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菌是一类特殊的食品,已成为我国继粮、棉、油、菜、果之后的第六大种植产业。食用菌种植户和食用菌龙头开发公司正在增多,其中不乏大学毕业生创业者。然而,许多种植户或公司,没能把握住栽培食用菌生产中固有的要点,导致栽培失败。该文结合多年来对食用菌栽培的理解,把食用菌栽培流程与农作物生产的过程进行了类比,将较为复杂的食用菌生产简单化,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有更多的感性认识,结合食用菌栽培的实训过程,让学生容易理解记忆,能充分掌握食用菌栽培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栽培是培养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的核心专业,如何高效掌握并应用专业化知识至关重要,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文章就PBL教学法在食用菌栽培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阐述了PBL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了PBL教学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提高PBL教学法在食用菌栽培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栽培学实践教学从实验教学内容的选编和调动学生学习食用菌栽培学实验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术的同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栽培》是以食用菌生产技能的培养为主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食药用菌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环境条件的一门学科。食用菌栽培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掌握其技能后对毕业以后从事有关方面工作、科研及生产的工作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学结合为理念,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对《食用菌栽培》课程进行了改革创新探索,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食用菌栽培的实践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讨论了食用菌栽培学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法方面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加强学生进行菌种资源的开发、科研设计及撰写论文等能力的培养,重点打造我校生物技术本专科学生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以提高《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宗旨,对高校《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展开讨论,总结了如何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改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分析食用菌栽培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以培养适应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栽培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其对理论和实践有较高要求,实验内容连续性强等特点,导致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引入模块化教学法就成为提高食用菌栽培教学质量的关键。食用菌栽培模块化教学分为理论知识模块、单元操作模拟演练模块、单元操作实战模块、项目实战模块、食用菌病理模块和食用菌生产管理模块,每一个模块内部又细分为若干个具体模块。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属于真菌门中的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具丰富的营养价值且风味独特,清香鲜美,并具医疗保健作用。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生产食用菌应注意家庭模式与工厂化生产相结合,实行名牌战略,并由单一栽培改为套作栽培,同时搞好食用菌产业的深加工,走食用菌生产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朝阳行业的食用菌产业,目前国内主要经营模式是农民散户栽培,普遍受染菌率高、产量不稳、菌类品质不稳定等因素制约.究其原因,除了设施投人不足外,人员素质偏低是重要因素.为此,将食用菌栽培课程纳人食用菌产区广大农村中学的教学计划,以系统学习食用菌理论及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食用菌栽培后备人才素质,以推动食用菌产业迅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丽水地区食用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是一类大型真菌,俗称菇或草,其中以分解木质材料取得营养物质的为木腐食用菌。木腐食用菌生产是建立在消耗森林资源基础上的生产项目。丽水地区木腐食用菌有香菇、木耳、银耳、灵芝、猴头、灰树花等,其中香菇生产历史悠久,规模大。我区香菇生产经历了我国香菇栽培历史的全过程:断树栽培、砍花栽培、段木栽培、木屑压块栽培、人造段木栽培。各个栽培时期对栽培使用的材料不同,发菌环境要求不同。因此,对森林的利用保护产生不同的影响。自从人造段木栽培香菇技术最先由庆元吴高珍、吴克甸等人从福建引入本区后,很快普及到广大农村,木材加工厂的木屑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开始砍伐森木,资源消耗量大增,极大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栽培学是食用菌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根据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目的和课程体系,作者对课程的理论、实验与实践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内容丰富,提升了课程的整体性、连贯性和实用性,以期为食用菌学专业的综合性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属于真菌门中的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具丰富的营养价值且风味独特,清香鲜美,并具医疗保健作用。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生产食用菌应注意家庭模式与工厂化生产相结合,实行名牌战略,并由单一栽培改为套作栽培,同时搞好食用菌产业的深加工,走食用菌生产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平菇栽培原理和生产管护中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林区教学》2010,(7):122-123
平菇是当前广泛栽培的食用菌,全面介绍了平菇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条件;提出广辟栽培原料资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栽培学是食用菌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其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根据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目的和课程体系,作者对实验课程的实验与实践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内容丰富,提升了课程的整体性、连贯性和实用性,以期为食用菌学专业的综合性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污染是食用菌栽培的大敌 ,轻则造成产品品质下降、产量降低 ,重则绝收。现结合实践经验 ,就食用菌栽培中杂菌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碳氮比失调及高能营养物质施加过多大多数食用菌最适的碳、氮比在20—30 :1之间 ,只有在这个比例范围内才最适合菌丝的生长发育。培养料中碳、氮比在40—100 :1时 ,食用菌菌丝生长缓慢 ,产菇率低 ,周期长 ;碳、氮比在5—10 :1时 ,适于细菌、霉菌生长繁殖。适合食用菌生长的氮源最好是有机氮如饼粉、鱼粉等 ,碳源以大部分的多糖(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少量单糖、双糖…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食用菌栽培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业职业中学注重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转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针对学生所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为培养“本土专家”打基础。图为5月8日该校学生在县食用菌示范场,在县食用菌开发办技术员和教师指导下,对室内栽培的有性繁殖天麻进行人工授粉时的情景。育才注重培养“小专家”@刘健安 @田友琪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栽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新兴产业,在生态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社会培养了一定量的食用菌栽培方面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几种食用菌母种的识别优良纯化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成功的根本保证.如何对常见食用菌试管母种外观进行鉴别,是每个栽培户尤其是制种工作者应该掌握的技术。现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母种外观识别方法:①香菇菌丝。在PDA培养基(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纯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