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刘钢  赵京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218-1221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及培训需求情况,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各随机抽取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抽中的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抽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机构内部所有的非中医类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14-07-16至2014-08-16,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两种,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防保人员的基本情况、中医素养、中医药培训需求。结果 非中医全科医生中医素养指数为(67.74±13.55)分,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中医药政策认知、中医临床知识认知、中医药基础理论认知4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9.09±22.61)、(46.18±35.31)、(95.92±10.80)、(72.95±27.25)分。不同学历、是否参加"北京市全科医师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工作"的全科医生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中医防保人员中医素养指数为(50.09±23.07)分,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孕产妇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儿童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3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3.80±33.75)、(44.71±29.98)、(71.22±34.60)分。不同区县性质的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8%(1 060/1 198)的全科医生和78.1%(574/735)的防保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较低,对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应加强中医素养指数研究,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政策等宣传,注重中医药临床知识、中成药应用等方面培训,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4年参加宁波市鄞州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的176名防疫人员为研究对象,因问卷未被回收,剔除9名,最终纳入防疫人员167名。于2014年12月,对防疫人员进行为期3 d的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培训前后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防疫人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疾病综合防治知识和技能两部分。培训结束后,以问卷形式当场收集防疫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培训后,防疫人员的疾病综合防治知识和技能总得分、各条目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防治知识和技能各条目知晓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疫人员对培训总体效果的满意度为98.8%(165/167)。不同性别和时间安排满意度评价防疫人员的培训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时间安排满意度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可以提高防疫人员的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和核心知识知晓率,培训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时间安排满意度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沙市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现状和需求情况,为下阶段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16名技术人员,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该人群接受培训的情况及对培训的需求。结果 48.1%的技术人员曾接受过社区卫生培训;不同培训类型的人员在培训模式、教学方式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7.6%的技术人员对接受社区卫生培训有较高意愿;不同岗位类型人员的培训意愿、培训时间需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是否培训和所在工作岗位是影响培训需求的因素(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有较高的培训需求,培训工作有待调整和加强,应根据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追踪调查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师岗位技能培训后的实际工作效果.方法 以浦东新区2004-2007年参加全科医师岗位技能培训的学员的单位领导、同事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就较大提高率而言,业务副主任、医务科长、学员同事对学员的临床业务、医学知识、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方面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稍提高率而言,业务副主任、医务科长、学员同事对学员的临床业务、医学知识、病人满意方面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对学员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科研能力的评价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行的全科医师岗位技能培训模式是科学可行的,培训后学员能掌握基本业务知识和全科技能,培训内容应增加科研方法的培训,社区卫生服务的实习时间和服务内容应增加,工作上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全科医疗,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社区全科师资培训模式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规范、系统的社区全科师资培训模式,提升师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上海市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采用自荐法、推荐法选拔出16名社区全科师资人员,进行理论课程、教学演练、教学实践三阶段式培训.在培训前后分别对受训师资人员及其所带教的50名学员进行临床能力的测试与评估,采用白评调查问卷对受训师资人员培训前后的全科医疗工作能力、全科医学教学能力、个人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前后师资人员在全科医学知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技能方面的测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94、0.674和0.326).自我评价问卷调查发现,培训后师资人员的全科医疗工作能力(t=-2.840,P=0.015)、个人综合素质方面(t=-3.017,P=0.011)较培训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师资人员带教学员的评估方面,带教后50名学员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t=-9.200,P=0.000)、体格检查(t=-9.947,P=0.000)、临床操作技能(t=-14.828,P=0.000)与带教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阶段式、系统化的师资培训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师资培训班,将教学理论与临床带教密切结合,强调师资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规范开展社区全科师资培训、提升师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在岗培训的效果,以提高全科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培养实用型全科人才.方法 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完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形式,对28名青年医师及新聘用医师进行在岗培训.结果 培训后医师在全科理念、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医患沟通等方面与培训前比较,均有明显的改善.27名及以上医师认为培训对意识更新、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能力有一定帮助.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自行培养实用型全科人才,作为上海市全科培训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7.
