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目前井组注采适应性不能定量评价的问题,在注采完善系数能够定量评价单砂体注采系统完善程度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研究注入、产出剖面纵向上劈分到单砂体的方法以及单砂体平面上的劈分方法,研制单砂体突进系数-注采比图版、单井合理及潜力区厚度比例-注采比图版,将两个图版划分为五个区,实现了单砂体、井组注采适应性的定量评价,并根据分区特点制定相应的调整对策。利用该方法实现井组注采适应状况的定量评价,使油田开发调整更加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斯坦NB油田是一个浅层的大型高孔高渗普通稠油油藏。油田外围勘探和开发程度低,地层压力保持的好,钻井资料显示主力含油层是白垩系上部的一套相对较厚的单砂体储层,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白垩系储层受沉积相控制,纵向砂体厚度薄,横向相变快,对该主力单砂体储层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难度大。利用地震属性识别和追踪单砂体的技术,准确预测了其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并通过评价井部署和开发井实践得以验证,获得了多口高产油井,每年在外围的新井产油贡献超过7万吨。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庆油田西部葡萄花油层砂体规模小、分布零散、单井钻遇层数少、油层薄等发育特点。以单砂体为研究对象,在注采系统调整方式上,改变了以往规则转注的方式,提出了"平面控制单砂体,纵向兼顾各小层"的按砂体注采系统调整方式;在注水调整上,以合理注采比研究为依据,根据单砂体注采对应关系,对不同含水阶段不同注采对应关系砂体采取个性化配注。通过在葡西油田的开发实践,改善了零散砂体油田的开发效果,在同类油藏开发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野外现代沉积和露头解剖、室内沉积模拟、密井网区块精细解剖,丰富了辫状河单砂体及内部构型理论模式,完善了定性、定量的地质知识库;创新了相控旋回、等时对比和模式预测等成因单砂体识别方法,纵向油层划分对比由原小层精细到单一成因砂层或厚层内部的结构单元,平面上在复合砂体中精细刻画心滩、辫状河道等单砂体;建立了三种河型剩余油分布模式,大规模实现了单砂体精细表征成果工业化应用,有效指导了以单砂体为对象的厚油层细分开采、控水挖潜、高效水平井等深度挖潜,见到了显著的推广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单砂体层指的是在平面上连续,垂向及侧向上局部连续的砂体.延安气田X区块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研究区具有储层横向变化较快、埋藏较深的特点,气层厚度差异很大.上古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形成多套开发层系,全部打开既浪费成本,同时会造成入井液量过多,最终影响气井产能.通过单砂体储层精细刻画,从众多开发层系中识别出优质储层,优选...  相似文献   

6.
《辽宁化工》2021,50(2)
环江油田罗228油藏目前已进入开发中期,逐渐暴露出注采矛盾突出、含水上升加快、低产低效井增多等突出矛盾,当前对于油藏地质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后续开发的需要。依据单砂体划分原则,确定单砂体的识别标志,在横向与纵向上对单砂体进行识别与解剖,完成单砂体的精细刻画,为油藏的后续开发与调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长垣喇萨杏油田纵向上小层多、储层隔层薄、储层物性差异大;平面上砂体发育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由于上述原因产生的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导致注水开发效果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纵向上层间矛盾显著,层段内小层间吸水状况差异较大,储层动用程度不均衡,如喇嘛甸水驱精细示范区小层间吸水差异较大的层段有548个,占注水层段数的38.03%。吸水状况好的小层注水强度已达到13.77m3/d.m,吸水状况差的小层注水强度只有3.25m3/d.m;二是平面上非均质性严重,平面上剩余油分布复杂,剩余储量的挖潜难度大。在同一个单砂体上,注水受效非常不均匀。水平缝单砂体压裂以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以及剩余油分布研究为基础,以井组单元为研究对象,以减小层间以及平面矛盾、提高储层动用程度为目标,开展单砂体压裂调整工艺试验。应用注采系统流场模拟技术,在平面上针对单砂体实施压裂改造,完善注采系统,提高驱油效率;在纵向上实施细分压裂,提高小层的动用程度,改善产液剖面及吸水剖面,最终达到对纵向上的潜力层逐一改造的目标。为剩余油调整挖潜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于提高老区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单砂体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单元以及相对应的挖潜技术对策。所指单砂体是地质上具有成因联系、开发上相对独立的砂体单元,既是地质上的成困单元,也是与剩余油分布有关的渗流单元,既反映了砂体的沉积成圈,也决定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注水开发特征。单砂体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多期河道叠加型、分支河道型、单一河道型和席状砂型4个大类;结合注水开发特点,每种类型具有高注高采、高注低采、低注低采和低注高采4种注采方式。剩余油潜力评价昀结果表明:多期河道叠加型单砂体潜力最大,其次是席状砂型单砂休,分支河道型和单一河道型单砂体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9.
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单砂体注采关系影响因素分析,利用近年的检查井资料及统计学方法,提出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评价方法,即根据地质、开发、检查井及分层测试等资料,并结合专家经验和渗流规律,按不同方向逐层逐井进行单砂体注采状况分析,进而研究水驱、聚驱情况下,按细分沉积单元后自然层和沉积相两种情况研究各井点在不同方向上的注采关系状况,做到静态精细地质与动态水驱控制程度的具体结合,建立单砂体注采关系评价标准,编制出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评价分析软件,该方法具有标准统一,客观性强,准确度高的特点,为多井网、多油层油田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及潜力评价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油田区块调整、综合治理、措施井层优选中得到较好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濮城油田南区属多油层高含水开发后期油藏。由于历史上笼统注水等原因,层系内尚没有真正实现分段开发。主力油层多年来一直是主要开发对象,目前油层面临水淹程度高、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为此,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对油藏剩余油进行分类评价,确定了不同潜力层段挖潜类型;开展分层启动压力研究和单砂体挖潜先导试验,为井组层间挖潜提供技术支持;确定不同类型油藏层间精细挖潜的技术对策研究:沙二上1油藏建立单砂体井网、沙二上2+3油藏强化弱吸水层韵律段的动用、沙二上4-7油藏最小自然段注水、沙二下油藏层间二三类层重组挖潜、平面相控挖潜。  相似文献   

