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背景:胶原蛋白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机械强度低、耐降解性能差等问题。大量研究报道,通过适当的交联可以改善胶原蛋白材料的缺陷,调控其多孔网络结构、溶胀性和降解性。 目的:优化胶原蛋白海绵的碳化二亚胺交联工艺,探讨其最佳工艺条件。 方法:利用碳化二亚胺对胶原蛋白海绵进行交联改性,得到具有疏松、多孔网络结构的胶原蛋白海绵,同时采用正交实验对交联工艺进行优化,单因素中选择碳化二亚胺浓度(5,10,20,30,40,50,60,70,80,90,100 mmol/L)、交联时间(2,4,6,8,12,16,20,24 h)及交联温度(5,10,15,20,25,30,35 ℃)为实验因子,以孔径、孔隙率、吸水性、降解率来筛选胶原蛋白海绵交联的最佳工艺。 结果与结论:当碳化二亚胺浓度为50 mmol/L、交联温度为20 ℃、交联时间为6 h时,胶原蛋白海绵的各项性能最为优越,为最优工艺条件,其中平均孔径大小为105 μm,孔隙率为79.45%,吸水率为287.14%,降解率最优为15.04%(2 d)。表明通过对胶原蛋白海绵的交联改性,极大提高了海绵的吸水性能和耐降解性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传统的胶原蛋白海绵支架降解速度过快,机械强度低,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塌陷,很难维持其固有形态,不能满足长期执行细胞支架功能的需要,常见的交联方式又存在细胞毒性或胶原蛋白变性等缺陷。目的:设计一种新的交联工艺,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制备出力学性能和耐降解性能良好的胶原蛋白海绵支架材料。方法:通过体外自组装技术对胶原蛋白进行改性处理,制备具有丝状结构的胶原蛋白纤维,采用单因素分析考察初始胶原蛋白质量浓度、磷酸盐终浓度及pH值对胶原蛋白自组装转化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正交实验得到最佳胶原蛋白自组装工艺条件。将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胶原蛋白溶液与未进行改性处理的胶原蛋白溶液冷冻干燥得到胶原蛋白海绵,并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胶原蛋白体外自组装的最佳工艺为:初始胶原蛋白质量浓度为2 g/L,pH=8,磷酸盐终浓度为15 mmol/L,此时自组装转化率最大。扫描电镜显示改性处理胶原蛋白海绵具有纤维丝构成的网状结构,其溶胀率、保水率、机械强度均高于未改性处理胶原蛋白海绵(P < 0.05),克服了未改性处理胶原蛋白海绵降解过快的缺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鱼胶原蛋白肽:提取自深海狭鳕鱼鱼皮中,胶原蛋白是一种高分子功能性蛋白质,是皮肤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酸碱、酶切等技术把分子质量控制在6 000 Da以内的胶原蛋白称之为胶原蛋白肽。肽是精准的蛋白质片段,其吸收率要远远高于大分子蛋白质,富含人体需要的甘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等氨基酸,在安全性方面没有动物疫病和人工养殖药物残留等风险,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光交联:是高分子化合物光化反应的一种。化合物受光照射后发生光解作用,或者化学键的一部分开键时,生成的游离基等活化分子互相键合而导致高分子链形成网状结构的反应。实验水凝胶原材料首先合成胶原蛋白肽-甲基丙烯酸和透明质酸-甲基丙烯酸,继而在光引发剂I2959作用下紫外光照射成胶。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光交联鱼胶原蛋白肽-透明质酸水凝胶。 目的:分析光交联鱼胶原蛋白肽-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形态与体外溶胀性能,以及植入体内的组织相容性与降解性。 方法:利用光交联制备光交联鱼胶原蛋白肽-透明质酸水凝胶,并根据其所含的鱼胶原蛋白肽质量浓度分为A组(30 g/L)、B组(50 g/L)、C组(100 g/L),凝胶中透明质酸质量浓度均为2.5 g/L,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过体外溶胀实验研究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取15只雄性SD大鼠(由青岛琴大养殖有限公司提供),在每只大鼠的3处背部皮下植入3种光交联鱼胶原蛋白肽-透明质酸水凝胶,术后1,2,4,6,8周各取3只大鼠,分析水凝胶的组织相容性与降解性。实验获得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随着鱼胶原蛋白肽质量浓度的升高,水凝胶的透明度逐渐降低、孔径逐渐缩小;②3种水凝胶在去离子水中浸泡100 min内均达到溶胀平衡,水凝胶的溶胀速率及平衡溶胀率与凝胶中的鱼胶原蛋白肽质量浓度呈反比,A组平衡溶胀率最高,为1 582%;③水凝胶植入后,大鼠皮肤光滑,无溃烂与增生,未发生感染与血肿等并发症;④植入皮下1周时,3组水凝胶周围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至2周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术后各时间点的炎性细胞计数为: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植入大鼠皮下后,3种水凝胶逐渐降解,至8周时均有水凝胶残留,术后各时间点降解率为: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⑥结果表明,光交联鱼胶原蛋白肽-透明质酸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与体内降解性,并且通过调节其中鱼胶原蛋白肽的含量可改善其相关性能。 ORCID: 0000-0002-3785-3547(郭恩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表征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好的抗凝血生物材料不仅要有好的表面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生物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为了了解抗凝血生物材料的以上性能就需要对其进行表征。本文对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表征从3个方面展开论述,即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和结构的表征,机械性能的表征,生物相容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背景:形状记忆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但关于形状记忆聚氨酯变形-复形前后成骨细胞相容性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目的:观察形状记忆聚氨酯变形-复形前后的成骨细胞相容性。方法:制备形状记忆聚氯酯膜材,于实验环境下进行拉伸-固形-复形,获得变形-复形后的膜材料。将SD乳鼠成骨细胞分别接种于变形-复形前后的形状记忆聚氯酯膜材料上,培养2 h后,计数细胞黏附量,观察细胞铺展情况;培养1-11 d,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与结论:变形-复形后形状记忆聚氯酯膜材料上成骨细胞的黏附量、增殖活力均显著高于变形-复形前形状记忆聚氯酯膜材料上的成骨细胞(P < 0.05);成骨细胞在变形-复形后形状记忆聚氨酯上呈梭状,排列呈现出明显的定向性,铺展面积较小;成骨细胞在变形-复形前形状记忆聚氨酯上呈多边形,细胞排列无特定方向性,铺展面积较大。结果表明经变形-复形处理后,形状记忆聚氨酯具有更好的成骨细胞相容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组织细胞相容性而成为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热点。 目的:总结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方法:以“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collagen/chitosan、compound Nanofiber membrane、collagen/chitosan compound nanofiber membrane、development of research” 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3-01/2010-05关于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的相关文章,对53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将胶原蛋白/壳聚糖共混,在不同条件下交联,其共混复合物在力学性能方面较单一的胶原蛋白有一定的改善,其共混膜可以作为较小软骨缺损的修复的支架材料。