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肉桂地链霉菌(S.cinnamonensis)是莫能菌素(Monensin)的产生菌。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表达载体pHZ1252中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hb)位于硫链丝菌素诱导启动子PtipA之下,它在肉桂地链霉菌中的结构不稳定,发生了重组缺失,缺失的片段包括大肠杆菌质粒部分和vhb基因。但来自阿维链霉菌(S.avermitilis)中缺失了大肠杆菌质粒部分却保留了完整的vhb基因及tipA启动子的pHZ1252,可在肉桂地链霉菌中稳定复制,不再发生缺失,经硫链丝菌素诱导表达出了有生物活性的VHb蛋白。摇瓶发酵实验证明,VHb蛋白在氧限条件下可明显促进肉桂地链霉菌的菌体生长和抗生素合成。  相似文献   

2.
利用合成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从质粒pOS1000中分离出具有适合克隆位点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δ-内毒索crylA?全长基因。将该基因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KK223-3重组,并引入大肠杆菌JMl09中,经IPTG诱导.获得了超量表达的CryIA?蛋白。将crylA?全长基因插入链霉菌表达载体pHZl272中,得到重组质粒pHZl256,将该质粒引入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JT46中,经硫链丝菌素诱导.通过Westerablotting测定表明,重组变铅青链霉菌JT46(pHZl256)已表达出相应的CrylA?蛋白。杀虫试验表明,大肠杆菌和链霉菌所表达出的δ-内毒索crylA?对小菜蛾均有毒杀作用,其致死率分别为93%和57%。  相似文献   

3.
浅灰链霉菌杭州变种(Streptomyces griseolus var. Hangzhoucnsts n. var. Yan et Fang)在淀粉培养基中发酵后,菌丝体经IN氢氧化钠(或丙酮)浸泡,酷酸乙脂雀取和硅胶柱层析,可得微黄色蜡状物,再用薄板层析精制,即得杀蚜素A纯品。经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及核磁共振谱分析,发现其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徊化学结构与已知的杀粉蝶菌素(Piericidin)16个同系物不同,故可认为是一种斯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链丝菌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生素之一。由于链丝菌素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活性,目前已作为重要的农用抗生素进行应用。本文对链丝菌素的抗性机理、各个组成部分(链里啶内酰胺、氨甲酰化D-古洛糖胺和寡聚β-赖氨酸链)的生物合成机理及链丝菌素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链丝菌素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报道生于夹竹桃科(Apocynaceae)植物上的链格孢新种2个、新变种2个,即络石链格孢(Alternaria trachelospermi T. Y. Zhang,X. F. Lin et W.Q.Chen)、细极链格孢络石生变种[A.Tenuissima (Nees ex Fr.) Wiltshire var.Trachelospermicola T. Y. Zhang,X. F. Lin et W. Q.Chen]、细极链格孢长春花变种[A. tenuissima (Nees ex Fr.) Wiltshim var catharanthi T. Y. Zhanget X. F. Lin]和长春花生链格孢(A. catharanthicola T.Y Zhang),及生于番木瓜科(Caricaccae)植物上的番术瓜链格孢(A. caricae T. Y. Zhang,W.Q Chen et X. F. Lin)。新种和新变种均有拉丁文特征描述,并附绘图。新分类单位的模式标本分别存放在西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UABO)和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6.
林可链霉菌中的同源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链霉菌中的同源整合频率和机制 ,采用不能在链霉菌中复制的大肠杆菌质粒转化链霉菌StreptomyceslincolnensisB48。质粒pYYE0 4a1上携带的被硫链丝菌素抗性基因灭活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与染色体DNA上的同源基因发生重组 ,经过低抗筛选 ,得到两个突变子S .lincolnensisYY1和S .lincolnensisYY2。进一步以硫链丝菌素抗性基因为探针杂交染色体DNASmaⅠ片段 ,S .lincolnensisYY1和S .lincolnensisYY2都得到 1 5kb的阳性条带 ;而以缺失的lacZ基因为探针杂交染色体DNAHindⅢ和SmaⅠ联合酶切片段 ,只有S .lincolnensisYY2得到 4 4kb的阳性条带。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S .lincolnensisYY1是由同源交换或二次重组产生的 ,而S .lincolnensisYY2为同源整合的结果。为验证同源整合子上大肠杆菌复制子和氨苄抗性基因的存在 ,用SphⅠ酶切染色体DNA后连接 ,连接液转化E .coliJM83感受态细胞 ,在氨苄抗性板上得到 2个转化子 ,命名为pSLE1。对…  相似文献   

