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濮凹陷盐岩地震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濮凹陷为一典型的盐湖盆地,盐岩与油气成藏关系非常密切,但是盐岩地震反射特征多变,增加了地震岩性预测的难度和不确定性.通过对东濮凹陷盐岩纵横向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对砂、泥、盐岩等地球物理属性的统计分析,落实了砂、泥、盐岩等3种岩性的时空关系和地球物理参数特征.利用正、反演技术明确了盐岩层的地震反射特征除了与密度、速度等参数有关外,还与盐岩层的组合韵律和埋深有关.一般情况下盐岩层具有强振幅、高连续、相对低频的地震反射特征,在盐岩沉积中心厚度较大的特殊情况下,可形成弱反射、较高频、中高连续的地震反射特征.提出在盐岩发育段进行岩性预测宜采用逆向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即先将岩盐的分布范围确定下来,然后再进行储层砂体描述.将该方法应用于东濮凹陷多个含盐区块,砂体预测结果与钻井揭示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该文结合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所钻遇的膏盐岩为例,通过区域地质背景、邻井分析、地震反射特征、时间切片等资料探讨了膏盐岩预测方法,并综合录井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分析了钻遇膏盐岩的识别特征,证实了该方法在莱州湾凹陷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复杂结构膏盐岩对下伏碳酸盐岩地震成像的影响一直是地震勘探研究的热点之一。首先,分析了阿姆河右岸"三膏两盐"结构膏盐岩的地震反射特征:上盐层表现为一套弱振幅反射,同相轴平缓;中石膏层、下盐层、下石膏层的地震反射能量强,同相轴起伏变化强烈、连续性差。其次,针对强烈变形膏盐岩构造,设计了3个理论模型("眼球状"盐丘模型、厚层盐层模型、两层薄盐层模型)和两个实际复杂膏盐岩模型。最后,应用非均匀介质声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方法,对理论模型和实际模型进行了地震响应正演模拟和照明分析。结果表明:膏盐层引起的强能量多次波、广角导波、散射波和回转波等干扰波降低了下伏层反射波信噪比和连续性;复杂构造膏盐体形成的回转波一般会引起下伏层反射振幅的假亮点;膏盐层层数对下伏层能量的屏蔽作用比厚度更加显著;膏盐体的复杂构造导致了地震波向下传播能量的非均匀性和照明阴影。  相似文献   

4.
濮城洼陷多套盐岩交错、相变,形成良好生储盖组合及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勘探实践看出与盐岩相关的(盐下、盐间)薄互储层具有较大的资源勘探潜力,针对盐下、盐间薄互储层难于有效识别的难题,本文采用子波分解技术,消除了盐岩高速层对下伏地层地震反射的屏蔽作用,提高了盐下地震反射波的识别能力,突出了有利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对陆相盐湖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陵凹陷古近系新下段膏盐岩非常发育,且油气成藏与膏盐岩分布关系密切。分析研究区含膏盐岩段的岩心、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发现江陵凹陷新下段膏盐岩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密度、高电阻率的特征;通过正演模拟认为研究区膏盐岩具有强振幅、低频率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井—震标定,确定不同岩性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存在差异;膏盐岩表现为明显的强振幅、较好连续性的地震响应特征,砂、泥岩互层沉积表现为中—强振幅、较差连续性的地震响应特征,泥岩表现为弱振幅或空白反射特征。通过地震属性提取,分析典型岩相的地震属性特征,建立研究区岩相—地震响应—地震属性的关系,并据此预测未钻井区域的岩性分布,完成研究区不同岩性分布的区域划分。最终确定江陵凹陷新下段膏盐岩主要分布于2个区域,分别为梅槐桥洼陷南部和资福寺洼陷南部。  相似文献   

6.
