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4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吗啡药剂量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少于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均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用于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4例行腹腔镜开放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开腹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 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用于结直肠肿瘤 的治疗,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采取腹腔镜结直肠全系膜切除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开腹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并对患者免疫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g A、Ig M、Ig 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IL-6术后1 d明显升高,术后7 d相较于术后1 d明显下降,但相较于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癌胚抗原(CEA)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两组在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间及组间·时点间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3%(25/80)比87.5%(70/80),P<0.05];患者术后5年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小于传统开腹手术,是临床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汪浩 《安徽医学》2016,37(3):341-343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外伤性穿孔的疗效。方法 选取结直肠外伤性穿孔患者76例,其中38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38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手术后的一般情况、住院相关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流质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费用和总费用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15%,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外伤性穿孔术后恢复快,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费用较为昂贵,需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因素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感染情况及术后肿瘤转移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感染率及术后肿瘤转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感染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结直肠息肉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结肠镜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观察组为3.3%,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裴晓东  李留法 《吉林医学》2014,(22):4910-4911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观察。方法:选择8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n=40)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操作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道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各2例,对照组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切口裂开、肺部感染各1例,发热、粘连性肠梗阻、尿道感染各2例。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可显著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60例。腹腔镜组患者给予结直肠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各项指标的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在手术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上,腹腔镜组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量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0%(7/56),显著低于开腹组21.88%(14/64)(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的对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喻鑫  周波  韩涵  曹先东 《安徽医学》2022,43(6):669-672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胃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手助腹腔镜组(手助组)18例、完全腹腔镜组(腹腔镜组)22例和开腹组20例,分析比较3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完成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胃出血)以及术后病理学结果(肿瘤破裂、切缘阳性、危险度分级)的差异。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肿瘤破裂及残留情况。手助组、腹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均小于开腹组(P<0.05),手助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助组的手术完成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P<0.05);开腹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手助组和腹腔镜组(P<0.05),而手助组和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危险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助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兼备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245例,分为腹腔镜组(105例)与开腹组(240例),分别进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5.0cm,明显短于开腹组的12.0cm(P<0.01);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5min,明显短于开腹组的80min(P<0.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6d,均分别短于开腹组的3、10d(P<0.01);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根治范围和手术安全性,具有疼痛轻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结合自2010~2011年2年间所开展的17例蓝碟装置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经验体会。结果 17例手术患者中,仅1例上段直肠癌因肿块浸润粘连严重予中转开放手术,其余16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微创手术,未发生邻近脏器组织损伤。采用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较传统开腹手术时间延长并不明显,但手术创伤出血、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等均较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 HALS具有现代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共同优点,是结直肠全腹腔镜手术的有力补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外科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W  Han FH  He YL  Peng JJ  Cai SR  Li H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5):2485-2487
目的 比较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外科在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辅助腹腔镜的手术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 前瞻性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64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分别进行手辅助腹腔镜及腹腔镜于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安全性、根治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64例结直肠癌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死亡病例。2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肿块大小等临床病理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手辅助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127±31) min比(184 ±71) min,P=0.022];术中出血量及术后48 h平均引流量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150±42) ml比(82 ±31) ml、(208±58)ml比(170±52) ml,P=0.008、0.020];Trocar使用数少于腹腔镜组(2.4个比5.0个,P=0.015)。腹腔镜组和手辅助腹腔镜组在肠段切除长度[(19±5)cm比(18±4)cm]、淋巴结清扫数量[(16±4)个比(16±3)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 (4/32)比25.0%(8/32)]、术后排气时间[(1.7±0.9)d比(1.8±0.7)d]、术后耐受半流时间[(2.9±1.3)d比(2.8±1.2)d]、住院费用[(4.8±0.6)万元比(4.9±0.4)万元]及术后住院时间[(6.7±2.3)d比(6.6±2.3)d]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有效性,是结直肠癌于术治疗的良好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微创性。 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完成的12例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2例全部在改良手助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平均脾脏切除时间为2.04小时,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1.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75d,无手术直接导致的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新方法,适用于脾脏疾病的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4.
李红辉 《中外医疗》2012,31(5):5-6,8
目的探讨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68例临床研究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8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病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同期进行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8例中转开腹手术,实际完成60例。2组手术患者清扫淋巴结数及术后各种并发症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在近期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在困难肝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 年12月64例腹腔镜困
难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手术41 例,手助腹腔镜手术23例。对比分析手助式、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差异。结
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手助腹腔镜组与全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240 vs 191 min),
出血量(430 vs 220 m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平均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87 vs 4.74万)。但
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恶性肿瘤的1年和2年复发率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
论手助腹腔镜肝切除适用于一些风险较大的肝脏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总费用低等优势,作为全腹腔镜肝切除
技术的一种补充,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16.
丁子明  刘斌 《中外医疗》2016,(26):65-6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对男性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男性直肠癌患者106例。根据患者采用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手术,开腹组行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术后1个月残余尿(16.32±2.78)mL,开腹组(24.35±3.56)mL;腹腔镜组排尿量(317.80±89.44)mL,开腹组(308.47±79.52)mL;腹腔镜组最大尿流率(30.41±3.65)mL/s,开腹组(21.94±3.05)mL/s,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用于直肠癌手术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恢复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7.
吕杰 《中外医疗》2013,32(15):5-5,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改进。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值得在临床老年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大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4,(13):135-137,140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术式在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A组给予手辅助腹腔镜术式治疗,B组给予腹腔镜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安全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的术中所需时间更短(P〈0.05);但出血量较大(P〈0.05);两组中转开腹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相关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辅助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术式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可同时具有开腹术式和全腹腔镜术式的优点,是治疗结直肠癌的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6例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结直肠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消化功能复常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中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和应用止痛药物治疗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陈文  吴雄辉 《中外医疗》2016,(14):26-28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疗效情况。方法整群选取并分析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诊治的3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手助腹腔镜组200例和开腹组150例。观察两组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助腹腔镜组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时间(165.6±14.8)min高于开腹组(138.5±12.3)min,手助腹腔镜组低位直肠癌患者术中出血量(61.5±10.4)ml、排气时间(2.0±0.5)d、留置尿管时间(3.4±1.2)d、进食流质时间(3.1±0.6)d、术后住院时间(8.1±1.2)d均低于开腹组(136.8±12.9)ml、(3.0±0.6)d、(5.9±1.4)d、(4.4±0.8)d、(10.2±1.9)d,手助腹腔镜组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0%低于开腹组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