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埃博拉病毒病(EVD)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2014年初至9月,EVD已在非洲6个国家流行,且在美国本土已确诊首例EVD病例。爆炸性的疾病过程、高病死率、无特异治疗方法和特效疫苗使EVD已成为非洲地区乃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自1976年埃博拉病毒首次被发现以来,在其分子生物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对EVD的流行特征作一综述,以期为EVD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埃博拉病毒为自然疫源性病原,其引起的埃博拉病毒病与人们食用野生哺乳动物或与其密切接触相关。在自然界埃博拉病毒可以感染非人类灵长类和翼手目(蝙蝠)动物,而自然或实验感染埃博拉病毒能引起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死亡,因此蝙蝠被认为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埃博拉病毒可以在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传播。接触传播是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播方式,医源性传播也是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途径之一,其是否能经气溶胶传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埃博拉病毒病全年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至今埃博拉病毒的疫源地还仅局限于非洲,其他大陆出现的病例为输入性病例。埃博拉病毒病自1976年首次发现至今(截至2014年12月17日)已在非洲发生25次人类疫情,共报告21 031例患者,死亡8537例。2013年12月前发生的23次疫情主要发生于赤道10°线内的5个非洲国家,包括苏丹(南部地区)、加蓬、刚果(布)、刚果(金)和乌干达;2013年12月始于西非的疫情是发现该病以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疫情,截至2014年12月17日,疫区已涉及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马里、塞内加尔、美国、西班牙8个之前从未报道人类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国家,累计发病18 603例,死亡6915例。此外,2014年在刚果(金)也出现了一次埃博拉病毒病的暴发疫情,发病69例,死亡49例。除非洲之外,其他地区也有实验室感染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疫情的报道。到目前为止,尽管中国尚无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报道,但存在输入埃博拉病毒病的潜在风险。埃博拉病毒病暴发流行是卫生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生物和生态因素导致了病毒在丛林中的出现,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则决定了埃博拉病毒病的发生是一到两个孤立的病例还是一场大范围的持续暴发。  相似文献   

3.
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以往称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aemorrhagic fever,EHF),是迄今发现的凶猛烈性传染病之一。自1976年发现于非洲的扎伊尔和苏丹后,至今已有8次较大规模的人群流行,均发生在非洲,平均病死率高达67.98%。EVD的病原体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虽然其自然储存宿主尚不完全清楚,但EBOV能造成非人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猴等)感染,并具有致死性。EBOV在分类上属于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属(Ebolavirus),属内有5个种。各种间的毒力存在差异,以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EBOV)致病性最强,也是引起2014年西非大规模流行的元凶。EBOV呈丝状,形态多样,以长丝分枝状为常见;病毒体由核心、核衣壳和包膜3部分构成,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可编码7种结构蛋白,在病毒复制、感染和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EBOV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目前对其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EBOV为生物危害度最高的4级病原体,与活病毒相关的检验和实验必须在生物安全4级(BSL-4)实验室中进行,其感染的临床诊断以检测血清中抗体、抗原和核酸为主,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阳性可作出诊断。EVD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疫苗尚在研制之中,临床上以辅助性支持疗法为主。  相似文献   

4.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以发热和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烈性传染病。本病于1976年首次发现于非洲的扎伊尔和苏丹地区,此后在非洲造成多次大规模流行,其中2014—2016年西非暴发的疫情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埃博拉疫情,导致的病例和死亡人数超过了历次疫情病例和死亡人数的总和,截至2022年共报告约3.5万例埃博拉病毒病病例,死亡约1.5万例。埃博拉病毒病在非洲大流行期间还外溢至美洲和欧洲等非洲大陆以外地区,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022年在非洲乌干达和刚果共和国再次出现该病流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埃博拉病毒病的历史、流行病学分布、病毒感染途径、患者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与控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为国内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4年3月份以来,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病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各国积极行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从物资、人员、技术和措施等多层面提供援助。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埃博拉疫情的防控工作,在做好国内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援非抗疫工作,但目前在许多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亟待改进和完善。只要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没有得到良好控制,就存在传入我国的风险,因此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这种病毒在非洲持续存在,在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致死性感染的散发和暴发时有报道。2014年埃博拉病毒病的流行是该病自发现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该疾病首次在西非地区流行。