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左心射血分数(LVEF)、B型脑利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和LVEF均显著升高,血清中BNP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MWT和LVEF较高,BNP和TNF-α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其临床疗效已逐步得到医学界认同,β受体阻滞药物治疗是目前处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1].笔者对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卡维地洛3.125mg口服治疗,逐渐增至每天50mg,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优于对照组的67.9%(P〈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参数的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对CHF患者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各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陆续将其列为心功能稳定时慢性心衰治疗的一线药物[1]。现将笔者所在科近5年来应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竭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组:选择371医院近5年来资料完整的CHF患者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  相似文献   

5.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4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法进行评定,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结果:观察组均可耐受合适剂量的倍他乐克,无1例因不良反应而停药,治疗前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心功能分级均改善明显,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倍他乐克在标准用药基础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后对心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von—Willebrand因子(vwF)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91例CHF患者,EF〈0.35,46例加用阿托伐他汀,另外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和CRP、vWF的变化。结果(1)用药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和CRP、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加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心功能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3)用药后两组患者CRP、vWF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外周血管阻力(SVR)无明显差异;(4)加用阿托伐他汀组的患者,其心率(HR)、CRP、vWF水平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CHF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HR、血清CRP和vWF水平。  相似文献   

7.
黄科 《海峡药学》2013,25(2):175-17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室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D)、每分心排血量(CO),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和LVSDD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SV和C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明显,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具体观察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32例CHF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阿托伐他汀组(n=17),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的浓度。结果: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血浆ET和N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浆ET和NO浓度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ET和NO的改变是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表现,阿托伐他汀组明显改善CH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在CHF的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 各种原因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在常规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强心甙、利尿药、血管扩张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初始剂量2.5 mg,2次/d,每2周剂量倍增1次,直至最大剂量20 mg,2次/d.治疗持续3个月以上.结果 卡维地洛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48.6%和总有效率91.4%,均高于对照组(28.6%、68.6%),总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卡维地洛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值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3年1月到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观察其症状、体征、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E/A比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 结论 美托洛尔能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明显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伐他丁对各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37例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学会(American New York Heart Academy,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组,所有患者在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丁40 mg.d-1,连续口服10个月,在加用氟伐他丁治疗前后做心脏彩超检查,并测定CRP水平。结果:治疗10个月后,各级心力衰竭患者CRP水平较加药前下降,心功能有所改善。结论:氟伐他丁能降低炎症因子CRP水平,改善心功能,尤其对NYHAⅣ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倍他乐克,疗程均为30个月。结果 治疗组11例患者中,靶目标剂量200mg/d者5例(占45.5%),倍他乐克剂量≥100mg/d者8例(占72.7%);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心胸比例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小(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大剂量倍他乐克治疗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珺 《天津医药》2000,28(5):271-27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中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的发生情况,及其对CHF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55例冠心病合并CHF的病人进行甲状腺功能监测,给予CHF常规治疗。其中低T3低T4综合征组尚给予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L-T4)作补充治疗。结果 55例中有25例伴有ESS,包括21例低T3综合征和4例低T3低T4综合征。经4周治疗,非ESS组无1例死亡,低T3综合征组死亡2例,低  相似文献   

14.
利喜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桂玲  董莉 《中国药房》2001,12(8):486-487
目的 :旨在观察利喜定治疗充血型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充血型心血衰竭患者28例。先停用其它血管扩张剂 ,利喜定以100~400μg/min静脉点滴 ,病情严重者可持续24h~72h ,连用3d~6d。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 :用药后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89 % ,左室收缩功能亦明显改善 ,收缩压与心率乘积下降。结论 :利喜定是一种副作用小、效果可靠、作用缓和平稳的血管扩张剂 ,对充血型心力衰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稳心颗粒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卫星 《中国药房》2010,(12):1095-109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CHF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生活质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功能改善1级45例(75%),改善2级或以上11例(18.3%),所有观察对象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生需要停药的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老年心脏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病情危重、变化大,需要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及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含量,同时分析其与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 Ⅱ(Ang Ⅱ)含量之间的关系。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 51例 CHF患者和 30例对照组的血浆 AM、ET和 Ang Ⅱ含量。结果发现,CHF组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患者血浆 AM、ET、Ang Ⅱ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血浆 AM、ET、Ang Ⅱ含量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随心功能改善而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CHF ,患者治疗前后血浆AM与ET、Ang Ⅱ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浆AM升高可能与ET和Ang Ⅱ含量升高有关,可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作为判断疗效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米利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4 8例经过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 ,病情无改善且伴有快速心室率的CHF患者加用米利酮治疗。 结果  显效 31例 ,有效 13例 ,总有效 4 4例 ,总有效率达 91.6 7% ,心室率由 119.4 5± 14 .32次 /min减至 77.6 7± 8.80次 /min ,治疗前后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有显著改善 ,且副作用少。 结论  凡常规治疗后效果不佳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CHF患者 ,短期内米利酮可作为抗CHF的联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李刚  李杰  贺涛  陶建虹  刘明江 《中国药业》2008,17(17):49-5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CHF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等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g,每日3次,疗程8周,观察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结果稳心颗粒明显增加了HRV时域及频域指标(P〈0.05或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具有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1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弘 《现代临床医学》2010,36(2):125-126
目的:探讨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老年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病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肺部感染为主要诱因。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误诊率为13.66%;其并发症以心律失常及电解质紊乱为主。治疗方面除了针对诱因及可能的病因治疗外,采用针对心衰本身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心律失常以及改善心室重塑等治疗手段。本组住院期间治疗有效率为93.75%。结论: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在消除诱因、治疗病因基础上,采用包括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以及改善心室重塑等综合措施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