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方法进行改进,提高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实验11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24h、一周存活率。结果:袖套准备时间5—9min,24h存活率91.8%(101/110),一周存活率为87.3%(96/110)。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提高了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1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外科》2006,5(1):52-56
  相似文献   

3.
提高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成功率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方法 在Kamada“二袖套法”基础上进行改良。获取供肝前阻断肝门血供 10min ,再灌注 10min ;分别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对肝脏进行双重灌注 ;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 ,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 ,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法。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 12 0次 ,手术成功率为 90 .8%。平均无肝期为 ( 2 1.0± 3.5 )min ,受体总手术时间为 ( 4 6 .0± 4 .5 )min ,1周生存率为 87.2 %。结论 良好的手术野暴露 ,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 ,精细的手术操作和配合有助于缩短受体无肝期及总手术时间和提高受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1997年11月至1998年7月共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76次,将Kamada及孙君泓二袖套法进行了改进,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SD封闭群大鼠152只(由中山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雄性,体重250~320g。2 用内径1.2mm、外径1.8mm的聚乙烯管作门静脉套管,内径2.0mm、外径3.0mm的聚乙烯管作肝上及肝下下腔静脉套管。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作胆总管插管。3 手术方法:按Kamada等[1]及孙君泓等[2]二袖套法略作改进。要点是:大鼠术前不禁食水,乙醚吸入麻醉,清洁手术。术前10分钟肌注阿托品0.05mg。腹正中切口进腹,供体胆总管插管、阴茎…  相似文献   

5.
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1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进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方法,建立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模型。方法采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8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免疫病理改变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总手术成功率85.6%,供者手术时间(40.0±3.8)min,修肝时间(14.3±2.1)min,受者手术时间(48.0±4.2)min,无肝期(22.0±2.3)min。SD-Wistar大鼠肝移植后出现免疫排斥病理改变。常见并发症有麻醉意外、气胸、失血性休克、下腔静脉空气栓塞、血栓形成或胆道梗阻等。结论改良Kamada二袖套法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SD-Wistar大鼠肝移植为高排斥组合,可作为肝移植免疫耐受研究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改良三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良三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张绍庚方石岗吴孟超陈汉杨甲梅谈景旺本实验参照Harihara〔1〕三袖套法吻合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和门静脉(以下简称SVC、IVC和PV),并进行了部分改进,旨在简化操作和减少损伤。具有血流通畅、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作改进的三袖套法大鼠肝移植模型.方法:参照Kamada、孙君泓等介绍的方法,着重对麻醉方法、肝上下腔静脉袖套制作和吻合以及受体去肝顺序等做了进一步的改进.结果:手术时间供体为31~40 min,平均35 min;受体为37~45 min,平均41 min;无肝期最短的8 min,平均12.8 min.24 h手术成功率为85%,1 w存活率为63.3%.结论:该模型术式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无肝期,可用于大鼠肝移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在Kamada“二袖套法”的基础上对大鼠肝移植手术方法进行改进,提高大鼠肝移植模型的稳定性和动物存活率。方法在Kamada“二袖套法”大鼠肝移植基础上对供肝切取、受体手术及术中管理进行改进行大鼠肝移植60例,Kamada“二袖套法”行大鼠肝移植20例。比较两组大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1周生存率。结果在Kamada“二袖套法”基础上改进的肝移植大鼠并发症发生率较少,1周存活率91.7%,经典Kamada“二袖套法”肝移植大鼠1周存活率70%。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模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不保留膈肌环的"二袖套法"大鼠肝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不保留膈肌环的"二袖套法"大鼠肝移植模型.方法:供肝修整中完整剪除膈肌环,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体肝上下腔静脉直接以7-0无损伤缝线行连续端端缝合.结果:大大缩短了无肝期,无肝期达到10.6 min,手术成功率为83.1%.结论:此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且可大大缩短无肝期,为肝移植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三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120次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对Miata三袖套法进行了改进,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SD封闭群杂交大鼠160只(由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Wistar封闭群杂交大鼠100只(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20一290g,雌雄不限。2。选用内径2.55rum的聚乙烯导管为肝上和肝下下腔静脉套管;内径191rum的聚乙烯管为门静脉套管;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制作胆管插管。3.手术方法:()供受体均采用乙醚吸人麻醉,清洁手术,术前12小时禁食。()手术方法:参照M…  相似文献   

