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敦化市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吉林省敦化市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了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对今后敦化市泥石流防治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九寨沟7.0级地震诱发公路沿线大量地质灾害,通过对公路沿线地震地质灾害的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表明地质灾害以中小型崩滑灾害为主,高陡斜坡路段岩土体失稳灾害突出,地震诱发岩土体失稳部位坡度一般在36°以上,树木对坡面滚石拦挡作用显著。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地震烈度为VIII度和IX度的区域,在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的上四寨至九寨天堂段、九寨沟景区公路的五花海至箭竹海段形成2个地质灾害密集发育区。震后边坡上残留崩滑堆积物、拉裂变形岩土体、植被丧失,易于产生坡面滚石、泥石流、溯源侵蚀等次生灾害,对公路造成危害,应采取绕避、被动及主动防护、生态修复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磐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地理位置:东经120°17′24″—120°46′02″,北纬28°49′44″—29°19′21″,总面积1196km2,中、低山和丘陵区占全县面积的94%以上,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山区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我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4.
以镇巴县幅为例,通过现场地质灾害调查、无人机航拍、室内遥感解译的方法,统计斜坡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貌、坡度、坡向、斜坡结构类型、水系与公路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1)斜坡灾害发育与地貌紧密相关,低山区与中山区斜坡地质灾害占灾害总数的96.97%.2)斜坡灾害主要分布在20~40°坡度区间内,灾害数目占总斜坡灾害数目的75.76%.3)41%的斜坡灾害分布在东、西两个方向斜坡上.4)顺向坡最易发育地质灾害,顺向坡地质灾害数量占总数的33%.5)河流对地质灾害有很强的控制作用,45.45%的地质灾害发生在距河流200 m范围内.6)研究区内斜坡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修建公路有很强的相关性,公路两侧50 m范围内发育斜坡灾害数量占总数的55.56%.结合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遥感影像特征,总结出一套适用于陕南秦巴山区的斜坡灾害识别方法,可为防灾减灾及灾害识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顺泉  李佐海 《湖南地质》1999,18(2):128-136
湖南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有利于多种地质灾害发生,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所占比例亦很大,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本文探讨了湖南省地质灾害的分区、预测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7.
北京是世界上受突发地质灾害威胁最大、破坏后果最严重的首都之一。房山区位于北京西部山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是北京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最多的地区。文章收集整理了房山区2013—2022年已发生的106起突发地质灾害资料,总结了已发生地质灾害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探讨分析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岩土体结构、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因、外因与地质灾害发生的相互关系,确定了降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激发因素;结合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建议在原有防治工作的基础上,从早期识别、重点区精细调查及风险评价、群测群防、趋势预测、科普宣传等方面继续加强防治,以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甘孜州地质灾害分布及重点地段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孜州是四川省西北部及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本文通过剖析区内典型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分布、形成规律,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对策,进而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实地调查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总结近年该区的治理经验,分析其地质灾害类型、影响因素和发育规律.并在讨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防治问题,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汉台区地处秦巴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差异明显,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陕南山洪后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进行详细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的研究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汉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滑坡以小型残坡积层滑坡为主、崩塌以中型岩质崩塌为主、泥石流主要由采矿弃渣引发;北部中低山区的河东店镇、武乡镇、汉王镇地质灾害发育,南部平原区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为地方政府地质灾害的防治、减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对巴东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县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巴东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其分布发育与区内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长江、清江及其支流两岸一级岸坡地段,在时间上集中在雨季和库水位降落期。  相似文献   

12.
简要论述了攀枝花市三区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及新构造运动、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分布的基础上,统计了攀枝花市三区地质灾害情况,分析了三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原则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岷江上游地区现有地质灾害284处,主要发育于低山、中山、高山区,其发育面密度分别为7.3个/100km2、2.3个/100km2和0.64个/100km2,分别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6.7%、70.7%和20.8%。通过对地质灾害点的统计分析研究,找出岷江上游流域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及其发育分布规律,为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减灾防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地质灾害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丰富的资料,论证了江西省的水土流失、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崩塌、泡泉、地震、冷浆田、地裂缝、瓦斯爆炸等地质原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不仅造成大量房屋破坏与人员伤亡,同时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和山体裂缝,并且形成了大量的诸如泥石流、碎屑流等链生灾害隐患,造成玉树震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发生显著改变。通过现场调查与数据统计,对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玉树震区震前地质灾害呈零星点状分布,以泥石流、不稳定斜坡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规模以小型为主,形成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的5~7月。震后,玉树震区地质灾害数量显著增加,在宏观震中结古镇主震断裂穿越的巴曲两岸与结古镇北部山区以及扎曲南部山区,沿主震断裂呈面状集中分布,距离主震断裂较远或远离宏观震中的区域呈零星点状分布。地质灾害受玉树主震断裂控制明显,并受坡型、坡高与坡度的控制; 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距主震断裂2km以内的北盘区域,在坡型上主要分布于凸型与直线型坡,高程为3800~4000m内,坡度在25~40范围内,且以30~35范围内地质灾害最为发育; 地震造成山体地表裂缝所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比较突出,大中型规模的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加,危害程度显著增高; 汛期地质灾害发育更加集中,并加剧冻融期地质灾害的孕育。  相似文献   

16.
南海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地质灾害用力学观点按其主要成因可划分为5种类型:水动力型地质灾害,气体动力型地质灾害,土力学型地质灾害,重力型地质灾害和内动力型地质灾害。大型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构造活动带;滑坡、浊流等主要集中在陆坡地带;内陆架地区浅层气、埋藏河道、古潟湖等比较发育;滨海地区水动力作用,尤其是风暴潮是诱发该区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南海地质灾害的特点还具有周期性、继承性和新生性。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房山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对房山区的地质灾害类型、灾害的地质背景、成灾机制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小河流域地处四川省攀枝花仁和区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山脉走向近南北,岭谷相间。总体为中-大起伏中山地貌,较复杂的地形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空间,流域内地质灾害的发生一定程度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区内23处地质灾害点的分析,讨论了流域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及发育、分布规律,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预测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与可能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安宁河流域地处川西南山区,安宁河平原是四川的第二大粮仓.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人类工程活动日趋强烈,流域内地质灾害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449个地质灾害点的分析,讨论了安宁河流域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及发育、分布规律,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预测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与可能造成的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兰 《西北地质》2003,36(C00):62-66
矿业城市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地质灾害频发。本文以辽宁抚顺煤田为例,概述了抚顺市地质环境背景,论述了矿业城市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了城矿台一城市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及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的紧迫性,简要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的诱发机理,提出了矿山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