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内照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0例,随机分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TP方案化疗组(研究组,n=30),单纯TP方案化疗组(对照组,n=30).2组治疗后2、4、6个月根据CT检查结果,比较肿瘤体积,按国际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放射性123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2、4、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3.3% (25/30),90.0% (27/30),96.7% (29/30);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2、4、6个月后有效率为36.7% (11/30),43.3% (13/56),46.7% (14/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具有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创伤小、痛苦轻,疗效确切,疗效明显高于单纯TP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2.
张耀  周冬梅  罗小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16-3217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cT定位下,通过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到肺癌病灶内,经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Ⅰ级0例、Ⅱ级7例、Ⅲ级14例、Ⅳ级0例、有效率33.3%,术后2个月临床疗效分别为3例、8例、10例、0例、52.4%,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分别为6例、14例、1例、0冽、96.2%。并发症:气胸3冽,少量咯血17例,未见胸膜腔内明显出血,粒子脱入胸膜腔1冽。结论经皮穿刺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125I组织间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4):39-41
目的 研究125I组织间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入选5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成内照射组(25例)和外放疗组(27例).内照射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法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中植入法.外放疗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结果 内照射组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88%,12个月后局部控制率为80%;外放疗组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63%,12个月后局部控制率5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照射组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脱落或游走等并发症;外放疗组出现3例急性放射性肺炎和8例急性放射性食道炎.结论 125 I组织间照射治疗NSCLC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分割放疗,是NSCLC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125I组36例,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化疗组38例,单纯紫杉醇、顺铂(TP方案)化疗,联合组36例,125I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后2、3、6、12个月观察三种治疗方法疗效,并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3、6、12个月:联合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余组(P〈0.05);联合组有效率和控制率高于其他2组(P〈0.05)。不良反应联合组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联合TP方案化疗具有优势互补作用,科学、有效、不良反应低,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CT导向下和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系统(TPS)设计后布源125I粒子的2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及随访疗效的结果。结果术后2、4、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4%、82.8%、86.2%,1年局部控制率为73.9%,1年生存率为79.3%。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精确定位,肿瘤靶区高剂量照射,周边组织损伤少,局部疗效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静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08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不同病理类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C组,A组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静脉全身化疗4个周期后2周内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进行治疗,B组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全身静脉化疗4个周期,C组采用传统方法予全身静脉化疗4个周期;3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在完成4个周期治疗后于治疗后1、3、6个月时复查胸部CT以评价疗效,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观察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治疗。治疗后1、3、6个月A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100.0%、86.7%,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3%、53.3%、40.0%,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6.7%、40.0%、33.3%,A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静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孙玉映  周其林  周良 《淮海医药》2013,31(5):401-403
目的评价CT引导125I粒子植入联合P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34例初治肺癌患者均行经皮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后5~7 d给予PC方案:PTX175 mg/m2,IV.(3h inf),第1天;CBP(采用AUC给药)5 mg.ml-1.min-1,IV,第2天。28 d为1个周期,化疗2~4周期。125I粒子植入8周后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125I粒子植入后3例死亡,32例进入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全组CR 3例,PR 19例,SD 6例,PD 4例。有效率(CR+PR)/(CR+PD+SD+PD)=71%。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PC方案化疗对局部晚期NBCLC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158例共201处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鳞癌95例、腺癌24例、小细胞肺癌15例、纵隔淋巴瘤6例、18例未定组织类型及肺转移癌。所有患者均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才进行此项治疗。201个病灶中位于肺部者170个、位于肋骨4个、肝脏2个,纵隔淋巴结25个。采用0.5~0.8mCi活度的125I粒子,处方剂量选择80~110Gy。术前通过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然后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到肿瘤内,术后常规经TPS行质量验证,剂量不足区域重新补种(一般不需)。按病灶缩小情况疗效分为CR、PR、SD、PD,CR+PR为有效。结果201个病灶平均每个病灶植入37颗粒子,CR165个、PR30个、SD6个、无PD,有效率97.01%。骨转移的3例4个病灶疼痛完全消失,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22例均得到缓解。并发症:气胸39例,少量咯血23例,已知粒子移位33例71颗,粒子脱到胸腔11例32颗,粒子游走到对侧肺10例18粒,移位到肝3例8粒,游走到其他部位9例13粒。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作为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CE方案治疗晚期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1例晚期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在CT引导下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术后给予CE方案化疗.结果 术后1个月症状缓解,术后1、6、20个月复查胸部CT,肿瘤明显缩小,无复发和发生转移.