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大鼠TNF-a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身动脉血注入法 ,在Wistar大鼠身上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 ,以针刺为治疗手段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并与非针刺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 :针刺治疗组TNF α的表达在注血后 6h、2 4h、3d、7d、14d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后TNF α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针刺前后的血清TNF α、sICAM 1水平变化 ,探讨缺血性脑损伤机制及平衡针法在缺血性损伤中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 ,光化学法诱导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酶联法 (ELISA)测量血清TNF α、sICAM 1值。结果 :血清TNF α、sICAM 1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上升 (P <0 .0 0 1) ,平衡针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 (P <0 .0 5) ,血清TNF α与sICAM 1呈正相关 (r=0 .83 4,P <0 .0 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TNF α、sICAM 1含量明显上升 ,二者呈正相关。平衡针法治疗可降低其TNF α、sICAM 1水平 ,从一定程度上抑制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益气活血方 (主药 :人参、黄芪、黄精、赤芍药、西红花 )的作用机理 ,观察该方对心梗后左室重构大鼠外周血PCⅢ、TNF α、ET 1水平的影响。Wistar雄性大鼠建立心梗模型后 ,分为 5组 ,即益气活血方大、小剂量组 ,卡托普利组 ,模型组 ,假手术组 ,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 3个月 ,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PCⅢ、TNF α、ET 1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PCⅢ、TNF α、ET 1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 5 ) ;所有给药组对PCⅢ、TNF α、ET 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 ,其中益气活血方大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的作用尤为明显 (P <0 0 5 )。结论 :益气活血方能够抑制心梗后大鼠心肌纤维化 ,抑制血浆ET 1增加 ,拮抗TNF α。推测这是该方干预心梗后左室重构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散血明目片抑制积血所致PVR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散血明目片对兔玻璃体积血所致PVR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血造兔右眼玻璃体积血模型 ,分别于造模后 4周、8周观察增殖膜分级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检测积血玻璃体中TNF α、IL 6含量。结果 :玻璃体积血 4周 ,玻璃体内增殖不明显 ;TNF α、IL 6含量 :散血明目片治疗组与血塞通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模型组之间TNF α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IL 6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维持了TNF α、IL 6的高表达 ;8周 ,散血明目片组增殖最轻 ;TNF α、IL 6含量明显降到低水平 ,与血塞通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与模型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散血明目片在玻璃体积血的早期能维持玻璃体内TNF α、IL 6的高表达 ,在积血的中晚期能够降低玻璃体内的TNF α、IL 6的含量。因此 ,散血明目片不仅可以加速玻璃体积血的清除 ,并且可以抑制玻璃体内细胞增生的启动、细胞的移行和增殖 ,从而预防PV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药物蚤休、半边莲大鼠脑出血后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以探讨蚤休、半边莲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2组,模型1组、2组,中药1组、2组,采用胶原酶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2h,中药1组、2组给予蚤休、半边莲水煎剂灌胃,另4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次/日),分别在3天、7天后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ICAM-1、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浆ICAM-1和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血浆ICAM-1和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中药蚤休、半边莲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CAM-1和TNF—α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益元生血方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外周血γ 干扰素 (γ IFN)、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影响。方法 :36例CAA患者分为肾阴虚组 ( 2 1例 )和肾阳虚组 ( 15例 ) ,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及L595细胞毒法 ,检测使用益元生血方前后外周血γ IFN、TNF α水平 ,并与正常组 ( 15名 )比较。结果 :外周血γ IFN、TNF α水平 ,治疗总组与正常组比较 ,治疗前有明显差异 (P <0 0 5 ,P <0 0 1) ,治疗后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肾阴虚组与肾阳虚组比较 ,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P <0 0 1) ,且有效率肾阳虚组高于肾阴虚组。结论 :益元生血方是通过降低CAA患者体内γ IFN、TNF α水平 ,调节紊乱的免疫状态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常通口服液对大鼠实验性肠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王春霞  侯连兵 《中药材》2004,27(4):272-274
目的 :研究常通口服液对实验性肠粘连大鼠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 ,手术造成肠粘连模型。各组治疗 7天后取血 ,测定TNF α含量 ,并记录大鼠肠粘连级别。结果 :模型组的TNF α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常通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降低TNF α含量 (P <0 0 0 1)。结论 :常通口服液能降低术后肠粘连级别和血清中TNF α含量。提示常通口服液对大鼠肠粘连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肾衰胶囊对肾衰大鼠肾功能及血NO、TNF-α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衰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大鼠肾功能及血一氧化氮 (NO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影响。方法 :用Wistar大鼠灌服腺嘌呤造模 ,分高、低剂量组及尿毒清组治疗 ,检测肾功能指标 ,及血中NO、TNF α水平。结果 :高剂量组BUN、Scr改善与尿毒清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同时能升高CRF大鼠血NO ,降低TNF α ,与尿毒清组比较 (P <0 .0 5)。结论 :肾衰胶囊在改善CRF大鼠肾功能同时 ,能升高血NO ,降低TNF α。后者可能是其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痰瘀同治”对急性脑梗塞LPO、ET、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京  曹锐  高剑虹 《北京中医》2005,24(2):67-69
