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注射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阿黑皮素原(POMC)、神经肽Agouti相关蛋白(AGRP)及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8周龄SD 2型糖尿病大鼠80只,分为侧脑室内注射瘦素组和侧脑室内注射赋形剂(vehicle)对照组,各40岁.对瘦素注射组大鼠进行侧脑室5 μL/kg(空腹瘦素水平15 ng/mL)侧脑室瘦素注射,分别以等剂量对对照组进行vehicle侧脑室注射.48 h后进行大鼠空腹血糖监测并使用ELISA分析检测试剂盒对两组大鼠血清标本进行POMC及AGRP滴度测定.结果 注射瘦素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瘦素组大鼠血清POMC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AGR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侧脑室注射瘦素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增加POMC表达,降低AGRP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糖尿病SD大鼠模型骨密度、骨组织学及生化指标的改变,探讨血糖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用雄性SD大鼠制备糖尿病SD大鼠模型,以正常血糖雄性SD大鼠作为阴性对照,12周后,抽取大鼠心脏血测定血糖、血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采用双能X光衍射仪测定大鼠右侧胫骨和股骨离体骨的骨密度,取左侧股骨上段制作病理标本.结果 糖尿病组SD大鼠体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STZ 48 h后血糖明显升高并持续存在.糖尿病组SD大鼠骨质疏松明显,股骨及胫骨BMD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组SD大鼠的AKP、LDL-C显著升高(P<0.05),而血钙、H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组SD大鼠表现为骨密度减少,不仅出现血生化的异常,且出现明显的骨组织形态结构异常,提示高血糖导致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标本配穴”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下丘脑中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Ser9-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电针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另2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诱导成胰岛素抵抗模型.“标本配穴”电针组大鼠给予电针刺激关元、足三里、中脘、丰隆穴,每周5次,持续8周.治疗前后检测大鼠体重(BW)、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磷酸化GSK-3β(Ser9位点)蛋白的表达.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W、FBG、FINS、HOMA-IR均显著升高(P<0.01).经8周电针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W、FBG、FINS、HOMA-IR、p-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标本配穴”电针组大鼠BW、FBG、FINS、HOMA-IR、p-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标本配穴”电针治疗可有效减轻体重及调节葡萄糖代谢紊乱,显著下调胰岛素抵抗大鼠下丘脑磷酸化GSK3β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瘦素治疗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血浆胃促生长素水平及胃壁组织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PF级近交系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 n=8)、糖尿病组(DM, n=6)、糖尿病瘦素治疗组(DM-LEP, n=6)和糖尿病瘦素治疗饮食配对组(DM-PF, n=6)。瘦素按4mg/kg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进食量、体重及血糖、胰岛素、瘦素、胃促生长素水平以及瘦素在脂肪组织和胃促生长素在胃壁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瘦素治疗后,DM-LEP组大鼠摄食量显著低于DM组(P<0.05),血糖水平显著低于DM组和DM-PF组(P均<0.05),但与NC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DM-LEP组和DM组及DM-PF组相比,血清瘦素水平及其脂肪组织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但仍低于NC组(P<0.05);DM-LEP组血浆胃促生长素及其胃壁组织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M组和DM-PF组(P均<0.05),但仍高于NC组(P<0.05)。结论:瘦素可降低STZ大鼠血浆胃促生长素及其胃壁组织mRNA的表达水平,且此作用与其抑制摄食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hrelin在糖尿病大鼠摄食过量调控中的作用。方法21只大鼠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N+NS组)7只,腹腔注射枸橼酸缓冲液1mL,皮下注射生理盐水(NS)0.1mL;②实验组14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48h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STZ+NS组)7只,皮下注射NS0.1mL,糖尿病+胰岛素组(sTz+INS组)7只,皮下注射人胰岛素0.1mL(7U)。各组均每天注射2次,共注射14d。每天检测各组大鼠血糖水平、摄食量及体质量的改变;实验结束检测血清瘦素、生长激素水平,以及下丘脑神经肽Y(NPY)mRNA和胃GhrelinmRNA表达。结果注射STZ后5d,STZ+NS组血糖水平持续高于27.8mmol/L;STZ+INS组血糖水平逐渐下降,最终在8d后与N+NS组无显著差异(P〉0.05);STZ+NS组摄食量较N+NS组显著增多,体质量显著减少(F一9.56~29.25,q一6.46~9.56,P〈O.05);STZ+INS组与STZ+NS组比较,大鼠摄食量显著减少,体质量显著增加(q=3.70~9.15,P%0.05)。与N+NS组相比,STZ+NS组血浆胰岛素、瘦素及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降低,而STZ+INS组血浆瘦素及生长激素水平显著升高(F=26.31~214.28,q=3.21~11.28,P〈0.05)。STZ+NS组血浆Ghrelin水平显著高于N+Ns组(F=52.31,q=12.41,P〈0.05),STZ+INS组血浆Ghrelin水平趋于正常(P〉0.05)。STZ+NS组下丘脑NPYmRNA表达较N+NS组显著增高(F=97.96,q—17.78,P〈O.05)。结论糖尿病大鼠血浆Ghrelin、瘦素水平以及下丘脑NPY表达的改变,可能与糖尿病摄食过盛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脾虚模型大鼠脑肠肽〔β-内啡肽(β-EP)、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肽(VIP)〕、下丘脑葡萄糖转运体(GLUT)1、GLUT3表达水平变化。方法 2015年3-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脾气虚组、脾阳虚组,每组8只。脾气虚模型的建立采用饮食失节结合劳倦过度的原则,脾阳虚模型则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施加苦寒泻下法完成。