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糖脂代谢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生的关系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妇产科分娩的3923名初产孕妇的早孕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sCRP)、尿酸(uA)对妊娠24—32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结果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将所有人组孕妇按WHO及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诊断标准分为GDM组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GDM组与糖耐量正常组妊娠早期空腹血糖、血脂、sCRP和uA的差异,根据妊娠结局将所有孕妇分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先兆子痫/子痫组、剖宫产组、巨大儿组、低出生体重儿组、新生儿窒息组、GDM组,比较妊娠早期代谢指标与妊娠结局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e回归分析探讨妊娠早期空腹血糖、血脂、sCRP和UA对GDM发生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GDM组早期空腹血糖[(4.4±0.6)VS(4.2±0.4)mmol/L,t=-6.91,P〈0.05]、甘油三酯(TG)[(1.9±0.7)VS(1.7±0.8)mmol/L,t=-3.30,P〈0.05]及sCRP[(2.4±1.6)VS(2.1±1.7)mg/L,t=-2.65,P〈0.05]高于糖耐量正常组。妊娠早期空腹血糖、TG及sCRP与OGTT0、60、120min血糖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空腹血糖:r值分别为0.43、0.17、0.20;TG:r值分别为0.12、0.07、0.11;sCRP:r值分别为0.07、0.08、0.08;均P〈0.05),妊娠早期空腹血糖与新生儿出生后1、5、10rain阿氏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121、-0.096、-0.076,均P〈0.05)。随着妊娠早期空腹血糖、TG及sCRP的升高,剖宫产率也增加。校正年龄后,妊娠早期血糖、TG及sCRP水平升高导致GDM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OR(95%CI)值分别为:GDM组2.07(1.59~2.69,P〈0.05)、1.25(1.07~1.46,P〈0.05)、1.09(1.02~1.16,P〈0.05);新生儿窒息组为2.13(1.43~3.16,P〈0.05)、0.73(0.45~1.18,P〉0.05)、1.01(0.87—1.19,P〉0.05);巨大儿组(〉4000g)为1.45(1.09—1.92,P〈0.05)、1.18(0.97—1.44,P〉0.05)、1.06(0.98~1.14,P〉0.05);低体重出生儿组(〈2500g)为0.97(0.62~1.52,P〉0.05)、1.35(1.06—1.70,P〈0.05)、0.97(0.83—1.13,P〉0.05)。结论GDM患者妊娠早期糖脂代谢指标虽仍处于正常范围,却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孕妇。妊娠早期空腹血糖、TG及sCRP水平上升,可能增加GDM的发生及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初期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随后发生的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在妊娠初期检测孕妇的外周血WBC计数,将以后发生GDM的232例作为病例组,糖耐量正常的482名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wBC计数;再按WBC计数四分位,从而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的妊娠初期外周血WBC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8.56×10^9/L vs8.18×10^9/L,P〈0.01)。根据wBC计数四分位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第一组WBC〈7.46×10^9/L,第二组wBC(7.46~8.33)×10^/L,第三组WBC(8.34~9.16)×10^9/L,第四组wBC≥9.17×10^9/L,相应的GDM的检出率分别为20.13%、34.61%、36.02%、39.61%。调整年龄、孕次、孕前BMI、SBP、DBP及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行Logistic回归发现,相对于第一组而言,第二组、第三组及第四组发生GDM的危险分别是第一组的2.17倍(95%CI 1.25~3.77)、2.15倍(95%CI1.23~3.76)及2.59倍(95%CI1.49~4.50)。结论GDM患者妊娠初期WEC计数升高,慢性炎症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孕妇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10809名孕妇在孕24~28周做50g葡萄糖负荷试验,阳性者再做75gOGTT,据血糖结果分为糖代谢正常(GNGT)组、妊娠糖尿病(GDM)组和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组,比较三组妊娠的结局。结果GDM和GIGT组的患病率分别为0.61%和2.50%。GDM组孕妇产后即时出血、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巨大儿、早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NGT组;GIGT组剖宫产、羊水过多、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GNGT组,低体重儿发生率低于GNGT组。