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以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为对象,针对化学反应工程在化工类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对课程体系的构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探讨。为适应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化工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化学反应工程重点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明霞  袁颂东 《广东化工》2009,36(2):111-112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反应工程基础、强化工程分析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重点课程建设根据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学科特点,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等方法,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希望能为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课程模块化是将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衔接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化工专业"应用转型"的根本。本文以化工设计作为构建模块化课程的主线,以地方行业的需要及发展前景为依据,提出了灵活多样的课程组织形式,建立了突出对应用能力培养的理论-实践耦合的模块化课程新结构,设计了理论-实践耦合的化工专业模块化课程实施方案,融合了课堂教学、课题练习、案例分析、项目研讨、实验实训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开发了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在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学习主动性,获得了作为教学主体的成就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职业技能和工程素养。  相似文献   

4.
周国娥 《广东化工》2010,37(11):206-207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是化工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反应工程基础、提高工程分析能力具有重大作用。文章针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点,阐述了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改革,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发展及高校教学改革的需求推动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发展,以化学反应工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例,依托此平台加快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的更新、促进课堂及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化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实施化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即通过将理论和实验教学、设计实践、创新活动与虚拟仿真、软件模拟、智能化工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以期帮助学生树立大工程观,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作为化工类的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适时改变,培养适应新经济和新工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化工创新人才。本文从《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化工原理》理论及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与实验研究、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我院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地进行教学探索,并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Aspen Plus软件应用及化工实习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对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工程类课程。通过以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程为契机,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知识体系特征,经过精选讲课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来加强实践教学等手段,逐步形成课程培养新体系。最后探索了适合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有效学习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刘国阳  贺新福  汪广恒  章结兵 《广州化工》2023,(13):277-279+294
基于化工分离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作为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化工设计竞赛作为《化工分离工程》专业知识应用的有效实践方式,以化工分离设计的专业能力要求在化工设计竞赛中的应用为出发点,从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优化以及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提出基于教-赛融合促进《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1.
"热"与"冷"     
  相似文献   

12.
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形容的是陶瓷坯体最后经过柴窑"火"的烧炼后,成为了精美的瓷品.这是一道难过的"坎",这期间陶瓷坯和"马尾松柴"以及窑炉三者都发生化学与物理的变化,演绎出了用什么样的"柴",什么样的"窑",什么样的火温烧出什么样的"瓷"的神秘变化.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的学者发现,俄罗斯许多年轻男子患有所谓:"经理综合症",由于过度劳累和紧张,他们甚至对性生活都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4.
何生龙 《电镀与涂饰》2000,19(4):57-58,61
中国即将加入WTO(世贸)组织,经济的全球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以电镀行业来说,如何寻找在新世纪中的定位和发展空间.我们不能指望加入世贸后发达国家会在电镀技术上援助扶持我们,只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既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要学会"与狼共舞".尤其要学会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场合搜集、研究、剖析、索取及利用外商各种技术为我所用,对我国电镀发展是很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粘”“黏”两字的混用问题由来已久,早在十多年前本刊就曾发起过对此问题的讨论,以期统一认识、消除乱象,但效果欠佳。随后,国内某出版社公布了他们自己的“粘与黏”的规定用法。这一内部规定不但没有起到在科学的基础上规范用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汪良贤 《佛山陶瓷》2002,12(9):34-37
国内卫生陶瓷产品两个主要标准:GB/T-6952-1999《卫生陶瓷》,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1999年6月1日实施(以下简称为《国标》);JC/T856-2000《6升水便器配套系统》,由国家建材局批准,2000年8月1日起实施(以下简称为《行标》)。前者已经实施三年,后者也实施二年。在这期间,卫生陶瓷企业和业内专家针对这两个标准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笔者就自己在实际执行两个标准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国内同行商讨。1 国标和行标的异同比较这两个标准适用范围是不同的。国标适用于卫生陶瓷产品,行标适用于各类…  相似文献   

17.
赵全生 《中国涂料》2005,20(8):13-14
对“涂料”与“油漆”词语内涵的历史演变,国家标准、辞典的注释进行解读和讨论,并提出对“涂料”、“油漆”、“漆”、“水性漆”及相关词语的理解和定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国外反倾销案例也逐渐增多。本文以温州打火机遭遇欧盟反倾销和广东瓷砖遭遇印度反倾销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他们遭遇国外反倾销的原因以及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从中归纳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为今后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尹月华 《江苏陶瓷》2009,42(1):15-15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有三种不同的基本形态:第一是光素器,第二是花器,第三是筋纹器。一个技艺基本功扎实的壶艺工作者,必须对三种基本制作技法能领会和熟练运用,便能够在紫砂壶艺术的天地中自由地创作,创作出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具有自己个性风格的作品。也就是说,一个紫砂艺人,必须既能掌握紫砂光素器制作的技能,又能掌握紫砂花器和筋纹器制作的技能,这样才可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