观察3组大鼠一般情况(体征状态、体质量、体温、进食量等)及前肢抓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下丘脑、胃、空肠β-EP、CCK、VIP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测定下丘脑GLUT1、GLUT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下丘脑GLUT1、GLUT3表达水平。结果 脾气虚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前肢抓力低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大鼠体质量、体温、进食量、前肢抓力低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大鼠体温低于脾气虚组(P<0.05)。脾气虚组大鼠下丘脑β-E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胃、空肠β-EP表达水平及下丘脑、胃、空肠CCK、VI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大鼠下丘脑β-E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胃、空肠β-EP、CCK表达水平及下丘脑、胃、空肠VI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大鼠下丘脑β-EP表达水平及下丘脑、空肠CCK表达水平低于脾气虚组,胃、空肠β-EP表达水平及下丘脑、胃、空肠VIP表达水平高于脾气虚组(P<0.05)。脾气虚组、脾阳虚组大鼠下丘脑GLUT1、GLUT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大鼠下丘脑GLUT1、GLUT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脾气虚组(P<0.05)。结论 脾虚状态下,大鼠下丘脑GLUT1、GLUT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导致下丘脑、胃、空肠β-EP、CCK、VIP表达水平异常,这可能是脾虚本质研究的又一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和骨钙素水平,骨组织Runx2和Osterix(OSX)基因转录水平及唑来膦酸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1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0)和糖尿病模型组(n=130)。糖尿病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选取120只分为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每组40只。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在造模成功和造模成功2周后静脉给予唑来膦酸(0.1 mg/kg)。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和骨钙素水平;RT-PCR法检测右侧股骨Runx2和OSX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骨钙素水平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预防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治疗组在12周高于预防组(P<0.05)。模型组骨组织Runx2和OSX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预防组表达上调程度高于治疗组。结论在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中,骨组织Runx2和OSX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预防性应用唑来膦酸可逆转Runx2和OSX mRNA表达的下降,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8.
徐志波  陈芳  江劲 《浙江医学》2017,39(5):358-361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营养不良大鼠血清瘦素及其下丘脑受体活化后信号传导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推测其在介导类似于恶病质的COPD营养不良出现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两组:正常组、COPD组各15只。两组大鼠在自制熏烟箱内被动吸烟24周,并在第30、45天于气道内滴入脂多糖(LPS)0.2ml。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血清瘦素、TG、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制作肺组织HE病理切片,Western-blot法测定下丘脑STAT3、SOCS3相对表达量。结果COPD组大鼠肺细支气管管壁厚度、管壁面积、管壁面积/腔周长均较正常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33、18.843、8.470,均P<0.01),COPD组体重、TG、VLDL、瘦素、SOCS3的表达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99、-16.736、-4.043、-6.235、-8.738,均P<0.01),而STAT3表达水平则高于正常组(t=18.860,P<0.01)。结论COPD大鼠合并营养不良的出现,可能与瘦素作用于下丘脑受体后引起信号转导分子STAT3表达上调和SOCS3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gabapentin, GBP)对糖尿病神经病理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 组)、糖尿病神经病理痛组( DNP组)、生理盐水+DNP组( SC+DNP组)和加巴喷丁+DNP组( GBP+DNP组),每组2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神经病理痛大鼠模型;SC+DNP组和GBP+DNP组于STZ注射15天起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GBP 50 mg/kg,1次/d,连续7天;采用行为学测试测定STZ注射前1天及注射后3、7、10、14、21、28天大鼠缩足反射机械刺激阈值(PWMT)和缩足反射热辐射潜伏期(PWTL),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p-STAT3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 组比较, DNP组PWMT〔(3.8±0.84) g〕降低、PWTL〔(5.9±0.94) s〕缩短,DRG中p-STAT3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与DNP组比较, SC+DNP组大鼠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PWMT〔(4.03±0.5) g〕、PWTL〔(6.2±0.7) s〕和p-STAT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与DNP组和SC+DNP组比较, GBP+DNP组PWMT〔(8.4±0.87) g〕升高,PWTL〔(10±1.2) s〕延长, DRG中p-STAT3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 GBP能减轻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STAT3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环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在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及胰岛素潜在的防护机制。方法将3月龄雄性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成速发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n=10)和模型组(n=10)并以正常大鼠作对照组(n=10)。20周后下腔静脉采血处死大鼠,用Hitachi-85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AGEs含量的变化,取一侧股骨和胫骨行X线拍片和骨密度测量,对侧胫骨近端制作病理标本,股骨行RT-PCR测定RAGE的含量。