背景 目前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医疗能力培训教学安排缺乏需求证据支持。目的 为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培训制定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计划。方法 2019年11-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中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5名全科医生进行全科培训需求内容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全科医学基本技能、全科医学其他技能、全科医学临床操作4部分3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10级评分法,并根据条目需求评分设置优先等级。结果 按条目评分≥9分的全科医生人数占比从高到低排序,在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部分,需求最高的是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策略〔47.7%(31/65)〕;在全科医学基本技能部分,需求最高的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55.4%(36/65)〕;在全科医学其他技能部分,培训需求最高的是社区营养指导〔36.9%(24/65)〕;在全科医学临床操作部分,需求最高的是氧气疗法、呼吸疾病常用吸入器和喷雾器使用方法〔46.2%(30/65)〕。根据评分优先等级标准,筛选出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策略、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社区常见症状和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急救技术、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常见影像识别解读(放射、B超)、十二导联及动态心电图判读8项作为首选培训内容,以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等13项主要备选培训内容。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紧密型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性培训方案中的8项首选培训内容和13项主要备选培训内容,可为医疗机构根据其自身资源定制培训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胜任为基础的在岗医生培训模式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管辖的1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等距随机抽样,其中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47名在岗医生为试验组,其余5所的49名在岗医生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方法,试验组采用以胜任为基础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与技能考试,同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项目的 开展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后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试成绩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项目开展情况的评价,除门诊基本医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胜任为基础的在岗医生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社区医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项目的 开展,达到人才培养、机构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湖南省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现状和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衡阳、娄底3个市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所乡镇卫生院共358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目前我省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处于低学历、低职称现状。(2)81.3%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接受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总体培训效果评价不高。(3)影响培训需求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学历、工作类型及培训效果等。结论我省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需求意愿强,目前培训效果有待提高,建议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武芳  伍祥林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2):2696-2700
目的 评价重庆市全科医师培训后参训学员的社区工作行为转化效果。方法 依据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情况,选取沙坪坝、渝中、江津、南岸、璧山5个区县;依据学员参训基地所提供的2010、2011年全科医师培训名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以上5个区县参加重庆市全科医师培训结业后2~3年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51例为参训学员组。按照整体1∶2配比对照原则,在参训学员所属机构抽取学员同事99例为学员同事组。采用方便抽样和目的性抽样,选取参训学员和学员同事1~3例患者,共选取参训学员接诊的患者128例,学员同事接诊的患者133例。于2014年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参训学员和学员同事调查问卷、患者调查问卷开展面对面调查。参训学员和学员同事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参训学员及学员同事的基本情况和全科医学认-知-行情况;患者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参训学员及学员同事接诊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患者对参训学员及学员同事服务评价。参训学员和学员同事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患者调查问卷共发放261份,回收有效问卷26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参训学员与学员同事在参加全科医学培训意愿、"六位一体"观念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处理、识别危重病并转诊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是否承担非医疗业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生是否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综合诊治、医生有无解释病情、医生有无解释治疗、医生处方当否、医生是否用药告知、医生是否主动回访、医生是否主动健康教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生有无耐心倾听、医生是否心理疏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科医师参训学员社区工作行为改善,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家庭医生团队在初级保健中以温情守护居民健康,然而受基层医疗建设不足等条件的种种制约,如何保证温情守护?目的 了解广东省首批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广东省共36个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法各层按1∶1∶1的比例从3类卫生技术人员中抽取调查对象。分别是管理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及其他社区卫生工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总体工作满意度以及21项满意度因子。分析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75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有效回收率为91.3%。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自我评价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是(3.8±0.7)分,217名(86.5%)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工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21项满意度因子的得分均值中,得分最高的是“同事关系”(4.1±0.5)分,得分最低的是“单位福利待遇”(2.8±1.1)分。不同年龄对与领导的关系的满意度、不同文化程度对工作量的满意度、不同职称对得到同事的帮助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人数及分配合理程度〔OR=2.118,95%CI(1.072,4.184)〕、个人能力提高情况〔OR=2.220,95%CI(1.181,4.173)〕、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度〔OR=1.905,95%CI(1.023,3.546)〕、与领导的关系〔OR=4.640,95%CI(1.328,16.214)〕和同事关系〔OR=5.111,95%CI(1.330,19.644)〕是影响总体工作满意度的因素(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人数及分配合理程度、个人能力提高情况、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度、与领导的关系和同事是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4—2016年在重庆市全科医学教育中心参加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的408例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强化教学能力培训方案进行培训。以培训前后的考核得分差值评价学员的培训效果,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医院级别的学员考核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学员考核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0例学员完成了参培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其中评分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培训机构培训教学与管理效果好(8.1±1.2)分、个人发展需要(7.8±1.2)分、单位发展需要(7.7±1.2)分。是否因培训机构培训质量与管理效果好、单位发展需要、个人喜欢教学/教学相长、单位有教学激励机制、单位收入下降致工学矛盾、单位缺人致工学矛盾、单位缺乏带教激励机制、单位缺乏带教机会、单位被迫完成指令性任务、单位有教师遴选制度来参培的学员考核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因个人发展需要来参培的学员考核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因个人喜欢教学/教学相长、单位有教学激励机制、单位缺人致工学矛盾、单位缺乏带教机会、单位被迫完成指令性任务、单位有教师遴选制度来参培为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个人喜欢教学/教学相长、单位有教学激励机制、单位因缺人致工学矛盾、单位缺乏带教机会、单位被迫完成指令性任务、单位有教师遴选制度为来参培的学员的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全科医学培训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志军  刘何根  王莹  梁小雨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784-2786,2789
