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予以健康宣教、加强膀胱功能训练、及掌握术后拔除导尿管时机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自行排尿有效率、发生尿潴留率、二次留置导尿管发生率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可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6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进行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再给予综合性预防尿潴留的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自主排尿的状况以及发生尿潴留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拔除导尿管后第一次残尿检查≥100mL患者3例,最后确诊为尿潴留2例(6.1%);对照组≥100mL患者13例,最后确诊为尿潴留10例(30.3%),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行一系列预防尿潴留的护理措施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发生尿潴留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使患者生存质量大大提高,也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后尿意感强烈时拔除导尿管对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156例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留置导尿管后采用常规预防尿潴留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拔除导尿管前夹闭导尿管,待患者尿意感强烈时拔管。观察两组尿潴留例数及拔除导尿管次日晨排尿后的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发生尿潴留9例(11.5%),对照组发生尿潴留27例(34.6%),两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x^2=11.77,P〈0.001;拔导尿管次日晨排尿后的残余尿量,观察组(63.8±4.4)ml,对照组(123.6±9.5)ml,经比较,t=50.45,P〈0.001。结论宫颈癌术后待患者尿意感强烈时拔除导尿管,可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肛运动联合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94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宫颈癌根治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做提肛运动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残余尿量、导尿管重置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残余尿量和导尿管重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提肛运动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群的反应和收缩能力,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方式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主动训练膀胱功能,对照组被动训练膀胱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第1次排尿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训练膀胱功能可加快盆丛神经的恢复并改善手术后膀胱功能的支撑,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行根治术治疗的117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整群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58例和干预组59例,对照组给予宫颈癌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拔除导尿管后残余尿量、自主排尿率、尿潴留发生率和有无膀胱刺激征。结果:干预组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排尿率及无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赵文芳  曹文学  史甜   《护理与康复》2018,17(8):67-69
目的探讨Kegel运动联合膀胱容量测定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照手术时间顺序,2016年7月至12月行全麻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6月行全麻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夹闭导尿管定时放尿进行膀胱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Kegel运动联合膀胱容量测定指导膀胱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尿路感染率、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及拔管后残余尿量、第1次排尿成功率、尿潴留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尿路感染率14.9%,留置导尿管的时间(11.98±1.215)d,残余尿量(84.00±67.492)ml,第1次排尿成功率68.1%,尿潴留发生率17.0%;观察组尿路感染率2.2%,留置导尿管的时间(9.58±0.839)d,残余尿量(56.78±38.438)ml,第1次排尿成功率91.1%,尿潴留发生率4.4%,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采用Kegel运动联合膀胱容量测定进行膀胱功能锻炼,不仅能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而且为导尿管拔除提供客观依据,有效减少了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冯敏 《山西临床医药》2009,(36):963-96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从术前到术后拔除尿管全过程进行个体化排尿训练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对9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入选标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前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了解患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盆底肌肉锻炼,个体化放尿训练,个体化排尿及拔管后坐浴,缓解病人焦虑和紧张情绪等,并观察拔除尿管后4h~6h再次排尿后B超测定残余尿量;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术后排尿训练拔除尿管后B超测定残余尿量。结果:对照组B超下测定残余尿<100ml者29例,≥100ml者16例,实验组B超下测定残余尿<100ml者40例,≥100ml者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留置尿管的天数分别为14.92d和17.02d,对照组插管天数比实验组长2.1d。结论:个体化排尿可预防和减少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2月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28例为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将2009年3月~2011年1月进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25例为实验组,由专职健康教育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排尿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重置导尿管例数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专职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膀胱理疗辅以三阴交穴位注射对宫颈癌术后预防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46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在宫颈癌根治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维生素B10.5g注射液双侧三阴交穴位注射,隔日1次,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呋喃西林溶液膀胱冲洗,每日1次。观察组在术后第10天开始膀胱功能电刺激理疗,每H1次。观察术后第14天2组排空尿液后拔除尿管,自然排尿4~5次后残余尿量和尿潴留的情况。