奈曼凹陷北部发育有一套膏盐岩和厚层泥岩,针对该套层位归属不明确、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认识不清等问题,应用古生物孢粉化石鉴定、地层测井与地震特征对比、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等方法对膏盐岩和厚层泥岩的地层特征、泥岩的烃源岩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膏盐岩和泥岩属于义县组火山喷发间歇期的沉积产物,泥岩厚度为50~400 m,分布...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沙三段盐构造类型及地震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沙河街组第三段发育三套深湖相盐岩韵律层,后期因埋深和构造力作用导致盐岩流动和变形,进而形成许多与盐有关的构造或岩性圈闭。由于盐岩总是和深湖相泥岩共生或伴生,故盐岩发育区是烃源岩发育区,同时也是盐构造和盐圈闭发育区。由于该区具备生、储、盖、圈、保的优越条件,所以该区一直是人们的重点研究目标。文中介绍了该区各种与盐变形有关的构造和圈闭类型以及盐的地震反射特征和识别方法,并讨论了盐及盐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相和陆相盆地烃源岩层系中均发育厚度不等的膏盐岩层,为探究膏盐岩含量变化对烃源岩生烃过程及产物特征的影响规律,以美国二叠盆地Eagle Ford组页岩为烃源岩,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天然膏盐岩开展生烃模拟实验,分析滞留于固态反应物中液态产物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膏盐岩质量分数的增加,海相烃源岩滞留烃产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U型曲线特征,且膏盐岩含量与饱和烃的相对含量呈线性关系,膏盐岩可显著改善原油品质;膏盐岩含量与Pr/Ph、U/R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值正相关,参数应用时需充分考虑膏盐岩含量的影响。研究成果对精确评价页岩油储量潜力、明确页岩油品质变化主控因素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质建模在盐岩分布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盐岩地质特征的定量化精细描述对于地下盐穴储气库的设计十分重要。针对盐岩沉积具有相序明显、平面上相带呈环带状分布的特征,综合应用地质及测井资料,进行地质条件约束下的盐岩沉积体三维随机建模。以F盐矿为例,说明了这一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盐岩沉积模式分析、等时地层划分和对比、随机模拟方法选择、地质统计特征分析、三维随机建模以及对随机模拟结果的多解性评价。研究表明,在缺少井间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盐岩的沉积特征,采用地质约束条件下的盐岩随机建模,可以实现对盐岩分布的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盐岩最发育的凹陷,其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有4套累计超过1 000 m厚的盐岩,其成因颇受争议.通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盐岩与具纹层状沉积构造的泥页岩相间发育,泥页岩的V/(V+Ni)平均比值为0.736(基本分布在0.64~0.81),其中发育有石盐漏斗晶体并夹有砂质碎屑流块状砂岩等特征,表明具纹层状沉积构造的泥页岩形成于半深湖-深湖的强还原环境.盐岩与泥页岩之间没有侵蚀暴露面,泥页岩层面上也没有干裂沉积构造,盐岩厚度大且较纯净,从而推断盐岩和与其相邻的泥页岩的沉积环境一样,都是半深湖-深湖的强还原环境.纵向上,盐岩发育于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盐岩发育期也是东濮凹陷的主要裂陷期和扩张期;横向上,盐岩分布于凹陷中央,与凹陷边缘沉积的砂岩呈彼消此长的关系,泥页岩则主要分布于砂岩和盐岩之间的较广阔地区.即盐岩的沉积中心、凹陷的沉积中心及凹陷的沉降中心三者基本一致,盐岩发育期也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期.沉积学的证据支持东濮凹陷盐岩"深水成盐"的观点.在连续沉积的盐岩段,从老地层到新地层,δ37Cl值没有出现逐渐减小的特征,而是呈不规律的变化,说明东濮凹陷沙河街组盐岩应是在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一定水深环境中形成的,即"深水成盐".通过与现代峡谷型湖泊和人工河道水库的对比,说明在盐岩发育期东濮凹陷应具较明显的湖水分层特征--"深水成盐"的基础和基本形式,从理论上也支持东濮凹陷盐岩"深水成盐"观点.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石炭系盐体覆盖面较大,约1500km2,最大厚度约270m,是塔河主力油区实行东扩的目标区。塔河油田的主力产油层为下奥陶统顶面的缝洞型储集层,而盐体位于该产油层之上,因而研究盐体对下伏地层地震参数及t0成象精度的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选择了一块最具有代表性的150km2有盐区域作为研究区,对此区块进行重新精细处理,并进行炮域、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研究盐岩对下伏地层构造的影响;同时对研究区内下伏地层地震反射波进行振幅、频率的提取,研究盐体对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下刚果盆地碳酸盐岩盐筏体沉积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彪  于水  李红  郝立华  刘小龙 《石油学报》2016,37(3):360-370
