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人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活化和活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用流式细胞术(FCM)微量全血法检测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小板活化功能,探讨其与成人急性白血病出血、浸润的关系,利用FCM检测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期、缓解期(CR1)和持续长期缓解期(CCR)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AC-1的表达变化,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健康组比较ADP激活前,AL组CD62P、PAC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1)。ADP激活后,AL组CD62P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AC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01);CR1组PAC1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01),CD62P无差异;CCR组PAC1、CD62P无差异。无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AL与伴有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AL比较,血小板ADP激活前两组CD62P和PAC1无显著性差异;激活后伴有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PAC1表达低于无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P<0.001)。结论:①AL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存在较高水平的活化,提示血小板活化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可能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广泛的浸润、出血的原因之一。②AL初发时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血小板活化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骨髓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导致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55例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指征及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减少输血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 ,输注前及输注后 1 8~ 2 4h测定血小板计数 (Plt) ,计算其增值及回收率 ,并观察临床出血控制情况。结果 Plt 1 0× 1 0 9/L作为输注指征是安全的 ;发热可影响输注效果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效果好 ,副作用少。结论 AL化疗后骨髓抑制阶段及时输注去白细胞血小板可有效防止出血 ,减少因白细胞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和发热反应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国内的广泛应用,血小板参数包括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与某些血小板减少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明确,但与急性白血病(AL)之间的报道存在不一致性。本研究总结了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数据,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活性的研究戴丽君洪文德陈永雄罗绍凯白细胞介素6(IL-6)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近年来研究表明,IL-6的异常表达在某些类型白血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1]。本研究采用敏感的IL-6依赖细胞株KD83增殖实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AL患者60例,其中32例在化疗结束后BPC≤30×109/L时用rhIL-11治疗,1.5mg/d皮下注射,连用7~14d或至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109/L以上时停药。观察rhIL-11的疗效及不良反应,ELISA法检测用药前血清IL11水平,RTPCR法检测单个核细胞IL-11受体α(IL11Rα)基因的表达,分析三者关系。以28例未用rhIL11治疗的患者作对照。结果①rhIL-11用药患者组(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4例)用药后1周、2周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3.40±7.24)×109/L、(98.70±9.37)×109/L;对照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5例)为(42.50±6.38)×109/L、(70.30±7.12)×109/L;rhIL11用药患者组较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缩短(P<0.05)。rhIL11用药患者组10例需要输注血小板,平均为16~32U;对照组19例,平均为32~48U。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度乏力、肌肉疼痛,5例出现短暂房性心律失常,减量或停药后消失。显效组用药前平均IL11水平为(21.81±1.88)ng/L,低于无效组(35.75±2.10)ng/L(P<0.05);其IL-11Rα相对水平为0.3552±0.0224,高于无效组(0.1692±0.0066)(P<0.05)。用药前血清IL-11、单个核细胞IL-11Rα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均无相关性;用药后IL-11水平与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无相关性。结论rhI-11治疗AL患者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检测用药前血清IL-11水平和单个核细胞IL-11Rα的表达对预测rhIL-11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45例,诱导化疗结束后用rhIL-11(1.5mg/d)皮下注射,连用14d;对照组50例,为同期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不给予rhIL-11治疗。对比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短,输注单采血小板数量少,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水肿、乏力、恶心和肌肉关节酸痛等,治疗组程度较轻,而且在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 rhIL-11治疗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效、安全,可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减少患者对血小板榆注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8.
9.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为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临床资料显示,在淋巴瘤和其他实体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rhIL-11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加速血小板恢复,从而减少患者对血小板输注的需求。但是,迄今为止,应用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报道较少。我们对国产注射用IL—11用于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后血小板恢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0.
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小板输注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化疗期间血小板输注的阈值。 方法 分析本院 3年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3除外 )诱导缓解期间出血危险因素、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及临床出血情况。 结果  1 1 7例患者诱导缓解化疗1 78次 ,共输注机采血小板 1 61次。在患者血小板计数 <5× 1 0 9/L时输注血小板 ,临床主要出血症状增加。 结论 在患者状态稳定情况下 ,5× 1 0 9/L作为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安全的 ,有高危出血因素时 (如患者发热 >3 8.5℃或有严重感染或化疗前高白细胞等 )血小板输注的阈值应为 1 5× 1 0 9/L或更高  相似文献   

11.
