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乳头内陷是女性较常见的乳房畸形之一,不但影响女性乳房的整体形态和美观,还给女性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研究发现乳头内陷也是造成乳房感染性及肿瘤性疾病的因素之一。Park等统计未婚女性乳头内陷发生率为3.26%。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笔者用乳晕去表皮对偶菱形真皮脂肪瓣联合持续牵引,矫治重度乳头内陷,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楔形真皮乳腺瓣法矫正重度乳头内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矫正女性重度乳头内陷的手术治疗新方法。方法:设计乳晕去表皮楔形真皮乳腺瓣,双侧楔形瓣翻转180°交叉重叠置于乳头基部,以支撑乳头和缩小乳头颈部直径。应用不可吸收的缝线分层严密缝合创口,消除新乳头可能回缩的空间,缩窄乳头颈部皮肤。结果:2002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该方法共治疗35例先天性或复发性重度乳头内陷的患者,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3年,切口瘢痕不明显,乳头高度及外形满意,无复发。结论:楔形真皮乳腺瓣法是矫正重度乳头内陷和术后复发的一种较好手术治疗方法,对防止乳头内陷的术后复发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矫正女性重度乳头内陷的手术治疗新方法。方法设计乳晕去表皮楔形真皮乳腺瓣,双侧楔形瓣翻转180°交叉重叠置于乳头基部,以支撑乳头和缩小乳头颈部直径。应用不可吸收的缝线分层严密缝合创口,消除乳头可能回缩的空间,缩窄乳头颈部皮肤。结果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该方法共治疗35例先天性或复发性重度乳头内陷患者,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切口瘢痕不明显,乳头高度及外形满意,无复发。结论楔形真皮乳腺瓣法是矫正重度乳头内陷和术后复发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尤其对防止乳头内陷的术后复发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矫治重度乳头内陷,避免其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在乳头水平方向乳晕内对应设计2个长六边形切口,去表皮后切开外侧4条边形成真皮皮下蒂皮瓣。充分离断挛缩纤维使乳头自然显露.经保留乳腺导管两侧皮下隧道环状包绕填充支撑乳头。牵拉乳头,在乳头基底部水平穿刺7号针头牵引乳腺导管3~5周,避免乳头回缩。结果14例.术后随访3~18个月,切口瘢痕不明佩,外形满意,感觉良好,无复发。2例产后哺乳功能正常。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损伤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哺乳功能,是矫治重度乳头内陷和保留哺乳功能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月形瓣充填加自制外固定架牵引矫正乳头内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一种实用、简便的矫正乳头内陷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新月形乳晕瓣行组织移植充填于空虚的乳头下方,术后采用自制外固定架持续牵引乳头 1~3 月。结果:1996 年 1 月至 2003 年 11 月应用此方法矫正 62 例 82 只内陷乳头,术后随访6~36 月,除 2 只乳头有部分回缩外,矫正的乳头均挺拔,瘢痕不明显,感觉正常,6 例妊娠分娩哺乳正常。 结论:采用新月形瓣充填加自制外固定架持续牵引矫正乳头内陷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持续牵引法矫治乳头内陷3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颏下垂是由于下颏皮下脂肪局部堆积,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松弛下垂,颏下皮纹加深而引起的一种畸形。该种畸形多见于中老年妇女,特别是较肥胖的妇女。临床修复该种畸形的主要原则是消除颏下皮纹,切除局部堆积的脂肪和提紧松弛的皮肤,并重建正常的颏颈角外形。作者自1992年4月至今,应用管状真皮脂肪瓣作为颏下皮纹处皮下充填,颏颈部脂肪切除和皮瓣推进法共修复颏下垂者12例。全部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3周。全部受术者对术后效果非常满意。作者提供了修复颏下垂的手术方法及其术后效果,讨论了该手术的成功关键。认为该手术可作为修复老年性软组织松弛导致颏下垂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双新月形乳晕瓣结合乳腺组织瓣矫治重度乳头内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一种效果持久且美容效果良好的矫治重度乳头内陷的方法。方法:彻底松解乳头下引起乳头内陷的纤维束和部分缩短的乳腺导管,移植乳腺组织瓣填充乳头下的空隙。设计上下两个新月形乳晕瓣旋转缝合至乳头颈部,增加乳头颈高度并使乳头挺立、饱满。结果:2001年3月至2008年5月共矫治43例72侧重度乳头内陷患者,经随访6个月~2年,效果持久,无一例复发,远期乳头感觉及勃起功能正常,乳头外形良好,切口痕迹不显。结论:双新月形乳晕瓣加强乳头颈部结合乳腺组织瓣填充原乳头下空隙是矫治重度乳头内陷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自体真皮脂肪瓣游离移植矫治半侧颜面萎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真皮脂肪瓣游离移植矫治半侧颜面萎缩的临床价值.方法 自体真皮脂肪瓣均取自下腹及髂腰部,切取范围为5 cm×11 cm~7 cm×20 cm.切取后游离移植,并配合Med-por假体植入、健侧下颌角外板截除移植于患侧、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等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对15例半侧颜面萎缩患者进行综合矫治.