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量子化学离散变分xα自洽场方法对金属-陶瓷界面电子结构进行研究,讨论原子基组对电子结构的影响,“固体原子”基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固体,计算结果表明表面Mg—O键不如固体内部Mg—O键强,在MgO/Ag界面上Ag原子的存在又加强了Mg—O的键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量子化学的SCC-DV-Xa计算方法,分别研究了C3A分子结构中3种AlO4四面体和3种CaOx(x=6,6,9)多面体的价键特性与活性。原子电荷、键强、电子态密度、ELUMO以及ΔE(LUMO-HOMO)等的计算结果表明:与水反应时,多面体活性大小顺序为Ca(4)O9〉Ca(1)O6。或(Ca(3)O6)〉Al(1)O4〉Al(2)O4。C3A具有高水化活性主要与弱的Ca-O键和空洞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3.
SiC粒子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界面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热力学和俄歇剖面分析,对用半固态溶液搅拌法制备的SiCp-Al-Cu复合材料的界面行为及其对湿润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表明在SiCp/Al界面上发生了界面反应,界面反应的产物是MgO和MgAl2O4。  相似文献   

4.
聚烯烃相容剂改性尼龙6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烯烃(PO) 与马来酸酐接枝物(PO-g-MAH) 作为相容剂, 讨论了PO-g-MAH对PO/PA-6 及PO/PO-g-MAH/PA-6 体系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对PO/PA-6 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增容作用, 提高冲击强度, 降低了吸水性, 促进分散相细化, 提高了界面的键合力, 增加了PA-6 基体的粘度, 改善了PA-6 的加工性  相似文献   

5.
用共沉淀法制得一种类似于水滑石的载体Mg(Al)O,再用浸渍法制得载于这种载体上的铂催化剂Pt/Mg(Al)O。该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44m^2g^-1,该催化剂铂分散度为(H/Pt)irr=0.9,平均直径d=1.38nm,且有均匀的颗粒度。Pt-Mg(Al)O间的相互作用比Pt-Al2O3间的强。由于电子从载体Mg(Al)O中的碱性(氧)离子大量转换至细小的Pt颗粒上,故该催化剂中的Pt颗粒具有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模拟Al—Cu—(Mg)—(Ag)时效初期原子分布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时效初期Al-1.8Cu,Al-1.8Cu-0.1Ag。8Cu-0.5Mg和Al-1.8Cu-0.5Mg-0.2Ag4种合金的原子分布图。结果表明:在无Mg,Ag的Al-Cu合金时效时,Cu原子有强烈丛聚的倾向,而微量Mg,Ag的加入明显抑制了Cu原子的丛聚,其中,尤以Mg的作用最为显著,并且Mg,Ag之间还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作者认为,微量Mg,Ag对Al-C  相似文献   

7.
无压烧结Si3N4—MgAl2O4—Al2O3系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Si3N4-MgAl2O4-Al2O3系复合材料的无压烧结进行了研究,讨论了Al2O3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及烧结工艺对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相互关系。实验表明,两段法烧结可以得到性能良好的Si3N4-MgAl2O4-Al2O3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MgO-M_2S-C_2S-MA假四元系统为例,结合具体锥形投影图,通过数学分析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辅助计算,并绘制其锥形投影图。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制法完全机同产有相近铂分散度的催化剂Pt/Mg(Al)O与Pt/Al2O3的性质。由于H2和CO的化学吸附以及随之使用的红外光谱微量热计测定了它们的Pt的性质,并由CO2的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测定了Mg(Al)O的碱性在点的性质。在沉积了Pt颗粒后Mg(Al)O的表面生降低。与Pt/Al2O3相比,Pt/Mg(Al)O在1990-1930cm^-出现了一个新的C上吸附波带,它被认为是C  相似文献   

10.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逆蒙特卡洛(RMC)计算机模拟对As30Te55Ag15硫系玻璃结构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它的结构模型。结果表明,虽然玻璃中存在过理的Te原子,但仍有As-As键生成。Te以桥和北桥原子两种状态存在;与As、Ag原子配位的Te原子配位数分别为2.7、3.2;Ag参与了玻璃网络结构,以「AgTe3」三角锥和「AgTe4」四面体结构单元存在的;As30Te55Ag15玻璃网络结构主要由  相似文献   

11.
钢渣微晶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探讨了CaO-MgO-Al2O3-SiO2系统钢渣微晶玻璃的烧结法制备工艺,研究了玻璃成分对烧结和晶化过程,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讨论了烧结和表面成核机理。  相似文献   

