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氧碘化学激光器UR90环形非稳腔反向模对正向模输出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引入了有反向模时腔内光强增加量占不考虑反向时光强的百分比sb 因子。  相似文献   

2.
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结构的工作模式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结构可工作于三种不同模式:正常模、简并模和反向模。应用改进的等效电路法计算了正常模腔通带和槽通带。求得的简并模耦合槽张角与实验值相符。最后讨论了反向模耦合腔行波管诱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小宽带激光调频连续波测量中的色散失配效应,提出了一种外腔可调谐激光器正、反向调谐消除色散失配的方法。当外腔可调谐激光器与光纤光路结合时,系统将产生色散失配效应,表现为目标信号的谱峰展宽和峰值偏移,测距值随调谐带宽增加而变化,导致测量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外腔可调谐激光器正、反向调谐时的系统色散失配特性,结果表明,在正反向扫频时色散趋势具有对称分布的特点,建立了正反向扫频系统色散失配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外腔激光器正、反向调谐实现色散对消。该方法不需要预先标定系统的色散系数,也不需要循环迭代补偿,单次测量即可完成系统色散补偿,从而为提高色散补偿效率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维非线性光子晶体的光学二极管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F-P腔理论研究了不对称非线性缺陷光子晶体的光学二极管效应。要有效提高光学二极管的正反向透射比,同时又要保证正向透射率不太低,应增大入射光频率的预置量,适当提高缺陷两侧结构的不对称性,并使入射光强在相应变化范围内靠近低值。数值模拟结果支持了该理论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小宽带激光调频连续波测量中的色散失配效应,提出了一种外腔可调谐激光器正、反向调谐消除色散失配的方法.当外腔可调谐激光器与光纤光路结合时,系统将产生色散失配效应,表现为目标信号的谱峰展宽和峰值偏移,测距值随调谐带宽增加而变化,导致测量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外腔可调谐激光器正、反向调谐时的系统色散失配特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扩展的标量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理论研究了不同抽运方式对正色散腔被动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总增益相同条件下,对于给定的增益饱和能量,反向抽运时耗散孤子的光谱宽度和脉冲宽度均比正向抽运时小,而对应的脉冲峰值功率比正向抽运时高,并且反向抽运时脉冲的啁啾线性拟合度相比正向抽运时低。当增益饱和能量相同时,正、反向抽运获得的耗散孤子的能量相等,但两种抽运方式下耗散孤子的光谱和时域波形的差异程度随增益饱和能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传输矩阵理论和结合悬臂梁的电学一机械模型对GaAs基1.55 μm微光电机械系统(MOEMS)波长可调谐滤波器的光学和电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800 nm厚的空气腔可以实现滤波器波长的调谐范围为100 nm,所需最大反向偏压为4 V,波长的调谐速率可以达到1.83 MHZ.  相似文献   

8.
本文由方形共焦腔内两列反向传播的行波场的解析表达式出发,得到腔内任一点驻波场的解析表达式。由此进而得到某一长度内的腔内平均驻波场表达式,发现仍具有Hermit—Gauss函数形式,即与行波场有相同的相对振幅分布。 对圆形共焦腔进行类似分析,可得同样结论,又因方形或圆形稳定球面而镜腔的行波场分布可等  相似文献   

9.
90°束转动环形非稳腔设计与输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UR90(Unstable ring resonator with 90° beam rotation) 环形非稳腔参量设计方法,给出了腔的同轴调整的有效方法,当系统的放大率M为1.21与1.3时,在铜蒸气激光器上获得了良好的输出远场强度分布,通过一注入系统成功地抑制了UR90腔的反向膜,并保持其偏振态不变。  相似文献   

