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促进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及《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实施,为倡导母乳喂养提供理论依据,我们比较了不同喂养方式下,6月龄婴儿的生长发育及四病的发病率。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择1996年4月~1998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226例足月顺产儿,男104例,女122例,体重在2500g~4000g。按喂养方式分三组,母乳喂养组(母乳组)158例,混合喂养组(混合组)43例,人工喂养组(人工组)25例,所选三组婴儿出生身长,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期身高、体重发育的影响,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儿保门诊定期体检的0~1岁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以生后6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比较3组婴儿3月龄、6月龄和1周岁时身高、体重发育情况和超重、肥胖的发生率。结果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儿童分别为103、152和34例。男婴在3、6月龄时,不同喂养组儿童的身长和体重均值无统计学差别,在12月龄时母乳喂养组儿童身长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t=3.22,P<0.05),体重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组(t=1.97,P<0.05)和人工喂养组(t=3.01,P<0.05)。女婴在3、6月龄时,不同喂养组儿童的身长和体重均值无统计学差别,在12月龄时母乳喂养组女婴体重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t=1.96,P<0.05)。在3月龄时超重的发生率以混合喂养组最高,6、12月龄时均以人工喂养组发生率最高,且在12月龄时人工喂养组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χ2=4.29,P<0.05)。肥胖的总体发生率在3、6、12月龄均以人工喂养组最高,且在6月龄时人工喂养组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χ2=3.88,P<0.05)。结论人工喂养的婴儿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均高于母乳喂养儿,母乳喂养对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较贫困农村婴幼儿喂养方式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文军  常莹 《卫生研究》1994,23(6):361-365
对1985~1989年7省18个乡较贫困农村婴幼儿喂养方式、生长发育监测结果进行分析。4月龄时母乳喂养率为74.8%,混合喂养率为22.0%。农村儿童平均断奶年龄为18.2月,混合喂养儿的断奶年龄较母乳喂养儿早3个月。4个月时母乳喂养儿的身长、体重及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混合喂养儿,混合喂养儿又高于人工喂养儿。低体重和低矮儿童发生率也是母乳喂养组低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差别极显著。因此鼓励提倡母乳喂养是农村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美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103-3104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355例存活儿中参加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335例低出生体重儿(男153、女182例),按喂养方式分为3组,组1母乳喂养、组2部分母乳喂养、组3人工喂养。采用t检验法,分析不同喂养方式的低出生体重儿身长、体重的变化。结果:月龄体重增长情况显示,母乳喂养组在3月龄前增长优于人工喂养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月龄身高增长情况显示,母乳喂养组满1月前优于人工喂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乳喂养能更好地促进低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长的增长;母乳喂养是促进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身心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足月出生的正常体重儿816例,按喂养方式不同分2组,母乳喂养组(617例),人工喂养组(199例),比较2组婴儿不同喂养方式及时间点的体重、身高、患病率、智能发育等情况的差异。结果母乳喂养组婴儿在出生后42d,3个月、6个月三个不同的时点的身高、体重均高于人工喂养组(P〈0.01);6个月内母乳喂养组婴儿呼吸道疾病和腹泻的发病率低于人工喂养组(P〈0.01);2组婴儿3个月、6个月时的智能测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组婴儿生长发育及机体免疫力优于人工喂养组,但对婴儿早期智力的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儿哮喘发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持续的气管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是哮喘发作的特点。为减少哮喘的发作,去除诱因,我们对明确诊断为哮喘的116例患儿的病因进行了调查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71例(61.2%),女性45例(38.8%);<3岁34例,~7岁45例,~14岁37例。出生为早产、双胎、低体重儿35例(30.1%),9~11月份出生62例(53.9%);母乳喂养31例(26.7%),牛乳喂养33例(28.4%),混合喂养52例(44.8%)。1.2 相关因素 ①过敏体质和遗…  相似文献   

7.
纯母乳喂养386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于1998年9月荣获爱婴医院称号 ,实行母婴同室 ,纯母乳喂养 ,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我院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分娩的新生儿386例 ,纯母乳喂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386例 ,其中足月产309例 ,占80.05 %(含胎吸、臀位产) ;剖宫产66例 ,占17.20 % ;早产(含低体重儿)11例 ,占2.84 %;产后出血7例 ,占1.81 %。1.2母乳喂养实施方法1.2.1母乳喂养教育建立孕妇学校 ,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实施技…  相似文献   

8.
母乳喂养儿第一年内生长发育规律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枫林街道1990年1月-1992年12月出生的小儿共369人,男性175人,女性194人,根据不同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146人)和人工喂养组(223人),观察小儿出生1-6、9和12个月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和中上臂围,计算体重和身长的逐月、6-9和9-12个月增值,比较两组贫血、佝偻病和前后半年的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发病率。以女性为例人工组体重自4个月起超过母乳组,到9和12个月达到显  相似文献   