目的了解河南省全科医学培训的现状,并对当前全科医学培训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评估,为发展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定量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定性调查:采取专家座谈会、医务人员专题小组讨论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领导个人深入访谈等方法。结果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职称、学历层次都较低,全科医学培训力度不够,接受过培训者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不高,但培训需求意愿较高。结论加强全科医学培训工作,必须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借鉴国外全科医学培训的先进模式,完善职称、待遇、培训经费、就业激励等相关配套政策,并在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培训途径等方面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对小型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培训的需求及其培训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14名参加mini-CEX师资培训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全科师资)在培训前后进行调查,了解培训需求及对培训的满意程度、对教学录像的评分.结果 全科师资培训前,39%(44/114)知道mini-CEX,97%(111/114)希望通过培训了解如何实施mini-CEX.培训后,30%(34/114)~55%(63/114)对mini-CEX的7项主要考核项目完全理解.50名全科师资在培训后对教学录像进行了评分,其中对冠心病、便血教学录像的评分与标准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腹痛教学录像的评分与标准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带教年限≤5年和〉5年的全科师资对3段教学录像整体表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全科带教师资对mini-CEX的师资培训有较高的需求,但短期培训效果尚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取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该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的721名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调查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续约意愿,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知晓、认知、利用、需求情况。结果 721名居民中,569名居民(占78.9%)存在续约意愿。知晓签约医生居民的续约意愿与不知晓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知晓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医生团队组成居民的续约意愿与不知晓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情况的各条目中,不同认知情况居民的续约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上门诊疗、健康评估、门诊诊疗、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服务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未接受过的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受过电话随访、免费体格检查、疾病康复、家庭护理、预约转诊、预防保健服务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未接受过的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急/危/重症转诊、传染病防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无需求的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无需求的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就诊便捷性、是否赞同社区首诊、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重要、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有急/危/重症转诊需求对居民续约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较高,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就诊便捷性、是否赞同社区首诊、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重要、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有急/危/重症转诊需求是签约居民续约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时预约就诊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分别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2013年5月-2014年5月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候诊区分时预约就诊实施前后患者各1 500例,对其实施前后满意度、挂号和候诊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前后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 250、1 276份,有效回收率为83.33%、85.07%。实施前后患者对诊疗环境、诊疗时间、医患沟通充分、病情熟悉程度、候诊时间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满意率由实施前的89.12%(1 114/1 250)上升为实施后的97.26%(1 241/1 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P<0.01)。实施后患者挂号、候诊时间较实施前均缩短〔(7.3±1.6)min比(26.0±1.8)min、(8.7±2.1)min比(29.9±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时预约就诊模式对优化门诊就诊流程、缩短患者非医疗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发挥重要作用。分时就诊、有序就医的门诊建设思路得以初步体现。 社区卫生服务|分时预约就诊模式|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自2020年10月开始,依托邵逸夫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教学资源和经验,德清县属德清县人民医院及下属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人才开展了“师资培养-骨干培养-持续培训”三个阶段的分层递进式教学培养。目的 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开展区域全科医生分层阶梯式培训的相关成效。方法 对14名高级师资人才进行参与培训前(2020年10月)、邵逸夫全科科室轮转培训结束时(2021年1月)和总体完成12个月培训时(2021年10月)的阶段能力评价,能力评估涵盖全科职业能力、全科临床能力、全科实践技能、全科教学能力、全科专业能力5个方面;对28名全科骨干医师参与培训前(2021年1月)和总体完成12个月培训时(2021年12月)的阶段能力进行评价,能力评估涵盖全科职业能力、全科临床能力、全科实践技能、全科专业能力4个方面。对82名初级梯队全科医师参与培训前(2021年1月)和总体完成12个月培训时(2021年12月)的阶段能力进行评价。能力评估涵盖全科职业能力、全科临床能力、全科实践技能3个方面。结果 14名高级师资不同时间全科职业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探讨其对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5-01至2017-06-30温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梧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社区居民5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社区家庭医生组(单纯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两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两组居民性别、年龄、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医保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的签约意愿高于社区家庭医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就医可接受距离、就医行程时间短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担心误诊漏诊、延误病情、用药不规范、转诊不方便发生率高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两组居民担心服务态度不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提高其签约意愿,可有效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居民分层就医、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满意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0年11月,在广州市各区(市)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约40%的比例随机抽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5家,在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其服务范围内的社区居民50~55名,居民数为2992名。采用自行设计的《广州市城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该2992名居民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对居民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别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各条目的满意度评分情况,并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将2992名居民分为非常满意型、较满意型、较满意的一般型、一般满意型及不满意型5个类别,各类别居民数分别为321人(10.7%)、1107人(37.0%)、805人(26.9%)、160人(5.4%)及599人(20.0%)。不同类别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各条目的满意度评分平均值依次降低,趋势基本相同;满意度评分均较高的条目为就诊地点方便;均较低的为总就诊费用和医疗设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付费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就诊方便性方面,但总就诊费用和医疗设备方面有待加强,年龄和付费方式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学历以专科以上为主占84.72%,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②61.4%的全科医生接受过不同形式的全科医学培训。③95.54%的医务人员有不同程度的进修意愿,91.6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愿意派医务人员参加培训。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全科岗位医务人员具有较强的培训需求,但培训内容与形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今后要深入做好岗位和个人培训需求调查,完善培训内容,同时多采用短期实践培训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