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堂建筑是信徒与上帝进行心灵沟通,形成心灵寄托的空间,其氛围的营造既要重视神性,又要关注人性。将木材应用在教堂建筑中易于展现对人性的关怀,同时其丰富的空间表达手段为塑造奇异的空间神性氛围奠定了优势条件。文章结合教堂建筑特点与木质空间特点,对近年来各地建造的现代木质教堂进行归纳与分析,从木质教堂的结构形态、围合界面、融合自然三方面,研究总结现代木质教堂中宗教氛围的主要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2.
哥特教堂建筑艺术有辉煌的成就,其形成的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意义,以基督教哲学为先导性的哥特教堂是具体意义的载体,同时对于意义的表达又是由多种艺术形式组成的空间语言体系。深入对教堂空间语言的研究,从空间语言的产生、构成及表达三方面去理解其富有魅力的建筑艺术形式,并以空间语言为核心介入现象学的方法,侧重于强调身体对空间的感知,以此解读哥特教堂的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3.
1995年.坂茂先生在日本神户设计了纸教堂。10年之后,在2005年6月神户的纸教堂被拆卸了,所有建筑材料都被运到台湾。在2008年9月.用这些旧材料.坂茂先生和A+B Design Group在台湾设计建成了新的纸教堂——Paper Dome。  相似文献   

4.
作为响应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解决诸多潜在利益矛盾的有效途径,公众参与对城市更新具有重要作用。圣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的重要地标,其周边公共空间自教堂建成以来经历了多次更新改造。文章以圣索菲亚教堂及周边公共空间的更新过程为例,探讨公众参与对其公共空间演变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神户地震之后,纸教堂成为面向多国邻里住宅区的社区中心。这个社区的边界与活动现已经拓展至其他国家,这座纸教堂也在同样遭遇了地震的台湾得到重建~i。这座矩形建筑长15m、宽10m,采用半透明的聚碳酸酯面板作为建筑外表皮。整个正立面和每侧立面的一半面积都可以全部打开,不仅可供对流通风,也可在人群尤为拥挤的情况下,腾出额外的活动场地。在室内空间与正交室外空间的交界处,坂茂以17世纪巴洛克风格建筑师乔万尼·洛伦佐·贝尼尼的精神设计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椭圆空间,周  相似文献   

6.
张少森 《建筑与环境》2009,3(2):143-145
慕尼黑圣心教堂作为典型的德国当代建筑,对传统哥特教堂的空间结构、空间序列、空间界面以及光的运用进行了继承,并用当代的建筑语言进行了演绎,在简洁的形体下获得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教堂仪式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2月22日,基督城发生里氏6.3级地震,185人遇难。市中心80%的建筑遭到破坏或已无法修复。基督城的象征"广场大教堂"塔尖倒塌,建筑的其余部分严重损毁。2011年5月,一座临时性大教堂被列上日程。"纸"教堂应运而生。这座建筑给城市带来了一个纪念性空间,同时又是音乐、展览、社区和公共活动的多功能场地。等长的纸简和约6m(20英尺)的货运集装箱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因为形式是由原教堂的平立面  相似文献   

8.
教堂建筑是物质空间与宗教精神的统一体,如何通过空间形态的安排来营造合适的场所精神,是设计时应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类型学理论对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公园教堂设计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堂建筑的特殊性,探讨了其文脉溯源和宗教历史传承的问题,对哥特式建筑艺术进行解析及再现,结合场地的具体条件,总结出设计教堂建筑时继承宗教传统并反馈在地环境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古月炜 《建筑师》2007,(6):69-72
本文着眼于体验视角,分析光的教堂与朗香教堂中各存在主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各存在主体分别对应的空间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两组关系之间的关联:进而通过对朗香教堂空间形态结构的图式分析,透过形态表象的差异,揭示光的教堂在空间形态结构方面与朗香教堂的关联性;从一侧面展示当代教堂建筑形态生成的某些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从岭南近代教堂的案例(如广州圣心大教堂,东山堂等教会建筑)出发,先对其神圣空间的营造方法进行归类总结,展现不同的神圣空间对信众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以及宗教精神的表达方式与表现程度。另外,由于岭南教堂建筑在传入的过程中也有变化,从单一的神圣空间转变为多样化的世俗性功能空间,特别是新教教会的发展,让教会学校,医院和众多福利机构进入岭南人民的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教堂神圣空间概念的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并探讨其在内心层面和教区世俗建筑的广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建筑》2017,(4)
以长沙市现存的近代教堂建筑为研究对象,梳理归纳其发展历程、空间分布及使用现状。在实地调查与文献考证的基础上,重点从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建构方式、细部装饰四个方面分析,归纳出教堂建筑的本土化特征。研究发现,长沙教堂弱化了原本较重要的广场空间,其主体建筑的内部空间尺度和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弱化,在建筑立面上简化了西式教堂常见的雕塑、门窗细部、尖顶等构造要素,并采用了本土建筑装饰艺术形式的构造细部。  相似文献   