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孕产妇和围生儿有不良影响,因此应重视孕期糖代谢异常的筛查、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胡雪梅 《山东医药》2009,49(34):73-7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比较IVF-ET后15例异位妊娠(观察组)、90例宫内妊娠(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有异位妊娠史8例(53.33%);宫腔内环境不良者3例(20%),对照组分别为13例(14.44%)、0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IVF-ET后异位妊娠发生与既往有异位妊娠史、宫腔内环境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71例的前瞻性研究和长期随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的母婴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地观察1988-1999年间仁济医院SLE患者妊娠结果,将患者分为病控制1年经以上妊娠组(A组),妊娠前1年内有病情活动组(B组)和妊娠期首发病例组(C组),分别观察妊娠期及产后0.5年内母婴情况并长期随访。结果:71例患者中A组患者49例,B组患者13例,C组患者9例,1例患者因严重狼疮活动而终止妊娠,另1例患者产下双胎,出生活婴71名,无新生儿狼疮,无母婴死亡,妊娠期SLE活动比例A组9例(18.4%)显著低于B组10例(76.9%)和C组9例(100%(P<0.01),A组妊娠期新发肾炎显著少于B、C组(P<0.05),产后0.5年肾炎活动显著少于B组(P<0.05),A组出生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显著少于B组(P<0.05),A组患者中既往有无SLE内脏累及者之间比较,妊娠期SLE活动和胎儿异常的比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患者病情控制1年以上妊娠,母婴安全度显著增高,既往有内脏累及不构成特别的风险,妊娠前1年内有SLE活动者母婴风险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心脏病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7~2004年6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以风湿性心脏病居多(42.4%),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21.2%),然后为不明原因心律失常,心肌炎后遗症及围产期心肌病;(2)NYHA心功能Ⅲ~Ⅳ级者,母亲死亡率40%(6/15),围产儿死亡率13.3%(2/15)。结论:围产期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心脏病产妇死亡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合并心脏疾患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痛人不同种类与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1997年1月-2006年7月收治的8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痛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痛人以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31例38.8%),其次为瓣膜性心脏病(22例,27.5%),第三位为先天性性心脏病(16例,20.0%)。心功能(Ⅲ~Ⅳ)级者,其妊娠期较短,新生儿体重较低,容易发生窒息甚至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瓣膜性心脏痛是导致孕产妇严重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母亲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围产儿质量。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妊娠时机及妊娠期治疗对SLE妊娠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8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妊娠时机及妊娠期处理措施,观察其妊娠期SLE病情变化和妊娠结局。结果21例(55.3%)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情活动,非选择妊娠者(9/26)SLE病情活动、产科并发症发生率、妊娠丢失率明显高于选择妊娠者,新生儿体质量显著低于选择妊娠者(P〈0.05)。结论妊娠合并SLE患者母体及胎儿相关疾病发生率增高,选择合适妊娠时机及积极控制SLE病情是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良妊娠结局妇女弓形虫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弓形虫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长春地区93名有流产、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孕产妇(实验组)及107名正常孕产妇(对照组)血清弓形虫抗体,进行两组间感染率差异的分析。结果 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实验组(19.35%,18/93)明显高于对照组(5.61%,6/107)(P〈0.01)。结论弓形虫感染是流产、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珍 《山东医药》2006,46(27):96-96
2002年3月~2005年7月,我们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9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96例,年龄23~46岁,平均35岁。其中输卵管妊娠85例,腹腔妊娠3例,卵巢妊娠2例,陈旧性宫外孕6例。有人工流产史者60例(62.5%),放宫内节育器者24例(25%),有剖宫产史者31例(32.3%),有妊娠史者68例(70.8%),无妊娠史者28例(29.2%),有盆腔炎病史者18例(18.8%),既往有异位妊娠史者8例(8.3%)。均有腹痛、肛门憋坠感、停经伴阴道不规则流血表现,4例出现晕厥。查体:宫颈举痛(+),附件区有压痛、移动性浊音(+)、腹膜刺激征(+)。B超检查90例,84例提示附件区有包块,17例提示盆腔液体。行尿妊娠试验96例,阳性者89例,弱阳性者7例。血hCG检查83例,均超过正常值。行阴道后穹穿刺23例,抽出不凝血15例;行右下腹穿刺25例,均抽出不凝血。  相似文献   

11.