结果20周后,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骨质疏松明显,股骨BMD、血清中AGEs、骨组织中RAGE的表达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股骨BMD明显升高 (P<0.01),血清中AGEs减少(P<0.01),骨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AGE)的表达下降。结论骨组织中AGEs和RAGE相互作用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具有防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严格控制血糖、抑制AGEs的合成、阻断骨组织中AGEs和RAGE相互作用有关,从而提高大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类抗凝药物舒洛地特(Sulo-dexide)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模型组(D组)、舒洛地特治疗组(S组).D组给予腹腔注射单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组每日给予舒洛地特10mg/(kg·d)灌胃;C,D组大鼠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12wk后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血糖变化.应用显微镜观察大鼠骨组织显微结构并进行骨组织形态密度计量学分析,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定股骨骨密度(BM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组织骨保护素(OPG)mRNA,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的表达.结果:12wk末光镜下均可见D,S组骨组织骨质疏松表现,且2组骨质疏松程度相似.D,S组平均骨小梁厚度(MTPT)均显著低于C组(P〈0.01);平均骨小梁间距或弥散度(MTPS)均显著高于C组(P〈0.01);S组与D组骨组织相比较,MTPT及MTPS无显著性差异.与C组相比较,D,S组骨组织BMD值显著降低(P〈0.01);S组骨组织BMD值与D组无显著性差异.D,S组骨组织OPGmRNA明显低于C组(P〈0.05),但RANKLmRNA表达均高于C组(P〈0.05).D组与S组相比较,OPG mRNA及RANKL 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大鼠存在明显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骨质改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理之一可能由于脂类代谢异常所致,研究补肾中药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mg/kg)和喂食低钙饲料的方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清洁级WISTAR大鼠(143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6组,分别是:A组:正常组;B组:模型空白对照组;C组:补肾中药组;D组:补中益气颗粒对照组;E组:血府逐瘀胶囊对照组;F组:骨疏康颗粒对照组。连续给药9周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股骨骨密度;Western blotting测定骨组织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表达;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股骨A-FABP表达显著增强(P〈0.01),血清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②与模空组比较,补肾中药组股骨骨密度显著增加(P〈0.01),股骨A-FABP表达显著降低(P〈0.01),血清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病机与A-FABP升高、HDL-C降低有关,提示具有脂类代谢异常。采用补肾填精益髓的治法(鹿茸、牡蛎、淫羊藿3味中药组方)可以有效地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其疗效机制与调整脂类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3.
消渴灵浓缩液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消渴灵浓缩液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鼠龄、体重相匹配的大鼠作为正常组。采用相对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病程8周后各组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中药组、西药组、正常大鼠组坐骨神经IGF-1 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P=0.822,P=0.304);模型组坐骨神经IGF-1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与中药组、西药组、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 mRNA表达水平与血糖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IGF-1 mRNA的表达下降,消渴灵浓缩液可上调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消渴灵浓缩液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补肾益气生精中药对去卵巢(OVX)大鼠骨组织中信号转导分子Smad2的表达,以及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去卵巢的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给予补肾益气生精中药防治12周,以尼尔雌醇为阳性对照,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离体股骨骨密度,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W 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Smad2的mRNA、蛋白表达。结果卵巢切除大鼠离体股骨骨密度显著下降,骨组织中Smad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补肾益气生精中药能够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并且可以从蛋白及mRNA水平提高骨组织中Smad2的表达。结论骨组织中信号转导分子Smad2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机制,补肾益气生精中药通过上调Smad2的表达而有效改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通过骨组织Leptin蛋白表达,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发病机制和鹿蛎中药复方的疗效机理。方法 :摘除卵巢复制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分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鹿蛎组、钙尔奇D组、骨疏康组。灌胃12周。检测骨密度、Leptin蛋白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骨组织Lept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比较,鹿蛎组、骨疏康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鹿蛎组、钙尔奇D组骨组织Leptin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 :骨组织Leptin蛋白表达降低可能是PMOP的发病机制之一;鹿蛎中药复方可能通过上调骨组织Leptin蛋白表达有效防治PMOP。  相似文献   

17.
