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膜透析(PD)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与血液透析(H D)相比,有其优点,尤其是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危险性.近年来,由于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接种、献血时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以及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隔离,透析患者HBV感染率已经显著下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 rus,HCV)感染因而成为透析患者感染的一种主要肝炎类型.目前腹膜透析患者HCV感染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就腹膜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原因。方法分析本院2008年8月间在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HCV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可能诱发因素。结果在全部149例患者中,HCV感染者34例(22.8%)。34例患者中透析4年以上者20例(58.8%)。34例患者中仅有输血史者12例(35.3%),仅有透析器复用史者4例(11.8%),有输血史又有透析器复用史者13例(38.2%),无输血史又无透析器复用史者5例(14.7%)。结论HCV感染的机率随透析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输血仍是HCV感染的重要因素,严格规范透析器复用操作可有效降低HCV感染,此外尚可能存在其他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晓光  汪年松 《中国血液净化》2006,5(10):738-740,757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已经呈全球性流行,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已感染了HCV。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血液透析时频繁地体外循环和血管穿刺、反复输血和其它各种医源性因素,而成为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意大利伦巴地地区透析和移植登记中心显示,1998年5633名透析患者中HCV阳性率为24.3%。埃及开罗地区的7个血液透析中心中HCV阳性率达80%。北京地区1998年225例血液透析患者中HCVRNA阳性16.4%㈨。我们报道62例血液透析患者抗HCV阳性率54.8%。血液透析患者HCV高感染率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既往认为输血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ELISA血清试验的推广和EPO的广泛应用,血液透析患者中输血所致的HCV明显减少,但血液透析患者中HCV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本文就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的院内传播途径和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分别采用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抗HCV抗体、HCV核心抗原及HCV—RNA,并且采用酶促动力法检测其转氨酶水平。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抗HCV抗体阳性率为29.5%(36/122),部分患者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HCV核心抗原阳性率为8.2%(10/122);HCV—RNA阳性率为27.0%(33/122)。其中,6例(4.9%)抗HCV抗体阴性者可检出HCV病毒血症,10例(8.2%)抗HCV抗体阴性者可检出HCV抗原。有输血史者和透析时间较长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HcV感染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普遍,且感染率与输血、透析时间有关。同时检测抗HCV抗体、HCV核心抗原与HCV—RNA(或其中二项)有助于提高HCV感染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HD)是目前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经过40余年的发展,血液透析疗法已在许多医院得到广泛普及,延长了许多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但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血液透析仍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特别是由于HD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在反复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肝炎病毒的院内感染,致使血液透析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与预后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应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基本治疗手段。血液透析通过40余年的发展,至今在许多城市和地区已经普及和成熟,成功挽救了许多尿毒症患者,使部分患者能长期存活。但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血液透析技术仍有其局限性,患者仍有较多的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在接受血液  相似文献   

8.
