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接受的16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80)和对照组(n=80),研究组应用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无痛内镜下热活检钳咬切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1次切除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其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2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连招  许东发  张毅 《广东医学》2002,23(10):1071-1072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地在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方法。方法:内镜下对268例大肠息肉的不同大小、部位、形态、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息肉,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给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果:185例单枚息肉一次性切除占69.0%;3枚以下息肉51例一次性切除占19.0%;4-6枚以上息肉32例分两次切除占11.9%。1例因穿孔手术治愈。术后病理报告腺瘤息肉150例,早期大肠息肉9例,均经内镜根治,随访2年,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下消化道息肉,方法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经济、痛苦少,目前已被广泛应用,成为消化道息肉切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以龙  黄丽静  杨沱 《微创医学》2009,4(6):638-639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对大肠息肉的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高频电治疗仪通过内窥镜实施治疗操作将息肉摘除。结果765例(1 175枚)息肉切除均获得成功,3例并发出血,经钛铗等止血治疗成功。切除的息肉组织为腺瘤性息肉433枚,幼年性息肉15枚,增生性息肉97枚,炎性息肉219枚,横结肠腺瘤伴早期腺癌1例。术后有689例在6个月至1年复查肠镜,共有11例息肉复发并再次摘除。结论高频电摘除大肠息肉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为临床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智 《四川医学》2014,(8):1044-1044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6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在浅麻醉状态下进行无痛内镜下电切术。结果本组166例上消化道息肉均在无痛内镜下顺利切除,治愈率达100%,其中102例采用热活检钳或氩离子高频电凝切除,64例采用圈套器高频电切。结论无痛内镜下切除息肉患者痛苦小,息肉切除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应用无痛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术对10例10枚消化道大息肉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讲解术中操作过程,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及并发症观察。结果无痛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大息肉成功率为100%,无1例出血、穿孔。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无痛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大息肉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胃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该院确诊为消化道息肉患者共计626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均经病理活检确诊进行息肉切除手术,观察经胃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性,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安全性。结果腺瘤性息肉占最大比例,其次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最少,直径≥2.0 cm的消化道息肉中腺瘤性息肉比例9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3枚一次性切除(99.30%);剩余5枚直径较大息肉分两次切除成功。治疗中出现10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术后进行息肉标本活检均无癌变,随访6个月-3年,2例腺瘤性息肉复发,经二次切除后治愈。结论经胃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操作简单快捷、疗效确切、安全性较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经电子结肠镜诊断的息肉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结肠镜共检查1085例,检出结直肠息肉258例,检出率23.78%,腺瘤性息肉104例(40.31%),增生性息肉50例(19.37%),炎性息肉96例(37.21%),15例伴发不典型增生及癌变者全部为腺瘤,占腺瘤的14.42%;在切除的544枚息肉中,直接用圈套器高频电切除52枚,活检钳直接钳除239枚,EMR切除3枚,EPMR切除1枚,扁平较小隆起应用氩气电凝或微波灼除或热活检钳除共243枚.手术切除6例.内镜治疗并发出血6例,均为息肉切除后立即出血,采用止血措施后,全部止血成功.无并发穿孔.15例腺瘤伴有不典型增生或癌变患者切除后,2例复查肠镜,均无复发,其余病人未来复查肠镜.结论:结直肠息肉是常见多发病,易发生癌变,内镜下息肉治疗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息肉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尤其腺瘤性息肉更被视为癌前病变,以往多主张手术切除。随着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的成熟应用,在排除黏膜下肿物后,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已成为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简便、安全,不仅有治疗作用,更具诊断价值。现将我院开展的62例配合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易  苏荣华 《右江医学》2006,34(1):46-47
我院自1999年11月~2004年12月,通过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高频电灼,射频电切等手段治疗消化道息肉20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共治疗208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118例;年龄14~86岁;共切除息肉264颗,最大为3×4cm2;其中食道息肉6例,贲门息肉4例,胃息肉62例,结直肠息肉111例,多发性胃息肉3例,多发性结直肠息肉22例。术后病理报告腺瘤94例(其中2例已有癌变,另8例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炎性息肉56例,增生性息肉30例,幼年性息肉14例,平滑肌瘤2例,12例未作病理检查。2.使用仪器及方法电子胃镜系PENTAX-290P型,电子结肠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息肉患者行无痛内镜下高频电与微波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胃十二指肠息肉患者9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借助无痛内镜切除,且根据治疗时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2例,行微波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54例,行高频电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息肉切除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息肉切除率98.70%,比对照组70.69%高,且总并发症率1.85%,比对照组19.05%低(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息肉患者行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息肉切除率和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对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内镜下对 5 8例消化道息肉予高频电摘除。结果 :全部病例治愈 ,2例并发出血 ,后保守治疗成功。 1例胃腺瘤怀疑癌变 ,失去随防。 1例肠腺瘤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见腺上皮异型增生 ,随访一年未复发 ,余病例随访无复发。结论 :该治疗方法切实可行 ,安全可靠、经济、诊断和治疗兼顾  相似文献   

12.
