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明 《美食》2010,(5):73-73
湖南人爱吃辣,“不怕辣”是对湖南人的真实写照,而绝味的“辣”正是对了湖南人的口味,这就是为什么绝味鸭脖街头巷尾广布的原因。所谓“湘情绵绵,绝味满宴”,满宴绝味摆,你等你来尝。  相似文献   

2.
酸、甜,苦、辣,咸.是厨房中常用的五味。民谚说.“南甜北成.东辣西酸”口味歌云.“安徽甜.河北咸.福建浙江咸又甜.宁夏河南陕青甘,又辣又甜外加咸.山西醋.山东盐,东北各省咸带酸,黔赣两湖辣子蒜,又麻又辣数四川.广东鲜,江苏淡.少数民族不一般。因人而异多实践,巧调能如众人愿。”民谚和口味歌巧妙地突出了我国人民对五味不同的嗜好。  相似文献   

3.
刘鹏 《四川烹饪》1999,(11):34-34
西双版纳地处滇西南边题,其独特的亚热带雨林气候,使那里的物产十分丰富,素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之美称。西双版纳的菜肴风味独特,以酸、辣为主,是酸中有辣,辣中带酸,吸取并融合了川菜、滇莱的精华。“小米辣”及“精辣子酱”称得上是西双版纳的特产。“小米辣”清香鲜辣,“糟辣子酱”辣中略带酸,两样东西在突出西双版纳特色菜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便介绍三款西双版纳的特色菜,希望朋友们能够喜欢。鸡血煮鳝鱼此莱选用新鲜的鸡血及鳝鱼,烧制而成。特点是:咸、鲜、香、辣、嫩、烫,颜色红亮,配以鲜香的范基,口味更…  相似文献   

4.
鲍鱼 《食品指南》2009,(3):68-69
“蒜香麻辣豆腐”是四川传统名菜“麻婆豆腐”结合北方口味的改良菜品。在稍减原菜麻辣口味的基础上融入了蒜香的口感,大蒜和豆腐的完美结合,使得此菜麻、辣、鲜、香。吃起来麻辣适中,蒜香浓郁,口味独特,并且它的做法简单.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5.
道生 《中国食品》2002,(11):2fzgsp
酷暑将至,海淀花园桥金山城分店,为迎合人们口味的变化,该店高级技师在挖掘夏令精品菜肴、改进热菜冷吃和增添营养型菜式等方面颇下一番工夫。推出一批辣而不酷、口味醇合的重庆夏令新派菜式,很受消费者欢迎。天儿热了,人们口味变了,该分店炒菜餐厅亦跟着变。夏令精品菜“豉椒菊花鱼”端上了餐桌,这是一道做功讲究的工艺菜,一条活鲩鱼剞成朵朵菊花,经油炸、烹汁,撒上辣椒尖、黑豆豉的成菜,形似菊花,肉质酥嫩,豉香微辣,每菜36元。蹄筋类菜肴的做法吃法之多,可谓司空见惯,该店创新菜“美味鸡爪筋”,此菜用近百根鸡爪筋,经厨…  相似文献   

6.
亚飞 《中国食品》2021,(7):60-61
“京东火锅底料热卖榜”显示,海底捞番茄底料持续蝉联第一名,不辣系底料的受欢迎程度竟有赶超麻辣口味的势头!难道这届消费者不爱吃辣了?养生火锅是个大趋势吗?  相似文献   

7.
不怕辣     
阿亮 《饮食科学》2003,(12):45-45
中国烹饪风味众多.就基本调味特点.形成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格局。有一种说法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江西人怕不辣。一般认为.南方人不吃辣.而北方人、四川、湖南人喜食辣.毛主席就很喜欢吃辣椒。  相似文献   

8.
“众口难调”是家庭“主厨”最为头疼的事实,其难就难在人的口味多多,或喜甜,或嗜酸,或偏咸,或好辣。而更难的则是人们的口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了,传统的酱油、香醋、双酱、葱、蒜、姜等单一调味品已远待侯不了人们越来越“刁”的口味。由此复合调味料应运而生,充当起家庭“主厨”的好帮手,为现代人的生活增色添香。 每每您光临副食品店、超级市场时,便可发现一块复合调味品的天地。那货架上中西合壁、推陈出新的复合调味产品林林总总、比比皆是。诸如:中式的鱼香肉丝、蚝油牛肉调料、蒜辣调料、火锅  相似文献   

9.
闽南人向来不大吃辣,即使是那名闻遐迩的厦门辣椒酱,在吃辣的川鄂湘好汉们的眼中也不过是小娃娃吃的番茄酱而已。生活在温暖湿润、四季如春的南国,“微辣鲜脆”是“鹭岛土著”们的饮食主旋律,在此旋律下,他们不知大快朵颐了多少个世纪。我老爸是湖南人,客居厦门50余年,他的口味早已被这“鲜脆”给同化了,当然更不消说我这个挂着湖南籍贯、土生土长的厦门郎了。记得有一回江西来的保姆炒了一碟米椒,辣味四溢,结果竟把一家子“湖南籍人”呛得咳声震天,喷嚏连连。厦门人吃东西好追究个“冷热”,认为喝绿茶很冷,会坏胃;吃辣椒又…  相似文献   