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给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同步联合CE方案化疗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6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在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所有患者在植入术前均采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然后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粒子植入完后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术后1、2、3、6个月进行CT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行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在瘤体内分布满意,随访CT检查24例病灶消失,原病灶处仅残存粒子,28例病灶缩小,4例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4例病灶复查较前有所增大。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对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疗效,并与常规放疗对比.方法 分析本院局部晚期肺癌患者66例,均为经一线化疗后仍有残留的,其中34例后续治疗选用125I粒子植入,另32例后续选用局部根治性放疗,对比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胸部CT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统计两组无病生存期.结果 并发症:125I粒子植入组并发气胸6例(18%),出血10例(29%);根治性放疗组并发放射性肺炎4例(12%),肺部感染6例(19%).治疗2个月后复查胸部CT,125I粒子植入组有效率为82.3%,根治性放疗组有效率为55.8%.结论 CT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与单纯根治性放疗相比,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确诊鼻咽癌的患者行CT导向下经皮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分析治疗效果,研究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10例患者共植入粒子760颗。治疗后4周复查,CR 7例(70%),PR 2例(20%),总有效率达到9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8周后复查,3例患者出现新病灶,分别补充植入60、30、40粒,1例患者死于肝转移。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鼻咽癌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具体临床价值。方法:1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术。使用的设备为东软公司生产的双排螺旋CT—Neuviz Dual,采用珠海和佳公司生产的TPS计划系统及穿刺针,中科院生产的125I粒子。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并配以中医中药。结果: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随访。结论: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是一种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具体临床价值.方法:1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术.使用的设备为东软公司生产的双排螺旋CT-Neuviz Dual,采用珠海和佳公司生产的TPS计划系统及穿刺针,中科院生产的125I粒子.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并配以中医中药.结果: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随访.结论: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是一种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25碘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选择姑息性手术或放化疗失败的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或术中直视下将^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瘤床及侵犯的周围组织,可能转移的淋巴结,随访血常规、B超或CT观察肿瘤变化情况及粒子分布情况。结果 共治疗9例,CR11.1%(1/9),PR55.6%(5/9),NR33.3%(3/9),总有效率66.7%(6/9),血象未见明显下降,无粒子移位。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适应症广,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CT引导下经皮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1例脊柱转移瘤,术前通过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弓根及椎体侧旁进针,将^125I粒子植入到病灶内,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21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14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83.2%。平均术后3~7d疼痛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傅敏燕  高斌 《安徽医药》2017,38(11):1485-1487
目的 总结CT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中心接受CT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的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并发症缓解情况;患者出院后进行1年的延续护理,分别在第1、3、6及12个月通过自行研制的问卷调查表评价延续护理的效果。结果 48例非小细胞癌患者均顺利接受了CT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术中及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气胸发生率为52.1%(25/48),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0.4%(5/48),咯血发生率为22.9%(11/48),皮下气肿发生率为12.5%(6/48),发热的发生率为62.5%(30/48),疼痛发生率为93.8%(45/48),粒子移位发生率为2.1%(1/48),经及时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及针对性护理,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通过1年的延续护理,患者均能够做好辐射防护及自我护理,无损伤及防护问题的发生。跟进性随访1年,患者癌肿的总缓解率为84%。结论 对于接受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术前心理干预护理、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以及院外1年延续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预期疗效的达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对中晚期肺癌碘-125粒子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1月以来共对3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经皮穿刺粒子植入碘-125,肿块大小4~6cm,碘-125粒子植入数量最少为4粒,最多为48粒,粒子植入后,进行CT平扫,观察粒子植入的位置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术后每隔3个月进行CT检查随访,有效率为89%。并发症主要为气胸以及咳血。结论 CT引导下肺癌穿刺并碘-125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微创,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在治疗晚期肝癌中疗效.方法 对15个肝癌病灶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术后立即及术后3~6个月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 单个肝癌病灶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8~55粒(平均24.4粒).未出现急性并发症和与放射损伤.CT检查示 2 个病灶消失,13个病灶明显缩小.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病灶直径平均值(cm)分别为4.31±1.80和1.15±0.62(t=6.43,P<0.05).结论 CT引导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晚期肝癌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及探究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病例的护理。方法本研究对象为40例肺癌患者,均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方案。同时护理期间,展开全面的、系统性的护理服务,包括术前的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医师以及术后的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积极的并发症防控护理等。结果统计40例肺癌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结果为95.00%;同时只有5例患者产生了轻微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并未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病例,通过及时的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进行治疗以后,并发症得以消失。结论对肺癌患者经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以后为进一步显著提升疗效,需要配以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案,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