基于盐筏活动过程中对古地貌和局部可容空间的影响,产生了对上覆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和地层展布样式的控制作用这一认识,通过对下刚果盆地A区块内碳酸盐岩盐筏体钻井岩相、沉积相与地震相特征分析,对盐筏体内部碳酸盐岩沉积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区块盐筏体内共发育A型、B型和C型3类地震相,从盐筏活动初期至晚期,盐筏体内部地震相垂向上呈现C型-B型-A型演化序列。2C型地震相表现出不规则状杂乱反射、弱振幅、连续性较差的特征,为盐筏活动初期产物,主要为泥灰岩非储层相;A型地震相具有席状、强振幅、中-高频率、连续反射特征,为盐筏活动晚期产物,沉积稳定分布,以颗粒滩与砂质碎屑滩为特征,二者均是盐筏活动程度较弱背景下的沉积产物;B型地震相在盐筏强烈活动中形成,由蠕虫状、中等振幅、中-高频率、断续状的B1型地震相、层状、中等振幅、低频、连续反射的B2型地震相以及席状、中-弱振幅、中-高频率、连续反射的B3型地震相三者组合而成。3横向上表现出B1型-B2型-B3型-C型演化过程,由盐隆高部位向低部位依次呈现高能颗粒滩相向滩间海相转变的过程。4周期性"滑脱-沉积"作用下,形成盐筏体内以B型地震相为代表的帚状地层展布样式;根据盐隆高部位位置变化,盐筏体内常形成"原地顶隆型"和"偏移旋转型"2种沉积形态,主要体现在高能颗粒滩相带的空间叠置与迁移方向差异。碳酸盐岩盐筏体作为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构造-沉积演化阶段产物,其发育特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盐筏体的形成过程不仅是储层建造的过程,而且常形成良好的油气运聚系统,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莱州湾凹陷垦利11区盐构造特征及成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凹陷垦利11区首次在渤海海域揭示了盐湖沉积体系及盐相关构造。利用最新钻井资料,分析区域构造应力背景,结合地震反射特征,认为垦利11区盐构造处于盐枕发育阶段;盐层厚度北部大于南部。盐构造活动形成了垦利11区近源、短距离运移的成藏特征,围绕盐体的含盐热流体对油质的改善有重要影响。垦利11区发现的油气集中在盐上层,分析表明垦利11区盐下层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保存条件,是重要的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14.
李显洲 《石油物探》2005,45(3):288-281
为探讨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盐体下伏地层的影响.选择了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区块,从速度、振幅、频率、偏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对该区块的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然后对DMO叠加速度以及炮域波动方程和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取了下伏地层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和频率.探讨了盐体对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盐体对下伏地层的成像精度以及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构造特征及解释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川中龙女寺地区的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构造特征,即 在雷口坡组和下伏嘉陵江组的盐岩和膏岩等柔软地层的盐底辟构造作用及区域上的挤压构造作用共同影响下, 龙女寺地区雷口坡组形成了以坡坪式逆冲断层为主,密集的低幅度断弯褶皱相伴生的构造特征。当难以直接对 雷一2顶界反射对比时,可以选择同一组硬地层--雷一1亚段与雷三1至雷一2亚段的地震反射间的平行和亚 平行关系作为识别目的层位的辅助层。  相似文献   

16.
阿姆河右岸区块盐下地震资料叠前保幅高分辨率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地表大部分被沙漠、戈壁覆盖,目的层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上覆的巨厚膏盐层对地震波高频成分能量吸收比较严重,采用常规方法处理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一般较低。为此,在分析CRP道集有效高频成分的基础上,采用共反射面元叠加进行保幅去噪,在去噪的道集数据上分析有效低频和高频信息的可靠性,拓宽地震信号的有效频带,使地震资料的振幅谱在有效频带范围内接近反射系数的振幅谱,从而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对比发现,高分辨率资料比常规资料频带展宽20Hz以上,主频提高15Hz以上,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提高,能有效分辨目的层内厚10m左右的薄储层,为构造精细描述和储层横向预测提供了较好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反射波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井间地震反射波的特点和大角度反射现象;通过理论模型的井间合成记录研究了井间地震反射波随入射角的变化。理论分析和模型研究表明:井间地震中大角度反射占主要地位;可控震源与检波器的能量方向特性是大角度反射能量强的主要原因;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波振幅增强、主频降低;子波整形反褶积可以消除广角反射的波形畸变,从而提高井间地震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也门69区块隶属于马里卜-夏布瓦盆地,盆地内侏罗系萨巴特恩组以盐岩发育为特征,盐岩沉积广泛,厚度巨大.由于盐岩和下伏地层速度的差异较大,又由于高速盐丘的分布及其厚度变化差异性较大,造成盐丘厚度越大,巨厚盐岩下伏地层的构造上拉幅度一般也越大,致使构造面积和幅度变大,或者出现假构造;同时,盐丘翼部或盐丘之间则出现地层下拉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