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果胶酶降解烟叶中果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降低烤后烟叶中的果胶含量,改善果胶对烟叶品质的不良影响,研究了果胶酶的不同用量对烟叶果胶含量、化学成分以及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含量随外加酶量增加而减少,总糖含量随外加酶量增加而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加酶处理的总糖含量均与对照达到极显著水平,个别加酶处理的果胶含量与对照达到极显著水平;果胶酶用量为100 U/g时,可以使烟叶中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提高29.94%,有利于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烤烟专用微生物有机肥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总糖、还原糖、烟碱、钾氯比都达到了优质烟标准,烤后烟叶中总糖、还原糖和钾的含量以及致香物质总量都高于常规施肥,而烟碱的含量低于常规施肥,烤烟专用微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协调烟叶的化学成分,提高烤后烟叶致香物质的含量,从而明显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3.
生物炭基肥对豫中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生物炭基肥对浓香型烤烟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及经济指标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量生物炭基肥(0、0.9、1.5、2.1 t/hm~2)后烤烟产质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基肥显著提高了烤烟中部叶和上部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了总氮和烟碱含量,显著提高了中部叶的钾含量。2个部位烟叶的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新植二烯含量均随生物炭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量2.1 t/hm~2处理最高;上部叶除新植二烯外的香气物质含量以1.5 t/hm~2处理最高,中部叶则以2.1 t/hm~2处理最高。添加生物炭基肥提高了烟叶产量和产值,其中1.5 t/hm~2和2.1 t/hm~2用量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可见,施用生物炭基肥改善了烤烟内在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增加了香气物质含量,提高了经济效益。综合考虑烟叶产质量和肥料成本,豫中烟叶生产中适宜的生物炭基肥用量为1.5 t/hm~2。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大叶黄为材料,探讨了氮用量及氮磷钾配比对农安地区晒红烟品质的影响,测定了晒后烟叶的物理特性、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试验结果表明:氮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烟叶的叶长、叶宽、叶质重及单叶重。晒红烟总糖、还原糖含量随着氮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烟碱、总氮含量随着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中氮处理下较适宜;提高钾肥用量可增加烟叶中总糖、还原糖、钾的含量,降低烟叶中氯的含量。中氮水平下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较高。感官质量整体表现为氮用量67.5 kg/hm~2、N∶P_2O_5∶K_2O为1∶0.5∶2和1∶1∶3的处理下得分较高。综上分析,本试验条件下,在氮用量为67.5 kg/hm~2、N∶P_2O_5∶K2O配比为1∶1∶3时,晒后烟叶的综合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烤烟烟叶酸性致香物质与多酚含量、化学成分及口感特性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以及BP神经网络等方法对川渝中烟的326个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酸性致香物质在不同植烟区、不同香型、不同部位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酸性致香物质整体上与绿原酸和莨菪亭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芸香苷呈正相关关系;酸性致香物质整体上(个别酸除外)与总植物碱、氯、总氮、蛋白质、还原糖、钾、总糖、醚提取物呈正相关关系,而与pH呈负相关关系;酸性致香物质中的辛酸、壬酸、戊酸与口感特性关联度较强,其中烟叶口感特性随辛酸含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壬酸含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随戊酸含量增加呈减小趋势,而酸性致香物质总量达到12 μg/g时,烟叶口感特性最好,大于或小于12 μg/g时,烟叶口感特性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对烤烟香气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炜  薛桥丽  杜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37-14939
[目的]探讨产纤维素酶菌株(Bacillus subtilis)对烟叶纤维素和可溶性总糖的影响。[方法]以产纤维素酶Bacillus subtilis-89(BS-89)菌株对烟叶进行发酵,研究不同菌龄、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烟叶纤维素和可溶性总糖的影响。[结果]随着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温度的增加,烟叶纤维素含量均呈明显降低的趋势,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不同菌龄对纤维素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有影响,其中以菌龄48 h的处理组影响最大。[结论]产纤维素酶菌株BS-89能有效降解烟叶中纤维素含量,明显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对陈化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均增加,其中总糖含量增加最多;总氮、烟碱、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减少;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产物类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呈现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但棕色化反应产物陈化后期又大幅上升,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和苯丙氨酸类物质含量持续升高,茄酮类物质含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陈化后烟叶感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其香吃味品质整体得到提升,18个月时感官质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烤烟中上部叶片开片度对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上部叶的开片度与总糖、还原糖、钾、两糖差、糖碱比、钾氯比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烟碱、氯含量、两糖比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另外,开片好的烟叶的苯丙氨酸类、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和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均较高。因此,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促进中上部烟叶开片以提升烟叶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9.
