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人体上拔除的524枚牙的牙根表面上检查了牙骨质疣的发生率及其分布。结果有185枚牙根(占35%)具有牙骨质疣。在尖牙磨牙中牙骨质疣超过了50%,而其余牙齿则低于50%。在尖牙,牙骨质疣常发生的部位是牙根部和根尖部。在磨牙,则常发生在根分叉区并常与釉骨质交界处的釉质突起有关系。这些部位发生的变异,与牙周病临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牙体硬组织切片机对牙根连续横断切片观测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出现率。方法收集离体下颌第二磨牙386颗,自髓室底处开始向根尖方向每隔0.5mm横切牙根,在放大镜下观察根管形态。结果386颗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163颗,占42.23%。结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存在率较高,且根管形态变化不定,临床医生在行根管治疗过程中应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3.
78例离体牙再植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建军 《重庆医学》2006,35(10):940-941
目的 探讨离体牙再值术中根面处理和根管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987~2005年间门诊78例脱落89颗离体牙再植,比较根面处理、根管治疗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经彻底根面处理和根管治疗,可显著提高离体牙再植术成功率。结论 离体牙再植术中进行根面处理和根管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磨牙根分叉区因为牙周病、髓室底穿等会出现局部的慢性炎症,而常规的VI腔内科治疗是不能对其起到治疗作用的;因为根管治疗的操作只在根管内进行,对根分叉区并未触及。而牙周治疗的进行也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因为治疗也不能到达炎症的区域,笔者通过听取专家讲课和与同仁们交流,经思考后认为将口腔科的几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治疗结合起来就能对这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下颌后磨牙根分叉病变的分根保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颌后磨牙根分叉部位因各种原因被感染后,常常会出现根分叉的慢性炎症,即使给患者做了完善的根管治疗也无法彻底解决根分叉的病变。患者—直有不同程度的咬合疼痛、局部红肿等症状。炎症导致牙槽骨不断吸收直到患牙松动脱落。笔者尝试将患牙牙根分开,并对根分叉病变进行彻底刮治,然后用修复的方法恢复牙外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髓超嵌体修复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牙体缺损且已行根管治疗的磨牙共218颗,随机分为髓超嵌体组和全冠组,分别使用髓超嵌体和全冠进行修复,记录单颗牙的牙体预备操作时间,并于患牙修复后12、24个月随访,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评价系统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12个月时髓超嵌体组和全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口(MB2)形态和解剖位置关系,为根管治疗时寻找根管口提供解剖学依据;评估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的临床技术特点;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发生率;测量各离体牙牙根距根尖5 mm处的牙根最小外径的平均值。方法:选取83颗离体经固定液固定好的无龋坏的上颌第一恒磨牙为实验对象,术中采用小号K锉配合15%EDTA溶液探查根管,记录根管数目、形态和类型;采用常规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标准牙胶尖侧向加压充填。结果:83颗离体牙中,存在MB2的为35颗(42.17%)。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颊侧第二根管的发生率高,多数根管细小弯曲,小号K锉配合EDTA疏通根管,机动镍钛器械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四根管的发生率提供理论指导;测量各离体牙牙根距根尖5 mm处的牙根最小外径,进行根管治疗时,为临床在该处的根管预备的最终粗度提供解剖依据,为各牙位的根管最终预备椎度提供临床指导及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磨牙牙冠斜折导致的牙体缺损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牙体大面积缺损,以常规的充填法治疗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我们采用固位钉或根管桩结合充填材料先充填患牙,在此基础上.再行全冠修复,恢复了患牙的形态和功能,保存了患牙,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由于磨牙龋坏长期未及时治疗而引起根尖周炎症,甚至引根分叉炎症,严重的形成牙周袋,许多患者由于考虑治疗复杂而将牙齿拔除,但磨牙缺失影响咀嚼,本科采用半牙切除术保留健康牙根,再作桩冠或固定桥修复。  相似文献   

10.