目的 以“痰瘀同治”法合并中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对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抑制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浆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损伤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化痰祛瘀汤。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LPO、ET、TNF α值。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 % ,对照组为6 6 .6 7% ,差异显著(P <0 .0 5 )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 <0 .0 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 5 ) ;两组治疗前后LPO、ET、TNF α自身比较均差异显著(P <0 .0 5或P <0 .0 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痰瘀同治”的化痰祛瘀汤对改善中医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有很好的疗效,且明显抑制LPO、ET、TNF α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兔退行性膝关节病与血清中NO、SOD、MDA 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行性膝关节病与血清中NO、SOD、MDA相关性。方法 :将 3 0只新西兰白色纯种健康成熟家兔 ,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实验预防组与实验治疗组 ,每组 1 0只 ,采用单膝关节伸直位固定法复制DOA模型 ,模型组与预防组动物于造模前、造模后 3w、6w ,治疗组动物于造模前、造模后 9w、1 2w分别抽取耳缘静脉血 5ml制备血清 ,检测NO、SOD、MDA等指标。结果 :造模前、造模后 3w、6w模型组、预防组动物血清中NO、SOD、MDA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造模后 9w、1 2w血清中NO、SOD、MDA含量变化与造模前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DOA模兔关节软骨退变程度与血清中NO、SOD、MDA含量变化无明显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观察清热祛湿中药与西药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兔膝关节液中白介素 (IL Iβ)、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的影响 ,探讨清热祛湿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理 ,将 4 8只兔随机分为 4组 ,采用McCartyDJ造模方法造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变模型 ,以清热祛湿中药与秋水仙碱对比治疗。分别于造模后第 2h、6h、9h、12h取材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 ,分别测定各组、各时间兔膝关节液中IL Iβ、TNF α的水平。结果显示 :①空白对照组未能测出IL Iβ、TNF α;②造模组IL Iβ、TNF α的水平明显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1) ;③中药组低于西药组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表明 :①IL Iβ、TNF α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②清热祛湿中药能有效降低实验性痛风兔膝关节液中IL Iβ、TNF α的含量 ,其效果优于对照药秋水仙碱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家兔脑出血急性期血浆NO脑组织SOD、LPO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汉平 《陕西中医》2003,24(6):567-569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可能机理。方法 :采用脑内动脉血植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 ,采用针刺、药物、针刺加药物治疗 ,测血浆一氧化氮 (NO)、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脂质过氧化物 (L PO)含量。结果 :针刺组血浆 NO、脑组织 SOD水平较模型组高 (P<0 .0 5~ 0 .0 1 ) ,针刺组脑组织 L PO水平较模型组低 (P<0 .0 1 ) ;与药物组相比 ,针刺加药物组血浆 NO、脑组织 SOD水平较高 (P<0 .0 5) ;针刺加药物组脑组织 LPO的差别不显著 (P>0 .0 5)。结论 :针刺对实验性家兔脑出血急性期具有抗自由基损伤及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针刺治疗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电针对大鼠大脑皮质、纹状体IL 1 βmRNA、TNF 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缺血侧皮层及纹状体IL 1 βmRNA、TNF αmRNA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增高 (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 <0 0 1 ) ;电针可显著降低缺血侧皮层及纹状体IL 1 βmRNA、TNF αmRNA免疫阳性细胞表达 (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 <0 0 1 )。结论 :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缺血脑区IL 1 βmRNA、TNF αmRNA免疫阳性细胞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探讨四逆汤抗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氧自由基、一氧化氮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艳  杨成梯  吴伟康  赵丹洋 《中成药》2003,25(5):386-389
目的:从整体初步探讨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抗失血性休克的氧自由基、一氧化氮机制。方法:复制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对照组;休克模型组;休克 生理盐水复苏组;休克 四逆汤复苏组。监测各组血压变化。测定休克前、休克lh、复苏后lh、复苏后3h血浆中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MDA(丙二醛)的含量,各组观察结束后血浆乳酸、NO(一氧化氮)含量。结果:四逆汤组与生理盐水相比较,复苏3h后,血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明显降低(P<0.01),乳酸含量也显著下降(P<0.01)、血中NO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平均动脉血压也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四逆汤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少体内乳酸的堆积,升高NO,改善机体微循环,维持机体复苏后的血压,理论了减轻了由于休克后缺血缺氧、体内乳酸的堆积、微循环功能障碍造成的不可逆性的休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脊髓损伤SD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采用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打开脊椎后进行缝合。造模后24 h,人参皂苷Rg1组给予人参皂苷Rg1溶液10 mg/kg进行腹腔注射,1次/d,连续7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大鼠血清MDA、SOD、IL-1β、IL-10水平。