研究证实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有着优异的力学性能、很好的组织细胞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文章从胶原蛋白和壳聚糖单一生物材料的缺陷性、复合纤维膜的优势及其在生物医药工程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背景:纤维蛋白凝胶是一种天然可降解的生物支架材料,具备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共性,被越来越多地用做种子细胞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修复。 目的:观察兔筋膜成纤维细胞与纤维蛋白凝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新西兰大白兔皮下固有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以胰酶消化法对其进行传代。将第4代成纤维细胞悬液与纤维蛋白凝胶共培养,以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纤维蛋白凝胶表面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及增殖情况;共培养5 d时,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成纤维细胞,扫描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贴附情况。 结果与结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显示,纤维蛋白凝胶表面的成纤维细胞形态与单纯培养成纤维细胞无明显差别;扫描电镜显示,成纤维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表面伸展充分,伸出的“伪足”与纤维蛋白凝胶有很好的贴附并分泌基质样物质,可见纤维蛋白凝胶并未改变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证明成纤维细胞种植在纤维蛋白凝胶表面后性质未发生变化,未被诱导分化。表明筋膜成纤维细胞与纤维蛋白凝胶在体外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我们以牛跟腱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为原料,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创伤敷料--a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检测了其物理性能和组织相容性,特别是在血液相容性方面,研究其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制备的高剂量和低剂量a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的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复钙试验表明a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复钙时间较长,具有较好的抗凝特性;溶血试验表明复合海绵对红细胞的破坏很小,符合生物材料的溶血性要求;血小板黏附试验表明a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的血小板黏附量较少且未被激活,对血小板没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结果表明,a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具备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尽管温敏性壳聚糖是壳聚糖的一种,但其止血效果、组织相容性及体内代谢吸收情况还需要验证。目的:探讨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的止血作用、体内降解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取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4组,同时进行两种实验:①制作肝脏创面出血模型,其中3组分别采用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纤维素止血棉和明胶海绵止血材料贴敷大鼠肝创面止血,以不做任何处理的为空白对照。记录出血时间及出血量。②在上述3组大鼠的股四头肌内分别再植入对应的止血材料,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1,2,3,4,6周取两处创面行大体观察,术后4周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温敏性壳聚糖组、纤维素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少于空白对照组、明胶海绵组(P < 0.05)。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于术后6周完全降解,纤维素止血棉于术后3周完全降解,明胶海绵于术后2周完全降解。温敏性壳聚糖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肿胀轻,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电镜显示整个肝细胞外形结构清楚,细胞核无破损,细胞器良好;肌肉纤维结构完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电镜显示肌纤维走向整齐,肌细胞核形态正常,细胞器良好。可见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组织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血管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细胞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采用新方法研究天然生物支架材料胶原/透明质酸膜,明胶海绵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应用WST-1法测定平滑肌细胞与材料的粘附率,增殖力,^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率,BrdU细胞标记免疫组化鉴定,分析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WST-1法测定,^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率,BrdU细胞标记结果表明:胶原/透明质酸膜与平滑肌细胞的粘附率最高,细胞的增殖和代谢状况较好,明胶海绵较低。结论应用WST-1法测定,^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率,BrdU细胞标记方法研究细胞相容性方法简便可行;天然复合生物材料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较理想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证明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目的:观察复合材料胶原/透明质酸膜及明胶海绵的生物学性能。 方法:应用材料复合交联的实验方法构建胶原/透明质酸膜并测定胶原/透明质酸膜、明胶海绵支架的力学性能。将支架材料种植于兔皮下,按照2,4,6,8,12周不同时间点评价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情况和组织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制备了胶原/透明质酸膜。②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张强度,明胶海绵的力学性能不够理想。③两种材料在体内的降解均符合生物材料的组织反应过程,胶原/透明质酸膜在体内12周可完全降解,明胶海绵约6周完全降解。④胶原/透明质酸膜与平滑肌细胞的黏附率高,细胞的增殖和代谢状况较好,而明胶海绵的细胞黏黏附和增殖率相对较低。