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对在进行普胸外科手术后,胸内出现了活动性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外科治疗经验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病例,对其术后出现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案。结果术后发生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为:①并发肿瘤粘连;②胸腔感染性疾病;③肺血管结扎不牢。经过治疗后,痊愈率为93%。结论对患者胸内出现活动性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切除手术后大出血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2月~2010年2月因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行胃切除术后大出血的24例患者资料,具体分析其治疗期间的情况。结果 24例患者中,22例及时止血治愈,1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1例并发出现十二指肠瘘,后经治疗,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处理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进行胃切除术后并发大出血时,务必及早进行外科手术再治疗,以及时止血和控制病情,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克诚  杨大斌  苗锋  贲晨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40-204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非体外循环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20例。结果 患者中19例痊愈出院,随访1~2年心绞痛症状消失。1例术中室颤改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脑死亡;1例术后出血,再次剖胸止血。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住院时间、经济支出减少,且手术的并发症降低,心功能可得到较好保护,更合适高龄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2年8月至1998年8月施行普胸手术1278例,术后发生置胸管处肋间血管损伤出血引起胸腔活动性出血6例,发生率0.47%,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0~64岁。其中肺癌2例,食管癌2例,肺动静脉瘘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280例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病变患者手术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死亡率为1.79%,分别为术后左室后壁破裂1例、大咯血1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呼吸功能失常1例。术后早期发生出血1例,经再次开胸止血后痊愈。术后晚期死亡1例,其术前为终末期,术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出院274例,心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病变外科治疗,要在术前做好准备;在术中保护好心肌、充分注意气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心肌水肿和全身水肿;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者通过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术中、术后出血情况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2月所收治的通过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术中、术后的出血情况。结果手术操作早期出现4例发生术中出血过多,导致手术视野不清晰,从而转为开放式手术。11例在48h后,出现了膀胱痉挛现象导致出血量增大,行电切镜止血。出现5例在顺利出院第5天发生排便出血现象,另出现1例患者在顺利出院第8天因工作劳累导致出血,出血量较大,此6例患者均通过电切镜止血。有17例在出院后的2~10d后发生血尿现象,将三腔尿管气囊置入膀胱腔内进行压迫止血。结论通过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术中、术后,有并发症发生多在早期,一些容易造成出血的内科疾病,如高血压与糖尿病,在手术前必须要给予充分的认识,并及时处理。如此是预防术中、术后出血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外科缝线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对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改良B-Lynch外科缝线术治疗。结果8例患者均迅速止血,保留子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B-Lynch外科缝线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止血迅速,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胸外科共开展各类开胸手术1573例,对术后发生出血的18例(1.1%)患者进行了再次开胸止血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对本溪市中心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所有普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的手术记录进行查阅,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宫腔水囊压迫术在剖宫产术后止血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23例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采用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治疗,对患者止血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23例产后出血患者放置水囊后5分钟之内出血立即减少,均有效控制,无一例发生再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均痊愈出院。术后进行2周随访均子宫复旧良好,恶露正常。结论:宫腔水囊压迫术在剖宫产术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等优势,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德宏 《北方药学》2012,9(9):56-57
目的:观察使用改良B-Lynch缝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16例行剖宫产术出血患者,均为宫缩乏力引起,经子宫体及静脉持续注射缩宫素,生理盐水热敷子宫,子宫按摩,出血部位结扎等措施治疗无效,采取改良B-Lynch缝扎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出血情况,子宫复旧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1例因手术失败而进行全子宫切除,占6.25%;15例均有效止血,占93.75%,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患者月经恢复时间为4~10个月,子宫复旧良好。结论:对剖腹产中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在其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及时通过改良B-Lynch缝扎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进行止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耿少梅  焦保华  卢圣奎 《河北医药》2002,24(10):784-785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5年2月-2002年2月收治的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 全部切除25例,次全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显微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该科2008年9月~2011年1月收治的119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手术后并发乳糜胸共13例。术后胸管引流量小于800 ml者先予以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再予以外科手术治疗。胸管引流量大于1 000 ml者直接外科手术治疗。结果经保守治疗治愈7例,经手术治疗治愈6例。结论食管癌术后如果胸管引流量持续增多,超过600 ml.d-1,应高度警惕乳糜胸可能,结合生化检查,可明确乳糜胸诊断。一旦发生术后乳糜胸,应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漏出乳糜量大,应积极外科手术,行胸导管结扎术。  相似文献   

13.
吴华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61+463-461,463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的4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经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疗效,观察统计各类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手术相关观察指标及术后治疗有效率。结果 4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治疗有效的有43例,治疗有效率达到87.5%,平均手术时间为22.3min,术中出血量为39.5mL。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各类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疗效显著,宫腔镜对临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季巍  周晓辉  王水云  魏志凌  崔鹏  方丹 《中国医药》2013,8(8):1066-1068
目的 分析经胸骨上段小切口(SPMS)行心脏瓣膜手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由北京市海淀医院门诊收治的病例中,经SPMS完成心脏瓣膜手术20例作为小切口组,平均年龄(51±15)岁,平均体重(66±11)kg.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同期行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的20例心脏瓣膜病例作为常规切口组,平均年龄(57±10)岁,平均体重(65±12)kg.观察2组患者的围术期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小切口组无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术后24h胸液量为(345±160)ml,较常规切口组的(436±101)ml明显减少(P =0.036),术后红细胞用量为(1.6±1.4)U,较常规切口组的(3.2±2.7)U明显减少(P =0.029).结论 经SPMS行心脏瓣膜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早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不同入路开胸手术的选择及对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右胸前外侧腹正中入路二切口术式,对照组采用左胸后外侧入路,对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术中淋巴结清扫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97.66±38.72) min、(226.43±19.77) ml、(14.76±2.36)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及病检发现转移性淋巴结数分别为(19.34±3.57)枚、(16.67±2.24)枚,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与对照组(7.69%)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 右胸前外侧腹正中入路食管癌根治术对淋巴结清扫效果更好,但与左胸入路相比,手术创口较大,术中出血量多,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结果、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33例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33/33),术后住院(6.0±1.5)d。入路动脉术后无出血、血肿、栓塞及动脉瘤形成、切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血管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吕斌  黄和平  李家宽 《安徽医药》2008,12(5):440-441
目的探讨在老年肺癌手术治疗中应用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优越性。方法对40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2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镇痛,B组20例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术后传统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反应情况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切除,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2.5%。两组病例共发生术后并发症16例,并发症发生率40.0%。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镇痛效果确切,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术后传统镇痛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肺癌手术治疗中,术后硬膜外镇痛可以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老年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隔离症(P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6例PS的围手术期以及随访资料。结果26例PS患者术前诊断率为61.5%(16/26);术前均行胸片和胸部CT平扫,其中增强CT薄层扫描+血管CTA成像有8例,MRI5例;其中21例叶内型PS行肺叶切除术,5例叶外型行隔离肺切除术,术中均发现异常供血动脉,其中21例来源于胸主动脉、3例来源于腹腔干、2例来源于膈肌动脉。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症状均消失。结论胸部增强CT扫描及血管CTA成像和MRI有利于PS的术前诊断。手术是治疗PS安全且有效的方法,但术中应注意异常供血动脉的处理及预防术中以及术后大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胃上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全胃切除术组与近端胃切除术组,各3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生存率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切除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术后1年存活率为91.18%,近端胃切除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术后1年存活率为94.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均良好,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