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的概念引入中医学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占据核心地位,并且对于中医临床实践极具指导意义。本文从"气"概念形成的渊源,"元气-元论"的"气"引入中医学,以及中医"气"的物质性和功能性三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2.
兰小春 《医学文选》2011,(5):476-476
"韦氏脊柱摇摆法"是全国骨伤名师、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主席韦贵康教授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诸多特色的医疗手法之一,对脊椎相关疾病、颈腰综合征、骨盆综合征、椎管狭窄症、骨伤科疑难杂症等有独到的疗效.笔者于2007年在韦教授门下从师学习,受益极多.现对其脊柱摇摆手法的应用特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中西医学角度阐述了"骨错缝、筋出槽"的理论基础,并从半脱位复合体理论的内涵和脊柱筋伤疾病的病理机制角度分析了脊柱筋伤疾病、骨错缝筋出槽、脊柱半脱位、半脱位复合体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医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筋伤病的理论基础在于"骨错缝、筋出槽",这与现代医学整脊手法治疗脊柱和脊柱相关疾病的"半脱位"理论基础有相似之处。提出现代医学整脊的半脱位复合体理论和中医推拿的"骨错缝、筋出槽"的提出均源于脊柱稳定性,脊柱推拿治疗脊柱筋伤病的机制在于恢复脊柱筋骨平衡,这将为中医脊柱推拿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胃相关理论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研究、临床实践三个方面对情志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发病机制和其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结论:心胃相关理论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深入研究必然对我们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对该病诊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按其主要症状表现,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属"胃脘痛"、"痞满"、"嘈杂"、"积滞"等范畴,祖国医学在本病的治疗上有较显著优势。目前国内中医研究对本病多从肝脾(胃)论治,我们通过文献研究及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本病与"心"也有密切的联系,结合养心安神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文章通过中医古代文献研究分析"心主神明"、"心主血脉"与脾胃相关理论及心与脾胃经络相连属等中医理论,阐述从心论治脾胃疾病的依据及可行性,为从"心"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中医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论证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疗法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从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的形式与发展,问题与现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疗法是以中医经络脏腑理论为依据,以现代医学脊柱解剖学为指导,是中医按摩手法的一大进展,前景广阔。结论: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疗法,临床疗效肯定,应进一步扩大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陈钿鑫 《当代医学》2010,16(14):152-153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出"治病必求于本",一语指出了中医的精华,指导着2千多年的中医临床实践。笔者在临床中不断探索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治本:一、"本",即指病因病机之阴阳;二、"本",指体质阴阳属性;三、"本",指疾病证候。并附临床病案以解析。  相似文献   

8.
软组织损伤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病,中医理论认为,其疼痛的发生可以从督脉、膀胱经、肾经入手,也可以考虑带脉。有学者认为,脊源性腰腹痛的病理机制除了可以从神经传导通路来解释外,更应从腰段脊柱的动静力失衡的角度来研究,而腹痛的发生则主要是因为腰大肌的急慢性损伤,这与中医"带脉瘀滞型腰痛"的典型表现——"腹腰脊痛,冲阴股"很相似。  相似文献   

9.
庞震苗  饶远立  熊学军 《当代医学》2011,17(31):151-152
通过对广州地区三个大型住宅社区的民意调查,了解到中医"治未病"有着较好的潜在市场,目前治未病工程尚处于初级普及阶段,需要政府相关责任部门的协助推广,其服务理念和实施必将促进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从以疾病为主导走向以健康为主导"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病因病机复杂,根据"审证求因",多与肝、脾、肾三脏及气血相关。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有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以及血瘀型等。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从肺论治、针刺治疗等法常收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脊柱疾病及脊柱相关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手法治疗多种多样,既有中医或祖传手法,亦有西医或康复手法.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是坚持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方法并重治疗脊柱、骨关节病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特色优势专科。分设脊柱病区、综合关节病区、中医特色治疗三个病区,同时门诊设脊柱病门诊、创伤关节病门诊、综合及骨质疏松门诊。骨伤科在学科带头人龚福太主任医师带领下,创建了一个团结、奋进、创新、向上的梯队  相似文献   

13.
脊柱相关疾病是在中医脏腑、表里和气血经络相关的理论基础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总结,运用现代基础、临床、生物力学和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进行研究的一类疾病,是从脊柱力学观点出发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一门学科。脊柱相关疾病目前研究的内容集中在因脊柱力学不平衡而导致肌张力失衡、骨关节轻度移位,压迫刺激周围血管神经引起身体其他系统和相应症状、体征,发生疾病的脏器或组织。这些脏器或组织均与脊柱相应分离且有各自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再论湖湘中医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释了湖湘中医文化的产生背景,首度定义了什么是"湖湘中医文化",认为"医德为先,心忧天下"、"思变求新,敢为人先"、"执中致和,道法自然"、"兼容并举,中西汇通"为湖湘中医文化的精神特质,并从湖湘中医溯源、湖湘中医各家学说、现代湖湘中医风采、湖湘中医文化风景线以及湖湘中医文化现代化等方面详述了湖湘中医文化的研究内容,呼吁振兴湖湘中医文化是每一位湖湘中医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脊柱肿瘤辨治方法。脊柱作为督脉“贯脊属肾”之所,参与总督一身之阳,“阳化气”不足,阳不制阴,导致“阴成形”太过是脊柱肿瘤发生之关键,通过寒积、痰凝、血瘀三个角度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脊柱肿瘤防治中的应用,有望为脊柱肿瘤的防治提供有益的指导,为传统中医的传承和创新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足太阳经络各个组成部分临床应用情况的总结,探讨足太阳经络在治疗脊柱及相关疾病;大脑、脊髓病变相关疾病;以及头面五官疾病、痔疮的经络理论基础和相关配穴。阐述经络"不可不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治未病”思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中,"治未病"思想由来已久,从古至今都一直为各医家推崇,被视为治病救人的最高层次。目前,"治未病"思想可以指导多种疾病的防治,无论在预防、治疗,还是康复阶段,都可以体现出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文章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已愈防复三个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目前骨伤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种之一,也是中医骨伤科学的主要优势病种。中医手法是中医骨伤科学治疗该类疾病的常用手段,但现阶段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研究仍不够深入,阻碍了手法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与国际化推广。医工结合是近年来相关科学技术进步与中医药现代化需求相结合而产生的全新研究思路,有助于实现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研究现代化,促进中医手法的国际化推广。本文将从机械工程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神经工程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工程技术在中医手法中的应用现状为思路,梳理近年来“医工结合”研究模式下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的现代化研究,为后续手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查和萍教授擅长治疗脊柱筋伤痛,临证重视从肝脾肾分析脊柱筋伤病的发病及治疗.认为肝牌肾三脏与脊柱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肝脾肾三经与脊柱筋伤病的发病相关,故辨证取穴用药均以调肝健脾补肾为要,治疗颈肩腰腿痛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唐代涉及养生的中医书籍的研读,全文立足于唐代社会繁荣、生活富足、追求"长生"历史背景,对养生的理论进行分析,以养生三大法:保精、引气、服饵为主线,从食饵养生、形体养生、精神养生三方面探讨了唐代中医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