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法在高龄食管胃结合部癌高位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160例高龄(≥70岁)食管胃结合部癌(Siewert Ⅱ 型)病人临床资料。75例采用两层半吻合法进行食管空肠吻合者为观察组,85例采用常规方法吻合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吻合口加固时间、术后并发症种类及例数,术后ICU入住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在手术时间、吻合口加固时间及肿瘤近端切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4.0%(3/75) vs. 对照组12.9%(11/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9,P<0.05)。两组术后非吻合口相关并发症:观察组共11例,术后ICU入住率12.0%(9/75),术后住院时间17(12~36)d;对照组共16例,术后ICU入住率14.1%(12/85),术后住院时间19(11~41)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0.081,Z=-0.655,P>0.05)。结论 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作为一种安全、简单的吻合方法能够降低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适用于高龄食管胃结合部癌行高位吻合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CPB)下序贯式双肺移植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1例双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伴感染的患者在CPB下行序贯式双肺移植术。术中采用游离肋间肌包埋支气管吻合口,术后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强的松三联药物抗排斥反应。结果 患者术毕送层流病房,34h恢复自主呼吸。术后22d出现带状疱疹;26d出现右腹股沟压痛,右下肢深静脉栓塞,经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65d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吻合口通畅。随访3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在CPB下行序贯式双肺移植具有整体双肺移植、改善肺功能等优点;用游离带蒂肋间肌包裹支气管吻合口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强的松三联药物抗排斥反应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002年9月至2011年4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共完成临床肺移植105例:单肺移植73例,双肺移植32例。其中63例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手术。术后带管进入ICU行机械通气、免疫抑制、预防感染和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等治疗。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学会的PGD分级分别给予受者液体负平衡、延长呼吸机治疗时间、前列腺素E1及体外膜肺氧合等治疗。结果 105例肺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存活率为81.9%(86/105),死亡原因包括肺部感染10例,PGD6例,肺梗死、急性排斥反应、支气管吻合口瘘各1例。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严重肺部感染12例、PGD3级10例、支气管吻合口狭窄10例、支气管吻合口瘘4例、急性排斥反应3例、出血3例、肺动脉栓塞3例、肺动脉狭窄1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86例存活受者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均较好。结论防治感染、免疫抑制、液体负平衡、延长呼吸机治疗时间等围手术期管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受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非吻合口胆管狭窄的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围手术期21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4例发生非吻合口胆管狭窄,患病率为6.3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排斥反应(P=0.011)、肝动脉并发症(P=0.012)、术后1月的肝动脉阻力指数(RI)≤0.64(P=0.012)是术后非吻合口胆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排斥反应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肝移植术后非吻合口胆管狭窄,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严密监测、必要的预防性抗凝治疗、规范的抗排斥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创伤性消化道穿孔围手术期处理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47例创伤性消化道穿孔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FTS组(n=27)和对照组(n=20),FTS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3 天 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TS组术后第1 天及第3天 CRP水平减低,排便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创伤性消化道穿孔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应用安全、经济、有效,可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三角吻合术在微创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切除加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三角吻合77例(三角吻合组),管状吻合60例(管状吻合组)。结果三角吻合组和管状吻合组术中吻合时间分别为(18.0±3.9) min 和(17.0±2.9)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3.9%(3/77)和10.0%(6/60),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152);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3%(1/77)和1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率、心血管并发症、肺部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三角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吻合方法,可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H加固方式”在结肠癌根治术后预防吻合口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5例行结肠癌根治性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A-H加固方式”145例(A-H组),行传统加固方式180例(传统组)。比较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吻合时长及手术时长。结果:A-H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传统组发生吻合口漏8例,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69%vs 4.45%,P<0.05)。A-H组平均手术时长为(210.762±31.088)min,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长为(207.312±25.287)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中行“A-H加固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吻合口漏发生率,不会显著影响手术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McKeown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McKeown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胸外科常规围术期治疗模式,ERAS组应用ERAS治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住院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28例患者,其中男106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91岁。常规组71例、ERAS组57例。ERAS组术后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ERAS组术后使用镇痛泵时间短于常规组[(2.39±0.49)d vs.(3.13±0.63)d,P<0.001]。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胃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心律失常、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吻合口炎、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AS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8%vs.26.76%,P=0.043),且术后胸腔积液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风险及加固缝合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的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上述患者中使用传统吻合方法的46例患者设为传统组,使用吻合口加固缝合的4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Lym)、C反应蛋白(CRP)]以及并发症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WBC、CRP、Lym水平均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5.00%低于传统组吻合口漏发生率21.74%(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使用加固缝合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并有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食管癌手术吻合口处理方法对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以胃底附近大网膜包裹吻合口;对照组32例,于吻合口外左侧胃-食管浆肌层缝合包埋吻合口。比较两组术后24h的pH动态监测结果(24 h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反流持续最长时间、p H值<4.00的累计时间和DeMeester评分)、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反流持续最长时间、pH值<4.00的累计时间和DeMeester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RDQ评分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RDQ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两组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如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倾斜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胃底附近大网膜包裹食管癌手术吻合口,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