12.
Cu-Al粉末烧结合金内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纯氮气体做介质对Cu-0.75%Al粉末烧结合金进行内氧化处理,用X-ray衍射,SEM,TEM等分析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氧化物由多相组成,晶内弥散分布的α-Al_2O_3质点呈球形析出长大;内氧化层中[Al],[O]原子浓度规律分布,反应界面前沿存在[Al],[O]原子浓度的非平衡区,内氧化过程,氧以晶界扩散和体扩散为主,氧化物质点周围Cu基体的塑性变形,增加了氧原子按位错扩散机制运动的几率;Cu原子受挤压发生短路迁移充填了邻近区域的空位和晶界缺陷,增加了粉末烧结合金的致密度.  相似文献   

13.
以纯化学试剂配普,研究了MgO对C3S-C2S-C4A3S^--C4AF-CaSO4五元系统中C3S和C4A3S^-两种矿物形成的影响。结果掺加适量的MgO可促进C3S及C4A3S^-矿物的形成,有利于其在熟料中的共存;MgO可显著降低C3A的形成量并可增加SiO2在中间相中的固溶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IR),Molau实验等方法,研究了乙烯-丙烯酸无规共聚物对共聚酰胺和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研究结果表明:EAS可以明显改善CPA/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其增容机理是氢键作用及在熔融共混过程中EAS分子上的部分--COOH基与部分CPA的端氨基发生酰胺化反应所生成的EAS-g-CPA恰为共混组分的界面相容剂。  相似文献   

15.
聚烯烃/极性聚合物共混物——增容和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相容的聚烯烃/极性聚合物共混物中,加入增容剂能明显降低共混物界面张力,提高且分的界面相容性、界面张力,分散相平衡尺寸的变化与增容剂浓度有定量关系,提出了共混物中增容剂行为的“三阶段”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当增容剂浓度较高时,其在聚烯烃与极性聚合物的界面区形成自己的相区,建立了剥露界面的方法,马来酸酐化聚丙烯及其与聚氧乙烯接枝共聚物(PP-MA)-g-PEO对PP/TPU、PP/PMMA和PP  相似文献   

16.
用直接合成法制备了Caβ"-Al2O3固体电解质,在10^-2~1MHz频率范围内,于1073~1523K温度区间测定了电解质的阻抗谱,并计算得到电导率,其数量级为10^-6~10^-5Ω^-1·cm^-1。用Caβ"-Al2O3作为固体电解质,以Sn-Ca合金为参比电极,组装成电池Mo|Sn-Ca|Caβ"-Al2O3·|[Ca]Fe|Mo(ZrO2),于1833K温度下测定了纯铁液中溶解态钙…  相似文献   

17.
以CaCO3,MgCO3和Al2O3为原料,用等静压方法成型,经高温烧结,制备出了Caβ"-Al2O3在840~1184K温度范围内的离子电导率。结果表明,电导率的对数和温度的倒数之间呈直线关系,电导激活能为38.93kJ/mol。用Caβ"-Al2O3作固体电解质组成氧传感器,成功在测量了1723K的碳饱和铁液的低氧活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si_3N_4-MgAl_2O_4-Al_2O_3系复合材料的无压烧结进行了研究。讨论了A1_2O_3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及烧结工艺对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相互关系。实验表明:两段法烧结可以得到性能良好的Si_3N_4-MgAl_2O_4-Al_2O_3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HDPE/HDPE—g—MAH/CaCO3材料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HDPE/HDPE-g-MAH/CaCO3共混物的流变性能。方法 借助毛细管流变仪,考查了CaCO3含量,HDPE-g-MAH含量对共混材料流变 性能的影响。结果 CaCO3和HDPE-g0MAH的加入使体系的粘度上升,体系的非牛顿性增强。结论 研究结果对生产工艺和模具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微细δ-MnO2固体及其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表面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法(SAXS)研究了δ-MnO2固体及其与铜离子交换后的分数维数。新制备的固体是典型单分散系统,表面与孔结构均匀。在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中再分散后,δ-MnO2固体离子分维发生变化。研究了铜离子与固体颗粒的交换等温线,在较大的浓度范围内符合Frendlich吸附。通过SAXS研究发现,与铜离子交换后δ-MnO2的分数维数发生变化。根据离子交换机理,由于吸附交换作用,交换剂的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