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神经数目少 ,但纤维多 ,联系复杂 ,学习非常困难 ,现对脑神经作一些探讨。第一、联系前后 ,打好学习基础。一方面在学习脑神经前复习颅底内面观中的主要形态结构 ,特别是重要的管、孔、裂 ;另一方面简要介绍脑干外形 ,为学习脑神经连脑部位打基础。第二、全力以赴 ,讲授脑神经名称、序号、出入颅脑部位。首先列表进行讲授 ,并在表上对脑神经出入颅脑部位进行分析帮助记忆。其次进行歌决记忆。如 :脑神经名称序号 : 嗅 视 动眼 , 滑 叉 外展 , 面 听 吞咽 ,迷副舌下顺序全 :脑神经连脑部位 :嗅大视间动滑中 ,三叉展面前庭桥 ,舌咽迷…  相似文献   

2.
论脑神经核和脑神经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系统是解剖学教学中的重点 ,更是一个难点 ,可概括为“三难一易” ,即“难描述、难理解、难记忆 ,易混淆。”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桥梁 ,脑神经核是其内部构造中最为复杂的部分 ;脑神经作为周围神经系统中的重要内容 ,与脑神经核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成为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作者仅将多年来的认识和教改经验总结如下。1 脑神经核的教与学应重视基础知识 ,强化概念认知1.1 从基本概念入手。许多学生存在着基础薄弱 ,概念模糊等问题。因此 ,首先讲清楚基本概念是必须的。包括神经核与脑神经核 ,核团与纤维 ,机能细胞柱 (运动柱与感觉柱 ) ,…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系第七对脑神经为复杂的脑神经,属混合性脑神经,在脑神经疾病中,面神经麻痹是很常见的,因此,了解面神经的解剖,对临床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纤维成份 面神经的纤维成份如下。1.运动纤维:动物纤维自脑桥面神经核发出,分布于面部表情肌,镫骨肌,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颈阔肌,司随意运动。2.味觉纤维:起于舌前2/3味蕾,经鼓索神经,中间神经(含味觉分泌纤维)传至延髓孤束核,纤维上行达丘脑,经内囊至中央后回下方,司舌前2/3味觉。3.分泌纤维:发自  相似文献   

4.
综合性脑神经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神经是解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部分脑神经含有多种纤维成分,相互之间交通联系复杂,学生在学习脑神经时特别难懂。在临床上颅脑外科、耳鼻喉科、整形科等对这方面的知识要求较高。以往解剖学教学一般都是在一件标本或一幅图片上显示局部一至数对脑神经。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12对脑神经的整体分部以及相互关系。为此,我们利用一  相似文献   

5.
刘娟 《解剖与临床》2011,16(1):73-74
脑神经核作为脑干内部的主要结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无法制作出完整的解剖标本,模型在购置不到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挂图作为教具,这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枢神经的神经核与传导途径,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制作出一套关于神经传导通路的模型,使各种传导通路的纤维及神经核团的位置都一一清楚显示,现将脑神经核及脑神经模型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探讨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后TH、DJ-1和Nurr1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0~1 d C57BL/6仔鼠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中脑神经干细胞的生长状况;通过Brd U掺入实验明确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利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观察子代细胞分化趋势和DA分化相关因子TH、DJ-1和Nurr1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在条件培养基的作用下,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呈悬浮的神经球生长,增殖速度较慢,干细胞数量较少;低血清自然分化条件下,中脑神经干细胞更易分化为Tuj-1阳性神经元,且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DJ-1和Nurr1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时间依赖性,d7与d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在增殖和分化方面存在区域特异性,提示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此研究可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优势供体选择提供有利的探索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脑干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结构,其解剖结构众多、细微,内部灰质被白质分成不连续的神经核,既包括与第Ⅲ~Ⅻ脑神经联系的脑神经核,由于第Ⅲ~Ⅻ脑神经分别由一种或数种功能不同的纤维组成,每种纤维在脑干都与相应的脑神经核联系。这些脑神经核的功能不同,形态、大小、位置也不同,决定了脑干内部结构的复杂性,脑干的灰质也包括脑干网状结构中的核团以及脑干固有核。白质同样被灰质和网状结构划分成不连续状,这其中既包含联系脊髓与高级中枢的  相似文献   

