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猪"两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退出国家强制免疫后,其免疫密度大幅度降低,免疫保护率显著下降,以致生猪"两病"零星散发疫情偶有发生。本文针对江苏省泰兴市虹桥镇某猪场疫情,采取细菌学检查、病毒核酸检测以及常见传染病抗体检测,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经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1)紧急接种猪瘟疫苗;2)间隔7 d后注射猪蓝耳病疫苗;3)圈舍内外彻底消毒;4)患猪肌肉注射干扰素、黄芪多糖;5)使用强力霉素和泰乐菌素拌料投喂,该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自2006年以来,生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流行情况严重,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广大养猪户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了沉重打击.为有效控制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保障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2007年起农业部把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纳人强制免疫病种,要求对所有应免生猪进行强制免疫.有关研究表明,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会推迟猪瘟疫苗产生免疫抗体的时间).由于增加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强制免疫,也加大了基层生猪防疫工作开展的工作量和难度,难以确保面上免疫的密度和免疫效果.为了寻找-个比较合理的猪病免疫程序,利于我市更好的开展生猪的防疫工作,确保面上的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我们选择了-个规模猪场进行了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连云港市自2010年春季开始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经过系统的流行病学监测,证实该疫苗的免疫效果较为确实.但是,由于部分规模猪场对该疫苗的特性仍不够了解,在免疫接种时往往加大疫苗剂量,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为此,我们开展了不同剂量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对比试验,其目的是规范疫苗的使用,以进一步提高本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将乐县中小型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及免疫效果情况的调查,认为首次接种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疫苗时,可采用猪口蹄疫疫苗与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同时注射,1周后再接种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区以建设高效生态畜牧业为目标,着力推进生猪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大力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生猪产业已成为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增长,猪的传染病也出现了更多、更新的种类,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病严重威胁着生猪的生产安全,虽经过几年来的防控,但至今仍没有得到彻底净化.为探索科学免疫接种方法,确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2012年我站申报实施了"规模猪场疫病防控标准化技术应用与推广"三新工程项目,利用项目建设时间,笔者在本区辖内选择了1个万头规模猪场的120头仔猪开展了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不同组合方式的免疫对比试验,并评价不同组合方式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免疫副反应情况,以便遴选出免疫效果好、副反应小的三种疫苗最佳的免疫组合方式,制定和优化免疫程序,并在全区规模化养猪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药杂志》2007,41(11):58-59
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目前得到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措施在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06年夏季,我国南方省份发生了猪“高热病”疫情。经过专家综合分析和多次复核,确定该病毒是猪“高热病”的原发病因,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7年上半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继续呈点状散发,下半年随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供应量逐步加大,生猪疫情得到有效遏制。7-8月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高发期,生猪疫情发病率比6月份和去年同期明显下降。10月1日-25日,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29个,发病3608头、死亡710头。与9月相比,分别…  相似文献   

7.
每期关注     
要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形势严峻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6月13日指出,中国当前处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高发期,大部分生猪没有进行免疫,加之病毒污染面较大,生猪大范围调运增大疫情传播可能性等因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而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专用新型疫苗已于今日正式投入使用,将在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悉,2006年夏秋季节,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猪病疫情,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通过分析,专家锁定了新变异猪蓝耳病病毒为主要病原,并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今年前5个月,中国有22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疫情县市194个、疫点289个,发病猪45858头,死亡18597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预防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科学评估疫苗使用后免疫效果及存在问题,2010年至2013年,对常德某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技术应用推广项目前后的生猪生产及免疫效果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该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率较2009年下降了99.9%,规模猪场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下降12.6%,窝平产仔数增加2.42头,仔猪成活率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连云港市自2010年春季开始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l-R株),经过系统的流行病学监测,证实该疫苗的免疫效果较为确实。但是,由于部分规模猪场对该疫苗的特性仍不够了解,在免疫接种时往往加大疫苗剂量,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为此,我们开展了不同剂量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对比试验,其目的是规范疫苗的使用,以进一步提高本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0.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虽然已经列入国家强制免疫范畴,各级兽医主管部门与众多的养猪业业主也高度重视对该病的防控,强制免疫密度基本上都达到农业部规定的要求,但是疫情仍时有发生,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适合本地区的免疫疫苗来控制猪蓝耳病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笔者对发生在本地区某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疫苗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估,得出的结果显示,合适的疫苗是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不同组合分点免疫的效果。将生猪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生猪60头。每组试验对象采用不同的疫苗接种方法,然后观察副反应发生率和抗体合格率。结果表明:C组试验结果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符合国家标准,且没有明显副反应。先接种口蹄疫疫苗,在第7天同时进行分点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该免疫程序具有免疫效率高、效果好、副反应低的特点,是免疫工作中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2014年3~6月,笔者利用ELISA方法检测沛县某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抗体效价,抗体合格率均在90%以上。并分析该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保护水平较高,主要因为免疫程序合理,疫苗保存使用情况较好,免疫接种操作规范,消毒卫生情况较好,驻场兽医技能水平较高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对猪的免疫效果。方法从某猪场选取90头仔猪,随机分为A组、B组、对照组,各30头。A组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B组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C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免疫后28d、60d、90d时对比三组的S/P值与PRRS抗体阳性率。结果免疫28d时,A组仔猪S/P值超过2.0,增速很快,其PRRS抗体检测阳性率高达93.3%,B组为33.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灭活苗相比,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抗体水平与抗体增速均更明显,免疫效果更好,因此,可优先考虑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14.
