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渝西大安区块茅口组茅一段储层是非常规的富含有机质灰质源岩,具有自生自储、源储一体的成储成藏特点,以DB1井为例,其茅一段储层岩性致密,缝洞不发育,且含滑石,为基质孔隙型储层,常规的酸压改造不能满足增产需求。以多级交替注入为核心的深度酸压工艺酸蚀作用距离有限,加砂压裂工艺虽有利于形成较长的、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支撑裂缝,但人工裂缝方位单一,针对以上难点,探索了“高温胶凝酸+变黏滑溜水携砂”多级酸化加砂交替注入的复合加砂酸压工艺,通过软件模拟优选用液规模和交替级数,采用多簇射孔、控制总射孔数以实现限流压裂。在DB1井应用后,通过基于高频压力连续监测的倒谱分析技术验证了体积压裂的网状复杂缝的形成。现场试验表明,复合加砂酸压工艺技术适用于大安区块非常规致密性碳酸盐岩基质孔隙型储层,为进一步评价四川盆地茅一段灰质源岩储层特征及含气性、优化大安探区储层改造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储层水力加砂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储集体距离井眼超过120m以上、井层深度超过6000m以上的超深井储层,目前的酸压工艺不能实现有效沟通远井缝洞发育带的目的。通过开展水力加砂压裂技术研究,具体通过选井选层、地应力及岩石力学参数模拟、压裂液体系筛选、工艺技术设计、裂缝监测与评价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既能保证形成较长的有效裂缝长度,又能保证裂缝高导流能力,通过提高沟通更远处有效储层的机率,达到提高改造储层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交联酸携砂压裂工艺在碳酸盐岩储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针对碳酸盐岩的储层改造,中外已形成了以深度酸压为主体的各种酸压技术,同时还尝试了加砂压裂改造。在分析酸压和加砂压裂不足的基础上,针对长庆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点开发了交联酸携砂压裂工艺,交联酸压裂液具有黏度高、滤失低、摩阻低、易泵送、酸岩反应速度慢、造缝效率高、返排容易、流变性好、能携砂等一系列优点,从而实现酸液体系深穿透、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延长压后有效期、提高单井产能的目的。从2006年以来先后运用该技术在靖边气田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交联酸携砂压工艺改造试验,与邻近井的其他施工工艺增产效果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TP区是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主力产油区块之一,在高温、高闭合压力条件下,常规酸压形成的酸蚀裂缝穿透距离受限且易发生闭合,酸压投产后表现出快速递减特征。通过实验研究开发了水力加砂压裂+酸压复合改造技术,前期利用冻胶携砂以提高人工裂缝远端导流能力,后期采用酸液刻蚀来提高近井导流能力和改造范围,从整体上提高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及其保持率。水力加砂压裂+酸压复合改造技术在TP区现场实施6井次,建产率达到83.3%,累产油3.76×104 t,表明该技术在低品位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重复酸压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酸压工艺是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核心技术之一,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近半数的井经过一次酸压仍未获得工业油气流或仅获较低产能。另外,部分井投产后不久由于裂缝导流能力失效,生产过程中产量下降较快。通过对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前期重复酸压的27口井的储层特征、施工设计、现场施工和排液等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再认识,找出影响重复酸压增油效果的主要原因,对碳酸盐岩油藏是否可以进行重复酸压改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重复酸压选井选层原则,并对重复酸压高温工作液、配套工艺进行了调配和优化,3井次的重复酸压现场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属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酸压后近井地带的岩石剩余抗压强度不足以支撑酸蚀裂缝,压裂缝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蠕变闭合,进而丧失导流能力。分析了酸携砂技术对导流能力的贡献、酸蚀裂缝形态及支撑剂在酸蚀裂缝中的存在状态,并研究了后置砂酸压改造技术。该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酸蚀裂缝在近井地带过快闭合而丧失导流能力的问题,且投入少,现场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7.
低渗白云岩储层自身物性条件较差,常规酸压及水力加砂压裂工艺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改造效果。在分析针对靖边气田现有白云岩储层改造面临的难点基础上,开展了交联酸携砂酸压工艺的研究与现场实践。该工艺将酸液携砂填充裂缝与破胶后酸化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以最终形成高导流能力的酸蚀-支撑复合裂缝,扩大了油气渗流通道。现场11井次试验表明,措施成功率达100%,最大加砂量25.1m3,压后平均返排率在82%以上,平均试气无阻流量达12×104m3/d以上,最高获37.0236×104m3/d。与邻井其他工艺增产效果相比,该工艺具有一定优势,为碳酸盐岩类储层增产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靖边气田白云岩储层交联酸酸压技术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针对碳酸盐岩的储层改造,中外已形成了以深度酸压为主体的各种酸压技术,同时还尝试了加砂压裂改造.在分析了酸压和加砂压裂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携砂酸压工艺.在大量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靖边气田纯度较高的白云岩储层进行了交联酸携砂酸压的研究与实践.先后运用该技术施工11井次,成功率达100%,有效率为100%,最大加砂量为25.1 m3,加砂规模接近该地区普通加砂压裂的规模.压裂前每口井均无气产出,而压裂后试气的无阻流量或井口产量为1.031 8×104~37.023 6×104m3/d,返排率均大于79%,与邻近井的其他施工工艺增产效果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酸化压裂目前已成为哈拉哈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增产重要措施。为准确评价措施效果、分析酸压后储层渗流特征,利用酸压施工曲线、裂缝净压力拟合及酸压后不稳定试井技术对16口井分析评价,双对数皆未出现裂缝渗流特征。将双对数曲线所反映储层渗流特征分为三类:径向复合、串珠状、裂缝伤害,并依据酸压改造对油藏所起实质性作用,将酸压有效性分为三类:效益型、改善型、无效型,为酸压后储层渗流特征识别及后期措施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波  袁栋 《试采技术》2005,26(2):14-17
塔河奥陶系油藏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酸化压裂是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的有效手段。在酸压设计中,采用FracproPT三维压裂设计软件,模拟了酸压形成裂缝的缝长、缝高、缝宽等参数,但在酸压施工中,酸压形成的实际裂缝参数是未知的,通过酸压监测及压后评估技术开展,对实际裂缝参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完善优化酸压工艺技术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