肥胖大鼠血糖、血脂、瘦素和下丘脑瘦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营养性肥胖鼠的动物模型,观察营养性肥胖鼠中糖、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及瘦素抵抗的情况。方法 (1)高脂饮食诱导建立肥胖大鼠模型;(2)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胰岛素.瘦素和下丘脑组织的瘦素水平。结果 (1)肥胖和超重大鼠血糖、血脂、血清瘦素水平程度显著升高;(2)肥胖组和超重组大鼠下丘脑组织的瘦素含量低于正常组;(3)大鼠的体重、TG、HOMA—IR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下丘脑瘦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肥胖鼠体内存在糖、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同时还存在瘦素抵抗。这些代谢紊乱对肥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建雷  李忠杰  孙渴望  王海清 《浙江医学》2018,40(15):1662-1666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高脂饮食糖尿病SD大鼠血脂、血糖、炎症因子和主动脉脂质代谢基因的影响。方法46只SD大鼠普通饲料饲养2周后,其中36只经腹腔内注射链脲佐霉素(STZ)建成糖尿病动物模型,成功30只。随后分为3组(每组10只):高脂饮食合并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高脂饮食合并糖尿病PNS干预组(PNS组),高脂饮食合并糖尿病阿托伐他汀钙干预组(他汀组),另10只大鼠设为单纯高脂饮食非糖尿病组(对照组)。4组大鼠均予高脂饲养12周,他汀组和PNS组第5周起分别在高脂饲养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kg·d)]和PNS[(80mg/(kg·d)]连续灌胃8周,最后处死大鼠。测定4组大鼠体重、血糖、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qRT-PCR法检测主动脉组织TLR4、SR-BI、ABCA1和β-actin基因表达,Western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TLR-4、ABCA1和SR-BI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组、PNS组和他汀组体重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空腹血糖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PNS组和他汀组血清TG、TC、TNF-α、IL-1β和LDL-C水平均降低(均P<0.05),与PNS组比较,他汀组LDL-C降低更为明显(P<0.01)。糖尿病组血管内膜及外膜脂质含量明显增加;PNS组和他汀组主动脉内膜及外膜的脂质含量均明显改善,他汀组主动脉脂质含量降低更为明显。糖尿病组大鼠主动脉组织的TLR-4mRNA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他汀组TLR-4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SB-RImRNA和ABCA1mRNA表达明显上调(均P<0.01),PNS组TLR-4mRNA表达降低,SB-RImRNA和ABCA1mRNA水平升高,但未达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主动脉组织TLR-4蛋白明显升高(P<0.01),SB-RI蛋白和ABCA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PNS组和他汀组TLR-4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1),SR-BI蛋白和ABCA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1),而PNS组SR-BI蛋白和ABCA1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他汀组(均P<0.05)。结论PNS能降低糖尿病高脂饮食SD大鼠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胆固醇代谢,减轻高脂、高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颜琼  黄元龙  尹青  杨丹  邓明明 《重庆医学》2016,(18):2471-2474
目的:探讨外源性瘦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瘦素干预组。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3.5%牛黄胆酸钠制作SAP大鼠模型。瘦素干预组大鼠腹腔内注入瘦素20μg/kg。在术后12 h处死各组大鼠,取胰腺、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肝脏组织核因子‐κB(NF‐κB),采用细胞凋亡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肝脏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淀粉酶(AMY)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和瘦素干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与SAP组比较,瘦素干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5);肝脏组织NF‐κB表达在SAP组和瘦素干预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与SAP组比较,瘦素干预组大鼠NF‐κB表达下降(P<0.05)。肝细胞凋亡指数SAP组、瘦素干预组大鼠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而瘦素干预组较SAP组降低(P<0.05)。SAP组和瘦素干预组大鼠 ALT、AST、AMY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5),而瘦素干预组较SAP组降低(P<0.05)。结论外源性瘦素可能通过降低肝脏组织 NF‐κB的表达而降低肝细胞的凋亡指数起到保护SAP并发的肝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秦氏腹部四穴对肥胖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瘦素受体(OB-R)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其与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40只SD雌性大鼠,除10只空白组,余予以高脂饮食喂养90 d造模,最终造模成功后获得24只肥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针药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模型组不予干预外,针刺组针刺胃肠募穴(关元、中脘、双侧天枢)连续治疗28 d,药物组予以奥利司他口服,针药组予以针刺加药物。Real-time PCR方法测定肥胖大鼠下丘脑OB-R 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中OB-R蛋白水平的表达及下丘脑组织中OB-R信号通路JAKSTAT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OB-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及针药组中OB-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及P-STAT3的蛋白表达,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及针药组中JAK2及P-STAT3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针药组作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刺秦氏腹部四穴和奥利司他均可提高体内瘦素水平,进而促进OB-R、JAK2、p-STAT3的表达,在下丘脑调节能量摄入和输出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