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脊髓损伤引起骨质疏松患者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结构与骨转换)参数特征,进一步探明发生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选择脊髓损伤截瘫患者30(男19,女11)例;颈脊髓伤16例,胸脊髓损伤14例.伤后24 h内取髂骨标本设为对照组,伤后1,6,12 mo取髂骨标本设为实验组.每位患者均采用自制微创活检器于同一部位获取2 cm长的髂骨组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髂骨结构参数中骨小梁密度(Tb.N),骨小梁厚度(Tb.Th),结点末端比(NTR)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骨小梁间距(Tb.Sp)则高于对照组(P<0.05);骨转换参数中平均类骨质宽度(Os.Th),类骨质体积(OV/BV),平均骨壁厚度(W.Th)均较对照组低,其中两组间比较骨壁厚度(W.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表面(ES/BS)则高于对照组.结论:脊髓损伤后患者由于神经功能缺失和废用因素,引起骨转换出现特异性改变,呈高转换率状态,骨形成与骨吸收严重失衡,导致髂骨代谢显微结构发生明显退变,骨组织力学性能下降,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1只24周龄Wistar大鼠双侧卵巢切除,随机分为对照组、罗格列酮A(RA)组、罗格列酮B(RB)组,每组7只。RA组、RB组每只大鼠分别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0.35 mg/d、0.70 mg/d(以生理盐水溶解灌胃),对照组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后使用micro-CT分别测定股骨、胫骨、椎骨的骨量/组织量(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骨表面积/骨量(BS/BV)。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组及RB组各部位(股骨、胫骨、椎骨)Tb.N、Tb.Th和BS/BV(RA组胫骨除外)均减少(P<0.05或P<0.01);胫骨、椎骨Tb.Sp增加(P<0.05),股骨Tb.Sp无改变(P>0.05);各部位BV/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检测指标在RA组与R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罗格列酮后,骨微结构受到损伤,且主要集中于松质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诱导生长因子(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98例确诊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1.5 g碳酸钙片口服,3次/d;治疗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骨肽50 mg溶于2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骨密度、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健侧桡骨骨密度、血清骨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骨诱导能力,增加骨量,加快骨折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4.
邬慧萍  蒋彩霞  张锦 《黑龙江医学》2021,45(20):2177-2178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主要照顾者系统回授法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于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的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及主要照顾者80例为研究样本,2018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老年患者及主要照顾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4月—12月收治的同类患者及主要照顾者40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照顾者接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常规教育,试验组照顾者接受系统回援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主要照顾者干预后照顾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干预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系统回授法对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照顾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照顾者照顾能力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3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术后获得1224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研究组患者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优于保守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熏洗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法与功能锻炼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的基础上采用海桐皮汤熏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为96.8%,明显优于对照组仅的74.2%(P0.01)。结论:海桐皮汤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实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诱导生长因子(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治疗的7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骨肽30 mg静滴;对照组给予碳酸钙片口服。观察骨密度、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促进骨折愈合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8个月,平均7.1个月,治疗后2月,治疗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Ⅰ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PICP)、骨钙素(Bonegla protein,BGP)及健侧桡骨骨密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骨诱导能力,增加骨量,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野生型和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 NTR)敲除小鼠股骨骨质的改变,探讨p75 NTR敲除对小鼠股骨矿化发育的影响.方法 取同窝p75 NTR+/+(野生型)和p75 NTR-/-(敲除型)雄性小鼠,出生后8周龄时行股骨Micro-CT扫描,检测股骨松质骨的骨量(BV)、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表面积/骨量(BS/BV)、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皮质骨的骨量(Ct.BV)、骨皮质厚度(Ct.TbTh)、骨皮质的骨表面积/骨量(Ct.BS/BV);出生后40 d分别取同窝两种基因型雄性小鼠行钙黄绿素荧光双标实验,以检测股骨的矿化沉积速率;提取4周龄大小鼠股骨总RNA及蛋白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LP、Runx2的表达.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p75 NTR--小鼠股骨的BV、BV/TV、Tb.N、Tb.Th、Ct.BV、Ct.TbTh明显低于同窝p75 NTR+/+小鼠(P<0.05),同时,p75 NTR-/-小鼠的BS/BV、Tb.Sp、Ct.BS/BV明显高于p75 NTR+/+小鼠(P<0.01);钙黄绿素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p75 NTR-/-小鼠股骨的矿化速率明显低于同窝p75 NTR+/+小鼠(P<0.01);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75 NTR--小鼠的ALP、Runx2表达均明显低于p75 NTR+/+小鼠(P<0.01).结论 p75 NTR敲除对小鼠股骨的矿化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龙雳  罗兵  赵亮  李忠 《四川医学》2008,29(7):886-888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3年1月~2006年8月,对12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背侧入路行挠骨远端截骨、自体髂骨移植、"T"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 随访10~21个月,平均14.6个月.X线片示桡骨远端畸形矫正良好,根据改良的Mcbridge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后腕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腕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骨远端截骨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9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9例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可促进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Using standard histomorphometric indices on bone biopsies of trabecular bone volume, osteoid volume, the trabecular osteoid surface, the extent of the calcification front and the number of osteoid lamellae, a histomorphometric diagnosis of osteomalacia was made in three of 28 elderly female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femur. These patients also showed biochemical changes in the serum and deficiency of serum vitamin D. The 25 biopsies