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情感性精神障碍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关系。方法对26例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做了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T3树脂摄取比值(RUR)和游离甲状腺素指数(FT4I)的对照观察,其中躁狂发作19例,抑郁发作7例。同时以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应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躁狂和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治疗前后的T4(142±40和131±37mmol/L)、FT4I(10.6±3.4和10.5±3.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11±22,8.3±2.4mmol/L)。治疗前7例躁狂发作患者的T3(1.09±0.16mmol/L)低于正常组(2.0±0.5mmol/L);抑郁发作的T4(179±31mmol/L)、FT4I(12.5±4.5mmol/L)治疗前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后均恢复到正常范围,BRMS和HAMD评分也随之明显下降。结论提示某些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改变与症状的消长有关,甲状腺素异常是继发于情绪障碍,这种类型可能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具有某种生物学异常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疾病与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240例腋血管病(CVD)患者和40名正常成人。其中脑动脉粥样硬化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8例,脑出血36例,脑血栓形成40例,腔隙梗塞90例。ABPM监测结果显示:正常人血压波动呈长柄“构”型,少数正常人(2.5%)昼夜节律消失。240例CVD患者ABPM异常者228例(95.0%),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值者189例(78.8%),夜间基础血压>14.6/9.3kPa(1kPa=7.5mmHg)165例(68.8%),血压波动较大者122例(50.8%)(即每小时之间相差>20%),其中多数合并存在MSBP、MDBP升高;低血压状态28例(11.7%),血压正常15例(6.3%);昼夜节律逆转10例(4.2%)。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夜间血压高值等多种类型,它们与脑血管病发病有密切关系。ABPM比传统的随测血压有诸多优势,并指导临床用药和估计血压异常的预后。因此,ABPM对于研究血压异常在CVD发病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疾病与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240例脑血管病(CVD)患者和40名正常成人。其中脑动脉粥样硬化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8例,脑出血36例,脑血栓形成40例,腔隙梗塞90例。ABPM监测结果显示:正常人血压波动呈长柄“杓”型,少数正常人(2.5%)昼夜节律消失。240例CVD患者ABPM异常者228例(95.0%),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值者1  相似文献   

4.
脑供血不足的SPECT与BEAM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42例临床诊断为脑供血不足病人的SPECT及BEAM,阳性率分别为86%及1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SPECT在RCBF低于正常1%时即可显示缺血性,面BEAM较易反映在脑半球功能变化,。SPECT能检出脑血流高于症状发生阈25ml/(100g.min)而低于生理阈值50ml/(100g.min)的潜在性缺血病灶,为临床提供超早期治疗依据。在脑供血不足缓解期检查SPECT,发现  相似文献   

5.
人脑胶质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形成及其耐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形成规律及其耐药特性。方法采用长春新碱(VCR)在体外对人脑胶质瘤BT325细胞持续诱导获得了表现为MDR特征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模型.以MTT法测定胶质瘤细胞增殖,透射电镜行超微结构研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的胶质瘤细胞与32例术后胶质瘤新鲜组织标本中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耐药的胶质瘤细胞BT325/VCR对长春新碱的耐受程度为其亲本细胞的24倍,对阿霉素、威猛交叉耐药,对5-氟脲嘧啶敏感。透射电镜下见BT325/VCR细胞常染色质明显,线粒体丰富,粗面内质网增多。研究表明BT325/VCR表现为P-糖蛋白介导的典型MDR。胶质瘤新鲜组织标本中,P-糖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75%(12/32),同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长春新碱能够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产生P-糖蛋白介导的典型MDR。胶质瘤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同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应用流式细胞仅能早期发现耐药细胞,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3D—CTA,MRA和DSA对脑动静脉畸形成像的对照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对于脑动静脉畸形(AVM)甩像的价值。方法 43例AVM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 3D-CTA阳性率100%,与DSA比较;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和形态100%吻合,引流静脉33例完全吻合(78.6%),9例部分吻合(21.4%);病灶部位、大小以及深度100%吻合。MRA阳性率95.8%,1例假阴性(4.2%)。与DSA影像比较,供血动脉17例完全吻合(70.8%),6例部分吻合(25.0%);引流静脉14例完全吻合(58.3%),9例部分吻合(37.5%),病灶部位、大小以及深度98.5%吻合。结论 DSA是脑AVM成像的“金标准”。3D-CTA和MRA技术的发展为AVM影像不诊断提供了高准确性,无创性的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我们测定了201例MG患者外周血RBC-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RBC-IC花环率(RBC-ICR)和5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为MG患者的RBC-C3bRR(7.58±3.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87±5.07%)(P<0.01),RBC-ICR(5.83±4.62%)稍高于正常对照组(5.03±3.84%)(P>0.05),MG全身型组RBC-C3bRR(5.25±1.85%)明显低于眼肌型组(8.59±3.19%)(P<0.01),强的松治疗前组(7.98±4.01%)与治疗后组(11.64±4.35%)有明显差异(P<0.01),强的松治疗前后RBC-ICR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表明MG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与MG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MG的发病不仅有体液免疫功能障碍,还可能有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我们的资料为MG免疫病原学发病机理提供了一项新的实验依据,也可为免疫治疗MG评定疗效提供客观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柯萨奇病毒B1接种豚鼠建立多发性肌炎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1(CVB1)感染与多发性肌炎(PM)发病的关系,利用CVB1接种豚鼠建立PM模型。方法分别用0.1ml(A组)和0.3ml(B组)毒力(TCID50,即50%细胞感染剂量)为10-5的CVB1分别一次性接种24只和36只豚鼠,并用3mg(阈下剂量)兔肌匀浆加完全弗氏佐剂每周免疫1次;另有10只豚鼠,仅用3mg兔肌匀浆加完全弗氏佐剂每周免疫1次为对照组(C组),共5周。结果A、B组3周后均有豚鼠出现四肢肌无力等症状,肌酶谱明显升高,豚鼠股肌病理呈局灶性炎性改变,C组无异常。A、B组5周后的肌酶谱升高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A组为11.8%,B组为38.2%)。结论CVB1感染是PM发病诱因之一,其毒力及接种量与PM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9.
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治疗大鼠脑胶质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带有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CMV-tk)结合核苷类似物(NA)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方法:用X-gal染色测定AdHCMV-lacZ转染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效率。用AdHCMV-tk/ACV、GCV离体及活体治疗大鼠C6胶质瘤。结果:AdHCMV-lacZ感染C6细胞效率达100%,AdHCMV-tk感染C6细胞,在病毒感染复数为1000时,GCV和ACV半致死剂量分别为3μg/ml和20μg/ml,Ad-HCMV-tk/ACV治疗大鼠C6胶质瘤模型,大鼠生存期超过90天,而对照组分别为17.0±1.6天(生理盐水组)、14.5±1.3天(AdHCMV-lacZ组),P<0.001。结论:重组腺病毒对靶细胞感染效率可达100%,AdHCMV-tk用GCV的杀伤C6胶质瘤细胞比ACV强,而HSV-tk/ACV用腺病毒介导治疗大鼠脑肿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POE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D)和脑梗塞(CI)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20例VD、24例CI及24例健康老年人的APOE基因型。结果VD和CI患者ε3频率均降低(P<0.05),ε4频率均升高(P<0.05),而两组患者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ε4与血清APOE、APOB、TC、LDL-C正相关,与APOA、HDL-C负相关。结论APOE多态性与VD和CI的发病机制有关,其在这两种疾病中的作用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