虽然在我国出现该病暴发流行的风险很低,但采取防范措施仍然是必要的。本文对埃博拉病毒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埃博拉病毒的实时反转录PCR检测结果是目前确诊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的金标准。EVD患者的血液、多种体液和分泌物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EVD待检者(包括:EVD疑似病例、EVD可能病例和EVD确诊病例)临床样本的采集、转运、检测和结果解读等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防控均十分重要。本研究就作者在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的工作实践与经验,探讨了EVD病原体实验室检测相关的诊断标准、操作流程、安全防护等方面的问题,为制定EVD实验室检测的标准或指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5例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确诊患者的诊治情况,为更好地防治EV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5日至2015年1月17日在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收治5例EVD确诊患者,对其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确诊的5例患者,其中3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有3例患者首次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第2次复检为阳性;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呕吐、腹泻等为主,少有出血相关症状及体征;通过尽早采取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3例患者康复出院,2例死亡。结论对有明确密切接触史但首次埃博拉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必须于72 h后复检;治疗上目前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的重点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确诊患者临床特征及其转归,探讨该病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 归纳5 例EVD确诊患者流行病学、症状、体征、及治疗、转归情况,总结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 5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平均年龄46岁,男:女为2:3,重症患者3例,轻症患者2例;起病前21天内均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2例来自同一传播链;1例为医护人员。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或虚弱、厌食、腹泻、结膜充血等为主,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5例患者均首次RT-PCR EBOV RNA 检测即为阳性。经尽快、早期采取严密隔离、退热、补液、预防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等措施,3 例患者治愈出院,2 例死亡,治愈率 60%。结论 尽早隔离传染源、管理接触者可有效阻断传播链;RT-PCR核酸检测是诊断EVD的快速、方便、有效方法;尽早采取对症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在西非暴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大量儿童被埃博拉病毒感染且病死率极高。儿童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表现出与成人不同的临床特征,早期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RT-PCR检测是儿童EVD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预防和控制感染,防治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埃博拉病毒病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埃博拉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和结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利医疗队于2015年初抵达利比里亚,历时2个月,共收治5例埃博拉确诊病例,死亡2例。病例1为年轻女性,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腹泻、出血等症状,入院后迅速死亡,死亡后口腔分泌物检测确诊为埃博拉病毒病。病例2为老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纳差、剧烈腹泻,治疗过程中血液病毒载量居高不下。最终2例患者均死于低容量性休克。结论 接触者追踪隔离、感染者的早期诊治以及为感染者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是防治埃博拉病毒病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病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特点.方法 采用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cute stress response scale for armymen,ASRSA),对中国援利医疗队130名军人进行团体心理测评,分析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病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特点.结果 ①女性的认知改变、情绪反应、行为变化、生理反应、工作效率、总反应指数维度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②抗埃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得分在认知改变、行为变化、生理反应维度和总反应指数不同军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随军龄增高逐渐增高的发展趋势.③军官情绪反应、行为变化维度分显著高于战士(P<0.05).④抗埃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得分呈现明显的学历组间差异(P<0.05),随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呈现倒“V”型的发展趋势:本科组认知改变和行为变化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研究生组(P<0.05)和专科及以下学历组(P<0.05).⑤护士认知改变和行为变化得分显著高于医生(P<0.05);护士认知改变、行为变化和总反应指数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人员(P<0.05).结论 援利医疗队军人急性应激反应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军龄、层次、文化程度和人员类别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埃博拉病毒病确诊病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埃博拉病毒病确诊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经验. 方法和结果 回顾分析解放军第二批援利医疗队中国埃博拉病毒病诊疗中心收治的4例埃博拉病毒病确诊患者的护理过程.