年12月10日下闸蓄水。文章通过对初期蓄水监测资料的分析,初步揭示了铜场水库大坝在上游水位的作用下,坝体渗透水位上升的原因。监测成果表明:1初期蓄水对大坝沉降影响不大;2 0+090 m与0+145 m断面的倾度为0.01%~0.07%之间,说明心墙沉降比较均匀;3坝体渗流监测点的渗透水位随上游库水位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监测大坝安全运行,为检验设计理论提供可靠依据,在水口大坝设置了变形和渗流等多项观测项目。除采用人工观测方法外,还对一些重要项目实现了自动遥测。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因监测对象的差异,与单纯的混凝土坝、均质土坝等相比而有所不同,指出了大坝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渗流监测以及面板混凝土应力监测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丹江口大坝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应力、温度、扬压力、渗流等监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大坝经过20多年的运行考验,其工作性态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7.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坝安全是水电站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大坝安全监测已成为水电站建设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必测项目。随着坝工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现代仪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传统监测仪器的基础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型的监测技术,并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对国内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设备、仪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大坝在变形、渗流、压力(应力)、应变、温度及环境量等安全监测项目中所使用的新设备、新技术,详细介绍了各类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进一步阐明了大坝安全监测仪器选择及布设的基本依据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对当代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为今后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振弦式传感器具有精度高,体积小等优点,广泛用于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介绍了振弦式传感器的原理、优点,以及在渗漏、裂缝、岩性变形、沉降监测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具体工程实例介绍,说明了目前振弦式仪器产品的种类几乎可以满足大多数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丹江口水利枢纽已运行近30年,大坝的安全与否值得关注。通过多年的巡视检查成果和观测资料,对大坝的变形、渗流、应力等性态进行综合分析,对大坝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并指出工程存在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通过积石峡大坝施工期浸水前后的沉降研究,可取得坝体自然状态与浸水期间的变形规律.本文对积石峡面板坝实测沉降进行整理分析并与公伯峡大坝进行对比.得到结果:大坝变形监测仪器工作正常;坝体实测沉降分布规律合理,最大沉降小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1%.结果表明:与公伯峡大坝相比,积石峡后期变形明显小,而且坝体沉降收敛速度明显要快,坝体浸水加速坝体沉降变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