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近期除1例患者出现部分脂肪液化经换药治疗愈合外,余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5例患者6个月至4年,面部外形基本对称,效果较满意.结论 半侧颜面萎缩应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矫治.自体真皮脂肪瓣具有供区组织量充足、成活率较高、供区隐蔽、切取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真皮脂肪瓣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利用真皮脂肪瓣移植修复15例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结果:15例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充填术后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2年,除2例因真皮脂肪充填量不足而再次手术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真皮脂肪瓣移植是矫正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陆新  甘精兵  王磊  赵启明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66-1567
目的:运用双重加固的方法进行乳头内陷矫正术,以减少术后乳头内陷复发的可能性方法:本组10例重度乳头内陷。将3个真皮皮下组织瓣在乳头下方用4-0尼龙线缝合起支撑作用,然后抽紧预先埋置的4-0尼龙线作荷包,减少真皮皮下组织瓣的张力。结果:10例患者乳头内陷均被纠正,乳头形态良好,瘢痕不明显。随访2周到半年,乳头内陷无复发。结论:双重加固法是治疗重度乳头内陷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乳头内陷的手术疗效,减少回缩复发及其他并发症,我们针对其病因采用了星形皮瓣矫治严重先天性乳头内陷4 例(8 个乳头) ,取得良好效果。经3 ~6 个月随访,患者乳头外形满意,无1 例复发,亦无乳头感染障碍。该术式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效果确切,是矫治中度乳头内陷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A method for correcting an inverted nipple with an artificial derm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arious methods have been reported to correct an inverted nipple. Although a satisfactory outcome has been reported with most techniques, each method carries a drawback inherent in the technique itself, including complicated operative technique, sensory disturbance of the nipple, marked scarring of the nipple areola and other donor regions, destruction of breast function, and incomplete correction.This report describes a simple method for correcting an inverted nipple. It incorporates a new concept of using artificial dermis for tissue augmentation and is performed without sacrificing any donor site and complex design. It was applied to four nipples in two nulliparous cases. For all four corrected inverted nipples,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and there have been no complications. There were no deformities of the nipples or the areolas after this procedure, and the surgical scars were inconspicuou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Ⅱ、Ⅲ型乳头内陷合并近乳晕区包块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对21例Ⅱ、Ⅲ型乳头内陷合并近乳晕区包块患者行包块切除术的同时行楔形真皮瓣乳头内陷矫正术。根据乳腺包块位置与乳头连线方向设计一个以乳晕侧为蒂的去表皮楔形真皮瓣,包块切除后皮瓣卷起内翻旋转固定于乳头基部以支撑乳头,并作荷包缝合塑形乳头颈部防止乳头回缩。结果用该矫正术治疗21例、21个乳头,术后乳头血运良好,外形满意。随诊6个月,感觉、勃起正常,瘢痕不明显。其中2例Ⅲ型乳头内陷术后出现轻度回缩,但比术前明显改善,患者未要求二次修复。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有效,同时解决了乳腺包块、乳头内陷,以及乳头内陷引发包块再发的隐患,针对乳头内陷合并乳腺包块人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乳头隆起器矫治乳头内陷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非手术负压吸引疗法矫治乳头内陷.方法对我科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30例乳头内陷患者采用非手术负压吸引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均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乳头隆起器用于治疗先天性乳头凹陷临床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美观、安全、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的新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闫家峰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8):1133-1134