judged not to show osteomalacia showed a greater osteoid volume in the 12 patients who suffered a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than in the 13 with a cervical fracture. Clinical biochemistry in these 25 patients showed considerable overlap between the normal range and that found in the patients with osteomalacic biopsi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对患者行X线片检查,测量并记录2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2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及尺偏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背伸、掌屈活动显著优于对照组,桡偏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尺偏、旋前、旋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0.0%和70.0%,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10.0%,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对桡骨远端的骨性及腱鞘结构的影响较小,手术操作较为方便,可保持背侧软组织的完整性,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桡骨短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1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桡骨短缩距离在4mm以上的患者作为桡骨短缩组(n=23),将桡骨短缩距离在4mm以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58),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桡骨短缩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植骨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骨折患者的桡骨短缩发生率与B型骨折患者比较明显较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手术人路、内固定物的选择、末次随访掌倾角、尺偏角及Fernandez评分优良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具有较高的术后桡骨短缩发生率。采用手术对其进行治疗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可能导致桡骨短缩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上年同期采用支架外固定相同病例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为8周。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5例骨缺损大而行自体髂骨植骨或植入人工骨治疗。观察组总优良率82.56%,与对照组总优良率(8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侧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中,观察组无并发症,对照组骨折愈合延迟、钉道浅表感染各3例,拆除支架、口服抗生素后感染得到控制。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加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不需额外塑形,操作简单,保护了骨折块血运,利于骨折愈合。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1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记录患者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法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1±2.4)周,对照组为(14.8±3.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长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长度较治疗前均好转,但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中疼痛、活动范围、握力、屈曲/伸展活动度、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4.6%,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快,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由轻创伤引起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Cones’骨折)与患者骨密度(BMD)关系,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76例40—70岁由轻创伤引起Colles’骨折的女性患者和92例同年龄无骨折史的女性,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左股骨上端BMD,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olles’骨折组BMD明显低于同年龄对照组,其腰椎和左股骨上端Wardg三角区骨质疏松(OP)检出率分别为31.48%和51.18%。结论 40—70岁女性由轻创伤引起的Colles’骨折与BMD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电针治疗+康复训练,电针频率为2 Hz,时间30 min,3次/周,持续6周,共计18次治疗;康复训练3次/周,45 min/次,持续6周,对照组仅行康复训练。评估分为3个时间点,即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6周随访(第12周)。结局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骨密度值,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共有7名患者脱落,最终43名患者完成了试验(试验组,n=21;对照组,n=22)。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前降低,组间虽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变化值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变化值具有显著组间差异(P<0.01),试验组骨密度值在治疗后增加,随访时下降;而对照组骨密度值在治疗后与随访时均呈下降趋势。在第6周及第10周,试验组骨折愈合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均已完全愈合。结论 电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效果是明确的,但疗效难于长时间维持,对T值范围变化没有影响,在疾病定性上没有改变;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该治疗方式可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对中青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早期效果。方法筛选2012年1月~2013年8月深圳市横岗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青年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前40例患者采用普通T型钢板治疗(对照组),后入院的40例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优良率为70.0%(28/4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3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4±2.4)d,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6±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中青年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痛苦,促进断骨愈合。  相似文献   

19.
陈功群  郭伯文  谢澄 《当代医学》2021,27(6):110-113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小夹板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32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实验组采用小夹板固定,对照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VAS评分、生活质量、腕关节活动及Gartland-Weley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3%(P<0.05)。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度数明显高于对照组,Gartland-Wele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小夹板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且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通过补肾活血汤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该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进行常规骨折复位与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补肾活血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周后,观察组RUSS评分为(4.69±0.4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48±0.31)分,P<0.05;在Gartland-Werley 评分上,观察组(6.52±2.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31±3.23)分, P<0.05;在PRWE评分上,观察组(14.69±6.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8.62±7.53)分,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5.21±1.47)分显著少于对照组(5.68±1.92)分,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通过补肾活血汤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骨折恢复速度,有效改善关节功能状态,提升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