11.
着重进行单砂体识别及分布规律研究,根据单砂体所处相带和剩余油分布特点,分别采取缩小井距、单注单采、抽稀井网等方式,进行单砂体精细挖潜。  相似文献   

12.
三角洲前缘相席状砂中的薄差油层是二次、三次加密调整的主要对象,精细地质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相储层非均质性仍然比较严重.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席状砂体因物性差异大而联通不好;垂向上,大面积分布的席状砂体是多个单一砂体的复合体,层间差异较大.本文通过砂体垂向细分到单砂体级别,平面精细解剖备微相类型划分,单一席状砂体(溢岸型、决口型、河口砂坝)及层内渗透率垂向变化程度,来揭示储层的非均质性,为油田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分析及加密方案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于注水开发多层砂岩油田,分层监测资料连续性差、覆盖率低、精度达不到单砂体尺度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单砂体尺度的分层注采劈分方法 :以渗流理论为基础,井组注采平衡为依据,兼顾油水井各小层油层条件(渗透率、厚度、原油粘度、连通系数)和开发条件(注采井距、生产压差、改造措施)等因素,由注入端出发,先将水量纵向劈分到单砂体,再依据平面分配系数,考虑各方向液量的合理分配,得到采出端各小层的分层产液,最终通过不同时间步分层含水控制,实现产量劈分。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油藏最优井网密度、单井可采储量经济界限、分类储层合理注采井距与注采压力系统.开展以井网优化重组、单砂体注水、全封再射为主导的单砂体剩余油挖潜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葡北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构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宋力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5):110-112
葡北油田平面上连片分布的水下分流河道厚砂体实际上是两个或者多个单期河道在纵向上的叠加。两期河道之间和单期河道内部都发育有岩性或者物性的隔挡层,这种隔挡增强了储层非均质程度,降低了水驱效果,严重影响开发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本文根据岩芯和测井资料分析提出了储层构型5级划分方案来描述葡北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结构,其中四级、三级结构面所控制的结构体分别为单一河道砂体和单河道砂体内的加积体,可以通过测井和岩芯进行识别和井间对比,单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和内部夹层是葡北油田开发后期控制剩余油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将三级和四级结构体特征和识别作为本文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岩芯和钻测井资料,以地质相、测井相分析为基础,对乾安油田东部地区葡萄花油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在研究层段识别出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天然堤、席状砂等微相。在对葡油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单砂体研究基础上,详细分析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针对L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及开发状况,在储层分类评价及剩余油定量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面分区、纵向分层的开发理念,并依托水平井技术,以单砂体为目标,采取直平组合的方式重新制定开发部署,实现油藏分层注水开发。该研究已获得较好的现场实施效果,开辟了复杂断块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层间矛盾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以"精细储层研究、精细单砂体剩余油挖潜、精细韵律层挖潜"为重点,进行储层评价、水驱动用状况及潜力分布,搞清储层空间展布规律,研究分析各井点、各小层测井相展布情况,结合单砂体、小层砂体发育变化规律等资料,绘制出单砂体沉积微相图,通过多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选择和配套应用了相控剩余油挖潜、韵律层挖潜集成配套工艺技术,实现单砂体动用程度最高、层内驱油效率最高,为老区高含水后期挖潜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驱油目前是大庆油田可持续稳产的一种主要三次采油技术,其聚驱的核心是扩大油层波及体积与提高油层动用厚度。随着开采程度的不断深入,XX工业区全面进入含水回升期,该阶段注入剖面开始返转,采聚浓度大幅度上升,平面受效差异进一步加大,因此在注聚后期阶段需要一套相应的调整手段有效提高聚合物利用率,在油层动用厚度提高的基础上,以井组、单砂体为调整单元,结合平面和纵向上进一步扩大聚合物的波及体积,提高聚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岩芯和测井资料,以地质相、测井相分析为基础,对试验区葡I组油层进行详细的沉积微相研究,识别出3种沉积亚相、11种微相。在对葡I组油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单砂体研究基础上,详细描述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为聚驱后井网重构、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