目的:探索一种效果持久、不易复发、对乳腺导管损伤比较轻的治疗重度乳头内陷的方法。方法:在凹陷乳头两侧乳晕内设计制作去表皮真皮组织瓣,乳头基底部钝性分离贯通,直视下钝性松解条索,不剪断乳腺导管,真皮组织充填支撑乳头基底。用七号注射器针头贯穿乳头基底部,乳晕处用纱布垫付,持续牵引乳头2周。结果:2005年~2009年8月采用此方法共治疗26例重度乳头内陷的患者,效果满意,乳头形态正常,感觉良好,哺乳正常。结论:采用真皮组织瓣充填支撑加乳头持续牵引是治疗重度乳头内陷的可靠方法,可有效防止术后复发。术中不剪断乳腺导管,尽量保持了术后哺乳功能。手术加牵引可缩短牵引治疗时间,用纱布块衬垫作牵引装置简便,舒适,实用。  相似文献   

17.
A simple procedure for correction of inverted nipples is described. The key to the method is the preparation of 2 deepithelized dermal flaps after supplementing the volume of tissue beneath the nipple, and preventing recurrence of the deformity with sling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持续牵引法矫正乳头内陷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以便完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1例(95侧)乳头内陷患者,应用持续牵引法矫正,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结果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63%(31/95侧),其中乳晕皮肤色素改变21.05%(20/95侧)、乳头基底皮肤糜烂5.26%(5/95侧)、钢丝移位4.21%(4/95侧)、乳头坏死2.11%(2/95侧).结论 矫正器法治疗乳头内陷的并发症与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不当有关,可以改进.乳晕皮肤色素改变是持续牵引法矫正乳头内陷的主要并发症,但是不影响乳头的隆起和形态.相比其他术式的瘢痕和切断乳腺导管的并发症,患者更能接受此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一种方法简便、创伤小、效果确切、矫正轻度和重度乳头内陷的新方法。方法受术者平卧位,以患侧乳头为中心,分别画直径为2.5、3.5cm 2个圆,常规消毒后,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先在内、外圆弧上各做1个0.3cm长小切口,再沿内、外圆皮下分别埋置4号、7号丝线各1条,然后在乳头中央不同层次“十”字贯穿缝合,2条牵引线提起内陷的乳头,再分别将7号、4号线收紧打结,注意不能太紧,然后用5-0丝线将切口各缝1针,术毕。术后7d拆线,3个月内不能挤压乳头。结果用此法共矫正56例,受术者乳头、乳晕感觉良好,形态满意,不影响哺乳。结论造成原发性乳头内陷的主要原因是乳头乳晕的平滑肌发育不良,乳头下缺乏足够的组织支撑所致。采用双荷包埋线结扎法矫正乳头内陷,既加强了乳头根部组织的支撑力,又封闭了乳头回缩的空间腔穴;既使乳头外形美观,又不影响哺乳功能。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少,不损伤正常组织,康复快,术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As other methods for correction of the inverted nipple have proved unreliable, I use my own technique described herein. An infra-areolar semicircular incision is made through the skin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The areola is then undermined until the ducts are reached. These lactiferous ducts are transected, and the nipple is then disinvaginated with sharp and blunt dissection and restructured in the proper position with dissection within it, similar to the manner in which a glove finger is expanded. Once the required shape has been achieved, the tissues at the base of the nipple, as well as the proximal cut portion of the ducts imbricating them, are reapproximated in layers to prevent recurrence. Closure of the infra-areolar incision is then performed. Satisfactory and permanent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with this method, with lack of circulation in the areola and limited superficial necrosis occurring only in rare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