9.
早期母乳喂养与延迟牛奶喂养对早产儿影响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早期纯母乳喂养早产儿29例,与前1年延迟人工牛奶喂养早产儿43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前者4个月内无1例死亡,后者6周内死亡11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早产儿早期纯母乳喂养可以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而延迟人工牛奶喂养则生理性体重下降明显,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腹胀、腹泻或其他并发症,死亡率高。因此提倡早产儿要早期纯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0.
5省农村与城市2938名婴幼儿喂养与体格发育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省2938名3岁以下儿童的喂养、辅食添加情况与体格发育1件纵向观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提示,目前城市母乳养率低而辅食添加情况却优于农村。城市母乳喂养的3个月婴儿体重与体重增长值高地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儿。农村因多数为母乳喂养,差别不显著。城市6-18个月婴儿辅食添加普遍,体格发育与畏食添加的关系不明显。农村婴儿在6-18个月阶段,体重及体重6个月增长值与蛋白类辅食的添国关系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不同喂养模式对4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桂林市婴儿生长发育情况,探讨不同喂养模式与婴儿体格发育的关系,我们对本市329名婴儿的喂养和体格发育情况进行调查。1 对象与方法桂林市地段医院儿保门诊随机抽取1998年出生的婴儿329名。要求婴儿按42天、3个月、4个月龄到医院进行体检,测量裸体重和身长。根据出生记录收集出生体重和身长资料。采用问卷形式向家长询问婴儿的喂养情况。将婴儿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用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结 果2.1 纯母乳喂养率 桂林市329例婴儿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39.2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刚喂养方式与婴儿体格发育及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将1999年2月~2004年2月在我院儿保门诊实行档案化管理的280名0~12月婴儿,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对其体格发育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3月和12月婴儿生长第1和第2关键期,人工喂养组男女童体格发育优于母乳喂养组(P〈0.05),6月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人工喂养组也明显低于母乳喂养组(x^-=4.3124,P〈0.05):结论本地区母乳喂养存在误区,母乳喂养儿体格发育和贫血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通过6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病历分析,此病多发性于生后1-3月婴儿(87.79%)。由于母乳中维不K含量仅为牛乳的1/4及产后乳母很少进食绿叶蔬菜和水果,使维生素K摄取不足,故母乳喂养儿的发病(75.76%)高于人工喂养儿及混合喂养儿。另外小年龄组婴儿在患有腹泻乳儿肝炎,反复感染等疾患时,由于影响了维生素K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及合成,更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颅内出血,因此预防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母乳喂养现状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深圳市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及对2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专人负责,统一表格、标准和要求,进行统一规定的儿童体格检查和母亲喂养方式的1人1表问卷调查。【结果】小于4月龄儿童母乳喂养率为66.69蹦,纯母乳喂养率为46.5%,混合喂养为12.4%。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为产妇的营养状况,哺乳方式,习惯,哺乳时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有无缺乳家族史。母乳喂养组的~6月龄婴儿体重以及女婴身长均明显大于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P〈0.05或0.01),母乳喂养婴儿独坐,叫爸妈的发育时间明显早于人工喂养儿(P均〈0.01);母乳喂养组支气管炎及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P〈0.05)。而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血红蛋白、血红细胞数,婴儿独走发育时间,婴儿感冒、腹泻、佝偻病的发病率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早期的体重身长、运动和语言发育优于人工喂养,且有利于婴儿肺炎和支气管炎的防治,应大力提倡科学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和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361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和大于胎龄儿(LGA)3组,追踪随访出生后1、4、6、12个月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别评价各组的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婴儿不同时间的体格发育情况。结果:AGA、LGA组人工喂养婴儿不同月龄的BMI值均明显大于母乳喂养儿,且超出正常参考值;SGA组人工喂养儿不同时间的BMI值虽然也大于母乳喂养儿,但仅在1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体格发育有明显影响,母乳喂养儿更趋于体格匀称,人工喂养儿发生肥胖者较多。  相似文献   

16.
何明 《现代保健》2010,(13):69-70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足月新生儿252例分为母乳喂养组192例和人工喂养组60例,了解出生时的体重、身长及孕产史,测量满月时的体重和身长。结果母乳喂养组在满月时体重、身长增加值均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P〈0.05,身长P〈0.01);顺产母乳喂养率比剖宫产高。结论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期的最佳选择,对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应大力推广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7.
母乳含有多种抗感染物质,能有效地保护婴儿免于患病,我院于1994年7月份实行了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消灭了早产、低体重儿硬肿症.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1994年7月~1995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60例早产、低体重儿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为观察组;1993年同期住院的51例早产、低体重儿母婴分室,牛乳喂养为对照组.1.2 一般资料.两组产式、体重、孕周,Apgar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8~2000年住院极低体重儿111例,占同期新生儿住院总数1131例的9.81%。为降低极低体重儿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现对治疗和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11例中男 59例,女52例。平均胎龄25 W,平均出生体重 1234 g,小于 1000g12例,1000~1500g99例,最低出生体重700 g。 111例极低体重儿死亡28例,死亡率为 25.3%,胎龄≤32 W者死亡率为44.2%,32 W以上者死亡率为 21.6%。出生体重<1000 g者死亡率为 41. 5%…  相似文献   

19.
低出生体重儿死亡原因分析杨秀芬,姚穗(湖南省人民医院410002)1990~1993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3385人,发生低出生体重儿152人,发生率为4.49%。低出生体重儿死亡40例,死亡率为263.16‰。现将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原因和相关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舟山市母乳喂养现状,进一步探索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我们对486名出生后4个月内婴儿,在儿保门诊健康检查时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对象与方法 1.对象:参加我院保健门诊定期健康检查的1998年9月~1999年2月出生的4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婴儿及其母亲。 2.方法:按调查内容,直接在儿保门诊详细询问母亲喂养情况。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完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由母乳和代乳品共同喂养,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的20%以上)、人工喂养(母乳喂养量不到总喂养量的20%)。调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