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消瘀祛痛软胶囊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消瘀祛痛软胶囊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注射盐酸肾上素复加冰水浴的方法造成大鼠的血瘀证模型,观察消除祛痛软胶囊对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同时,以微循环显微镜观察该药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消瘀祛痛软胶囊能明显降低血瘀证型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增高和体外血栓形成,小鼠耳廓微循环试验表明,消瘀祛痛软胶囊高、中剂量能增加正常小鼠耳廓微动脉、微静脉的管径,加快微循环的血流速度。结论:消瘀祛痛软胶囊的活血化瘀作用与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莪妇康胶囊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XSZ-hs7型微循环显微镜和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小鼠耳廓微循环,记录丹莪妇康胶囊灌胃给药后0、5、10、20、30min及腹腔注射(ip)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l.0mg/kg)后5、10、20和30min小鼠微循环细静脉、细动脉的管径。结果给予丹莪妇康胶囊后,高剂量组(4.0g/kg)小鼠的耳廓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明显增大,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0.01)。此外,丹莪妇康胶囊能明显减轻肾上腺素所致的微循环障碍,对微动脉的舒张作用更强,与同时间点的溶媒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丹莪妇康胶囊对正常小鼠和肾上腺素致微循环小鼠耳廓的微动、静脉有一定的舒张作用,提示本品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聪灵胶囊对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聪灵胶囊对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聪灵胶囊大、中、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灌胃给药10d后,开颅窗观察小鼠软脑膜微循环,然后在软脑膜局部滴加去甲肾上腺素复制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微循环障碍时小鼠软脑膜微循环。结果 聪灵胶囊各剂量组均可改善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小鼠软脑膜局部微循环障碍.使微动脉扩张,血流增快,每视野交织网点数增多,对血流流态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使血色变红。9min后聪灵胶囊各剂量组软脑膜局部微循环障碍基本恢复,而空白对照组恢复不明显。结论 聪灵胶囊能改善小鼠软脑膜微循环。  相似文献   

4.
微循环障碍与血瘀症及中医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正> 血瘀症与活血化瘀治法在中国医学中,有着古老的渊源和丰富的内容。本文将就如何把微循环障碍与血瘀症密切联系起来,并按活血化瘀原则给予治疗等问题加以探讨。一、微循环障碍与血瘀症的特点:微循环障碍时,其病理变化有:微血管畸形,血流不畅;微血管痉挛造成血管狭窄及阻塞;内皮细胞损伤;微血管损害,脆性增强与通  相似文献   

5.
治偏灵对实验动物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治偏灵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 以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的方法造成大鼠的血瘀证模型,观察治偏灵对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并以微循环显微镜观察该药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 治偏灵能够降低血瘀证大鼠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该药还能增加正常小鼠耳廓微动脉,微静脉的管径,加快微循环的血流速度,结论 治偏灵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微循环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肺心病的微循环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传统的治疗肺心病措施,主要是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止咳平喘、纠正心衰等,对肺心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及其危险性却认识不足。现就肺心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及其发生机理与危害性作一综述。1、肺心病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1.1、肺心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包括三个方面:(1)血管周围的;(2)血管本身的;(3)血管内的。血管周围的变化包括某些部位的瘀血、出血、血管周围性水肿。血管内的变化包括:瘀滞现象,主要在毛细血管内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少数病人微血管中呈现血栓形成。血管本身:肺小血管痉挛,细动脉持续痉挛使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风愈滴丸对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颅窗法观察正常小鼠软脑膜微循环,然后经小鼠尾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0.1ml/10g复制软脑膜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头风愈滴丸对小鼠软脑膜微动脉、微静脉管径的变化以及每视野毛细血管交叉网点数目的变化。结果头风愈滴丸各剂量组能明显的增加微动脉管径及毛细血管网交叉点数目,且微静脉管径也有一定的增加,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头风愈滴丸能明显改善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该作用可能是其防治偏头痛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通过制作幼兔窒息模型,观察动物窒息后耳廓微循环的改变。耳廓微循环用加权积分法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幼兔窒息后耳廓微循环分类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明显增高,说明幼兔窒息时会发生严重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小鼠耳廓接种S—180肿瘤细胞的方法观察肿瘤生长时微循环的变化,以探讨肿瘤生长与微循环的关系。小鼠耳廓中央注入S—180肿瘤细胞悬液5μl约15×10~5个肿瘤细胞,接种后24小时血管径明显增大,血管数量明显增多,血管走行迂曲。植入后3~15天,肿瘤结节明显增大,结节边缘毛细血管增多,直径增大,血管迂曲,结节中央血管稀少,可见有坏死的组织。表明肿瘤结节的生长可以刺激周围毛细血管的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川芎嗪、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对正常状态及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小鼠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 闭合式颅骨开窗法应用JI-200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动态分析仪观察静脉注射上述药物在生理状态及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微循环障碍时小鼠脑微区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两药均可增加正常状态下和微循环障碍时小鼠脑微区血流量。结论 静脉注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改善正常状态下和微循环障碍时的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参附注射液的微循环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各种微循环状态的影响,用微循显微分析系统观察给予参附注射液的小鼠耳廓微动脉在各种状态(正常状态、肾上腺素或内毒素导致循环障碍状态)下的直径,毛细血管交叉网点数及血流速度,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参麦组,地塞米松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附注射液均使各种状态下的小鼠耳廓微动脉直径扩大,毛细血管交叉网点数及血流速度增加,其中对肾上腺素,内毒素所致外周血循环障碍作用尤为显著,其作用较参麦注射液明显,与地塞米松作用相似,对内毒素攻击所致小鼠体表温度降低有明显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旨在探讨病毒所致肝损伤中肝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实验Ⅰ,麻疹活疫苗同时注入家兔门静脉及耳缘静脉,24h 迅速放血致死,立即取肝固定送病理检查。光镜下见小血管扩张瘀滞,红细胞聚集贴壁,血小板纤维蛋白构成之微血栓形成等严重微循环障碍的改变,可见肝细胞变性、小灶状坏死及 ALT(血清谷丙转氨酶)等明显升高。如先给予山茛菪碱,ALT 等升高受到明显抑制。实验Ⅱ,如麻疹活疫苗仅单独注入门静脉,24h ALT 并不高,仅门脉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性上升。实验Ⅲ,麻疹活疫苗仅注入耳缘静脉,24h ALT 也不升高,但血小板粘附功能增强。结果提示:在病毒感染中肝血管收缩反应性上升及血小板粘附功能增强是肝微循环障碍发生的基础。另外,肝微循环障碍是病毒所致肝损伤的机理。山莨菪碱是防治病毒性肝损伤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血瘀证与老年舌微循环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祖国医学血瘀学说,分析舌微循环障碍在舌痛症中的发病作用,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途径。方法 对40例老年舌微循环障碍患者进行组织学、透射电镜、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检查,采用归注射液为主的活血化瘀治疗。结果 受检患者血液粘度多项指标升高,微血管形态、结构异常,毛细血管出现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舌微循环障碍属血瘀证局部表现,对老年患者应警惕血瘀证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的活血化瘀疗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抗疲劳复方中药提取物 (EAFF)对小鼠骨骼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我室建立的小鼠骨骼肌微循环观察方法 ,以肾上腺素作为引起微循环障碍的激动剂模拟骨骼肌疲劳。局部应用EAFF ,观察其对微血管管径及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 :应用EAFF后 ,骨骼肌微动脉管径、微静脉血流速度以及毛细血管管径及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5 )。结论 :EAFF具有改善骨骼肌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玫瑰花总提取物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玫瑰花总提取物对正常状态以及肾上腺素所致微循环障碍时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 ,玫瑰花总提取物局部应用可增加微动脉的血流速度 ,对微静脉作用不明显。滴加肾上腺素可导致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 ,局部滴加玫瑰花总提取物后 ,可加快微循环障碍的恢复。玫瑰花总提取物的上述作用与丹参注射液相似但较弱  相似文献   