杨慧珍   《新疆医学》2006,36(4):34-35
熟悉和掌握牙齿的髓腔解剖特点是成功地完成牙髓治疗的前提,我国高等口腔教课书上仅有简单的描述,缺乏详细的根管分类报道。而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上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变异的情况。本试验希望通过对离体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及类型,根管分叉的水平位置研究,能更好地指导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恒磨牙邻面触点周围的形态,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磨耗的触点区表面较平滑,触点外有散在孔穴和裂缝存在,尤以颈部为明显,高倍下可见孔穴中的细菌。未前出牙无磨耗的触点,见有较多似林孔样的孔穴及裂缝,与触点有磨耗者的结构截然不同。在触点上方的部位有排列较均匀的童氏突陷窝,靠颈部的结构同于有磨耗的标本。以上结果表明:“完整的表层”并不完整,这些自然存在的表面缺损,为致龋物进入和停留创造了条件,是早期釉质龋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牙齿美白治疗对脱矿的离体年轻恒牙再矿化及牙色变化的作用.方法 选取和制作24个离体的年轻恒牙标本,用微硬度测量仪(M-400-H1,St,Joseph,MI)测定牙体标本的硬度.牙体的颜色由Shade Vision(X-Bite,Inc.,Grandville,MI)来测定.脱矿处理后,选取的每个标本的牙体硬度控制在170KHN(努氏硬度)左右.24个标本被随机地分成A、B、C 3组(P>0.05),每组8个标本.C组用美白产品Treswhite进行7次漂白治疗,同时A、B组标本浸泡于人唾液中.然后B、C组用含氟的Crest牙膏进行再矿化处理,而A组用无氟的Crest牙膏进行再矿化处理.每个牙标本的硬度(KHN)和颜色(CIELAB)的数据分别在以下4个阶段采集:原始阶段(BL)、脱矿后(AL)、美白治疗或唾液浸泡后(AB/S)、和矿化治疗后(AR).结果 3组标本的牙硬度在BL、AL和AB/S阶段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AR阶段,B组、c组标本牙硬度增高而A组牙硬度下降(P<0.001).脱矿后阶段(AD)各组的牙颜色变化CIELAB数据△E接近8,在AB/S阶段与AD阶段之间,C组的△E值明显高于A、B组(P=0.001),经过再矿化处理,各阶段之间的△E值变小及每组问的△E值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 美白产品Treswhite对脱矿的离体年轻恒牙的再矿化无不良反应,而对其牙颜色的变化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碳酸饮料处理过的年轻恒牙分别在正常人体唾液中,和经氟化物处理后,牙釉质的再矿化情况。方法:收集因正畸减数拔除的年轻恒前磨牙30颗,置入碳酸饮料中浸泡1周后,将其随机分为3组,用蒸馏水洗净后,分别置入正常人体唾液(A组)、0.1%NaF溶液(B组)及含氟牙膏(C组)中1个月,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牙齿牙釉质表面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牙齿的釉质表面有分布不均的矿物质沉积,呈云雾状覆盖在脱矿釉质的陷窝内,使脱矿区孔隙变小,深度变浅;B组牙齿的釉质表面有分散、形态不规则的沉积物,成块状、片状覆盖于釉质表面的陷窝内,使脱矿区深度变浅;C组牙齿的釉质表面较平坦,脱矿部位的凹陷表浅,有较致密、不规则的矿物质沉积,釉柱中心的脱矿程度也明显减轻,且矿化良好的部位密度可接近正常牙釉质。结论:碳酸饮料致年轻恒牙釉质脱矿后,在口腔环境中可发生再矿化,但矿化程度有限;而在釉质表面应用氟化物,能促进脱矿后的牙釉质再矿化。  相似文献   

14.