说明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Cornea disease is the second cause of blindness and keratoplasty is the most commonly performed option for visua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rneal blindness. Howeve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has been drastically limited due to a severe shortage of high-quality donor corneas. Although collagen film with outstanding biocompatibility has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 corneal tissue engineering, the moisturizing properties of collagen-based materials must be further improved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ovel collagen-based film with high moisture capacity reinforced by surface grafting of chondroitin sulfate. The collagen-chondroitin sulfate (abbreviated as Col-CS) film was analy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its hydrophilic property, moisture retention, optical property,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had been tested. The moisture-retaining capacity is found to be improv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chondroitin sulfate, and the Col-CS membrane performs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n the collagen film. Moreover, the modified film proves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for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 This Col-CS film with good moisturizing properties can reduce the risk of xerophthalmia and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he implant success rate in clinic patients with corneal defects.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成骨活性和的生物学性能,然而其在人体环境中易降解而导致支架溃散、力学性能下降。 目的:构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抗降解性能和骨修复特性的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增强型复合支架。 方法:以壳聚糖作为分散剂,将生物活性玻璃粉体预先在壳聚糖溶液中均匀分散,然后与胶原溶液混合,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增强型复合骨修复支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动态生物力学试验机等对复合支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与结论:由于壳聚糖和生物活性玻璃粉体在微酸性环境下的电荷吸引,使在壳聚糖中预分散的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在复合支架中分散更均匀;壳聚糖的引入大量增加了机体中的羟基和氨基,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强度;壳聚糖和胶原在分子尺度的混合,使胶原分子被壳聚糖包裹,降低了胶原酶对胶原分子的酶切能力,显著提高了复合支架的抗胶原酶解性;壳聚糖分子使生物活性玻璃颗粒更均匀的包裹在大分子基相中,减少了生物活性玻璃颗粒的团聚和暴露,导致复合支架在模拟体液中的矿化活性略微降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Membranes developed by modification of a cellulose acetate (CA) matrix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flow method CA matrix is modified by poly(4-vinylpyridine) (PVP), or an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IPN) agent. The obtained diffusion coefficient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and relaxation kinetic parameters for oxygen,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vapour enabled us to consider not only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membranes but also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axation processes on the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s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water molecules and polar groups on the polymer chains cause the membrane material to swell. This swelling process provokes an increase in the permeation flux of ca. 20–30%. Oxygen causes a consolidation of unstable membranes of the cellulose acetate matrix modified by IPN but not of blends with PVP. The consolidation process reduces the membrane permeability by ca. 38%, while carbon dioxide has no effects on the membrane properties. Membranes based on a modified cellulose acetate matrix have higher permeability than pure CA membran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体外构建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I型胶原(type I collagen,Col-I)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共混体系制备二维复合膜和三维仿生支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探讨其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在细胞培养小室底部共混SF/Col-I/HA以及低温3D打印结合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二维复合膜及三维支架。通过机械性能测试、电子显微镜和Micro-CT检测材料的理化性质,检测细胞的增殖评估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通过共混和低温3D打印获得稳定的二维复合膜及三维多孔结构支架;力学性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孔径、吸水率、孔隙率和弹性模量均符合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要求;支架为网格状的白色立方体,内部孔隙连通性较好; HA均匀分布在复合膜中,细胞黏附在复合膜上,呈扁平状;细胞分布在支架孔壁周围,呈梭形状,生长及增殖良好。结论 利用SF/Col-I/HA共混体系成功制备复合膜及三维支架,具有较好的孔连通性与孔结构,有利于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以及营养输送,其理化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符合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Ye SH  Watanabe J  Iwasaki Y  Ishihara K 《Biomaterials》2003,24(23):4143-4152