8.
<正>脊髓背角是痛信息传递的关键门户。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几乎没有来自于外周的痛信息仅在脊髓中继就简单地向上位脑结构传递。目前能够肯定的是,脊髓背角存在较为复杂的神经环路,该环路的传入是不同类型的初级传入纤维,该环路内部包括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神经元,该环路的传出较为单一,是投射神经元,但是这些投射纤维不仅向传统神经解剖学概念上痛信息第三级神经元丘脑投射,更多的投射纤维涉及其它多个脑区。同时,目前得到共识的是,脊髓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轴突导向分子EphA5在胚胎中脑神经上皮干细胞向靶组织纹状体特异性投射中的作用。方法自孕11d大鼠取材胚胎中脑神经上皮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EphA5在神经上皮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取材鼠脑纹状体组织,应用冰冻切片、RT-PCR及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EphA5的配体Ephrin-A5的特异表达情况;将胚胎中脑神经上皮干细胞与新生鼠纹状体组织块联合培养,观察细胞的靶向生长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胚胎中脑神经上皮干细胞可明显向纹状体生长并呈EphA5阳性,靶区纹状体组织中可检测到其配体Ephrin-A5高表达。结论轴突导向分子EphA5受体及其配体Ephrin-A5可介导胚胎中脑神经上皮干细胞向纹状体组织的靶向生长。  相似文献   

10.
新生鼠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海刚  龙大宏  冷水龙 《解剖学研究》2003,25(2):88-90,i003
目的 探讨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方法 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 ,加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FGF 2 )刺激生长 ,在体外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克隆培养和血清诱导分化 ;采用免疫组化研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 ,并用 5 溴 2 脱氧尿苷 (BrdU)标记证实其增殖能力。结果 从新生鼠基底前脑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 ,该细胞具有连续增殖能力 ,可以传代培养 ,表达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抗原 ,可以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BrdU标记结果阳性。结论 新生鼠基底前脑存在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
臀上皮神经及其入臀点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痛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对25具(50侧)成年尸体的臀上皮神经的支数及其入臀点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臀上皮神经支数可有1~6支,以4支为多见,占48%±7%;穿经竖脊肌外缘,行于竖脊肌与髂嵴附着点处的骨纤维管内进入臀部;入臀点与髂嵴纤维束关系密切,31.18%经其浅面走过,43.01%穿过纤维束,25.81%行于纤维束的深面。结论:臀上皮神经多为4支,在经过髂嵴纤维束时易被固定卡压,引起腰、臀区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192-IgG-saporin致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学习记忆和海马胆碱能纤维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192-IgG-saporin(2.5μg/5μL)侧脑室注射SD大鼠建立痴呆模型后,行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移植,4周后行Y迷宫检测,并观察大鼠海马胆碱能纤维数的变化。结果Y迷宫检测显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模型组(107.38±9.34、3.75±0.71)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而移植组(75.26±5.33、5.45±0.51)有所改善(P<0.05);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辐射层和齿状回分子层胆碱能阳性纤维,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CA1辐射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纤维密度分别减少到11.07%和12.96%(P<0.01),与正常组比较均而干细胞移植组则分别恢复到正常组的81.39%和75.30%(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能促进192-IgG-saporinAD动物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及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轴突导向因子EphA5在中脑神经上皮细胞向纹状体投射中的作用.方法:从孕11d大鼠胚胎取材并培养中脑神经上皮细胞;设计EphA5基因干扰序列,构建RNA干扰载体,采用电转染技术将EphA5干扰载体转入中脑神经上皮细胞,电转后将中脑神经上皮细胞与纹状体共培养,观察转染后中脑神经上皮细胞向纹状体组织的靶向生长情况.结果:中脑神经上皮细胞与纹状体组织块联合培养,神经突起明显朝向组织块生长;EphA5基因干扰载体转染中脑神经上皮细胞可降低EphA5蛋白表达,EphA5基因沉默后神经上皮细胞突起朝向纹状体生长趋势不明显.结论:EphA5基因沉默后中脑神经上皮细胞向纹状体投射减弱,EphA5基因可调控中脑神经上皮细胞向纹状体的靶向投射.  相似文献   

14.
颈静脉孔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与颈静脉孔相关的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从颅底内、外面,对80具成年颅骨的颈静脉孔进行观测;并对20具成人尸头进行解剖,观察该区域神经血管解剖关系。结果:①62.3%右侧颈静脉孔较左侧大,15.9%左侧较大,21.8%两侧大小一致;②14.38%的颈静脉孔有骨桥,85.62%无骨桥;③颈静脉孔内、外侧缘距正中矢状面两侧的平均距离颅外均较颅内大:颅外分别为26.11mm和33.41mm,颅内分别为22.29mm和27.52mm。④XI脑神经多沿颈静脉孔前上缘,X、XI脑神经沿内侧缘出颅,两者被纤维索(占87.5%)或骨桥(占12.5%)隔开。⑤IX脑神经多经颈静脉孔外口前上缘向前下越过颈内动脉表面;IX脑神经经颈内静脉深面(占57.5%)或其浅面(42.5%)行向后下。结论:右侧颈静脉孔通常较左侧大,左右不对称;影像学观测该区域血管、神经应选择恰当的层面。  相似文献   

