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带开口环的双通带滤波器设计,对比了非对称开口环结构与传统对称结构的传输特性,讨论了非对称结构中两端馈线位置,双环耦合间距以及环线宽度对于滤波器性能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两级级联耦合开口环设计了一个用于接收机中抑制镜像的双通带滤波器,带外抑制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广义切比雪夫型LC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带外传输零点可以是任意设定,其带外特性既可以对称,也可以不对称.采用此方法设计出的LC滤波器,其带内波动可以与最大平坦型滤波器一样很小,而矩形系数可以与椭圆函数型滤波器一样好.每一个传输零点的位置可以由一个元器件的取值大小控制.与椭圆函数型LC滤波器相比,相同数量的元器件,它可以实现更陡的截止特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目标是设计制作一个中心频率为3.0GHz,通带200MHz。插入损耗小于3.5dB的微带带通滤波器。本文首先阐述了微带滤波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接着介绍了该微带滤波器的设计过程。最后给出实物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5.
为使工作在多个分离频段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公用一个多模终端实现不同的业务需求,采用零极点综合技术抽取了滤波器的耦合矩阵,借助经验公式实现了普通波结构滤波器向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的转换,最终设计了一个结构新型双通带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显示滤波器通带内回波损耗大于15dB,插损小于1.8dB,通带间隔离大于13dB。与传统矩形波导双通带滤波器相比,该滤波器具有成本低、重量轻、体积小和容易加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新型微带发夹型双通带滤波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新型微带发夹型双通带滤波器,给出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及结构,分析比较不同结构参数对滤波器特性的影响,并通过仿真优化得出其特性曲线图.结果表明,设计的微带双通带滤波器拥有良好的通带特性,实现了2.4GHz/5.2GHz 和2.4GHz/5.8GHz 的双通带.同时,文中设计的滤波器的尺寸很小,便于实现系统的小型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滤波器的小型化和高性能,研究了中心枝节加载的E型双模谐振器的谐振模式与传输零点的产生机理,发现可以通过控制奇偶模的频率关系来设置传输零点的位置。基于此分析设计了几款不同的带通滤波器来验证该结论,通过引入合适位置处的传输零点设计制作了结构紧凑、频率选择性好、带外抑制能力强的双工器和双模双通带滤波器。结果表明通带外的零点测量位置和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能够应用到微波电路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射频器件变得越来越重要。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开环谐振器的微带双通带滤波器。该滤波器由两个独立的开口谐振环组成,分别调节微带线和谐振器的尺寸来获得两个通带。在详细分析各参数对性能影响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能够工作在2.45 GHz和5.7 GHz频段的滤波器。根据仿真结果制作了实物模型,结果表明测试结果和仿真曲线吻合较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层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的双通带滤波器。滤波器由传统折叠排列的6个谐振腔组成。通过在通带内设置一对传输零点,将传统滤波器的通带一分为二,实现了双通带。仿真结果表明滤波器的两个通带分别工作于9.85 GHz和10.08 GHz,在相对带宽分别为1.29%和1.76%的通带内,插入损耗小于1.68 dB和1.3 dB,回波损耗大于24 dB和14 dB,通带之间的隔离大于17 dB。该滤波器在无线通讯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自均衡双通带微带滤波器综合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春霞  夏侯海  左涛  何明  赵新杰  方兰  阎少林 《电子学报》2009,37(12):2783-2786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复传输零点设计自均衡双通带滤波器的方法,并用开环微带谐振器实现该滤波器电路.利用全波仿真软件,设计了一个12阶双通带自均衡高温超导薄膜微带滤波器.仿真结果显示该滤波器两个通带分别为2.631~2.679GHz,2.781~2.829GHz,阻带为2.681~2.779GHz,平坦的群时延占整个带宽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微带SIR带通滤波电路寄生通带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微带SIR(阶梯阻抗谐振器)带通滤波电路的寄生通带问题。这种滤波器的特点是其寄生响应时以通过阻抗比K进行控制,因而增进了谐波抑制性能。SIR可以采用等电长度或非等电长度。等电长度SIR滤波电路的第三寄生通带的带宽来零,然而,非等电长度SIR滤波电路却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分析与探讨微带SIR滤波电路的寄生带通问题,对于合理设计与应用这种滤波电路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甘后乐  楼东武 《微波学报》2005,21(6):33-35,53
提出一种通过提升设计频率来解决平行耦合微带带通滤波器中边缘场效应导致的中心频率偏移的方法。同时分析了导致这种偏移的原因,并阐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给出的实例证明,在使用微波软件设计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时,这种方法是简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阶梯式阻抗微带线构造微型带通滤波器的新型结构。在该结构中引入以零相位方式接入的微带抽头,与带集总电容的阶梯式阻抗微带滤波器相配合,通过在通带两侧分别产生两个传输零点,很好地改善了滤波器的带通特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型微带三频滤波器,滤波器由两个弯折并相互嵌套的分支线谐振器和一个T形谐振器组成。谐振器之间相互耦合,得到三通带频率响应特性。该滤波器可通过调节微带线几何参数改变通带位置以及带宽,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这种结构的滤波器结构紧凑,电路面积小,三个通带两边各引入一个传输零点,增强了通带间的隔离度以及阻带抑制特性。设计并制作了一款1.57/3.55/5.2GHz三通带滤波器,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相符,验证了该滤波器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四分之一波长阶跃阻抗谐振器(SIR)能够抑制寄生响应的特点和实现滤波器小型化设计的原理。利用SIR增加了设计滤波器的灵活度,实现了对L波段传统微带交指带通滤波器的改进,得到了基于SIR结构的新型微带交指带通滤波器。仿真试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滤波器第一寄生响应向后推移1.4 GHz,整个滤波器的面积可以减少32%,该设计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6.
采用阶跃阻抗方环代替传统的均匀阻抗方环结构,设计一种基于阶跃阻抗谐振器的微带双模滤波器。为增强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和谐渡抑制特性,将双模滤波器从单环结构扩展到双环,两环之间通过偏馈微带线耦合。通过一个中心频率为2.5GHz、带宽约300MHz的滤波器设计和仿真,证实了基于SIR的方环双模滤波器不但具有尺寸上的优势,而且能通过级联获得传输零点多、带外抑制高、谐波抑制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非等长微带SIR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应用非等长微带SIR(阶梯阻抗谐振器)构成平行耦合带通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它保持等长SIR滤波电路能够有效抑制高次谐波的特点,又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本文同时给出应用级联矩阵计算这种滤波电路工作衰减的公式.可以方便地分析宽范围的频率响应。  相似文献   

18.
This letter presents the design of a compact bandstop filter (BSF) operating at two frequencies. The proposed BSF consists of open‐ended stepped impedance resonators (OSIR) and an end‐shorted parallel‐coupled microstrip line (E‐PCML). The OSIRs are used to achieve the impedance‐controlled stopband positions. The wide BSF bandwidths are achieved through enhanced coupling of the E‐PCML. Explicit design guidelines are derived using a lossless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To validat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 prototype dual‐band BSF operating at 900 MHz and 2,100 MHz with fractional bandwidths of 72% and 36% respectively, is implemented in microstrip.  相似文献   

19.
蔺云  高青 《电讯技术》2007,47(3):117-120
根据阶跃阻抗谐振器(SIR)的基本原理,采用λg/4型SIR作为单位元件谐振器,组成交叉耦合多级同轴带通滤波器.在结构中引入以零相位方式接入的抽头,并通过HFSS仿真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其尺寸比例比常用的梳状线滤波器形式显著减小,很好地实现了滤波器的小型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