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具体的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是在书法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重点问题.对于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的实际选择主要由每个人对书法的理解来决定,所以不同的理解方式就会呈现出不同的书法书写风格以及书写特色.本文对我国现代的书法语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实际的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进行了选择性问题分析,从而真正对当代的书法理解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当代书法的新语言以及新风格的创作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研究实践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佛教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与中国儒家、道家的传统思想和思辨方式的相互激荡、不断交融过程中形成了禅宗.明代董其昌完成了总结禅宗与绘画之间关系的任务,提出"以禅喻画"思想.清初"四僧"受该思想的影响,将"以禅喻画"融入到个人理论、绘画创作中,赋予中国画新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显现出独特的画风.  相似文献   

3.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具体的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是在书法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重点问题。对于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的实际选择主要由每个人对书法的理解来决定,所以不同的理解方式就会呈现出不同的书法书写风格以及书写特色。本文对我国现代的书法语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实际的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进行了选择性问题分析,从而真正对当代的书法理解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当代书法的新语言以及新风格的创作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研究实践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沈鹏先生是当代中国书法的一面旗帜.他的书法理论、美学思想及书法创作影响着当代的书法人.近一时期,沈鹏先生根据多年来对书法艺术的实践和探索、对书法美学的研究与思考,以学者的高度与深度,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强调了"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的十六字书学理念.我有幸多次聆听沈老讲授十六字书学理念,每每回味,如坐春...  相似文献   

5.
林散之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尤以草书成就极高,被誉为"当代草圣",是"20世纪十大杰出书家"之一.其草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林散之草书风格的思想根源,认为林散之草书能入化境,除了扎实的技法功底和诗文修养之外,道禅造诣实乃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环境中的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变得愈加广阔。"互联网+书法"模式的产生更是依靠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才得以实现文化产业上的创新。书法艺术的互联网化发展不仅继承了过去优秀的艺术文化与精神特性,更发展了我国的书法艺术,通过互联网信息与手段的结合将我国的书法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通过"互联网+书法"的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前景,分析"互联网+书法"的美学价值、文化意义与传播特点,通过其创作过程探索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环境中的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变得愈加广阔。"互联网+书法"模式的产生更是依靠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才得以实现文化产业上的创新。书法艺术的互联网化发展不仅继承了过去优秀的艺术文化与精神特性,更发展了我国的书法艺术,通过互联网信息与手段的结合将我国的书法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通过"互联网+书法"的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前景,分析"互联网+书法"的美学价值、文化意义与传播特点,通过其创作过程探索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蔡元培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在北京大学设立书法研究会,率先倡导开设书法专科,其书法创作兼容并蓄,对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积极作用,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蔡元培18岁以前不曾离开绍兴,对故乡的秀丽山水备感自豪,对"邻居"王羲之推崇备至。"书圣"王羲之,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领右将军之职,其故居戒珠寺与蔡元培故宅相邻。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往往会用到主观思维的再造,在此过程中,会受到创作者的心理和意象思维的重要影响,心理状态和意象思维左右着创作者把心中所想转化为实际形态的这一过程。因此,人们在书法创作时应当特别注意心理状态和意象思维的运行,通过合理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选取合适的意象思维,更好地实现自己满意的书法创作。  相似文献   

10.
勾勒林白从"巫女"到"民女"的转型,并总结其小说创作变化的内容和不变的内核.认为进入新世纪,林白的写作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从<一个人的战争>到<玻璃虫>、<说吧,房间>,再到<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林白的小说创作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其女性写作的立场和女性言说的姿态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1.
以李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柳文书>为切入点,通过对比李绂与方苞评析柳文的不同态度,进一步认识方苞"义法说"的实质.方苞的"义法说"的提出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古文创作的要求,但与李绂的古文理论相比,"义法说"则相对苛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阻碍了古文的创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从先秦开始作为一种修辞观影响后世文学创作和艺术审美倾向.强调道德修养与儒家思想,须言之有物,且看重文辞纯正平之美.韩愈作为古文运动代表人物,提倡"文以载道"的散文理念.在其散文创作中,论说性散文尤其是说体文熔铸儒家思想、政治理想,对现实进行针对性批判,与"修辞立诚"的修辞观具有天然的结合基础.韩愈说体文说理透彻严谨,思想高古,文辞或恳切平白,或委婉掩蔽,是对"修辞立诚"修辞观继承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对东坡"和陶诗"进行了探讨.在点明何为生命意识并分析了促进东坡生命意识觉醒的契机后,本文指出在生命哲学发生转变之后,东坡生命意识的具体体现其一,从物质层面上解决岭海人民缺衣少食的现状是东坡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一种新方式.其二,精神层面上,为岭海地区文化传播做贡献,是东坡实现其生命价值的另一方式.另外,在当地长时间的反思中,东坡还意识到了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最终方式--创作.  相似文献   

14.
非线性系统中的奇异扰动理论是在空间结构的动态当中对两个"极端"系统的渐进行为,并且它是以中心流理论为辅助的一个系统,是一个以快带慢的过程.在舞蹈编创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常常会使用到类似的方法,甚至可以分析到具体的肢体动作当中,我们通常将它称之为"延伸感",也就是说,在快速的动作变换当中不仅要有爆发的力度,更要有之后的收紧与延伸,使之不感到笨拙,更具有质感,这是在编舞技法中应常注意到的一点.那么依此类推,在民族民间舞蹈和群舞的编排过程中,我们也同样可以由大至小的把这一细节加入其中,使它具有不一样的质感和效果,恰巧湘西苗族的"猴儿鼓"舞蹈正是以动作快捷而灵敏为主要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可以从奇异扰动理论中试着挖掘更进一步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表演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从宏观角度来看,凡是在书法史上出现过并对当时及后来书法创作产生影响的书风都属于"流行书风"。本文主要讨论"流行书风"的流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当代语境下的特殊含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书法相关展览与赛事的兴盛,书法创作的取法趋同现象越来越明显。换言之,每一次大型权威展赛总会流行一两种书风,成为当时书坛发展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主流人群在对待传统音乐的态度上正在愈渐模糊化.从国内基础教育来看,内陆尤其靠沿海地区的中国学生学习西洋乐器的比例仍然占据主流,专业高校的音乐教育实践依旧会必不可少地用到"他者"的文化观念进行本土教学,我们将音乐"书写的原理"用于转化为音乐生产技术、演奏、演唱、创作与理论等,这些建立在非传统文化模式上的教育观念,看似是当下主流文化如何面对传统语境的问题,由此笔者针对其现象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论虽然极力抨击独白主义,但他对"复调小说"的理想化、有机化却最终使其话语不能逃脱独白主义的窠臼.同时,对巴赫金的某些理论观点的质疑并不意味着对其理论价值的全盘否定,毋宁说,任何"理论大师"的每一个理论主张都需要得到更加审慎的、扎实的辨析与探询,否则我们永远只能处在疲于奔命、不知所谓的"理论跟风"中.  相似文献   

18.
新桂系在治理广西的过程中,实施了"特种部族教育",这是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新桂系在创办和实施"特种部族教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质--创建特师、编辑乡土教材、推行多元文化融合、突出实用性等."特种部族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考察其得失,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20.
从宏观角度来看,凡是在书法史上出现过并对当时及后来书法创作产生影响的书风都属于"流行书风"。本文主要讨论"流行书风"的流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当代语境下的特殊含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书法相关展览与赛事的兴盛,书法创作的取法趋同现象越来越明显。换言之,每一次大型权威展赛总会流行一两种书风,成为当时书坛发展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