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RAD5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遗传易感性、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食管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98例食管鳞癌患者为观察组和8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选取RAD51135 G/C基因多态性为研究位点,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CI,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在食管鳞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携带RAD51135 G/C多态患者中,基因型CC、GC 与野生基因型GG 相比,患食管鳞癌的危险度OR 和95%CI 分别是1.86(0.54~6.46)和0.93(0.50~1.72)。RAD51135基因纯合及杂合型基因型与淋巴结转移状态、远处转移及复发相关。结论:RAD5113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当地居民食管鳞癌遗传易感性无关;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可能相关;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可能相关,对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sase-9,MMP-9)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关联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PCR-RFLPs)方法检测23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组及300例健康对照组的MMP-9 R279Q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 ESCC患病组和健康对照组MMP-9 279R、279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7.7%、42.3%和51.5%、48.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4.08,P=0.04);MMP-9 279R/R基因型频率在ESCC病例组(40.5%)中显著高于对照组(29.0%)(X2=20.08,P=0.01);当按年龄进行分层分析时,与Q/Q基因型相比,R/R基因型能明显增加50岁以下人群ESCC的发病风险(校正OR值为3.39,95%CI为1.23~9.29).结论 携带有MMP-9 279R等位基因的人群与ESCC易感性有显著关联性,MMP-9 279R/R基因型可增加患ESCC的风险.在中国西南地区人群中MMP-9 R279Q基因多态性可能是ESCC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DM2基因多态性在鲁西南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检测13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病例组)和13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MDM2 SNP309的基因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MDM2 SNP309位点在鲁西南汉族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对照组和病例组MDM2 SNP309基因座位上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50%和45.4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NP309基因座中突变等位基因G的纯合子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61%和18.9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 SNP309的G/G基因型可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OR=2.27;95%CI:1.04~4.97)。结论 MDM2基因SNP309位点的G/G基因型可能与鲁西南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Ⅰ)基因微卫星多态性CA重复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是否关联.方法:应用荧光标记片段分析法对7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470例正常对照进行基因分型,并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微卫星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联性.结果:IGF-Ⅰ基因微卫星多态性CA重复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没有关联.结论:IGF-Ⅰ基因微卫星多态性CA重复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4619和rs1065780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方法对7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466例正常人进行基因分型,并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所检测的SNP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结果:所检测的两个SNP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没有关联.结论:SNP rs4619和rs1065780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斌  朱勇  张舒龙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152-154,158
目的:研究BRM-741位点和BRM-1321位点的插入/缺失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343例ESCC患者和362名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与病例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BRM-741以及BRM-1321基因型分布情况。logistic 回归分析BRM基因多态与ESCC易感性的关系。结果:BRM-741多态与ESCC的患病风险无相关性(P>0.05),而BRM-1321多态与ESCC的发生有相关性(P<0.01)。携带BRM-1321插入/插入基因型的个体发生ESCC的风险较携带BRM-1321缺失/缺失基因型者增加了94.0%(OR=1.94,95%CI=1.11~3.38)。与缺失型等位基因比较,插入型等位基因增加了35.0%的ESCC易感性(OR=1.35,95%CI=1.07~1.71)。结论:BRM-1321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ESCC遗传易感性有关,BRM-741基因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ESCC的患病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7.
8.
幽门螺杆菌被认为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相关,最近也被发现可能与许多胃外疾病相关。本综述通过在PubMed上检索目前幽门螺杆菌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研究文献,发现二者相关性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并从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差异、人群异质性、幽门螺杆菌致病异质性三个方面综述了可能的原因。同时分析了幽门螺杆菌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认为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间接和直接作用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其作用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线粒体基因D310区碱基序列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珐提取11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总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线粒体基因包含D310区的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直接测序,观察该区碱基序列的改变。结果D310区多态性表现为多聚C保守片段胞嘧啶碱基数量的改变,发生率为8/11(72.73%)。5/8(62.50%)的标本突变是同质性的,3/8(37.50%)标本为异质性突变。共检测到6种不同的序列改变,以单个胞嘧啶的插入最常见,约占全部序列改变的50%。结论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D310区具有明显多态性,是突变的多发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0.
