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镇痛宁颗粒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镇痛宁颗粒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应用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阈下剂量)诱发小鼠睡眠研究镇痛宁颗粒对小鼠的镇静作用。结果:镇痛宁颗粒对热刺激引起的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强于镇脑宁胶囊(P<0.01);镇痛宁颗粒对化学刺激引起疼痛的抑制作用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P<0.01),与镇脑宁胶囊相当(P>0.05)。结论:镇痛宁颗粒对物理、化学刺激所致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缩短入睡潜伏期;并对小鼠自发性活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娩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痛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保护性生理机制,如果进行镇痛就可能使产妇面临未知的危害。因此,产痛在我国也很少受到重视。近来人们认识到产痛超过某种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母婴也会产生有害的影响,这时应该为产妇提供镇痛。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预先镇痛和预防性镇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预先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或称超前镇痛)是指在切皮前给予镇痛药物或神经阻滞等方法以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其机制是防止中枢和周围敏化所产生的痛觉过敏。但预先镇痛措施不能只在切皮前而应贯穿于术中和术后初期,并且要采用多模式镇痛以期达到围术期的完全镇痛。这种概念的更新称之为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本文对于此种镇痛方法的临床应用及其结论的不一致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 镇痛散由生甘草、乳香等中药组成,是在他人治疗恶疮疼痛经验方基础上,经20多年的试用、化裁、改进形成的新方,现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疼痛治疗,效果明显。现将其镇痛实验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葛小军 《包头医学》2008,32(2):73-75
目的:晚期癌症病人常常伴有多处难以忍受的疼痛,口服镇痛药不仅加重消化道症状,而且难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寻求肠道外最佳给药方式,已成为当前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课题。方法:本文选择晚期癌痛病人40例,选用芬太尼 氟哌利多混合液,采用病人自动控制(PCSA镇痛连续输注 PCSA间断给药的方法)。结果:达到了满意的镇痛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对病人自动控制镇痛的治疗效果及有关并发症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并就有关治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结论:病人自动控制镇痛泵皮下给药用于晚期癌痛病人的疼痛治疗效果确切可靠,是一种方便又安全的镇痛方法,可供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分娩镇痛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分娩镇痛方法主要分为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法和药物性分娩镇痛法两大类.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法的优点是对产程和胎儿无影响,但镇痛效果差或不确切,只适合于轻度、中度分娩疼痛的产妇,可推迟其他镇痛措施的使用时间或作为药物性镇痛法的辅助方法.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法是国内外麻醉界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药物性镇痛法,其优点是镇痛效果好,尤其适合于重度分娩痛的产妇,产妇清醒,几乎无运动神经阻滞,还可灵活地满足产钳和剖宫产的麻醉需要,为及早结束产程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8.
分娩镇痛     
张丽 《中国医刊》2006,41(9):10-12
1847年苏格兰产科医生詹姆斯首次将乙醚用于分娩镇痛以来,国外对分娩镇痛的研究已150余年,使产妇在清醒无痛苦状态下顺利分娩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普及产程中硬膜外镇痛法(epidural analgesia,EDA),据估计美国每年400万分娩妇女中,约50%以上接受了椎管内区域麻醉镇痛包括EDA和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镇痛法(combinedspinal-epidural analgesia,CSEA),一些医学中心报道分娩镇痛使用率达到80%。EPD是最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可完全阻断传导疼痛刺激的神经通路,避免疼痛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减轻心排出量增加及血压增高。尤其对患有心脏病、先兆子痫及肺动脉高压孕妇有利。近年来国内一些医院也陆续开展了产程中椎管内区域麻醉镇痛,但对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如延长产程、增加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产妇发热等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9.
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所采用的方法要求:①对产程无影响或可加速产程:②对母婴无害;③起效快,作用可靠,方法简便;④产妇需保持清醒。常用的方法有药物性和非药物性两大类。WHO提倡用非药物性镇痛,因为非药物性镇痛更符合以上要求。  相似文献   