7.
采用6级Andersen生物空气采样器和常用真菌计数培养基,对鸡舍空气真菌的浓度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空气样本经培养、计数和纯化共鉴定出78种真菌,以有丝分裂孢子真菌为主,优势真菌类群为Cladosporium,Penicillium,Aspergillus,Candida,AlternariaFusarium等,其中包括A.flavus,A.fumigatus,A.nigerF.sporotrichioides等在内的10余种禽类病原真菌。鸡舍内空气真菌的平均浓度为2.3×103CFU/m3。A.flavus,A.fumigatusA.niger在鸡舍空气中的浓度相对较高。鸡舍空气真菌呈对数正态分布,Cladosporium,PenicilliumAspergillus主要分布在C和D级(3.0~6.0μm),A和B级(>6.0μm)及E和F级(<3.0μm)相对较少。此外,还分离到出现频率较低但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危害的病原真菌,如Candida albicans,Histoplasma capsulatum,Cryptococcus neoformansCoccidioides immitis等。  相似文献   

8.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阿维链霉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含有自身启动子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vhb) 克隆至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载体pIJ653 中构建成表达载体p WY101 和p WY102 ,用它们转化阿维菌素(avermectins) 产生菌———阿维链霉菌( 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经Western blotting 分析并未检测到vhb 基因表达,但用穿梭载体pHZ1252( 其中的vhb 基因位于受硫链丝菌素诱导的链霉菌强启动子PtipA之下) 转化阿维链霉菌并经硫链丝菌素诱导,则在该菌中表达出了有活性的VHb 蛋白。pHZ1252 在阿维链霉菌中发生了重组缺失,但缺失的pHZ1252 上仍含有完整的vhb 基因及诱导型强启动子,且可在阿维链霉菌中稳定遗传,却不能再转化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pIJ6021和pIJ4123是链霉菌的高拷贝表达载体,它们携带有受硫链丝菌素诱导的强启动子PtipA。分别在它们的合适位点插入大肠杆菌质粒的复制子和在大肠杆菌中选择用的抗性标记基因(bla),得到了两个能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中穿梭复制、并保持结构稳定的链霉菌表达载体:pHZ1271和pHZ1272。将透明颤菌(Vitreoscillia sp.)血红蛋白基因(vhb)克隆到pHZ1272中,用它转化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CO结合实验表明,在变铅青链霉菌中表达出了有生物活性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从而证明所构建的pHZ1272载体具有在链霉菌中表达外源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到的玫瑰绿褐链穗闰新种(Streptomyccs roseoviridofuscus n. sp.)经深层发酵,用离子变换剂提取法从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个抗真菌的成分。经对它本身及多种衍生物进行化学、光谱(红外、核磁、质谱)分析与合成,证明其结构为已知的2一氯基一(一氮基乙氧基、丙酸即L-4-氧代赖氨酸。  相似文献   

11.
nsdA基因是在天蓝色链霉菌中发现的抗生素合成负调控基因。以nsdA基因片段为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发现nsdA存在于多种链霉菌中。根据天蓝色链霉菌和阿维链霉菌的nsdA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多种链霉菌中nsdA基因并测序。发现在不同链霉菌中nsdA基因的相似性高达77%~100%。其中变铅青链霉菌与天蓝色链霉菌A3(2)的nsdA序列100%一致。变铅青链霉菌通常不合成放线紫红素,中断nsdA获得的突变菌株WQ2能够合成放线紫红素;在WQ2中重新引入野生型nsdA,又失去产抗生素能力。表明nsdA的中断可以激活变铅青链霉菌中沉默的放线紫红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nsdA的广泛存在及其序列高度保守则提示可以尝试用于这些菌种的抗生素高产育种。  相似文献   