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产后6—8周糖代谢异常情况,寻找导致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83例确诊为妊娠糖尿病患者,于产后6~8周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按WHO标准进行再分类,分为糖尿病、糖耐量低减(IGT)和正常糖耐量(NGT),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83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中产后有63例(34.4%)血糖正常(NGT组),87例(47.5%)IGT(IGT组),33例(18.0%)糖尿病(DM组)。(2)DM组的确诊孕周早于其他两组(P〈0.01),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3)DM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在孕期需胰岛素治疗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其高危因素有孕期发病早、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高、需胰岛素治疗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早期HbA1C与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对185位孕妇在孕早期检测HbA1C并分组,在孕中晚期行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进行GDM的诊断。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当HbA1c〈5.0%,5.0%~5.5%,5.5%~6.0%,6.00~6.5%,≥6.5%,各组相对应的GDM发病率分别为5%,9%,15%,44%,100%。各组与GDM的OR值及95%CI分别是0.51(0.30~0.91)、1.00、1.80(1.47~1.96)、4.12(3.68~4.93)、12.08(10.90~15.69)。当HbA1c≥6.0%,GDM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结论孕早期HbA1c与GDM有关,当HbA1c≥6.0%时,GDM发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比门冬胰岛素与人胰岛素对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接受孕期检查并分娩的应用门冬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者纳入分析(Asp组,n=77),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DM)患者2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55例。选择同期接受孕期检查并分娩的应用人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HI组,n=77)按1:1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对比2组胰岛素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血糖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胰岛素最大用量、治疗期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分娩结局。2组数据比较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治疗1周后,Asp组DM患者早餐、晚餐后2h血糖分别为(6.5±1.1)和(7.1±1.1)mmol/L,HI组则分别为(8.0±1.1)和(7.8±0.8)mmol/L;而Asp组GDM患者早餐、午餐和晚餐后2h血糖分别为(6.5±0.7)、(6.8±0.7)和(6.7±0.7)mmol/L,HI组则分别为(7.1±0.9)、(7.3±0.9)和(7.4±0.8)mmol/L;Asp组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p组DM患者早餐后2h血糖首次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为(3.0±2.2)d,HI组则为(5.0±2.1)d;Asp组GDM患者早餐后2h血糖首次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为(2.3±1.6)d,HI组则为(4.3±2.6)d;Asp组餐后血糖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均比HI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p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3.9%(DM患者1例,GDM患者2例),HI组为24.7%(DM患者8例,GDM患者11例)(P〈0.05)。Asp组DM患者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新生儿转儿科率分别为4.5%、36.4%,而HI组为18.2%、50.0%;Asp组GDM患者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转儿科率分别为10.9%、3.6%、25.5%,HI组则分别为18.2%、10.9%、38.2%;Asp组的分娩结局有优于HI组的趋势,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中,相比人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同时可明显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面,Asp组有优于Ⅲ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妇女凝血指标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比较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妇女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各30例及非妊娠妇女20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两组血浆Fg、D—D含量均高于非孕妇女(P均〈0.01),妊娠期高血压组的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轻、中、重度患者血浆Fg、D-D含量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并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重度妊娠高血压组与正常妊娠及轻、中度妊娠高血压组比较,PT、APTT均缩短(P〈0.01)。结论:动态检测孕妇血浆中凝血指标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佩明  赵亮  王晓岩  史华宁 《山东医药》2011,51(27):102-103