10.
鄂乡味浓     
鄂菜有别于“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川、粤、鲁、苏等菜系,却吸纳了各大菜系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风味特色,并以淡水鱼鲜、蒸菜、煨汤、红烧闻名全国。湘鄂情根在湖南湖北,北上京城之后,鄂菜在保持楚乡风味的前提下紧随餐饮潮流,一改过去“油大、味大、芡大”为口味浓郁、香味纯正、香鲜微辣、汁薄芡亮。新派鄂菜凭借其家常口味、锐意创新,正在走红全国。  相似文献   

11.
精炒辣椒     
毛红胜 《饮食科学》2001,(12):46-46
先生喜食辣、醋等口味较重的菜,而我和孩子都不吃辣,口味较清淡。于是,我们发明了一道炒青椒,调和了这一饮食差异。  相似文献   

12.
Miss Special 《美食》2023,(1):11-14
<正>生活在云南的广东厨师说,云南与广东在新年饮食上都讲究好意头,也多有相似之处。云南人过年要吃各种各样的丸子,以象征财源滚滚。满满的一锅食材又与广东人过年吃的盆菜很像。云南人吃猪肘寓意“抓钱”,菜肴又和广东人对乳猪的偏爱又相似。然而两个地方口味又有很大差别,云南菜口味偏酸辣,相对坚持传统而更有民间本土风情,粤菜则口味相对轻淡更重视健康。  相似文献   

13.
郭峰 《烹调知识》2004,(7):53-53
这些年,走南同北,跑了一些地方.对各地的饮食风格口味特点,有了些浅陋的了解。比如山西偏爱醋.江浙喜食甜,黔赣两湖辣子蒜,又麻又辣数四川。而西南边陲的云南人特爱吃酸.酸成了滇人居家离不开的“味精”,真是一天三餐,一年四季。都在吃酸.故有云南吃“怪”,人人爱吃酸菜。  相似文献   

14.
《餐饮世界》2008,(10):22-27
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若论吃辣椒,贵州人值得敬畏,光是那火红的辣椒,在贵州,就可以用不同方法做出几十个品种和口味。然而,黔菜的特色却不仅仅是辣,有别于川湘的是,辣是其灵魂,酸是其根本,蘸水是其一绝,一锅香是其菜式代表,所以有人概括黔菜:“一辣二酸”“辣出品位,酸出特色”。黔菜是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产物。是从高原大山里飘出的浓香,是49个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美味。  相似文献   

15.
“口味”这个词,在湖南人口里多是指“有食欲、有胃口”,而在湘菜厨师手里,只要是辣味菜且鲜香味较浓,那么菜名当中大多会冠以“口味”两字,比如口味虾、口味田螺、口味蛇…… 长沙口味虾,最早出现在夜市大排档,可能是因为其味道特殊吧,近几年在一些中高档的湘菜酒楼也热卖起来. 长沙口味虾的特点是:辣香味浓,回味悠长.在烹制这道菜时,当地的剁辣椒和辣妹子酱是不可少的.此外,为了增香除异,在烹虾时还会加入孜然粉、紫苏叶等.  相似文献   

16.
醇金尚食     
陈莉 《中国烹饪》2012,(6):79-81
梧州毗邻广东,其口味主要以粤菜为主。也掺和了广西本土及湖南、四川的口味。原料广采博收。追求生猛,善用烧、煲、软炸、软炒、清蒸等烹调技法.口味清甜、微辣、鲜香、脆嫩。形成了饶有风情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烹饪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它与世界各国烹饪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 (一)风味多样。地域广阔的中华民族,由于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在饮食上形成了许多各不相同的风味。我国一向以“南米北面”著称,在口味上存在“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别。就地方风味而言,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相似文献   

18.
尽管川菜在京城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仍有不少老食客对目前川菜在北京发展的前景感到忧虑。北京晚报记者杨滨曾在该报以“川味’变成了‘京味”’为题大声洁问:“川菜何日再现辉煌?”文章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川菜今天的境况又如何呢?口味单调,缺乏创新,不少美食家给予了京城川菜馆这样的评价。据了解,目前有大部份北京人认为“辣”就代表了川菜,而他们最为熟悉的川菜也就是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夫妻肺片,至于川菜流行什么口味,又有什么新菜推出,他们就一无所知了。文章在说到川菜“变味”的问题时,写道:尽管都打着正宗川味的…  相似文献   

19.
炎热季节,最怕的就是胃口不开。如果要问哪种口味最开胃,当然是只闻其名就会垂涎的“酸甜”味。早餐用酸酸甜甜的味好美蜂蜜果酱搭配面包,午餐和晚餐将酸甜中微带辣劲的泰式甜辣酱添加到饭菜当中,让你保持一整天的好胃口。  相似文献   

20.
心“蒜”     
人们把“葱、姜、蒜、辣椒”称为“味中四辣”,“葱、姜、辣椒”的地域性和口味性比较强,独独一个“蒜”字却是倾倒了无数人,无论南菜还是北菜,中餐还是西餐,其中多有“大蒜”的身形和品味,除了吸血鬼,可能每个人都会爱上“大蒜”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