结果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大鼠血清MDA、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 05),SOD、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 05),但人参皂苷Rg1组大鼠血清MDA、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SOD、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 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调节MDA、SOD、IL-1β及IL-10的表达对大鼠脊髓起到保护作用,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AS)对脑出血(ICH)大鼠血肿周围组织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探讨AS治疗ICH机制,为AS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定量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大鼠ICH模型。1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30只)和AS治疗组(60只)。治疗组又分为AS大剂量组(30只)和AS小剂量组(30只),分别采用AS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S治疗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脑匀浆中SOD活性、MDA水平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AS治疗组于1d、3d、7d时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AS治疗组于12h、1d、3d、7d时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治疗组于12h、1d、3d、7d脑组织含水量明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AS干预可降低ICH大鼠脑组织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减少自由基产生,减轻脑水肿。可能是AS发挥脑保护作用、治疗ICH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胆酸、栀子苷及两者配伍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TNF -α、IL - 1β和ICAM - 1含量的影响 ,探讨中药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 ,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 (胆酸组、栀子苷组、合用组、血栓通组 )。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方法 ,制作缺血 2h再灌注 12h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脑组织匀浆TNF -α和IL - 1β含量 ,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脑组织ICAM - 1含量。结果 :再灌注 12h后 ,脑组织TNF -α、IL - 1β和ICAM - 1蛋白量升高。胆酸可以明显降低TNF -α和IL - 1β含量 ,与模型组比较P <0 0 1和P <0 0 5 ,而不影响ICAM - 1含量。栀子苷对三者表达无明显影响。而两者合用可显著降低TNF -α和ICAM - 1含量 ,与模型组差异显著 (P <0 0 1) ;而合用对IL - 1β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胆酸降低致炎因子TNF -α表达的作用在和栀子苷配伍应用后作用更显著 ,而胆酸干预IL - 1β表达的作用在与栀子苷配伍后降低 ,两者合用产生了单独使用时均不具有的降低ICAM - 1的作用。据此推断 ,中药的配伍作用不是组分各自生物效应的简单累加 ,而表现为增效或减效的作用 ,配伍应用与药物单独使用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8.
脑溢安对大鼠脑出血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脑出血后Caspase 3的表达及中药制剂脑溢安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VⅡ型胶原酶于脑内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脑内Caspase 3表达的阳性神经元细胞与数目。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 12hCaspase 3表达增加 ,2 4hCaspase 3达到高峰 ,2d、4dCas pase 3逐步降低 ,7d仍有表达 ,均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脑溢安治疗组在脑出血后各时间点均较模型组明显减低 (P <0 0 5 )。结论 :大鼠脑出血后Caspase 3表达增加 ,脑溢安对Caspase 3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凉血散瘀汤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ET TNF-α FIB和TT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凉血散瘀汤治疗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以随机表法随机均分6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后4组冬采用2次注射自体动脉血法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3h治疗1、2和3组分别给予凉血散瘀汤2.4、4.8和7.2mg/(kg.d)灌胃,其他3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and 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血ET和TNF-α轻度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ET和TNF-α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ET和TNF-α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间比较血ET和TNF-α下降差不多。模型组和治疗组FIB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1)。模型组和治疗组TT与正常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凉血散瘀汤治疗大鼠脑出血后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抑制ET表达、TNF-α毒性和降低FI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脑通络颗粒对pMCAO模型大鼠血清SOD、MDA、NO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脑通络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银杏叶组,每日1次,连续7 d,给药1周后采用线栓法制备pMCAO大鼠模型,24 h后采用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比重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TB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MDA水平;羟胺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酶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NO含量。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脑通络颗粒高、中剂量和银杏叶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银杏叶组及益脑通络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中的脑梗死体积均减少(P<0.05);与银杏叶组相比,益脑通络颗粒高剂量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5)。3.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OD含量明显下降、MDA和NO含量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