其他     
当前中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稳定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内地猪蓝耳病疫情卷土重来,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广东惠州等地发生疫情,疫苗并不十分有效,四川省因生猪疫情须从周边省份调入生猪等。就报道中有关情况,农业部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作了澄清:截止12月9日,今年共有26个省份的310个县市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病猪31.26万头,死亡8.21万头。发病和死亡数比2006年减少90%以上。通过采取免疫、监测、扑杀、检疫监管等综合防控措施,今年7月份以来,疫情数量逐月大幅下降。12月以来,仅贵州、新疆有2个疫点发生疫情,发病猪466头。中国研制生产的高…  相似文献   

15.
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对35日龄仔猪分别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在接种当天、接种后28d、58d分别检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使用弱毒疫苗免疫的试验猪,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上升速度和抗体水平均优于使用灭活疫苗的试验猪。弱毒疫苗可在接种后21~28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个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地区应该首先考虑使用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16.
沙塘镇养猪专业户吴某自繁自养猪场,存栏猪560头(含母猪45头),已对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进行了常规免疫.2009年10月上旬,猪群中出现零星发病和突然死亡,截止12月底控制疫情时,共发病98头,死亡32头(其中种公猪1头,母猪5头),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7.5%、5.71%和32.65%.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 厦门某猪场存栏母猪近300头,公猪11头,全场猪存栏2000多头.2008年2月中旬开始发病,至3月下旬结束,在此发病期间共生产59窝,632头哺乳仔猪,这批仔猪至断奶时共死亡375头.死亡率达到59.3%,给猪场带来巨大的损失.猪场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疫苗有免疫.经笔者诊断为猪伪狂犬病和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继发副嗜血杆菌病.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适合猪群3种强制性免疫疫病的最佳免疫方案,根据不同免疫时间、不同疫苗组合等分为17个组研究猪瘟、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产生的抗体是否有影响。结果:同时接种2种疫苗时,猪瘟或口蹄疫疫苗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产生抗体有促进作用;而注射蓝耳病疫苗以后,再注射猪瘟或口蹄疫疫苗对其没有影响;同时接种3种疫苗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明显比其他组产生时间晚,抗体峰值以及维持时间也明显低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9.
为推广猪瘟、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种疫苗有效免疫,在前期开展"猪瘟疫苗(脾淋源)、猪O型口蹄疫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有效免疫试验"确定新的免疫程序基础上进行扩大试验,进一步验证猪瘟疫苗1头份免疫剂量足以产生可靠的免疫保护;先免疫接种猪瘟疫苗,1周后免疫接种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二者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适宜在农村散户中使用;3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相互之间干扰较大,猪瘟病毒抗体产生时间推迟,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殷志成 《养猪》2023,(5):70-72
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对养猪业危害很大的两种病毒性传染病,简称生猪“两病”[1]。各地区根据当地生猪养殖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辽宁省北票市台吉营乡某猪场出现疫情,通过采取常见传染病抗体和病毒核酸的检测以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混合感染。利用疫苗和干扰素及时防制,并使用抗生素拌料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严格消毒有效控制了该猪场的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