15.
人腓总神经及其分支功能束定位与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腓总神经及其功能束的定位与定量情况。方法取20侧成人尸体腓总神经,采用Kam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法进行染色,并对其分支走形、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片内可见躯体感觉神经、躯体运动神经、γ-薄髓神经神经、交感节后无髓纤维。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的躯体运动束主要位于神经断面的内下象限、外侧和后内侧;躯体感觉束主要位于神经断面的外上象限、后外侧和前内侧。腓浅神经纤维束及其各种神经纤维数量都比腓深神经多(P〈0.05)。结论腓总神经及分支内感觉纤维与运动纤维相互混合,且存在同种纤维分区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6.
平角涡虫脑神经节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多肠目海产种类平角涡虫脑神经节的显微结构。平角涡虫的一对脑神经节在中央连接呈蝶形,长约370μm,最大宽度约490μm。由脑神经节向前、后及两侧共发出9对神经纤维束至周围组织中。神经节表面有结缔组织鞘膜将其与周围组织分隔,神经细胞胞体分布于神经节周边部.相同类型神经细胞分区分布明显。本文将神经细胞分为9个细胞群:吻端外侧小细胞群,吻端细胞群,前背侧细胞群,背侧大型细胞,背侧小细胞群,后背侧细胞群,前腹侧细胞群,后腹侧细胞群和外侧细胞群。神经节中央部由神经纤维毯组成,左右两侧神经节间的横向纤维联系主要存在于神经节前半部分,后半部以纵行纤维为主,偶见散在的横向联系纤维。  相似文献   

17.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小脑神经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好发年龄高峰为8岁,多数发生在20岁以前。2000年的WHO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分类中强调髓母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分型,除了经典的髓母细胞瘤以外,还有促纤维增生型、大细胞型/间变型、髓肌母细胞型和黑色素型等。其中经典的髓母细胞瘤占大多数,镜下观察由致密成群、核染色质丰富并缺乏胞质的肿瘤细胞组成。可见  相似文献   

18.
张文斌  熊抗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0,16(4):333-336,T006
本文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了内源性5-HT终末、Ⅸ、Ⅹ脑神经初级传入终末在孤束核内与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分别向臀旁外侧核微量注射四甲基罗丹明,Ⅸ、Ⅹ脑神经干内微量注射生物素化葡聚糖胺,以免疫荧光和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5-HT、内脏神经初级传入终末和孤束核内的四甲基罗丹明逆行标记神经元。结果发现,大量罗丹明逆行标记细胞(红色)主要位于注射侧孤束核的内侧、小细胞亚核及连合核。同部位也同时观察到5-HT能阳性终末(蓝色)和内脏神经初级传入终末(绿色)。两种终末的终扣和膨体紧靠逆行标记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或与其重叠,这些可能是突触连接部位的接触点。本文结果提示:中枢内的下行性5-HT纤维可能直接作用于孤束核内向臂旁核投射的神经元且通过与内脏神经传入终末在此处的汇聚,而产生新的神经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神经内镜辅助在同一“锁孔”下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第Ⅴ、Ⅶ、Ⅷ、Ⅸ脑神经疾患提供微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尸头5具10侧,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模拟颅后窝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锁孔下在第Ⅴ、Ⅶ、Ⅷ、Ⅸ脑神经与微血管之间垫入Teflon棉。结果: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30mm×25mm锁孔,通过神经内镜可清晰显示第Ⅴ、Ⅶ、Ⅷ、Ⅸ脑神经与微血管的关系,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可在第Ⅴ、Ⅶ、Ⅷ、Ⅸ脑神经与微血管之间垫入Teflon棉。结论:可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同一锁孔下进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第Ⅴ、Ⅶ、Ⅷ、Ⅸ脑神经疾患,利用神经内镜可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对于术中辨认责任血管以及置入Teflon棉的正确性起到重要帮助,可减少微血管减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全身多发性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鞘瘤多为单发,以听神经瘤为多见。我们在局解教学中,发现全身多发性神经鞘瘤1例,瘤体大且多,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男性标本,50岁左右,周围神经、脑神经和交感神经均可见沿神经干分布的串珠样的瘤体,遍及全身各处,小的神经分支也不例外。瘤体从黄豆至鸡蛋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