11.
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 S  Zhu JY  Li GM  Zhu FX  Shen ZL  Wang FS  Peng JR  Leng XS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7):1044-1047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107例肝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脏移植手术中可能影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肝动脉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处理措施。结果:肝脏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发生与外科手术方式相关。供肝动脉的质量和供体-受体动脉的重建方式是两个重要因素。术后共发生动脉相关的并发症7例,发生率6.54%;其中死亡6例,死亡率85.7%;主要是肝动脉血栓形成和肝动脉狭窄。结论:供肝动脉的质量和动脉的重建方式是影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处理肝动脉相关并发症,挽救植入器官和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改良单人操作"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人操作高效、稳定地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方法 参照Kamada"二袖套"法,主要对供肝的灌注、切取、修整和受体缝合等进行改良,分别用传统方法(简称对照组)与改良后的方法(简称为实验组)行大鼠原位肝移植80例,比较两组间成功率及1周、1月的存活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供体手术时间、受体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其在1周存活率、1月存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该方法能有效的缩短供、受体手术时间,提高了供肝质量,明显提高了受体存活率,是一种稳定、可靠、有效的建立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鼠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uo M  Yu Y  Tang Z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9):561-563
本研究旨在建立大鼠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auxiliarypartialorthotopiclivertrasplantation,APOLT)模型,进一步推动肝移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在半肝血流阻断下切除受体肝脏的75%。然后将30%的供肝移植于原位。作者成功地施行大鼠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40次。受体5天生存率为87.5%。移植肝5天存活率为75%。术后第5天移植肝重量增加一倍,肝细胞增生活跃,DNA呈二倍体,DNA合成期肝细胞占22.6%±2.75%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的12.22%±1.48%(P<0.001)。作者认为,大鼠APOLT是一个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大鼠部分肝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以对移植肝的功能、移植肝的增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用两袖套法行活体供肝移植,设部分肝移植组、全肝移植组及部分肝切除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取血检测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谷氨酰转移酶;取肝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部分肝移植组和全肝移植组术后受者存活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各组术后1周肝功能酶学指标增高,后逐步降至正常;组织学检查可见大量单核细胞浸润,特别是在门静脉周围汇管区,术后1个月细胞浸润和坏死减少,可见胆管增殖;肝切除和部分肝移植组的肝组织可见线粒体肥大以及二倍体和多倍体的肝细胞,中央小静脉、肝窦和叶间静脉轻度扩张;术后300d,各组的肝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本模型是研究活体供肝部分肝移植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15.
应用钛环血管吻合器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钛环血管吻合器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80只,分为钛环钉法(TS)组和三袖套法(TC)组,行OLT各20次.结果 TS组与TC组比较,手术时间、无肝期、手术成功率及1周存活率差异均不显著.TS组修肝准备时间较TC组短,分别为(19.55±3.9)min和(23.35±5.9)min,两组比较,P<0.05.吻合血管的阻塞率TS组低于TC组(5%和35%),P<0.05.结论 应用钛环钉行大鼠OLT操作简便,在肉眼或额镜下可操作,是建立大鼠OLT的可行方法,并为临床肝移植应用钛环钉吻合供肝各血管来缩短无肝期和减少血管并发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原有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为动态检测移植术后胆汁中各项指标提供可能.方法 根据Kamada和王振杰报道的术式加以多项技术改进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胆总管内置硬膜外导管外接合适口径的软管,高位空肠造瘘并置入软管,两软管引至右侧腹壁皮下对口相接.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98次,24h动物存活率达94.1%,1周动物存活为88.2%.结论 此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可大大提高术后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是一种长期、动态收集胆汁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肝硬化大鼠的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为进行其它研究创建一个平台.方法 以皮下注射CCl4联合饮用苯巴比妥钠和乙醇溶液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应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同系移植者的供、受者均为SD大鼠(SD实验组),以接受肝移植的正常SD大鼠为对照(SD对照组);同种移植者的供者为Lewis大鼠,受者为BN大鼠(BN实验组),以接受肝移植的正常BN大鼠为对照(BN对照组).术后观察受者的存活情况以及移植肝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压力为(182.0±10.7)mm H2O,显著高于正常大鼠的(70.8±5.5)mm H2O(P<0.01),移植后7 d降至(82.7±10.7)mm H2O.同种移植组术后5~12 d,移植肝组织中均可见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同系移植者存活时间中位数均>100 d;同种移植者中,BN对照组和BN实验组受者肝移植后存活时间中位数均为10 d.结论 以Lewis大鼠为供者、肝硬化BN大鼠为受者制备的肝移植模型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可作为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相关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107例同种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手术中肝动脉重建技术的要点和影响肝动脉重建结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 10 7例肝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肝脏移植手术中可能影响肝动脉重建的因素 ,以及肝动脉重建的技术要点。结果肝脏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与外科手术方式相关。供肝动脉的完整性、供体受体动脉的重建方式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影响肝动脉重建结果的重要因素。结论供肝动脉的质量、动脉的重建方式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肝动脉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