10.
自控镇痛泵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为平 《广州医药》1998,29(3):28-29
自控镇痛泵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10180)苏为平术后切口与内脏创伤引致锐痛,通常难以忍受,且可诱发并发症。常规按需要间断地肌肉或静脉注射药物镇痛。由于用药时间、剂量及注射等原因,临床上70%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镇痛不全[1]。病人...  相似文献   

11.
预先镇痛     
预先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近年来提出的有关疼痛治疗的新观点,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在疼痛刺激出现之前给予止痛,以减少和预防疼痛向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临床上主要用于术后镇痛。现今有关预先镇痛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用性均处于研究阶段,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就有关预先镇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中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麻醉科(110021)赵宏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产生剧烈的疼痛和恐惧不安,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导致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降低胎盘血流量,影响胎儿氧供,造成产妇产后疲劳、衰弱、抵抗力降低。恰当的分娩镇痛不仅可以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临床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医院诊治的6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依据镇痛措施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镇痛,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0.5h、4h、12h疼痛VAS评分显著对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24h疼痛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P0.05)。结论与静脉镇痛相比,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镇痛效果理想,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系统在针刺镇痛、吗啡镇痛和应激镇痛中的作用,正在进行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不少资料。近年来,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系统在疼痛和镇痛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现有资料很不一致。此外,最近的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15.
镇痛泵用于脊柱手术后镇痛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镇痛泵在骨科脊柱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对86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并根据WHO疼痛分级评分标准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脊柱术后患者镇痛治疗2 d,有效率95.3.%。结论:镇痛泵体积小、用时短、使用方便、安全性高、镇痛效果明显,镇痛药物的成瘾性,可防止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自控镇痛技术是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药物浓度为指标,由微机调控给药速度以达到一定镇痛深度,并允许产妇根据自身镇痛需求自行给药的一种方法。近年来临床应用愈加受到重视,方式多样,使用方便,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亦较为成熟。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此技术可有效满足产妇镇痛的需要,且有运动阻滞较轻、局麻药物用量减少及对产妇和胎儿相对安全等诸多优点,较各种传统镇痛方式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198 8年Lysak和Gambling等报道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A)应用于分娩镇痛[1] 。目前认为硬膜外PCA分娩镇痛是最为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方法 ,其优点是病人自控灵活、镇痛及时有效 ,可减少药物用量 ,产妇活动自如。1 脊髓阿片受体的调节机理目前已公认 ,人体的阿片肽及受体至少有三大体系 :脑啡肽 /μ受体、内啡肽 /σ受体和强啡肽 /κ受体系统。目前已发现μ1、σ和κ1受体存在于脊髓中并参与镇痛调节。Dawson和Git zler[2 ,3 ] 通过全身或脊髓蛛网膜下腔给予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拮抗药纳络酮或纳屈酮均能明显…  相似文献   

18.
黄鑫  陈治君  李永芳 《广东医学》2001,22(2):160-161
目的 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PCEA法注入0.15%布比卡因+0.0016%芬太尼。锁定时间20min。Ⅱ组为对照组,只作产科常规处理。观察两组产妇产痛、产程、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镇痛组的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P〈0.05),镇痛效果佳(P〈0.001),而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尿潴留发生率、出血量无差异,但镇痛组的催产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陆亚萍  王爱桃 《广东医学》2002,23(2):122-122
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应能有效消除产妇疼痛、对母婴无任何不利影响。我院自 1 999年应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 ,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自愿要求镇痛分娩的初产妇 1 2 0例 ,作为观察组 ,年龄 (2 6±3)岁 ,孕周 (39 5± 1 0 )周。将未采用任何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初产妇 1 1 0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 (2 5± 3)岁 ,孕周 (39 3±1 2 )周 ,两组年龄 ,孕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妊娠 ,单胎头位 ,ASAⅠ~Ⅱ级 ,胎儿情况正常。1 2 镇痛方法 当观察组产程…  相似文献   

20.
常通海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0):760-760
目的:观察镇痛泵(PCEA)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手术后患者160例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80例。甲组术后连接PCEA输注泵,连续输注(48±2)h;乙组于术毕时单次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5%布比卡因5ml。结果:A组镇痛优良率与B组相近(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12h、24h、48h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PCEA是术后良好的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