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钢箔称重法测量气氛氮势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系(西安710072)闫蕴琪席守谋殷汝新MeasurementoftheNitrogenPotentialbytheWeightGainMethodYanYunqi,XiShoumou,YinRuxin(Depa...  相似文献   

2.
气体渗碳的非平衡碳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对采用电阻法测控碳氮共渗过程炉气碳、氮势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炉气碳势、氮势与热丝电阻值仍存在着线性关系,这使采用电阻法测控滴注式气体碳氮共渗过程成为可能。通过试验,建立了碳、氮原子对热丝电阻值的测控数学模型,即:R=26.089+1.27C_p+1.75N_p。  相似文献   

4.
用电阻法控制井式气体渗碳炉碳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阻法是一种直接控制碳势的方法[1]。根据细铁镍丝在渗碳气氛中被迅速渗碳或脱碳而引起的电阻变化,即可连续测量与控制炉气碳势。它与钢箔定碳法最为接近。所以电阻法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的一种碳势控制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陆续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司题是电阻探头的使用寿命,表现在:①电阻探头细丝与引线的连接;②电阻探头的温度自动补偿(即探头内偶丝防渗);③探头骨架的固定与细丝多次可更换性;④长期使用后、探头绝缘电阻下降而影响测试精度;⑤细丝的使用寿命。上述五个问题不彻底解决,电阻法就难以实现商品化。1986年我…  相似文献   

5.
6.
尚可超 《机床与液压》2005,(2):89-89,96
比较了几种常用的碳势控制方法的特点后, 选择电阻法碳势控制方法。并设计出电阻法PC控制碳势渗碳系统的软、硬件构成及所需伺服机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全方位分析认为:热丝传感器性能取决于热丝材料和规格,同时受到传感器结构和测量数学模型的影响。选用新热丝材料和规格,对传感器结构作合理改进,采用补偿引线,完善数学模型,研制出新型传感器。实际生产应用表明,测量准确性和精度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寿命短、灵敏度低、重现性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8.
非平衡气氛的碳势定义为:当渗碳反应在钢表面净产生的碳为零时碳钢表面的含碳量。非平衡气氛的碳势表达式为:(λⅠ+λⅡ+λⅢ)(CgⅠ)λⅠ·(CgⅡ)λⅡ·(CgⅢ)λⅢ。当钢的表面含碳量等于气氛碳势时,渗碳反应在钢表面净产生的碳为零,由渗碳反应引起的熵产生率最小,由钢和非平衡渗碳气氛所组成系统的相应状态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气体渗 碳的平衡问题与碳势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全方位分析认为:热丝传感器性能取决于热丝材料和规格,同时受到传器结构和测量数学模型的影响。选用新热丝材料和规格,对传感器结构作合格改进,采用补偿引线,完善数学模型,研制出新型传感器。实际生产应用表明,测量准确性和精度有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寿命短,灵敏度低,重现性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神经网络的气体渗碳碳势测定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作者提出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的碳势测定新方法-碳势软件传感器,其特点是精度及可靠性高,利于在线检测与实时控制,成本低且使用方便,并具有一定的抗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史有森 《热处理》2008,23(5):51-54
采用剥层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了渗碳过程中的升温、排气、强渗、扩散和降温各阶段的碳势变化对工件渗层最终碳浓度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排气和强渗阶段的碳势波动对工件最终表面碳浓度梯度的影响较小,而扩散阶段碳势波动的影响则较大,特别是降温阶段,碳势波动0.1%就会导致自表面至100μm处的渗层中碳浓度变化超过0.05%。  相似文献   

13.
固体渗碳碳势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4.
15.
气体渗碳碳势控制技术的评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气体渗碳碳势控制技术的评述西安交通大学(西安710049)周志渊,郭生武,陈昭,马似如控制气体渗碳质量的基本参数是渗碳温度、时间和炉气碳势。渗碳温度采用一般的电子电位差计仪表进行位式控制,精度可达≤±5.5℃,若采用PID仪表或微机控制,精度可达到≤...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渗碳气氛中碳势的意义及影响因素,从渗碳的碳传质过程入手,得出了一个快速、准确测定碳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含及含10%Na2CO3的粉末渗剂对不同厚度的低碳钢试样进行了固体渗碳。结果得出两种渗剂以活度表示的碳势ap均为1。根据实测的渗层含碳量用自行编制的软件计算了920℃渗碳的传质系统β,得出纯木炭粉β为050×10-4mm/s;含10%Na2CO3的粉末渗剂β为33×10-4mm/s。由此可以认为,固体渗碳剂的活性取决于β而与ap无关。  相似文献   

18.
用数字仿真的方法论述了碳势采用模糊控制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控制效果。通过数字仿真可以优化模糊控制器的控制参数,加快系统调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碳势控制中,突破了传统的观点,认为CH_4控制碳势比CO_2控制碳势更为有利,更符合实际。一切含氧类渗剂由于在裂解时会出现CO_2峰值,不宜采用CO_2做为控制参数来控制碳势。一切渗剂均可采用以CH_4为参数的碳势控制,在炉内气氛中,CH_4是做为渗碳过程中提供碳原子的“碳源”而在渗碳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渗碳炉中气氛具有不平衡性,用控制炉气中CH_4量的方法,既可以作为活性碳原子数量的标志,又可限制炉气中CH_4量,从而CH_4控制比CO_2控制为更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