姚仁南 《临床荟萃》1996,11(17):771-773
IL—2(Interleukin-2)治疗急性白血病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大剂量IL—2连续输注能较有效地控制对化疗不敏感处于进展期的高原始细胞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后应用小剂量I—-2对清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并预防急性白血病的复发也有效果。小剂量IL—2与抗CD_3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白血病也有较好疗效。虽然IL—2具有一些毒性作用,但它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治疗剂。 1 IL-2的治疗机制 已知IL-2具有复杂多样的生物学活性,大剂量IL2和LAK(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细胞合用能使部分肿瘤患者的肿瘤消退。目前IL-2的治疗机制不十分清楚,一些资料表明IL-2的疗效与T细胞和NK(natural killer)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有关。 1.1 T细胞在抗肿瘤中所起的所起的作用 ①肿瘤患者的肿瘤活体组织与IL-2一起培养或淋巴结和末梢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tfte, PBL)与自身肿瘤细胞加IL-2培养能够获得自身肿瘤特异性T细胞集落。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计数对急性白血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64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的统计研究,以证明其与急性白血病(AL)获完全缓解(CR)时间及CR率的关系。方法;均用 的VCAP/VCDP和HA/DA为诱导缓解经疗,化疗前后常规行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检查。结果:经统计学的抗肝P〈0.01,在条件相近的前提下,白细胞计数的高低对急性白血病CR时间及CR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结论:高白细胞ALCR率低,CR时间长,预后差,低白细胞ALCR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拜耳ADVIAl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期、骨髓象缓解期及4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结果初诊AL患者PLT、MPV、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但PDW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诊AL患者PLT、PDW、PCT均显著低于骨髓象缓解组(分别为P<0.001、P<0.05、P<0.001),但MPV与骨髓象缓解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象缓解组PLT、P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M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C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测定对预示急性白血病病程进展以及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5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对50例HAL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同时以100例非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NHAL)作对照纽。结果HAL症状重;HAL治疗有效率为58.0%,低于NHAL的76.0%;HAL组早期病死率是22.0%,高于对照组的9.0%,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AL治疗有效率低,早期病死率高,预后差,应化疗前行白细胞单采术有效降低白细胞数,再给予足量、规范的联合化疗,预防各种并发症,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报告1例罕见的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增多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方法没有发现细胞遗传学异常,其他实验室特征包括外周血小板数达1 224×109/L,骨髓中原始细胞主要表达髓系细胞免疫标志,骨髓培养示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高于正常对照并有空白自发集落生成。结论急性白血病与合并的血小板增多症可能有共同的发生机制,常规染色体检查结果阴性可能意味着染色体发生了更为复杂的改变,需用更先进的方法才能检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294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的信息,按性别、年龄、血型、血小板输注次数等进行分组,评估输注疗效,计算有效率,并分析影响输注疗效的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血型患者的输注有效率接近.不同的输注次数影响输注疗效,输注次数越多,...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及健康对照循环中血小板、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P)组织因子(TF)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26例ACS患者,29例SA患者及2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外周血标本,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及富含血小板血浆,用RT-PCR法分别检测组间单核细胞及血小板TF-mRNA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组间血小板、PLA和PMP表达TF的比例。结果表明,ACS组、SA组、正常对照组血小板TF mRNA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3.11±0.51、1.88±0.78和0.7±0.10,ACS组单核细胞、血小板TF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有差异(分别为P=0.03,P=0.05)。ACS组患者血小板表达TF比例明显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P=0.02),3组的TF阳性的PLA百分比(%UR)分别为2.7±0.6、0.8±0.2及0.5±0.1(P=0.001)。ACS组TF阳性的血小板单核细胞百分比(%UR)为2.5±0.6,显著高于SA组的1.2±0.3(P=0.02)及对照组的0.8±0.2(P=0.04)。结论:ACS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高表达TF,促进了血小板的活化、凝血和血栓形成,进一步促进高凝状态。TF促血栓形成和促局部炎症作用,协同血小板和白细胞共同参与ACS的发病,最终与ACS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6与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6可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正常骨髓造血,有用于临床白血病辅助治疗的可能。现有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虽对绝大多数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体外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却促进某些原代白血病细胞的克隆生长,而迄今为止体内实验又寥寥无几,因此尚不能做出肯定的判断,故白细胞介素6尚不能作为白血病治疗药物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涂丽春 《护理学报》2007,14(6):55-56
对21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注重患者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白细胞去除术过程中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治疗后注意出血、感染的护理。结果21例患者完成1-3次白细胞分离术,分离后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联合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率达48%。白细胞去除术过程中发生低钙血症12例;5例患者因精神紧张而导致呼吸、心率、血压的改变,1例突发心脏骤停,经积极抢救后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急性白血病(AL)患者接受联合化疗后输注新鲜、冰冻两种类型血小板前后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检测输注冰冻血小板的AL患者(A组79例)、输注新鲜血小板的AL患者(B组51例),接受联合化疗后输注血小板前后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率(P LCR)等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Plt均明显增高,输注前分别为(4.51±4.50)×109/L、(4.47±4.45)×109/L,输注后为(35.12±9.75)×109/L、(33.74±10.10)×109/L,输注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MPV输注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PDW、P LCR输注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L患者接受联合化疗后输注新鲜或冰冻血小板均能达到预防和控制出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