16.
头痛症药物治疗前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221例头痛症患者“微斯卡胶囊”治疗前后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头痛症病人分成两组,第一组为治疗前或未经治疗组,另一组为药物“微斯卡胶囊”治疗21天或42天组;观察指标包括微血管直径,微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等。结果:未经治疗组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有较严重的病理改变,如微血管收缩,血流变慢,红细胞发生聚集,血液粘度升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微斯卡”治疗以后,大多数病人的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有了很大改善,上述指标恢复如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微斯卡胶囊”治疗头痛是有效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用于疾病诊断和药物疗效观察有积极和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正天丸对偏头痛血瘀证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偏头痛血瘀证病人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及新正天丸治疗后的影响。方法 :对照观察 3 6例偏头痛血瘀证病人发作期、治疗后和 2 8例正常人甲襞微循环 ,检测 2 8例偏头痛病人球结膜微循环 ,并与 2 6例正常人相比较 ,重点观察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血管袢周围状态等多项指标 ,并以加权积分法计算其积分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发作期存在明显的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改变 ,主要表现在毛细血管管径缩小 ,管袢形态异常 ,袢周出血。经新正天丸治疗后 ,管袢清晰度增强 ,血流速度加快 ,红细胞聚集性下降 ,加权积分法示治疗前后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有显著性改变 (P <0 .0 5~ 0 .0 1)。结论 :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偏头痛血瘀证的重要病理特征 ,新正天丸对其微循环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烧伤后多器官衰竭综合征与体液介质、微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泛细致的临床观察及精密的实验研究资料表明,烧(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综合征是由于机体释放具多种生物活性的体液介质所致全身过度炎症反应的最后结果。多种体液介质作用总和所致异常的血液循环状态、内皮炎症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液高凝及微血栓形成而最终引起多脏器微循环障碍,此种微循环障碍是烧(创)伤后多器官衰竭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冠脉微循环(Coronary Microvascular)是指心脏中由微动脉(<300μm)、毛细血管(平均8μm)和微静脉(<500μm)构成的微循环系统,当冠脉微循环系统受到一种或多种不良因素影响出现异常后即发生冠脉微循环障碍,也有学者将后者称为冠脉微血管功能不全(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VD)。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各种类型在临床上均屡见不鲜,包括冠心病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冠脉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术使血管再通后出现的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用墨汁灌注法观察了缺铁性贫血小鼠模型的空肠绒毛及骨髓微循环改变,并对治疗组小鼠用山莨菪碱腹腔注射3周,治疗后上述部位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同时血Hb、RBC、MCH等上升亦明显快于对照组。从而证明:缺铁性贫血小鼠存在空肠、骨髓微循环障碍,改善微循环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重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