胡岚 《中外医疗》2014,(8):21-22
目的探讨在牙齿矫正过程引起牙釉质脱矿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治疗的36例患者使用固定矫治器前后的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使用固定矫治器不注重口腔护理的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固定矫治器引起牙釉质脱矿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指导以及口腔卫生的护理对于正畸过程中保持牙齿的健康,降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并比较燃煤污染型和饮水型氟中毒地区重度氟斑牙釉质结构特点。方法: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和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天津市塘沽区分别收集30-40岁因牙周炎拔除的氟斑牙,各选10颗,对照牙为我院外科门诊拔除的12颗完好正畸牙。所有牙表面和纵剖面在未做酸蚀处理和做了短期的酸蚀处理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釉质结构。结果:咸丰县和塘沽区的氟斑牙釉质在结构上都显示出了矿化不良的结构特点,但是咸丰县氟斑牙釉质矿化不良的程度比塘沽区的更大。结论:咸丰县和塘沽区相同年龄段重度氟斑牙釉质虽然病变程度不同,但病变性质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原因,好发部位、牙位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的30例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697颗牙齿,统计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常见部位,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结果:正畸治疗后有76颗牙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10.90%,以上颌切牙、上下颌尖牙和下颌双尖牙较为常见,好发部位为托槽龈方.结论:正畸固定矫治患者者龈上菌斑的代谢改变是牙釉质脱矿的主要原因,除口腔卫生宣教以外还要定期对正畸患者进行全口洁治以期有效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中央尖的临床症状及治疗的愈后。方法对无症状而牙尖低平的畸形中央尖不予处理或进行调磨;对高而尖而无症状的畸形中央尖进行磨除并制备洞形,进行充填;对有牙髓炎症的畸形中央尖进行活髓切断术或根管治疗。结果早期调磨的畸形中央尖无任何自觉症状,预后好;而波及牙髓的患牙治疗有失败病例。结论临床发现有畸形中央尖的患牙应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致釉质脱矿与再矿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茶多酚对釉质脱矿和再矿化的影响。方法 脱矿实验将完整牛切牙釉质分为 5组、再矿化实验将经酸脱矿牛切牙釉质分为 4组 ,经实验溶液、酸性缓冲液、中性缓冲液处理进行 p H循环。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酸性缓冲液钙离子浓度 ,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系统测定采釉质块脱矿面积 ,显微硬度仪测定釉质块的平均硬度(KHV)。结果 在脱矿实验中 ,钙释出率 (CDR)分别为 (0 .4 3± 0 .0 5 ) ,(0 .4 9± 0 .0 0 6 ) ,(0 .2 1± 0 .0 2 ) ,(0 .2 1±0 .0 3)和 (0 .5 0± 0 .11) μg/ (mm2· h) ,% KHV减少分别为 94 .19± 3.5 0 ,96 .6 2± 0 .6 3,74 .74± 4 .0 9,77.79±3.11,97.32± 4 .0 3。两茶多酚组 ,两氟化纳组比较 ,CDR、% KHV减少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茶多酚组和氟化纳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在再矿化实验中 ,% KHV增加分别为 - 11.96± 10 .1,- 2 1.32± 11.3,- 4 9.5 2± 2 4 .6 ,- 4 .2 4± 8.5 1,茶多酚组同去离子水组 ,两氟化纳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茶多酚组和氟化纳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在体外条件下 ,茶多酚对釉质脱矿和再矿化没有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 ,同氟没有协同作用。提示茶多酚的抗龋作用是通过抗菌和抗菌斑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胡毅 《中外医疗》2014,(22):5-6
目的探讨西湖非调伴型牙釉质粘接剂在口腔正畸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10月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正畸材料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湖调伴型牙釉质粘接剂正畸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西湖非调伴型牙釉质粘接剂正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后3、6、12个月的脱矿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脱矿率分别为2.1%、4.4%,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4.2%、1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脱矿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对照组为15.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8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湖非调伴型牙釉质粘接剂在口腔正畸中应用效果更佳,在满足临床正畸需求的同时能够减少脱矿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应该作为首选的临床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