重庆烟区烟叶开片度对其内在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烤烟中上部叶片开片度对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上部叶的开片度与总糖、还原糖、钾、两糖差、糖碱比、钾氯比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烟碱、氯含量、两糖比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另外,开片好的烟叶的苯丙氨酸类、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和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均较高。因此,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促进中上部烟叶开片以提升烟叶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型生物质烤房对烟叶致香物质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普通烤房、密集烤房及新型生物质烤房烤后烟叶致香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新型生物质烤房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和碱性致香物质含量均高于普通烤房和密集烤房。其中,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分别提升了26.52%,17.37%,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增加了26.20%,20.58%,Maillard反应产物含量提高了101.45%,7.35%,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增加了190.82%,188.45%,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提高了57.25%,22.61%,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增加了23.19%,15.91%;碱性致香物质总量提升了82.44%,65.73%。与普通烤房和密集烤房相比,新型生物质烤房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及氮碱比增加,而烟碱和氯含量降低。因此,新型生物质烤房烘烤能有效改善初烤烟叶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连作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重庆烟田连作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烟叶中烟碱、蛋白质、总氮含量均明显增加,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烟叶中施木克值、两糖比和糖氮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氮碱比、钾氯比变化不明显。石柱、南川和奉节烤烟烟叶中中性致香物新植二烯、茄酮、β-大马酮含量较高,类胡萝卜素类物质降解产物最多。3县烤烟总中性致香物含量以南川为最高(728.90~858.72μg/g),其次为奉节(558.25~680.50μg/g)和石柱(520.73~637.13μg/g)。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类和苯丙氨酸类致香成分随连作阶梯下降,类西柏烷类和棕色化产物总体上呈现降低趋势,在不同茬次间均表现出头茬和重茬的差距小,漏茬和多茬变化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打叶留花对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烤烟上部叶的的可用性,在福建中烟"七匹狼"广顺基地单元进行打叶留花对烟叶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打叶留花的上部叶的颜色、油分、色泽和柔软性有明显改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12.51%和14.82%,烟碱降低了26.75%,其他常规化学成分变化较小;酸性香气成分总量增加51.45%,13种酸性香气成分中有9种增加;中性香气成分总量增加2.40%,22种中性香气成分中有12种增加;评吸质量明显改善,与中部叶质量非常接近,具备中部叶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13.
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与土壤养分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土壤养分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针对平顶山不同部位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与对应的土壤养分关系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对美拉德反应产物和酮类致香物质总含量影响较大;全Ca对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影响较大;速效磷对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影响较大;氯对新植二烯含量影响较大。总体来看,速效钾、速效磷和全Ca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平顶山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与卷烟香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含量与香气质、香气量的灰色关联度均较大,它们对香气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总氮含量与香气质、香气量的灰色关联度均最小,它对香气质量会产生很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古巴7号’雪茄烟中部叶为材料,测定3种编烟密度(30、35和40片/m)下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编烟密度的增加,雪茄烟叶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叶质重逐渐降低,含梗率、拉力和平衡含水率烟碱含量则逐渐增加;当编烟密度为35片/m时,蛋白质含量最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当编烟密度从30片/m增加至35片/m时,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逐渐升高,当编烟密度从35片/m提高至40片/m时,其含量降低45.74%,导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也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综上,编烟密度为35片/m时,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雪茄烟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凉山地区不同苗龄(70、80、90 d)对烤烟化学成分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苗龄的增大,烤烟叶片数、茎高和茎围均显著增大,各部位烟叶的烟碱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上部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及糖碱比有降低的趋势;除新植二烯外,4类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及其总量均以80 d苗龄处理最高。综合来看,凉山地区烤烟移栽的最佳苗龄为80 d。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卷烟内在质量,提高烟叶的利用价值,利用松散回潮工序不同回风温度的试验,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对常规化学成分,回风温度52℃时的两糖差偏高,钾氯比和糖碱比偏低;回风温度62℃时的氯含量偏高,钾氯比和氮碱比偏低;回风温度57℃时的化学成分更符合优质烟叶的要求;2对中性致香成分,其总量表现为:57℃62℃52℃,一定范围内,香气量越大越有利于表现香气特征。不同回风温度对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在烟株团棵期和旺长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研究有机酸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有机酸对烤后烟样的蛋白质、总氮、烟碱和钾氯比增加,还原糖、总糖和糖碱比均降低;6-甲基-5-庚烯-2-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Ⅰ、巨豆三烯酮Ⅱ、藏花醛5-甲基糠醛、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苯甲醛和苯乙醛等致香物质含量增加;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总量增加,新植二烯含量均降低。综合烟叶化学成分分析,喷施50 mg/L柠檬酸与100 mg/L苹果酸可促进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有利于中性致香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