10.
提高光学隔离器/环行器的反向隔离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干涉效应对光学隔离器/环行器反向隔离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大幅度提高反向隔离比。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紫外防护品(眼镜、防晒护肤品、织物)的防紫外检测原理,建立了实用的检测装置,对样品旋转不同的角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与日本岛津UV-3150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测量结果比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检测11种不同类型的镜片,结果表明大多数镜片均能限制UVB(280~320 nm)的透过,但UVA(320~400nm)的透过率较高,镜片的防紫外线能力不理想.采用紫外吸光度法检测6种防晒护肤品,根据吸光度A值的大小,评价产品的性能,3种化妆品实测防紫外效果与产品标定的SPF值不相吻合,并且UVA的透过率较高.检测14种织物,计算得到织物防紫外指数UPF值,发现染色深及较厚的织物防紫外效果较好,纯棉及亚麻防紫外线效果较差.三种紫外防护品对UVB的防护效果都优于对UVA的防护,但UVA对人体同样造成伤害,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研究单位对编码器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编码器研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误差进行检测,虽然现有检测装置能够完成编码器的误差检测,但都存在着不足之处.文章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光电编码器的原理,其次介绍了国内外编码器检测装置的结构及原理,并分析其优缺点,最后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蓝宝石是世界五大名贵宝石之一,优质蓝宝石较为稀少,因此市场上蓝宝石的仿制品也很多.本文通过对蓝宝石、堇青石、蓝色托帕石、海蓝宝石和蓝晶石的拉曼光谱进行测试与研究,得到蓝宝石具有由Al-O振动引起的特征拉曼位移413cm-1,640cm-1和668cm-1;堇青石具有由Si-O振动引起的特征拉曼位移550cm-1,662cm-1,964cm-1和1176cm-1;海蓝宝石具有由Si-O振动引起的特征拉曼位移678cm-1,1064cm-1,1232cm-1;蓝色托帕石具有由Si-O振动引起的特征拉曼位移844cm-1和924cm-1;蓝晶石具有由Si-O引起的特征拉曼位移933cm-1和1133cm-1.根据拉曼位移的位置和强度,可无损、快速、有效地区分蓝宝石、堇青石、海蓝宝石、蓝色托帕石和蓝晶石.  相似文献   

14.
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高双折射光纤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作了介绍,并简要讨论了用于分析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常用数值方法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可将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的原理、特点和典型结构作了介绍和分析。还简要介绍了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典型应用,最后对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王彦丰  廖小平  黄庆安 《电子器件》2004,27(2):354-359,323
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对高性能电感有迫切的需要。本文介绍了目前电感的发展状况,包括表面螺旋电感、垂直平面螺旋电感、悬浮螺旋电感和螺线管电感。对各种电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讨论了电感设计所需考虑的问题及相关因素,对各种电感的加工工艺作了介绍。总结了各种电感的品种因数。  相似文献   

16.
首先,简要介绍了虚拟终端技术的产生背景及定义,然后对虚拟终端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了描述。之后系统的介绍了虚拟终端系统架构并分析其优缺点,提出一种全新的系统架构方式。再次,对于虚拟终端通信协议及机制、虚拟终端资源优化策略进行了描述,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范建兴  权进国  杨华中  汪蕙 《微电子学》2004,34(5):501-504,518
介绍了两种射频振荡器的时变相位噪声模型:Demir&Mehrotra的非线性扰动模型和Hajimiri&Lee的时变相位噪声模型。对一个简单的非线性电导LC振荡器,分别建立了这两种模型,并指出了两种模型的联系和区别。讨论了两种模型的计算方法,介绍了在EDA软件HSpice和SpectreRF下,以及频域中相位噪声的计算问题。最后,进一步讨论了时变相位噪声,指出相位噪声分析的难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星载寄生式SAR系统干涉性能与空间分辨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峰  梁甸农  刘建平 《信号处理》2005,21(6):570-576
以星载寄生式SAR系统成像信号模型为基础,详细分析了这一新系统的干涉性能和空间分辨能力,给出了 各自的限制条件。分析了两者限制的本质一致性,并统一以基线形式表示出来,同时提出了距离向有效基线和方位向有效 基线的新概念。最后以Cartwheel编队构形进行了实例分析,特别指出了基线耦合、多基线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目前垂直纳米线晶体管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根据器件结构取向介绍了纳米线晶体管的分类,即水平纳米线晶体管和垂直纳米线晶体管,比较了这两类不同结构晶体管的优缺点,阐述了垂直纳米线晶体管的优势及其潜在应用价值.重点介绍了两种主流的垂直纳米线晶体管的制造方法,即自下而上方法和自上而下方法,自上而下方法则又分为后栅工艺和先栅工艺.随后详细比较了它们之间的不同.最后,对垂直纳米线晶体管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预测了垂直纳米线晶体管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低功耗器件及3D存储器等方面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0.
红外序列图像小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综述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指出了小目标检测与跟踪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综合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按照检测与跟踪的先后次序,将算法分为DBT和TBD两大类,并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和各自的主流方法;对两大类算法的执行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该领域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