杨海发 《中国民康医学》2012,(19):2380-2381
目的:探讨内镜下单环尼龙绳套扎及透明帽辅助高频电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cap,EMRC)消化道大息肉及平坦型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内镜下活检证实为消化道息肉49例58枚息肉,46枚为有蒂大息肉均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12枚为平坦型息肉,其中10枚抬起征阳性,行内镜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治疗,2例单发平坦息肉非抬起征阳性,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9例58枚息肉中56枚一次性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96.55%(56/58),2例单发平坦型息肉非抬举征阳性者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为腺癌。完全切除病灶再次病理检查53枚息肉均为良性病变,其中20枚伴轻度异型增生,3枚为腺瘤性息肉顶部部分癌变。4枚息肉术中出血,经内镜止血成功,未发生穿孔、感染等并发症。1月后复查内镜,所有病例创面愈合,3例腺瘤部分癌变者随访延迟12个月无复发。结论:内镜下尼龙绳套扎及透明帽辅助高频电切除消化道大息肉及平坦型息肉是一种创伤小,切除完整,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内镜下发现的食道、胃、大肠息肉227例(共301颗息肉),应用圈套器圈套后通过高频电凝电切仪进行内镜下切除,并随访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本组电凝电切227例,共301颗息肉,其中仅1例(1颗息肉)残根血管断端大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止血,余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无1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治疗消化道息肉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从1988年4月至1988年12月,我们经内镜圈套高频电流切除14例胃十二指肠息肉,经病理检查有腺瘤性息肉11例、炎性增生性息肉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类癌1例。在手术后的第二周,内镜复查发现6例在切除息肉后的残根出现糜烂,在第三周复查时均已愈合。因此,经内镜圈套高频电流凝切胃、十二指肠息肉是一种诊断和治疗的可靠方法,并无重要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修岭  贾方 《中国医刊》1999,34(7):23-2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部位以胃部为多35例,其中胃窦部30例,胃底3例,胃体2例。病理学上增生性息肉28例,腺瘤性息肉7例。食管息肉10例,均位于食道中下段;2例为增生性息肉,8例为腺瘤性息肉。直肠及乙状结肠息肉5例,均为腺瘤性息肉,追加高频电切...  相似文献   

16.
陈君  石华  姚君 《中国医刊》2013,48(2):70-7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对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消化内镜下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212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诊疗,手术过程顺利,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息肉均经电灼或圈套器切除,治愈率100%.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为临床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23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分析减少本疗法并发症发生的方式和降低误诊误治的方法。方法对确诊为大肠息肉者,电子结肠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并发出血者给予常规止血治疗,术后将切除息肉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根据息肉数量给予1次或者多次治疗均成功,并发出血8例,未发生肠穿孔,术前1例病理为腺瘤样息肉,术后为腺癌。结论表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疗法是根治大肠息肉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42例大肠有蒂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在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共切除49枚息肉,成功率100%,术中及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也无一例患者发生息肉切除尼龙绳结扎脱落现象。49枚息肉术后病理检验,管状腺瘤11枚,绒毛状腺瘤14枚,混合性息肉18枚,幼年息肉6枚,其中12枚腺瘤伴轻至重度不典型增生,1枚绒毛状腺瘤局部癌变,因癌变局限于切除息肉内,为高分化腺癌,内镜下已完整切除,切缘未累及,未进一步手术治疗。术后1~6个月后复查结肠镜见息肉切除处均修复正常,之后1年复查结肠镜未见异常。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消化道息肉经胃镜下高频电切除的可行性,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院胃镜及肠镜检查发现的息肉病人进入研究,病例在活检病理诊断明确后行内镜下用高频电切除.结果 105例病人接受治疗,术后患者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100%成功率,97%消化道息肉全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回收的息肉再次病理检查与术前相符.结论 内镜下行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在内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64例内镜发现的病变,内镜下行APC治疗。其中消化道出血13例进行止血治疗,疣状胃炎6例进行凝固治疗,消化道息肉样病变45例进行APC切除治疗。结果 消化道出血病例中,1例因动脉喷射出血止血失败,转手术治疗,余一次治疗成功,止血率92 . 3 %。<5mm的息肉及疣状胃炎用APC凝固治疗清除,大息肉或腺瘤先行高频电刀切除后再用APC处理残端。本组仅1例食管息肉治疗后,感吞咽疼痛,2例胃底息肉治疗后感胸痛。结论 APC对大多数非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满意,对较大口径的动脉性出血效果不佳。APC结合智能高频电刀(ICC)对各种消化道息肉样病变及增生性病变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