我们遵循严格的个人防护流程,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对症护理、无缝的心理护理、精益的基础护理和全面的健康教育,并及时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1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结论 针对目前无特效药的埃博拉病毒病,及时正确的对症处理和高效优质的精心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战胜这一高度致死性的疾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在非洲流行已近40年,2014年3月开始的在西非三国大暴发流行是最严重的1次,截至2015年1月14日西非三国确诊病例为13 427例,其中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病死率为41.03%(4 226/10 300)。同时大量病例的积累也丰富了我们对EVD的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在利比里亚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工作2个月,对EVD有了感性认识,发现目前治疗存在诸多困难,提出了病情轻重程度的分型标准及以疾病进展速度为依据分为"快速进展型"和"平稳型"的观点。后者有利于预后判断和及时施治。结合文献资料对未来防治EVD提出几点建议:在高流行国家建立具备临床检验实验室的长久性ETC,加强病理研究,提高床旁快速检验能力,加强生命支持,研制特殊专用设备,改进个人防护装备及研发无害、高效消毒剂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Unit,ETU)4级防护隔离条件下对疑似或可能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进行医学观察和临床诊治的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4至3月14日利比里亚中国ETU留观收治的32例疑似或可能EVD患者为研究对象,医生在4级个人防护隔离条件下查房,以询问病史为主要诊断疾病依据,给予双氢青蒿素哌喹片(3 片,1次/d)、左氧氟沙星(0.5 g,1次/d)、多维元素善存片(1片,1次/d)、口服补液盐Ⅲ(2包,3次/d)、全能营养素(40 g,3次/d)为基础用药联合对症处理的经验性治疗。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治疗措施、疾病转归及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平均年龄(40.53±13.89)岁(14~83岁),男22例、女10例。发病后就诊时间中位数4.5(1~30) d。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平均最高体温(38.36±1.01)℃。主要伴随症状包括乏力25例(78.12%)、关节肌肉酸痛22例(68.75%)、恶心呕吐17例(53.12%)、头痛16例(50.00%)、食欲下降15例(46.88%)、腹泻14例(43.75%)、腹痛14例(43.75%)、咳嗽12例(37.50%)、胸痛10例(31.25%)、呼吸困难5例(15.62%)、吞咽困难4例(12.50%)、呃逆3例(9.38%)、消化道出血2例(6.25%)。3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94±2.29) d。出院诊断包括急性胃肠炎1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7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腹水原因待查、肝癌可能1例,黄疸原因待查、肝炎可能1例,哮喘急性发作1例,疟疾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26例好转出院,6例死亡,好转率81.25%(26/32)。体温恢复到正常者23例,平均发热恢复正常时间(3.51±1.60) d。患者未出现治疗无法耐受现象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ETU对疑似或可能EVD患者进行密切医学观察并熟练扎实地应用问诊、查体等医学基本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经验性口服药物治疗联合对症处理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口服补液盐为主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的疗效。方法 分析在利比里亚治疗的4例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主要接受口服补液治疗的3例埃博拉患者痊愈,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例死亡。讨论 总结出口服补液为主治疗利比里亚埃博拉病毒病的依据:1、符合埃博拉病毒病的发病机理;2、大多数病人的发病过程中有腹泻,也需要液体和电解质的补充;3、气候炎热及病人常常有发热也导致出汗,从而增加了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4、治疗和护理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工作条件决定了口服补液最安全;结论 口服补液应作为早期、长期、就地治疗利比里亚埃博拉病毒病的一线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重症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脏器功能损害表现以及相应的支持治疗方法。 方法 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选取2014年以来收治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埃博拉病毒病病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以及预后等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共检索到7篇病例研究,报告了10例重症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几乎所有患者都伴发内环境紊乱、肝损伤、血小板降低。4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其中3例伴有肾功能衰竭。患者在ICU中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加强支持治疗,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输注血制品、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抗病毒治疗等。9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死亡。 结论 重症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常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经加强支持治疗后脏器功能可恢复,存活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病毒病杂志》2014,(4):305-305
2014年8月14日日内瓦-世卫组织今天重申,埃博拉病毒病经航空旅行传播的风险仍然很低。世卫组织全球预警和应对部门主任伊莎贝尔·纳托尔博士(Dr.Isabelle Nuttall)指出:"与流感、结核病等感染不同,埃博拉不通过空气传播,这种病毒只通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传播。"飞机上碰巧有人是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可能性很小,而普通乘客、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疾病暴发”简报中对马尔堡病毒病(Marburg virus disease,MVD)疫情在非洲的暴发流行进行了连续报道;疾病流行是无国界的,目前非洲的疫情暴发很有可能蔓延到其他各大洲,因此MVD的防治工作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