目的探讨卵黄囊直径和血清CA-125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104例孕周在7~10周的单胎先兆流产孕妇,其中经相应治疗后继续妊娠84例(继续妊娠组),妊娠失败20例(妊娠失败组),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卵黄囊直径;采用化学发光法连续测定两组孕妇血清CA-125水平。结果继续妊娠组及妊娠失败组中卵黄囊直径异常者分别为2例(2.4%)、13例(65%),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32.63±12.12)、(60.02±20.33)kU/L,P均〈0.05。结论卵黄囊直径异常及血清CA-125水平升高可作为妊娠结局不良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甘毅峰  黎妙妮 《内科》2013,8(4):356-357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78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40例)与硝苯地平组(38例),氨氯地平组患者口服氨氯地平5mg,1次/d,硝苯地平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10mg,3次/d,血压降至治疗目标后给予维持治疗到妊娠结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氨氯地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硝苯地平组为94.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与硝苯地平同样安全有效,可作为妊娠合并高血压治疗的常规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李慧霞  卢金香 《山东医药》2011,51(46):113-114
目的观察普贝生阴道给药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效果。方法对90例足月妊娠、宫颈Bishop评分≤5分患者行普贝生引产(观察组),并与同期行缩宫素引产的90例同类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给药至临产时间、分娩结局。结果用药后观察组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为90.0%,用药至临产时间为(7.34±3.21)h;对照组分别为33.3%、(13.48±7.26)h(P〈0.01)。观察组经阴分娩74例(82.2%),剖宫产16例(17.8%);对照组分别为56(62.2%)、34(37.8%)例(P均〈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情况比较,P均〉0.05。结论普贝生阴道给药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根据孕期分三组:一组孕〉14≤24周、二组孕〉24≤28周、三组孕〉28周进行OGTT,统计筛查结果。阳性者查糖化血红蛋白(HbA.c)。结果:孕〉14≤24周组筛查206例;GDM36例,GDM发现率17.4757%。孕〉24-≤28周组筛查1715例;GDM108例,GDM发现率6.2974%。孕〉28周组筛查146例;GDM24例,GDM发现率16.4384%。筛查的2067例妊娠期女性中GDM168例,GDM发现率8.1277%。在GDM中;孕前有超重34例,占20.2381%。高龄134例,占79.7619%。有家族史者67例,占39.8809%。有不良孕产史76例,占45.2381%。四项高危因素均无的24例占14.2857%。在168例GDM中平均糖化血红蛋白6.7246±0.4738%。结论:孕〉14≤24周首次产检用空腹/〉5.1mmol/L、75gOGTT1h≥10.0、75g 0GTT2h≥8.5mmol/L的标准论断,会过度诊断GDM。在孕〉14≤24周时GDM发现率最高,孕24周后随着妊娠周期增加,FPG水平降低,但GDM发现率升高。有超重、妊高龄、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的妊娠期高危女性GDM分布高于普通妊娠女性。建议对高危孕妇进行孕早期GDM筛查,在适宜时期进行GDM筛查可进一步保障母婴的良好结局。  相似文献   

19.
徐萍  荣风年 《山东医药》2005,45(24):77-78
关于子宫颈(宫颈)癌合并妊娠的确切定义尚未统一。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是将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6个月内发现的富颈癌,称为妊娠相关性宫颈癌。国外报道妊娠相关性富颈癌发病率为0.01%~0.1%,妊娠期富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病率为0.93%~5%。86%的妊娠期宫颈病变属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其中大部分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14%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相似文献   

20.
妊娠糖尿病(GDM)38例。正常妊娠38例为对照,于用药前作OGTT,参照Cederholm等方法计算SI、IRG.并以李氏法计算ISI,同时作血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检测。结果 GDM组SI和ISI显著降低(P〈0.01)。IRG降低不明显.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明显升高(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P〈0.01)。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结论 GDM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粘血症和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