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是我院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和社会调查所总结出的、具有我院特色和符合我省发展实际的办学方针,是一条得到中央肯定的办学经验,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也开拓出了新的广阔领域。然而.在毕业生从国家计划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坚持这个办学方向,  相似文献   

2.
学院一直坚持“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理念,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丰富办学特色内涵的有效举措。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围绕办学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改革,包括调整教学目的,让学生关注农村、热爱农村,了解农村、熟悉农村,拥有在农村工作的基本技能。也改革了教学内容与方法,采取渗透法、案例法、讨论法、体验法、学生讲课法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坚持我院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方针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载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9 第二期一文中分析了招生并轨后我院生源情况的变化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出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本文围绕增强市场经济意识这个中心进一步探讨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问题1 当务之急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 年我国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集团化的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逐步解决中国经济的市场化速度将越来越快十五大以来我国人事制度改革速度明显加…  相似文献   

4.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方向,把我院办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高等医科院校,在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与探索,更好地为全省和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版务。  相似文献   

5.
多层次多途径“为农村、为基层”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牡丹江医学院开展社会调查,坚持“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方向;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基层社区、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鼓励学生到基层社区和农村工作。将乡村医生培养列入“村村大学生”计划,制定了全省通用的乡村医生教学计划等,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是关系到培养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一项基础建设。我们学院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本省实际需要,我院提出“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方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实用型专门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目的由“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转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我们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紧密围绕这一办学宗旨,努力开展与培养目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基层及农村的公共卫生形势不容乐观,有针对性地为基层及农村地区培养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已成为地方特色应用型本科大学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阐述了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两为”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对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医学专科院校主要培养为农村、基层服务的医学人才.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始终不渝地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办学方向,长期来,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学校工作中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始终坚持改革,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9.
医学高职院校建设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大批实用型的卫生技术人员才能适应基层卫生机构和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需要,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是我国今后医疗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只有将建设示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地与医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特色办学优势才能体现医学教育要为国家卫生工作培养基层医疗人才的政策,医学高职院校才有可持续性办学的方向。为我国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这也是今年“二会”特别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医学院校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历史重任。坚持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和向农村基层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办学特色不改变,是打造民族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教委决定,1996年秋季开始,我国1000多所高校中将有600余所高校实行“并轨制”招生.我省1所有医学院校均在并轨制之列.“并轨制”简言之就是:高校招生实行一条分数线录取,录取的考生一律缴费上学,学生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着“并轨制”的实行,各个高校之间办学与人才培养、人才输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省内医学校院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办学的优势,扬长避短,合理组合,优胜汰劣,相得益彰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为此,笔者想就这个问题阐述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解读地方院校特色办学的内涵,剖析学院针对自身特点科学定位、逐步形成"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办学特色的理性认识过程;回顾依托区域、服务社会、强化特色的实践历程,总结突出"两为"方针独辟蹊径、彰显特色的成果;提出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展特色办学的视阈,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深入发展的新要求,构建"双轨同步"的办学体系,发展特色办学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15年来,我们坚持不断地对黑龙江省特别是东南部地区的县,乡进行了大面积的农村卫生状况社会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在确明了“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一的办学方向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创立“三定向”模式,对专科临床医学这一长线专业,面向农村,培养通科医师的改革实践于1989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与此同时,我们根据社会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  相似文献   

14.
我院是一所地方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建院30年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能扎根基层的高级医学人才。近几年来,我院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抓住机遇,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学院的发展,提高了办学水平。一、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开展多种形式办学我院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后,开始只开设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1985年,根据社会对眼耳鼻喉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我院的师资优势,在省教委的支持下,在全省首…  相似文献   

15.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是困扰我国农村稳定发展一个主要因素.如何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实用型卫生人才队伍是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就医学教育在服务“三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建议从机制体制层面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包括坚持面向农村的医学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和完善以农村生源为主的“三定”政策;坚持“面向基层、立足本地、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坚持以村级卫生服务人才为培养主体,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培养农村医学人才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6.
1985年2月,我院曾以“面向社会需要,坚持‘开放型’办学”为题,向书中共中央处研究室书面汇报过我院面向农村需求,为农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初步情况。得到了书记处研究室的重视与支持,于1985年4月6日的第1190期《情况简报》中,以“一所切实为农村和基层服务的医学专科学校”为题,充分肯定了我院的办学方向和主要做法。国家卫生部向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转发了书记处研究室的《情况简报》,使全院教职工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更加坚定了为农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信念和决心。  相似文献   

17.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教授、研究员37人。具有副高职称者300余人,在校高职学生近万人,其中护理专业学生3000余人。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定位,面向市场,立足服务,注重质量,促进就业。以培养具有刨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宗旨。以改革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重点,着力深化护理教改试点专业的改革,努力办出高职护理特色,积极探索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教育部周济部长对我院的教学改革和办学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将其概括为“永州模式”、“永州方向”和“永州精神”,并在全国推广。2005年,我院关于高职学院办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高校招生并轨后,通过对学生经济承受力的调查显示.学生及家庭经济压力明显,但支撑高等教育投入的信心十足,进一步分析表明,今后这一现象还会出现新的平衡。高等教育要想维护和提高人们对教育投入的信心和承受力就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同时也应努力提高自身办学效益,培养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和农民居住分散、基层卫生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的现状,学校面向农村,立足“以能力为本,应需求施教”的教学观,改革课程结构,创新实践教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方向、多地点办学,以培养具备用中西医方法治病、防病及急救等临床技能,能适应农村、服务农村的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是我院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和社会调查所总结出的、具有我院特色、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办学方针,是一条得到国家和社会肯定的办学经验,也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高校毕业生大量增长、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两为”方向具有更为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