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重型病毒性肝炎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汉荣  方之勋 《江苏医药》1993,19(12):684-685
  相似文献   

2.
龚明辉  孙晓龙  宫振 《淮海医药》2000,18(4):253-254
目的 测定肝病患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探讨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愈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 发现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患血清中T3下降、rT3升高。随病情加重T4也下降,尤其是T3下降明显。且肝脏功能损害程度越重,T3下降越明显。结论 在肝肝脏疾病患中测定其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对判定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231例肝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异常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慎文  汤保德 《云南医药》1994,15(2):113-116
本文报告用放射免疫法对231例不同种类肝病患者及50名正常人群作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种类肝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3含量下降,γT3含量升高及T4含量下降,其变化幅度随病情加重呈相应改变,提示T3和γT3含量的测定可以作为反映肝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将Ts、T4、γT3及TSH与主要肝功能指标——血浆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T3与凝血酶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与白蛋白呈显著正相相关;而凝血酶原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提示Ts和γT3含量的测定应作为临床估计病情,评价肝功能判断予后的重要指标。本文还提示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低T3综合症”的存在,需与甲减加以鉴别。病毒性肝炎是否存在病毒性甲状腺炎有待进一步研究。据此笔者对肝病时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异常的机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7,(12):912-914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T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儿20例(观察组);另选择正常体检儿童20例(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和游离甲状腺素(FT_4)进行测定;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对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进行测定;应用放射配基单点饱和结合分析法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CR)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患儿血T_3、T_4、FT_3、FT_4、T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SH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综合征患儿与FT_3、FT_4、T_3、T_4之间呈正相关(P<0.05),TBG和TSH之间无相关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淋巴细胞GCR值为(9 365±3 487),对照组血淋巴细胞GCR值为(6 031±1 908)结合位点/细胞,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综合征患儿血TH、TSH水平和血淋巴细胞GCR水平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检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可更好地了解患儿病情的变化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48h内及发病4周以后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明显低于对照组,反T3(rT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4周观察组后T3、FT3都上升,rT3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程度与疾病的危重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陆雁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306-3307
对5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浓度对存活者与死亡者进行AFP变化的对比,分析了AFP在重型肝炎患者升高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四项凝血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向晓星  蒋玉兰 《江苏医药》2002,28(6):435-436
目的 探讨多项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准确反映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正常人和慢性肝炎重度(慢肝重度)、重型肝炎(重肝)、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结果 所有患者上述四项指标的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其中慢肝重度和肝硬化患者Fg含量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它二项或三项指标(P<0.01或0.05);重型肝炎死亡患者PT均数及KPTT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 四项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可以从多个角度更客观、准确地反映严重肝损害的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重型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表明 ,许多非甲状腺疾病 ,尤其是危重疾病 ,可影响甲状腺功能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肝脏对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肝病时甲状腺功能发生改变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 ,为探讨其与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动态观察了2 6例重型肝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照 1995年北京第 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选择重型肝炎患者 2 6例为观察组 ,年龄 18岁~ 5 2岁 ,其中男 17例 ,女 9例 ,2 6例患者中 ,经治疗完全缓解 19例 (缓…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及其子代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存在甲状腺代谢异常 ,而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甲状腺激素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 ,本文测定了糖尿病患者及其子代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 ,以探讨其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 WHO诊断标准的原发性糖尿病患者 45例 (糖尿病患者组 ) ,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本组中男2 4例 ,女 2 1例 ,年龄 2 9~ 48岁 ,平均年龄 42 .5岁 ;糖尿病子女组 3 7例 ,男 2 0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3 3 .4岁。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人 49名 (正常对照组 ) ,男 2 2名 ,女 2 7名 ,平均年龄 3 5 .2岁。1.2 方法 :清晨空腹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设重型肝炎组和对照组 ,测定各组患者血清TGF β1、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GF 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TGF β1水平逐渐下降者 ,预后较好。结论TGF β1是参与重型肝炎肝脏细胞损害作用的重要因素 ,血清TGF β1水平的变化对评估重型肝炎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_1、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9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血清TGF-β1、IL-18水平,并同时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CHB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血清各项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1);HBeAg阴性组血清中TGF-β1水平较HBeAg阳性组明显低(P<0.01),HBeAg阳性组血清中IL-18水平较HBeAg阴性组明显低(P<0.01)。结论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指标呈正相关,这对于了解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TGF-β1及IL-18水平有助于肝脏炎症病变的诊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13.