12.
农用抗生素5102是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 yingchengensisYah et Ruan n. var.)的发酵产物,已查明其中含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抗真菌抗生素——5102—1号和5102—2号抗生索。发酵液经酸化、浸提、萃取、纯化、洗脱等处理获得一种对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等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即5102—2号抗生素。它与抗生素静丝霉素,萨腊菌素在水溶性、官能团显色、元素百分含量以及抗菌活性等方面均有差异,因此,5102—2号抗生素可能是一种多肽类的新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C-1027是一种具有极强抗肿瘤活性的新型抗生素,由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globisporus)产生。F2DNA片段含有一种编码C-1027生物合成的基因。以质粒pUC18为载体,对其进行了亚克隆,并对该片段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一编码122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架,经检索可能是一种新的序列。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徽镜,观察了米曲霉(Aspergillus ot yzae)、黄曲霉(A. flavus)和寄生曲霉(A. paraslttcus)的分生孢子的表面结构。米曲霉的分生孢子表面呈瘤状突起,瘤块大,边缘呈波纹状,有明显的层叠结构,酷似大脑。黄曲霉的分生孢子表面虽也有不规则的突起,但小而疏,不像米曲霉那样呈瘤脑状;而寄生曲霉的分生孢子表面纹饰与前者均不相同,其瘤状突起大,而末端尖,整个形状像一朵大丽花。三个种的分生孢子表面纹饰有明显差异。扫描电镜观察对于鉴定曲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的phn操纵子与膦酸酯(Pn)的利用密切相关。实验利用PCR扩增、TA克隆等方法.获得了大肠杆菌phn操纵子中phnE、phnF和phnG基因的亚克隆,并进行了序列测定。通过P1噬菌体转导,构建了phnF的TnphoA’-9转座子插入突变体JW19,该突变仅对大肠杆菌的AEPn同化有微弱的影响,而利用phnE和phnG序列与染色体重组构建的phnF全缺失突变株JW67,则几乎不能在.AEPn培养基上生长。通过phnF基因的诱导高表达,用亲和柱层析分离纯化了PhnF。蛋白,达到电泳纯。并且用凝胶延滞的方法观察到,PhnF蛋白与加phn操纵子DNA片段相互作用后,可使凝胶图谱类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啤酒酿造用凝集性酵母融合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红霉素抗性突变和小菌落呼吸缺陷突变,标记一株非凝集性啤酒酿造用酵母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sis B8然后与凝集性酵母 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sis A43进行电诱导融合,获得五株稳定的凝集性酵母融合株。其中,F6、F7具有与亲株A43同等强的凝集特性,同时还保留了另一亲株B8的发酵力强,酿造风味好等生产性状。经测定细胞的DNA含量,五株融合株分别属于二、三、四倍体。用Octyl-sepharose CL-4B疏水柱层析法测定细晶表面的疏水性表明,A43和全部融合株的细胞表面疏水性能都比非凝集性亲株B8强,并与细胞的凝集性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工业生产菌株黑曲霉CICIM F0410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糖化酶glaA基因,测序并进行表达研究。Gla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为2167 bp,包含4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此黑曲霉糖化酶与其他曲霉属来源的糖化酶有很高的同源性。将glaA基因克隆到pBC-Hygro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BC-Hygro-glaA并转化A. nigerF0410。携多拷贝glaA的转化子用150μg/mL潮霉素抗性筛选并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鉴定。结果表明,在染色体整合2~3倍糖化酶基因对糖化酶的过量合成是适宜的,有助于提高糖化酶活力。对转化子进行摇瓶发酵研究,发酵终止时转化子GB0506的糖化酶活力比出发菌株F0410提高了17.5%。因此,增加黑曲霉染色体糖化酶基因的拷贝数可以显著提高糖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18.
凤尾菇和桃红平菇种间原生质体电融合获杂种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自然标记的双核风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和桃红平菇(P.Rhodophyllus)为出发菌株,以它们携带营养缺陷型标记的单孢菌株为直接亲本,采用BAEKON 2 000基因转移仪进行侧耳属种间原生质体电融合,成功地获得若干株融合体,其中有一株编号为F57的融台体已培育出子实体。比较了融合体F57与亲本的形态、生理、生化和遗传等性状,结果证实,融合体F57是一株新的种间杂种菌株。  相似文献   

19.
lmb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生长及屠体性状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mbr1基因是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关键候选基因, 该基因对畜禽生长及屠体性状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以lmbr1基因作为控制鸡生长及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以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杂交产生的F2资源鸡群为实验群体.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结合测序方法在外显子16检测到T/C和G/A突变各一, 在内含子5检测到一个A/C突变. 在亲代检测到突变位点后, 进一步进行F2代鸡群的基因型检测.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鸡lmbr1基因外显子16的T/C多态与全净膛率、肌胃率、胫爪率和胫围显著相关, 内含子5的A/C多态与胫爪率、肝脏比率和头颈重显著相关, 但两个位点都与其他生长及屠体性状的相关不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 鸡lmbr1基因应是控制这些生长及屠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这些性状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地中海诺卡氏菌Nocardia mediterranei经诱变育种获得的两株无活力菌株(rifl、nf2),能经共合成产生力复霉素,即其中供体菌株r·fl,在发酵液中累积一个中间体A一32,能被另一个无活力菌株nf 2转化为力复霉素[1,2]。此中间体(A一32)经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研究以及lR、NMR、Ms的光谱测定,确证A一32结构为3一羟基5氨基苯甲酸(简称A一32),这与Kibby等[3]推测中间体C,N的化学结构是相同的物质,从而证明了化合物C,N是力复霉素的一个天然中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