结果拔除尿管后观察组自然排尿23例,残余尿量〈100ml20例,尿潴留3例;对照组自然排尿23例,残余尿量〈100ml12例,尿潴留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理疗辅以三阴交穴位注射能有效地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干预、术后锻炼、尿潴留预防、导尿管开放、正确用药及正确拔管等,观察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尿潴留、残余排尿情况及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尿路感染率、尿潴留发生率、首次排尿残余尿量及拔管后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得分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有效改变了以往护理人员教科书式的护理模式,提升了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升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改良后尿管拔除方法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以及尿路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9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除尿管方法,干预组采用改良后尿管拔除方法。采用国际尿控协会指南中尿潴留的诊断标准和Wong-Bake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比较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和排尿时尿路疼痛评分。结果干预组尿潴留发生率15.4%(8/52),低于对照组的32.7%(17/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Wong-Baker疼痛评分(2.38±1.37)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4.08±1.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尿管拔除方法可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同时减轻排尿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预留部分膀胱冲洗液,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发生尿潴留,2组在首次排尿顺畅程序及数量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拔除尿管6~7h,2组患者行残余尿测定,尿潴留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的患者预留膀胱冲洗液,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进而提高残余尿测定的合格率,促使膀胱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改进结肠、直肠、手术留置导尿管病人拔除导尿管的方法,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120例结肠、直肠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拔除导尿管前先行硫酸镁膀胱冲洗,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导尿管。结果 试验组有58例拔除导尿管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43例拔除导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显差异。结论 对结肠、直肠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先行硫酸镁膀胱冲洗后再拔除导尿管,可有效预防拔导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Orem自理模式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将Orem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的全过程,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护理系统实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拔除导尿管后自主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均提前,拔除导尿管后自主排尿例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把Orem自理模式应用到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可促进术后身体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后两种拔除气囊导尿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开塞露注入膀胱后,抽净导尿管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0.2~0.4 ml,让患者主动排尿,使导尿管随尿液自行排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除导尿管的方法,比较两组拔除导尿管后患者排尿疼痛、血尿、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血尿、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组的拔管方法优越,痛苦少,无血尿、尿潴留的发生,且方法简单,取材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个体化排尿训练计划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从术前到术后拔除尿管全过程进行个体化排尿训练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对96例宫颈癌需行广泛手术的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排尿训练,实验组在术前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及了解患者个体排尿习惯、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不同体位的尿道、阴道、肛门括约肌、腹壁肌肉的舒缩锻炼;个体化放尿结合定时开放;膀胱灌注;二次排尿法等。观察拔除尿管4~6h再次排尿后B超下测定的残余尿量。结果对照组B超下测定残余尿<100ml者33例,≥100ml者15例,实验组残余尿<100ml者42例,≥100ml者6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插尿管天数分别为14.92d和16.75d,对照组插管天数比实验组长1.83d。结论个体化排尿训练可预防和减少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男性婴儿术后拔除尿管方法。[方法]将择期手术的126例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的男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取随机拔除留置导尿管,观察组选择在拔管前夹闭导尿管至膀胱充盈后拔除导尿管。两组患儿均选用儿童型6Fr~8Fr硅胶导尿管。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拔除导尿管后烦躁哭闹、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排尿时呼吸、血压及心率上升情况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除导尿管后引起的排尿不适、尿道损伤、尿路感染、继发尿潴留、重插尿管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择期手术的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男性婴儿体外循环术后选择膀胱充盈拔除导尿管,可有效预防继发性尿潴留及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间歇导尿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出院后按医嘱返院拔除留置导尿管;观察组早期拔除留置导尿管使用间歇导尿术进行膀胱管理。比较两组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排尿功能恢复时间为(16.18±11.89)d,对照组为(30.52±47.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路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2.04%,对照组为9.80%。结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早期拔除留置导尿管采用间歇导尿术进行膀胱管理,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65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包括腹肌、盆底肌肉锻炼,定时开放结合个体化排尿训练,隔姜灸预处理,掌握拔尿管时机,心理疏导);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尿管定时开放。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自主排尿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第一次残余尿>100 ml 4例,对照组12例;尿潴留试验组2例,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