孙衡  王中新 《安徽医药》2001,5(3):191-192
目的 测定重症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含量 ,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鲎试验改良基质显色法 ,定量检测 5 0例重症肝炎患者、46例慢性肝炎患者、2 2例急性肝炎患者、2 5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 其均值分别为 0 2 2± 0 10 1Eu/ml,0 15± 0 0 73Eu/ml,0 116± 0 0 5 4Eu/ml,<0 1Eu/ml,重症肝炎组显著高于后 3组 (P均 <0 0 1)。结论 重症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患者 ,从而揭示内毒素水平的高低变化与肝炎患者临床病情转变有密切关系 ,对于临床上及时掌握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前白蛋白(PA)、镁(Mg)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了解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2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分为乙肝"大三阳"组68例、乙肝"小三阳"组75例、乙肝康复组77例3组;83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PA、Mg和TBA水平。结果乙肝"大三阳"组、乙肝"小三阳"组的P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各组的M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乙肝"大三阳"组、乙肝"小三阳"组的TB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乙肝康复组的PA、TB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大三阳"组PA水平较乙肝康复组降低(P<0.01)、TBA及Mg水平较乙肝康复组升高(P<0.05);乙肝"小三阳"组的PA水平较康复组降低(P<0.05)、TBA及Mg水平较康复组升高(P<0.05);乙肝"大三阳"组的PA、TBA、Mg水平与乙肝"小三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PA、Mg和TBA水平,对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含量测定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静  柳伟  马楠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088-3089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含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正常健康成人组50例和病情严重程度不一的病毒性肝炎组184例患者进行血清透明质酸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肝实质受损时间越长,肝功能损害越甚,血清透明质酸含量也逐步增高,以152.6 ng/ml为界鉴别临床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准确率为90.5%,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7.8%,阳性预测率98.1%,阴性预测率为83.0%.结论:血清透明质酸测定对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和判定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大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采用抗病毒治疗与常规护理,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治疗3个月后制定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治疗药物及疾病认识度等,分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完全依从29例、占29.00%,非完全依从71例、占71.00%;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疾病认识度对治疗依从性有直接影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受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疾病认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沈敏  吴坤亮  何晶  周云  周贵忠 《天津医药》2019,47(7):746-749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HBV-ACLF的患者81例(HBV-ACLB组),其中早期 25例、中期 32例、晚期 24例。同时纳入同期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0例(CHB组)和健康体检者 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 3组患者血清 IL-37和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 HBV-ACLF患者血清 IL-37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BV-ACLF组血清IL-37水平显著高于CH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HBV-ACLF患者晚期组血清IL-37水平显著高于中期组和早期组(P<0.05),中期组显著高于早期组(P<0.05)。HBV-ACLF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2、0.72)。随访2个月,共22例患者发生感染,39例死亡;感染患者和死亡患者血清IL-37水平分别高于非感染患者和存活患者(P<0.05)。结论 HBV-ACLF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殷艳天  王立蓉  黄菁  谢劲松 《江苏医药》2013,39(11):1282-128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戊肝)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慢乙肝患者81例分为单纯乙肝(A组,41例)和重叠戊肝(B组,40例)两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C组),比较各组RBP水平.结果 A、B组的RBP水平在发作期和恢复期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B组的RBP水平在发作期和恢复期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各组RBP与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呈正相关,与ALT和AST呈负相关(P<0.01).结论 RBP水平可以作为慢乙肝患者,尤其在重叠感染时,肝损伤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临床类型组血清促肝细胞生长素(HGF)水平,分析HGF水平与临床类型、肝功能水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和HBV-DNA的关系,探讨HGF在CHB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8例CHB患者不同临床类型组血清HGF水平,与肝功能完全正常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同时检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和HBV-DNA,部分病人进行了HbsAg定量测定和PT测定。结果 78例CHB患者血清HGF水平为(929.10±1932.15)pg/ml;健康对照组HGF水平分别为(215.1±65.97)pg/ml,两组H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抗病毒治疗应答组、HbeAg+CHB组、HbeAg-CHB组与肝衰竭组HGF水平分别为(658.20±178.20)pg/ml、(772.60±335.40)pg/ml、(958.80±1 005.49)pg/ml与(5 912.0±4 497.0)pg/ml,各组H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个临床类型组两两比较,肝衰竭组HGF水平最高,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BeAg-CHB组HGF水平>抗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CHB组HGF水平>HbeAg+CHB组及HbeAg+CHB组>抗病毒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高、低病毒载量组HGF水平分别为(2 141.0±3 115.3)pg/ml与(812.50±639.80)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载量高与低组HGF水平分别为(1 258.0±2813.3)与(1794.09±5 033.0)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活动CHB组63份病例HGF与ALT、AST、Tbil相互关系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正相关,其中HGF与Tbil呈高度正相关。HGF与HBV-DNA相互关系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HGF在不同临床类型CHB患者血清中都明显升高,说明HGF参与了HBV感染后的免疫反应、肝脏损伤和修复过程;2.肝衰竭组血清HGF明显高于其余各临床类型组,临床使用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衰竭的时机需进一步评价;3.HGF与肝损伤程度有关,与HBV-DNA及HbsAg载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HBV基因型分布与慢性乙肝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其亮  李旭 《安徽医药》2010,14(7):781-783
目的了解淮北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HBV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71例)和肝硬化(22例)患者血清93份,采用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本组患者HBV基因分型结果为C型57例(61.3%),B型16例(17.2%),B/C混合型20例(21.5%);C、B和B/C基因型HBV分布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两组中C型比例分别为66.2%,45.5%,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C、B和B/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79.0%(45/57),68.8%(11/16),65.0%(13/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基因型与B型和C型基因患者在HBV-DNA和ALT水平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淮北地区HBV优势基因型以C型为主,B/C混合型次之,有少量的B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HBV在病毒复制和肝脏损害方面较B型和C型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