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终末期肾病(ESRD)是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高危人群,而心血管并发症又是影响ESR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80.0%以上患有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高出一般人群10~20倍。据美国肾脏病资料系统(USRDS)统计,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占ESRD总病死率的45%。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日“家-医院”往返途中需求,为血透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给予借鉴参考。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上海某三甲医院的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透析日途中安全、用物及药物放置需求调查。结果 72%的患者近3个月内,在往返医院途中遭遇过突发紧急意外情况;36.8%的患者发生自备药因储存不当(需冷藏药物常温放置),而导致无法使用情况的发生;24%的患者出现过药物包装破损;19.2%的患者携带包感到吃力;52.8%的患者发生过遗忘或丢失物品现象。结论 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家-医院”往返途中有较高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各种原因导致物品携带不全可能影响治疗,同时患者对随身用物的舒适性等也有一定要求。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血透患者透析日随身用物的放置需求,对其进行护理与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的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该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58例,对患者进行传染消毒隔离及相应的护理管理,评估消毒隔离及护理管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58例重症肝炎患者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依从性分别为91.4%、98.3%和86.2%,患者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58例重症肝炎患者出现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6.9%、10.3%和31.0%,但无1例医护人员感染的发生。结论对重症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柳清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83-2383
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对5例血管条件差、内瘘失败而又有腹膜透析禁忌证的患者应用双腔透析导管建立透析通路,发现其具有快速、安全、血流量大、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将其应用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肝脏疾患是影响其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透析患者肝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输血后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中90%以上为HCV所致。本文拟对HD患者HCV感染的流行病学、实验室监测、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1流行病学HCV为一种单链R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勤  吴桃峰  陈静芳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0):1485-1489
目的 检索、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的相关证据,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2021年3月,依照证据金字塔模型检索相关文献,采用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应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提取的证据进行等级划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24日。 结果 共纳入文献8篇,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1篇、临床决策3篇,包括血液透析期间饮食管理人群、进食方式、进食种类、进食体位、进食量、食物性状6个方面,共汇总8条最佳证据。 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证据全面、实用,为规范患者透析期间的饮食方式以降低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及血液透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血液透析的护理质量提供借鉴,建议医护人员在应用证据时结合临床情境、证据的促进因素、阻碍因素及患者意愿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患者的培训和再培训应受到医护人员的充分重视。患者接受初始培训是开始顺利腹透的重要保证。2006年国际腹透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ritoneal Dialysis,ISPD)首次发表了腹透培训指南[1](下文称培训指南),明确指出护士应依据指南推荐,应用成人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血液净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普及,使越来越多的肾衰竭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存活时间。但仍有较多的HD并发症亟待解决,肝炎病毒感染便是其中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6.
透析中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20%~30%。低血压的发生使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并使心脏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随着透析患者的老龄化和糖尿病肾病在透析人群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透析低血压更加严重,而患者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与医护人员的持续健康宣教,可否有效降低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干预,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控制患者透析间期的体重增长。探讨对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为观察指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与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的关系.方法在透析过程中同步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动态心电图,依据是否发生IDH将60例患者分为2组(血压下降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的HRV指标,其中LFn代表交感神经活性,HFn代表迷走神经活性,LF/HF代表2者之间的平衡状态.以发生IDH为结果变量,以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是否糖尿病、心脏指数、中心血容量占体质量百分比、超滤量占体质量百分比和透析前LFn为预测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Fn对IDH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在透析过程中LFn水平和LF/HF比值逐渐升高,且升高趋势稳定(LFn中位数:透析开始时65.47nu,210min时73.79nu,P=0.001;LF/HF中位数:开始时2.17,210min时3.98,P<0.001),HFn的水平则逐渐减低(HFn中位数:透析开始30.06nu,210min时19.43nu,P=0.002),而血压下降组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不稳定,其中LFn在整个透析过程中都始终低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校正了上述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基础情况后,LFn对IDH的发生仍有预测价值,OR值为0.943(95%CI0.894~0.966).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在透析过程不能随血容量的下降持续、稳定的增高,与IDH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透析前交感神经活性的基础水平减低是IDH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导致透析中低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并呈现出不同于非透析人群的特点。2005年肾脏病质量预后指南(KidneyDiseaseQualityOutcomeInitiatives,KDOQI)提出了MHD患者的血压治疗目标值,  相似文献   

19.
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腹膜透析治疗与血液透析治疗其中的区别之一是其居家透析的特点。自开展腹膜透析治疗以来,虽对病人的操作进行过培训指导,但病人出院后缺乏规律的后续治疗管理,以至较多病人因不同原因终止腹膜透析治疗或者死亡。为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治疗质量和维持较好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托娅  高媛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2):1128-1129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但是血透患者又是血液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容易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由于血透患者免疫机能低下,一旦感染肝炎病毒后,不仅对原有肾脏疾病的恢复不利,而且容易发生慢性病毒性肝炎,甚至发生肝硬化或肝癌,且易造成血透患者之间及医护人员的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