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形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形态和布局特征,对村落空间的秩序及其精神内涵作了一定的解读,指出传统聚落的空间处理和营建体现了古人追求自然和创造舒适生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曹萌萌 《城市建筑》2014,(12):250-250
传统聚落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很多气候适应性的经验、方法和智慧。本文从传统聚落的选址环境、群组空间形态和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三方面,分析了同一地形条件下传统聚落适应气候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白涛 《城市建筑》2014,(11):268-268
本文所研究的嘉绒藏族地区传统“聚落”是特指的嘉绒藏族地区的嘉绒藏寨这一独特的聚落形态。其聚落形态拥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对于传统聚落的形态研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句法视域中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是聚落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外在表征,对其的研究一直是建筑学界关注的议题。文中以句法视野解读聚落空间形态,以探讨其隐含的文化与社会本性。其中空间句法作为理解聚落空间的社会逻辑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并可定量而精确的描述空间结构形态,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视角。  相似文献   

5.
贵州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特色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屯堡是我国汉族传统聚落中一个特色鲜明的分支,具有选址布局重视风水、防御体系层次严密、空间结构严整有序以及空间形态主次分明等鲜明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源自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聚落性质,并因文化交融而获得了更丰富的内涵。屯堡聚落对屯堡文化的保存和弘扬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分析吐鲁番绿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与营造形式,从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类型、空间元素、空间尺度、功能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绿洲村落公共空间可分为点状空间、线状空间、面状空间等,并得出绿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形成与演进规律。发掘公共空间对传统聚落整体空间营造的组成作用,进而为当前类似绿洲聚落的公共空间发展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军环 《城市建筑》2011,(10):36-39
本文以嘉绒藏族传统民居聚落整体空间与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在对嘉绒藏族传统聚落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深层的各种影响因素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8.
翟静 《城市建筑》2014,(12):32-32
本文首先界定了聚落空间和聚落形态的概念,对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特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北京川底下古村为例,从聚落选址环境、聚落整体空间环境和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三个层面,探讨了沟谷型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空间是建筑与聚落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对巴拉河流域山地聚落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建立一种科学的、理性的山地聚落空间量化分析的方法。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综合运用建筑学、规划学、GIs与地理学、景观学、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手段,构建起一个对巴拉河流域山地聚落进行空间形态量化分析的方法体系,并将这种方法体系运用于对山地聚落群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浙江山地以丘陵为主,盆地错落,植被丰茂,聚落资源丰富。以浙江山地聚落的典型实例为研究对象,从山地聚落的山水形态、街巷形态、建筑形态三个维度,系统分析山地聚落空间的构成规律、组织规律和演化规律,探求山地聚落空间形态形成、发展及演化的内在动力。以期获得先民的生存哲学,并为当今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泉州地理文化及屿头村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对泉州屿头村的官式大厝、番仔楼、石厝三种传统民居的调研研究,从种类数量、建造年代、分布情况等方面分析了该民居聚落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2.
探求适宜居住的生态人居环境的设计是当今主流的设计思潮之一,就南方地区的居住建筑,分析了人居生态性建设的可能与措施,力求能对南方地区的居住建筑在生态适宜性的建设上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中国传统四合院的渊源和发展脉络,探究了中国四合式居住模式的文化内涵,从中发掘出适合于当代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创作元素与创作理念,并提出当代人居环境要传承历史之精华,让全民都享有和谐美好的自然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区传统聚落与堡寨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堡寨作为一种防御性聚落与河南地区传统聚落的发展、城镇的形成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有密切联系。本文从历史沿革、形成原因、地域特点、类型构成几方面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说明堡寨聚落作为古代城市的原型和要素,具有由聚落到城市及里坊制度形成的发展脉络,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堡寨聚落的研究有助于乡村聚落史和中国建筑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4,39(4):449-457
The symbolic performance is a component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which is defined by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user. The symbolic meaning occurs in the user's mind depending on physical quali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This study considered the evaluation of symbolic meaning in the extension of symbolic performance which has not got explicit and definite criteria in design and evaluation process. There is a method developed for evaluating mass housing settlements in which a lot of people who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live. The symbol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acilitating this method is also realized in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6.
对人类需要何种居住环境进行分析,从四合院的发展及特点进行论述,对传统四合院如何适应当前城市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创建良好人居环境的前提下传统四合院改造的新路径,最后对创造宜居四合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磊  任乃鑫 《山西建筑》2007,33(6):18-20
介绍了中国传统聚落的模式,指出它具有传统建筑所独有的点阵特点,并列举了能够将充满个性的“点”通过彼此和谐联系的“阵”结合的实例,并以此来启发当代建筑的设计思路,使其在居住建筑中得到体现,值得当代建筑师们思考。  相似文献   

18.
江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具有自然和生活的双重属性,本文以场所和类型学理论为背景,通过对其空间层次的探讨研究,对其空间类型进行抽象,并总结其空间意象,试图作为传统聚落空间保护和延续的真实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elements and structure in a multi-cultural traditional settlement in DeggerCounty,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Tibetan area of China. This study aims to clarify the geometric spatial representation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The geometric features of their settlement plans are compared using mathema-tical analysis after examining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four typical settlemen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ttlement structure has strong centrality. The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osed spatial models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this area are discussed to aim for the results to contribute to new village planning and preserve a traditional settlement heritage.  相似文献   

20.
在对河北武安伯延镇传统村落与民居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出北方传统村镇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关系,对其处理手法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中国传统聚落与民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其独特的叙事空间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