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志伟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2):3729-3731
随着数字芯片和系统的时钟频率不断提高, 串扰成为高速互连系统设计、分析中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为研究串行总线结构中多平行传输线间串扰的影响, 分析了电信号传输时串扰产生的机理, 采用信号完整性分析软件Hyperlynx, 构建了三平行传输线串扰模型和总线电路模型, 研究了不同模型中控制多平行传输线间串扰噪声的方法。仿真验证结果表明, 增加传输线间距、减小介质层厚度、进行端接匹配可以明显减小平行传输线间的串扰。最后提出了减小总线电路模型中抑制串扰噪声干扰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孙娜 《福建电脑》2012,28(10):84-85
用传输线理论知识对PCB板上平行走线之间的串扰作了分析推导,为PCB板上的布线设计提供了参考,证明了避免串扰的设计技术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PCB的物理尺寸逐渐趋向于小型化,系统布线趋向于密集化,设计人员很难对强信号线的干扰按照传统的串扰抑制准则进行设计;在此背景下,文章采用在强信号线两边各加一排顶端用迹线连接的接地孔(简称隔离带)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屏蔽,以减少微带线间串扰;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添加了微带线高度及接地平面厚度两个参数,完善了采用隔离带方法来抑制线间串扰的仿真模型,并通过Ansoft公司的HFSS软件验证了此方法是有效的;在隔离带参数设置上,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相关隔离带参数S1、g、d、h可进一步抑制线间串扰。  相似文献   

4.
在高速数字系统中,信号完整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信号速率和设计密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串扰上升为主要因素之一。先研究了基于矩形谐振腔的串扰抑制方法;然后与三倍线宽方法(3W方法)和有过孔接地的防护线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矩形谐振腔方法对微带线间近端串扰的抑制能力不理想,但对远端串扰的抑制非常有效,在频域仿真中远端串扰幅度可提高12 dB和8 dB,在时域仿真中远端串扰峰值分别为前两种方法的18.2%和23.1%;最后进一步研究了矩形谐振腔的结构参数(间距、长度和宽度)对远端串扰的影响,发现这三个参数存在一组最优值,能最大程度地减小远端串扰。  相似文献   

5.
在高速电路系统中,过高的系统工作频率将产生传输线效应和信号完整性问题,使得基于传统方法设计的印刷电路板达不到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高速电路板设计中遇到的电磁兼容问题,从电源系统、信号线的传输线效应、电路间的串扰效应、电路间的串扰和电磁辐射干扰四个方而进行阐述,分析其原理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丁君  张璠  石云侠 《计算机仿真》2009,26(8):270-273
采用时域积分方程法及改进型节点分析法对PCB板间导线的串扰问题进行建模.时域积分方程法以等效原理为基础,在矩量法应用中加入时间因子的考虑,并采用RWG基函数将模型划分为多个三角面元,从而将导线间的影响以散射的角度来表达.另外采用改进节点分析法对电路边界不连续性进行求解,从而懈决了有限电导率导体和各向同性介质相结合情况下的串扰问题.最后在多层PCB传输线的算例中,计算给出了不同条件下输出电压和串扰电压波形的时域变化,从而对PCB板间信号完整性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电子技术应用》2018,(1):13-16
选取埋入式基板中的传输线宽度、传输线厚度、传输线耦合长度、耦合间距和基板介电常数5个参数作为关键因素,建立了五因素四水平16种参数水平的正交实验表,进行了极差分析。结果表明:传输线间耦合间距对串扰影响最大,其次是传输线耦合长度,而基板介电常数、传输线宽度和传输线厚度对串扰影响较小;最优参数组合是W4T4S4L1D1,即传输线宽度15 mil,传输线厚度70μm,传输线间耦合间距2 mm,耦合长度5 mm,介电常数4.3。  相似文献   

8.
基于FPGA的高速高密度PCB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刚  耿征 《计算机应用》2010,30(10):2853-2856
根据摩尔定律,高速高密度印刷电路板(PCB)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针对大型或特大型高速高密度PCB设计中信号完整性的一些关键问题,如:PCB层叠、传输线类型、特征阻抗计算、互连拓扑结构、端接技术、延迟匹配、串扰分析、差分布线等,通过理论分析、仿真验证、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或设计规则。在此基础上,给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多层PCB板设计原则。具体工程实验证明,在这些规则或机制的驱动下,高速高密度PCB的设计能够获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式理论的传输线高频串扰预测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输线理论建立均匀介质无损多导体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模式理论建立了不均匀介质无损多导体数学模型,并对多导体传输线间高频电磁串扰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各类多导体传输线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研究传输线反射的伯格龙图解法加以推广,用来研究非线性端接情况下平行传输线间的串扰及其反射。给出推广的理论依据和作图方法。具体研究TTL电路几种组合情况下的串扰波形,所得结果与有关文献中的理论计算及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