12.
正滑板教堂是一座位于亚内拉(阿斯图里亚斯)的老教堂。Iniciativas Habitat公司(简称IH公司)最先将它收购下来,对其进行了初步的修复。"教堂突击队"组织随后对其实施了改造,使之成为了一座滑板爱好者的天堂。教堂曾经属于一片圣巴巴拉炸药厂的服务建筑群。西班牙内战结束后,炸药厂停工,该建筑群也被遗弃。几年后,IH公司的卡西米罗·费尔南德斯和他的孩子们买下了这座教堂,并与伙伴们一同决定在此建造一个滑板坡道,把教堂内部改造为一个文化展览空间。IH公司与"教堂突击队"在没有任何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百度POI,对福州市的佛教建筑寺庙和基督教建筑教堂从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的寺庙与教堂共计902座,其中寺庙650座,教堂252座。从最邻近指数来看,寺庙的最邻近系数R=0.568,教堂的最邻近系数R=0.431。两者最邻近系数都小于1,表明福州市的寺庙和教堂在空间分布上为聚集分布;从基尼系数来看,寺庙的基尼系数G=0.315,说明福州市各个区县的寺庙数量相对合理。教堂的基尼系数G=0.409,表明福州市各个区县的教堂数量差距较大;在核密度强度方面,福州市寺庙核密度呈现中心强,四周弱的分布格局,整体呈现出"众星拱月"的分布形态,教堂空间分布呈现东部强,西部弱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德国汉诺威的世界博览会上,由日本建筑师阪茂(Ban Shigem)设计的日本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这幢5000m~2的大跨度顶穹建筑,其结构受力部分完全是由纸构件来承担的(图1、2)。 其实,这并不是阪茂第一次引起大众关注。早在1995年,在日本阪神大地震的灾民安置活动中,阪茂就以纸结构为受灾者迅速建造了一片简易住宅和一幢教堂。教堂建在10×15平方米的用地上,由外围的方形玻璃立窗围合结构和内部的椭圆形的礼堂部分构成。椭圆形空间由58根纸管构成,每根纸管高5m,直径330mm,厚15mm。屋面部分由牵拉在环梁上的钢丝和  相似文献   

15.
冯琳 《山西建筑》2008,34(12):29-30
以安藤忠雄"风之教堂"和"水之教堂"的空间序列设计为例,从引导与暗示、层次与渗透、衔接与过渡、对比与变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由此展开对空间转换方法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德国汉诺威的世界博览会上,由日本建筑师阪茂(Ban Shigem)设计的日本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这幢5000m~2的大跨度顶穹建筑,其结构受力部分完全是由纸构件来承担的(图1、2)。 其实,这并不是阪茂第一次引起大众关注。早在1995年,在日本阪神大地震的灾民安置活动中,阪茂就以纸结构为受灾者迅速建造了一片简易住宅和一幢教堂。教堂建在10×15平方米的用地上,由外围的方形玻璃立窗围合结构和内部的椭圆形的礼堂部分构成。椭圆形空间由58根纸管构成,每根纸管高5m,直径330mm,厚15mm。屋面部分由牵拉在环梁上的钢丝和其上的中心立柱撑起薄膜结构,使室内具有均匀柔和的照度。椭圆形排布的纸管从教友一侧向牧师一侧由疏渐密,在讲坛后密实成墙,给予空间以……  相似文献   

17.
信息视窗     
《建筑师》2005,(6):117-120
1 今日建筑 1.1工程名称:VARDSSEN 教堂 国家:挪威 城市:奥斯陆 类别:公共建筑 设计特点: VARDASEN教堂是1998建筑竞赛的获奖作品,它坐落在一个乡 野景观边缘的山坡上,其内部空间开敞、明亮、统一。VARDASEN 教堂拥有配套的幼儿园和教区设施,与当地的学校形成一个社 区中心,幼儿园有单独的入口,游戏区紧挨着森林。教堂室内 装有活动隔断墙,使其空间可延伸进教区会议室,为会议场提 供500个坐席。教堂的主要标志性建筑是祭坛和钟塔,变化的 灯光显示出空间的质地与美感。教堂的主要材料有轻质灰砖,混 凝土,古香古色的镀锌屋顶以及混凝土地板。 建筑设计:Ostgaard Arkitekter AS 摘自:(0051)http://www.far2000.com/zuopin/workxx.php? id=2150782-->  相似文献   

18.
张燕来 《建筑师》2018,(2):83-90
1971年建于美国休斯敦市的罗斯科教堂将现代绘画与宗教空间全方位地结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教堂的功能与空间的定义,成为了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体性建筑。本文从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马克·罗斯科的艺术生涯和创作观念入手,在回顾该教堂设计和建造过程的基础上,探讨现代艺术与宗教意识、绘画结构与空间意义、传统空间和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邦雷的圣伯纳黛特教堂以错位的碉堡为造型意象,自1966年12月举行祝圣仪式以来,其非凡的感染力从未消减。圣伯纳黛特教堂看似有意相互排斥、却又浑然一体的造型激发了“电容效应”。时刻警示世人那一段充斥着战争与核危机的年代。圣伯纳黛特教堂首先是个庇护所,设计了两处可用于军事庇护的空间。但同时圣伯纳黛特教堂也通过对“断裂”的实际应用给了现代性重重一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和佛罗伦萨新圣母玛利亚教堂西班牙礼拜堂中的图像与空间关系的综合研究。一方面透过对教堂空间、方位、图像程序的细腻解读,揭示出阿西西教堂方位朝东和东墙图像配置的秘密。另一方面,文章把相同的图像与空间关系放置在13-14世纪蒙元帝国所开启的世界性文化语境中,论述了西班牙礼拜堂的图像配置与多明我会东方传教网络的历史关系。最后揭示,就连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最大的骄傲之一——布鲁内奈斯基的穹顶,同样镶嵌在与东方(波斯与中国)深刻的物质文化与技术交往的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