The ideal surface of an artificial blood purification membrane needs hemocompatibility and durability of high performance; it should not adsorb any proteins or cells but should still have high permeability in the desired range of solute size. To improve the anti-fouling property of cellulose acetate (CA) membranes, a CA membrane blended with poly(2-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 (MPC)-co-n-butyl methacrylate (BMA)) (PMB30) was designed as a blood purification membrane. The polymer solutions for preparing the membrane were prepared using a solvent mixture composed of N, N-dimethylformamide, acetone, 2-propanol or water. The CA and CA/PMB30 blend membranes with an asymmetric and porous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a phase inversion proces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PMB30 blend membrane, such as structural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olute permeability were examined with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f the membrane. The CA/PMB30 blend membrane had good water and solute permeability and a sharp molecular weight cut-off property. Moreover, the amount of proteins adsorbed on the CA/PMB30 blend membrane surface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CA membrane and a conventional polysulfone membrane. Adhesion and activation of platelets on the CA/PMB30 blend membrane were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on a CA membrane. In addition, the CA/PMB30 blend membrane showed good permselectivity and an antifouling property during a long time ultrafiltration experiment with protein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7.
背景:良好的生物敷料或纱布可直接促进凝血过程,不仅可用于广泛渗血创面,且在一些常用的妇产科手术中能有效降低渗血率。 目的:评价不同生物止血敷料及纱布的材料学性能及应用于妇产科切口的生物相容性,寻找符合不同切口创面需要的止血材料。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1999-01/2011-04有关妇产科生物止血材料应用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妇产科,生物材料,止血敷料,纱布,胶原/壳聚糖”,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0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近几年国内外生物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主要包括纤维蛋白胶、壳聚糖、明胶海绵、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等。各种止血性伤口急救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在妇产科应用的选择上,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手术部位、出血部位、切口形态大小、不同渗/出血情况的填塞要求、不同止血材料的自身性能及与机体的相容性等。但因目前尚无完全符合理想标准的材料,因此开发新的快速止血和与宿主相容性良好的止血材料及复合材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背景:胶原/壳聚糖支架需交联才能达到相应力学性能,有研究表示调节交联剂浓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控支架的理化性能。目的:探究京尼平浓度对胶原/壳聚糖支架理化性能的影响,制备理化性能可调节的组织工程支架。方法:将胶原和壳聚糖粉末分别溶于弱酸后混合均匀,作为打印墨水,利用生物3D打印机低温打印胶原支架与胶原/壳聚糖支架,经冻干、中和处理后分别以1,3,5 mmol/L的京尼平进行交联。检测各组支架的表观结构稳定性、抗拉能力、溶胀性能、降解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①将支架在PBS中浸泡3 d后,对比未交联的冻干支架,交联后胶原支架表面维持规则的孔结构,但是支架出现明显变形;交联后胶原/壳聚糖支架表面结构规则,仅1 mmol/L京尼平交联的胶原/壳聚糖支架存在轻微变形。②随着京尼平浓度的增加,各组支架的力学性能增加,并且对应交联浓度下的胶原/壳聚糖支架力学性能好于胶原支架。③随着京尼平浓度的增加,胶原支架的溶胀率下降,胶原/壳聚糖支架的溶胀率无明显变化。④浸泡于胶原酶溶液中后,不同浓度京尼平交联的胶原支架在1 h内被完全降解,胶原/壳聚糖支架的降解速率随京尼平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均呈现先快速后平缓的趋势。⑤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各组交联支架3 d后,1,3 mmol/L京尼平交联的胶原/壳聚糖支架(或胶原支架)上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5 mmol/L京尼平交联的胶原/壳聚糖支架(P<0.05)。⑥结果表明,京尼平可在一定范围调节胶原/壳聚糖支架理化性能,其中3 mmol/L京尼平交联的胶原/壳聚糖支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抗酶解能力与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胶原作为脊髓组织工程的良好支架有利于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的黏附和生长,但机械性能较差,需要在制备时提高其基本性能,还应对种子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目的:分析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的性能,检测其对神经干细胞凋亡行为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并对其进行表征。将新生SD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与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并设置单独神经干细胞培养为对照,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定向及非定向胶原纳米纤维膜的直径及形貌均达到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标准,溶胀系数较高,孔隙率较高,力学性能佳。与对照组比较,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 < 0.05),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bcl-2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bax及Caspase-3基因表达明显下降;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新型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性能良好,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从基因表达水平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凋亡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