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从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8月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8例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患者 ,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 4 0~78岁 ,平均 5 9岁 ;既往高血压 10例 ,糖尿病 3例 ,冠心病 3例。诊断依据 :(1)发作性眩晕呕吐 ,走路不稳 ,部分伴有复视、耳鸣 ;(2 )查体可有视野缺损 ,眼球震颤 ,共济失调 ,一侧或两侧肢体的感觉障碍、无力、短暂的病理征等 ;(3)头颅CT检查未见小脑、脑干及枕叶梗塞灶 ;(4)除外耳源性眩晕等。2 治疗方法 取消毒注射器 2mL2副 (配 7号针头 ) …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及脊髓首端部分缺血症状,以发作性眩晕最为多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近几年笔者采用大剂量纳络酮联合血栓通治疗该病,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2组疗程均为lO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A、RVA、BA的血流速度改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在西药扩血管治疗的同时,配合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0例,并设单纯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显效6例,有效2例,全部有效.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药治疗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获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陆美华 《江苏中医》2000,21(4):14-15
目的:探讨中医化痰逐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法。方法:将62例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用丹参注射液和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32例,除上述治疗外,加服化痰逐瘀中药。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6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血液流变学,PAG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痰逐瘀法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  相似文献   

6.
普乐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胜利 《天津中医》1997,14(6):250-25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天麻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予口服尼莫地平片.2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受压或部分阻塞所引起的。临床以眩晕为主要表现,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有资料表明,VBI性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病,约占老年眩晕症的90%,也是诱发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且约1/3的病人在5年内发展为脑梗塞。颈椎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两大基础病因。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本病方面已显示出优势,并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全 《江苏中医》1999,20(6):18-19
采用血管扩张药加中药制剂眩晕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7例,总有效率为89.4%;而单纯应用血管扩张药的45例为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68.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纯应用血管扩张药物。  相似文献   

11.
孙玉芝  陈党红  安畅  陈婉珉  苏巧珍 《中成药》2010,32(9):1476-1478
目的:观察天麻素穴位注射双足三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加天麻素注射液双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1次,疗程7d;对照组为常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穴位注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忠良 《江苏中医》2001,22(4):12-13
为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疗效对其对左椎动脉(LVA)、左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治疗前根据血流速度将VBI患者分为低血流组和高血流组,根据病因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颈椎病组和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颈椎病组(混合组),共40例患者用葛根素静滴,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观察指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颈椎病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二者均优于混合组,表明葛根素能改善椎一基底动脉(VBA)供血,调整血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葛根素是临床治疗VBI可靠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中柩性眩晕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科以益气活血法为治则,治疗本病40例,临床获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4):163-164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48例王琦常州市中医院(常州213003)笔者从1991~1992年用脉络宁穴位注射,口服中药加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48例,治疗前均经过中、西医常用方法治疗不满意,改用本法取得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脑病科常见疾病,其原因为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干、小脑、内耳缺血,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眩晕随头部转动或体位变化而出现,并几分钟,几个小时或几天不消失。患者出现共济失调、眼震、视力下降、吞咽困难、偏头痛、心悸等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疗效。方法对 70例VBI患者分别用葛根素 (治疗组 )和复方丹参 (对照组 )静滴治疗 ,疗程 7~ 14天 ,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快 ,2 4小时内有效率为 37.14 % ,72小时内有效率达 74 .2 9% ;对照组分别是 8.2 5 %、2 2 .86 %。 2组总有效率分别是 84 .5 9%、6 2 .2 9%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葛根素治疗VB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扶正通窍汤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内服扶正通窍汤和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对照组42例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和口服地芬尼多片,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通窍汤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应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与用川芎嗪治疗42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2=7.285,P<0.01)。结论:在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辨证施治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中医药》1997,15(4):1-2
  相似文献   

20.
周嵘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2):115-115
笔者 2001年 6月~ 2003年 12月采用维奥欣口服合纳洛酮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8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