潘伟瑜  朱婷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7):9-11, 80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以鳞状细胞癌多见,其发生是多阶段、多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其发病机制对食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C-Myc是原癌基因MYC编码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C-Myc 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靶点,本文就C-Myc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磷脂酶A2-ⅡA亚型(PLA2G2A)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1677 C/T多态位点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9月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高发区,首次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食管ESCC患者260例,血液标本采用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检测PLA2G2A基因rs11677 C/T位点基因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PLA2G2A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食管ESCC患者PLA2G2A基因rs11677 C/T阳性率及PLA2G2A蛋白表达阳性率,不同rs11677 C/T基因型食管ESCC患者PLA2G2A蛋白表达阳性率。结果 260例食管ESCC患者中PLA2G2A基因rs11677 C/T多态位点CC型 66.2%(172/260)、CT+TT型 33.8%(88/260)。携带CC基因型者PLA2G2A蛋白表达阳性率(56.4%,97/172)与携带CT+TT基因型者(55.7%,49/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织学分化、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食管ESCC患者PLA2G2A基因rs11677 C/T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织学分化、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食管ESCC患者PLA2G2A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食管ESCC患者PLA2G2A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s11677C/T基因型食管ESCC患者PLA2G2A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9,P=0.928)。结论 未发现PLA2G2A基因 rs11677 C/T多态位点基因突变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PLA2G2A蛋白表达与食管ESCC浸润深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 673例患者(汉族)和11 013例正常者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Sequenom芯片),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G基因型是ESCC的遗传危险因子。rs2274223在吸烟/不吸烟、饮酒/不饮酒及各级BMI人群中都与ESCC有相关性(P<0.05),但吸烟、饮酒、BMI对rs2274223的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 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遗传多态性与ESCC的易感性相关,但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及地域性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及地域性差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我们对浙江省及河南省林县的存档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中3基因的变异进行了检测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92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远端(Z5cm)食管粘膜上皮正常组织或周围未浸润淋巴结组织取自浙江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与河南省林县早期癌研究所有随访资料的存档五蜡标本,均经病理诊断证实。2.DNA提取:刀ap厚石蜡包埋组织经常规脱蜡至水后,加入组织消化液(100Inmol/LTris·CI,pH84),0.5Inlnol/L依地酸(IZD.--x),互%十二烷基硫酸钠(SDS),0.5lu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进一步阐明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过度表达的关系及两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激光显微切割,PCR扩增,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直接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ESCC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过度表达情况。结果 总的突变率为77%(43/56),主要形式为点突变64%,而最好发生突变的部位是外显子5,占51%。最多的碱基转化形式是G→CA:T或C:G→T:A,占55%。p53蛋白过表达阳性为46%(26/56),其中23例含有p53基因突变,两者符合率高达95%(53/56)。结论 p53基因的缺失突变及p53蛋白过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蛋白过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p53基因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驱动基因的体细胞突变、拷贝数改变、基因表达和DNA甲基化等多个分子层面的改变及其交互影响。方法 从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下载95例食管鳞癌多组学数据,结合实验室前期91例患者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驱动基因突变将患者分组,对两组患者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非配对t检验;通过Spearman秩相关进行拷贝数改变、DNA甲基化与驱动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分析;通过Log-Rank检验对突变组和非突变组患者生存曲线进行比较。结果 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驱动基因TP53、RB1、ZNF750和PTCH1的表达水平在突变组与非突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FC=1.43; P=0.045, FC=0.44; P=0.012, FC=2.20; P=0.011, FC=2.62);驱动基因CUL3、PIK3CA、RBPJ、FBXW7、CDKN2A、PTEN、RB1和CERBBP的表达水平与其拷贝数改变呈显著正相关;多个驱动基因表达受启动子和基因体甲基化的共同调控,并且在两部分数据中存在差异;驱动基因CREBBP(P=0.000)和FAT1(P=0.002)的突变与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食管鳞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结论 通过对食管鳞癌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阐述了食管鳞癌中体细胞突变、拷贝数改变、DNA甲基化与20个驱动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并发现CREBBP和FAT1的突变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驱动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功能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ERCC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0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蜡块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ERCC1蛋白质表达,分析其在二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RCC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7%,在癌旁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1.84,P <0.01)。ERCC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5.822,P <0.05)和临床分期(χ2=4.40,P<0.05)相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Ki-67标记指数无明显相关( P >0.05)。结论ERCC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RCC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管癌低发区p53蛋白的改变未见报道。本文研究广州市食管鳞癌中p53蛋白的积聚情况,并对p53蛋白积聚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广州市食管鳞癌p53蛋白积聚及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傅勇  胡华梅  谭益  唐胜军  熊刚  杨康  白云 《重庆医学》2011,40(7):625-627,630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s)方法检测202例ESCC患者(ESCC组)及260名健康者(对照组)MMP-9 C-1562T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对照组MMP-9-1562 CC、CT和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8.1%、21.5%、0.4%;ESCC组MMP-9-1562 CC、CT和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1.8%、25.7%、2.5%。对照组与ESCC组的MMP-9 C-1562T等位基因型及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 C-1562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西南地区人群ESCC的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8岁.间断性进食哽噎感半年,胃镜示:食管距门齿26 cm 处粘膜息肉样隆起,表面糜烂.距门齿20 cm 处粘膜不光滑,轻度隆起.胸部 X 线及肝胆脾胰双肾 B 超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食管正常者、食管炎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膳食摄取水平,阐明膳食因素与ESCC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食管正常者(对照组)、食管炎患者(食管炎组)和ESCC患者(ESCC组)各72例作为调查对象,比较3组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膳食情况和膳食与ESCC的关系。将是否食用腌肉、腌肉食用频率和1年中腌肉食用时间分别纳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3组调查对象癌症家族史和一级亲属中ESCC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和食管炎组比较,ESCC组患者摄入水果少(P<0.01),摄入酸菜(P=0.003)及玉米(P<0.01)多。ESCC组患者食用腌肉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2);与对照组比较,每年食用腌肉3~6个月和≥6个月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5.78,95% CI:1.36~24.64;OR=6.87,95% CI:1.25~37.87)。与食管炎组比较,食用腌肉频率≥每周1次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6.48,95% CI:1.65~25.49);每年食用腌肉3~6个月和≥6个月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8.70,95% CI:2.07~36.55;OR=44.38,95% CI:5.34~368.65)。结论:过多食用腌肉可能增加食管正常者和食管炎患者患ESCC的风险,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能降低患ESCC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